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芳  吴强 《四川医学》2004,25(6):655-65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约50%的病人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仅部分患者症状得以缓解,许多学者认为部分FD患者与精神状态及心理因素有关。本文主要观察莫沙比利联合多虑平治疗FD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占消化专科门诊的1/3以上。约50%的患者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仅部分患者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明确,许多学者认为部分FD患者与精神状态(抑郁或焦虑)有关。我们采用胃动力药与盐酸多塞平联合治疗FD,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发病率高,占消化科门诊的1/3以上,约50%的患者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用促胃动力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且易反复发作。FD病因复杂,部分患者存在胃动力异常并与精神因素有关。我们采用莫沙比利、多虑平联用治疗96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昌妮 《重庆医学》2015,(15):2129-213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种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欧美发达国家成年人发病率19%~41%,我国消化不良患者约占普通内科门诊的10%,占消化内科门诊的50%[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F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治疗 FD的常用药物(如抑酸剂、促动力药物)及治疗方法可一定程度上缓解 FD患者症状,但总的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是 F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FD的发生除了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脑‐肠轴等因素有关外,精神心理因素与F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精神心理因素与FD相关性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发病率高,占消化专科的1,3以上。约50%的病人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胃肠动力药物治疗部分病人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我们应用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2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肠动力障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人们发现FD胃排空延缓发生率为33.5%~70.9%,B超下能观察到胃排空的延缓和收缩活动的紊乱,同时一些促胃肠排空药物的使用,也能改善胃排空的功能,减轻相关症状,由此证实FD与胃肠动力障碍存在着确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发病率高,占消化专科门诊的1/3以上,约50%的病人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胃动力药物治疗仅有部分病人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也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法。大量资料表明,FD常常伴有明显的精神心理障碍与抑郁、焦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宁胃消郁汤联合促胃肠动力、抑酸和抗躯体化症状疗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在济源市中医院就诊的合并躯体化症状的FD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给予促胃肠动力药物(枸橼酸莫沙必利)、抑酸药物(兰索拉唑)和抗躯体化症状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的宁胃消郁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个症状评分、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总分及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3、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PHQ-15、ND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3、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8.6%、12.1%,均低于对照组的22.4%、2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宁胃消郁汤联合促胃肠动力、抑酸和抗躯体化症状疗法对治疗FD有满意的疗效,可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不适感,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 NUD),是消化系常见病,国内占胃肠专科门诊1/3以上,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20%~40%.主诉上腹不适如隐痛、早饱、胀满等消化不良症状,但应用胃镜、上胃肠道钡餐造影,腹部B超和各项化验检查,除可能有轻度胃炎外,常无异常所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FD与胃肠动力障碍、胃电活动异常和神经精神因素导致的内脏神经敏感性增高有关,因此,除促胃肠动力药外,近年来还使用改善心理障碍药治疗FD.本研究通过对FD患者进行消化道症状评分,观察黛力新对FD患者的作用,为心理治疗FD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内服对比胃肠促动力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CNKI、CBM、WanFang、VIP、PUBMED数据库,纳入数据库内2018年10月前有关中药内服对比胃肠促动力药治疗FD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改良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28篇文献,试验组1 074例,对照组1 069例,共2 14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胃肠促动力药比较,中药内服在提高有效率[RR=1.25,95%CI(1.20,1.30),P<0.000 01]、改善中医症状[MD=-3.29,95%CI(-4.17,-1.87),P<0.000 01]和西医症状(P<0.000 01)等方面有优势;但未能降低不良反应[RR=0.71,95%CI(0.35,1.43),P=0.33]。结论 中药内服比胃肠促动力药治疗FD更有效,2种治疗方案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H Pylori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使用根除HP药物、促动力药物、抗精神抑郁药物和安慰剂改善FD患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HP阳性的FD患243例随机分为4个治疗组,根除HP组(90例)、促动力药物组(78例)、抗精神抑郁组(40例)和安慰剂组(35例);然后将243例FD患分为三个临床类型,溃疡样型、动力障碍型、精神抑郁型、分别观察其疗效。结果:促动力和药物抗精神抑郁药对改善FD的临床疗效症状有显疗效(P<0.01)和明显疗效(P<0.05),安慰剂对女性、年轻FD患效果明显优于男性(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对FD亦产生一定影响。结论;HP阳性的FD患,治疗上首先将其进行临床分型,然后对其治疗。根除HP秒应列为常规治疗。不同临床类型可选用相应的药物.。安慰剂的使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且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诸多学者认为可能与胃酸分泌异常、胃肠运动障碍、胃肠激素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等综合因素有关。目前治疗该病以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为主,且因其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故多药联合治疗亦被广泛应用。FD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故倍受研究者关注。该文就FD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张霓  彭应勇 《重庆医学》2008,37(19):2260-226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日前认为可能与胃酸分泌、胃肠功能碍、幽门螺杆菌(HP)感染、精神和环境因素等有关[1].约50%的患者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常规胃肠动力药物治疗,部分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控制缓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与慢性妇科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FD症状量表、胃镜检查及妇检,了解84例消化内科女性FD患者慢性妇科疾病的重叠发病状况,并与84例五官科女性患者进行对照。选取消化内科40例FD与慢性妇科疾病重叠患者,随机分为各20人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制酸剂和促进胃动力剂治疗2周的同时,对其妇科病进行抗感染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用制酸剂和促进胃动力剂,不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两组FD症状缓解程度。结果女性FD患者慢性妇科疾病发病率约为47.6%,明显高于五官科女性患者的11.9%(P〈0.01)。治疗组经抗感染治疗者FD症状好转率为75%,明显高于未经抗感染治疗者(40%)。结论慢性妇科疾病可能引发或者加重FD,抗感染治疗后可明显改善FD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及胃肠动力药与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20例FD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将心理测评异常的132例患者随机分成莫沙必利组、赛乐特组和综合组三组。8周为1疗程。莫沙必利组给予莫沙必利5mg、tid、po;赛乐特组给予赛乐特10mg,qm、po;综合组给予莫沙必利5mg,tid加赛乐特10mg、qm、po;治疗前后分别对其进行FD症状、SAS、SDS评分。结果 FD患者各量表均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赛乐特治疗FD有效率36.37%,莫沙必利治疗FD有效率65.91%,两者合用疗效最佳,有效率为84.09%,三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FD与精神心理因索关系密切,胃肠动力药联合抗焦虑、抗抑郁药治疗能明显提高FD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敏  黄云花 《广西医学》2006,28(11):1837-183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以上腹部疼痛或不适、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一组症候群,其发病率高,占消化内科专科门诊的30%~40%[1].FD的病因尚未阐明,目前认为FD的发病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应激和社会心理障碍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许多学者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我们对常规药物治疗的FD患者进行心理评价,并在护理工作中辅以心理干预,旨在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在FD患者发病和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韩少伟 《中原医刊》2005,32(21):77-7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占消化专科门诊的1/3以上.约50%的病人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仅部分病人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但大部分无效.加用盐酸多塞平后,症状缓解,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就近年来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胃肠激素关系、中医药对胃肠激素影响、中医药对FD治疗的研究思路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综述.认为中医由于其特有的因人而宜理论,使中医药对FD的治疗具有其独特的功效,尤其在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方面.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在消化专科门诊中约占40%左右,治疗效果常不理想。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通常认为与胃动力障碍、胃酸分泌异常及精神、应激和环境因素等有关㈣。国内外研究报告,大多数患者有失眠、抑郁、焦虑等症状。对于常规药物疗效不佳的FD患者,即使无焦虑及抑郁症状,辅以抗焦虑抑郁药物也有较好疗效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国内占胃肠专科门诊1/3以上,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20%~40%。约50%的病人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仅部分病人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关于FD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许多学者都认为[1]FD与精神状态(焦虑与抑郁)及心理因素有关,本文主要观察我院2004年7月-2006年6月,对66例病人用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