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近年来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方面的一些进展作介绍。1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有关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组由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的具有调节和决定免疫反应性质的分泌性蛋白,实际上细胞因子涉及到免疫和炎症的每个方面和每个环节。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白介素(IL)、干扰素(INF)、集落刺激因子(CS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四大类20余种。 相似文献
3.
4.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免疫功能异常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其不但发病率高,而且病程长且发作反复,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病目前尚无彻底根治之法,但可以利用药物缓解,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极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可见深入研究本病的病因、机制以及治疗对防治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现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药物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旨在提高支气管哮喘的临床防治水平,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支气管哮喘是一组以淋巴细胞为主要调控细胞 ,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的气道慢性特殊炎症 (又称变应性炎症 ,allergicairwayinflam mation ,AAI) ,这种炎症使气道表现为高反应性(Bronchialhyperreactivity ,BHR) ,疾病发作时出现可逆性气道阻塞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咳嗽、哮鸣及胸闷 ,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哮喘的气流阻塞与COPD不同 ,具有可逆性 ,部分病例可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及气道重构 (remodel ing) ,引起不可逆气流阻塞 ,可发展至肺气肿。1 概 述哮喘发病率与死亡率近 10年有明显增高的…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疾病,其患病率达0.5~2%。本文就近年来临床研究方面的若干进展作一概述。关于发病学一、激发因素:一般认为,体质的特异反应性(Atopy),或称遗传过敏体质,对本病的形成关系很大,但对哮喘的发作来说,激发因素仍占重要的地位。 (一) 特异性刺激因子:患者吸入特定的过敏原(如尘埃、花粉和微生物等)后诱发哮喘。 (二) 非特异性刺激因子:在呼吸道反应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1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率逐年增高,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哮喘发病机理的研究是及时诊断、合理治疗的基础。现就近年来哮喘发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免疫与变态反应学说:自从1967年首次证实IgE 抗体是导致I 型变态反应的“反应素”(Reagin)”以来,速发型超敏反应已被公认为过敏性哮喘的主要发病机理。1.致敏原的研究:国际免疫学会采用了新的统一命名法,对豚草、梯牧草、尘螨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与病死率有上升趋势,受到国际卫生组织的重视。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院与WHO组织17个国家30多名专家制定了哮喘管理与预防的全球战略(GINA),在世界各地逐步推广,经过几年实践,已初见成效。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专家小组Ⅱ又发表了哮喘治疗管理准则。随着新药的开发,哮喘防治方 相似文献
13.
14.
支气管哮喘的免疫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针对免疫机制进行治疗是哮喘治疗的重要方面。本文就哮喘的免疫治疗进行概述,重点阐述较新的治疗药物IgE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抗体和DNA疫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因素,找到合适的预防措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方法对某医院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例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经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多数人可以减少支气管哮喘带来的折磨。结论做好支气管哮喘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患病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有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染者产生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喘息反复发作、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伴有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哮喘治疗目的在于减少发作、改善呼吸功能,防止气道组织增厚与狭窄.抗炎、对症、免疫治疗被认为是支气管哮喘最基本的治疗方法[1],此外,尚有多种方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属于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发病过程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与气道高反应有密切关系,气流受限是其主要表现,而且气流受限具有广泛、多变、可逆等特点.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部分可自行缓解,部分需要经治疗缓解[1].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临床诊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气管哮喘是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喘息、气急、胸闷或者咳嗽等症状,通常在夜间或者清晨发作及加剧。对于支气管哮喘治疗来说,大致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有糖皮质激素、B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相关资料表明,成人哮喘患病率在1.2%~25.5%[1]。随着对支气管哮喘认识不断深入,治疗的重点已从单纯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转为以预防、治疗气道炎症为主的综合治疗。现就近年中西医药物进展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哮喘治疗药物如: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复方制剂、白三烯调节剂、色甘酸类、黄嘌呤类药物等和一些尚处于研发阶段的哮喘治疗药物如抗IgE抗体、抗IL-5抗体、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抗CCR3抗体等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研究近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