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加艾灸治疗带状疱疹4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皮肤病 ,中医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本病好发于胸腹、腰 ,偶有头面部 ,常为单侧。笔者于 1997~2 0 0 1年采用针刺加艾灸治疗本病 4 8例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4 8例中 ,男性 18例 ,女性 30例 ;年龄 2 0~ 5 0岁 15例 ,5 0~ 75岁 33例 ;病程 1~ 5d12例 ,7~10d15例 ,10d以上 2 3例 ;发病部位在胸腹、腰 4 2例 ,头面部 6例。2 治疗方法采用针刺方法操作 ,病变周围局部常规消毒 ,用 30号 1 5寸毫针从病变外围 0 5cm处采用围刺方法 ,风热配支沟、曲池 ;湿热配三阴交、太冲。以上…  相似文献   

2.
清热解毒利湿法治疗带状疱疹48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俗称“蜘蛛疮”或“缠腰龙” ,是一种同时损及神经和皮肤的急性水疱性皮肤病 ,中医学称此病为“蛇丹”、“缠腰火丹”、“蛇串疮”。十几年来我用清热解毒利湿法治疗带状疱疹 4 8例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 8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2 7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小 6岁 ,最大 78岁 ;病程 1~ 8天 ;疱疹发于额部者 2例 ,发于耳后者 7例 ,发于颈部者 6例 ,发于胸胁部者 2 4例 ,发于腰部者 9例。  诊断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 0 1.9- 94 ) ,皮损为绿豆大小…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临床可见密集成簇的透明水泡聚集一处或数处 ,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 ,局部有灼热感和剧痛 ,多见于胸肋、腰肋部。中医称本病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火带疮”。笔者自 1 998年以来用七厘散内外兼用治疗本病 3 7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 7例中男性 2 1例 ,女性 1 6例 ;年龄 2 1~ 6 7岁 ;病程 2~ 1 5天。 2 3例曾用其它药物 ,如维生素B12 、维生素 B1、病毒唑、聚肌胞等治疗过。治疗方法七厘散 1 g,温开水送服 ,每日 2次 ;另根据疱疹面积大小取适量七厘散 ,以白酒调敷…  相似文献   

4.
中药内外合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 6月~ 2 0 0 1年 10月 ,笔者应用中药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 0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 72例 ,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4 0例 ,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 5 0岁~ 70岁者 16例 ,70岁以上者 2 4例 ;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 4个月。疼痛受累部位 :胸背部者 2 3例 ,腰腹部者 13例 ,四肢者 1例 ,头面部者 3例。对照组 32例 ,男 2 1例 ,女 11例 ;年龄 5 0岁~ 70岁者 10例 ,70岁以上者 2 2例 ;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 2 .5个月。疼痛受累部位 :胸背部者 17例 …  相似文献   

5.
六味地黄丸合归脾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莉 《河南中医》2001,21(2):56-57
带状疱疹最易遗留神经痛 ,尤其是老年人易罹患 ,持续时间长 ,治疗上颇为棘手。近 5年来 ,我们用六味地黄丸合归脾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效果肯定 ,现报道如下。1 治疗方法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合归脾丸 (产地不限 ,每丸重 9g) ,各2丸 ,早晚分服 ,15d为 1疗程 ,持续应用 2~ 3个疗程。本组共治疗 8例 ,服药 1个疗程后 ,疼痛消失 1例 ;服药2个疗程疼痛消失 3例 ,明显减轻 3例 ;服药 3个疗程疼痛明显减轻 2例 ;痊愈 2例。2 讨论带状疱疹中医称“蛇串疮” ,又名“缠腰火丹”、“火带疮” ,是以皮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 ,其中以疼痛为主…  相似文献   

6.
补阳还五汤加鸡血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红 《吉林中医药》2004,24(9):17-17
带状疱疹属中医“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范畴 ,一般认为多由肝经湿热所致 ,本病初期采用清肝泄热、健脾除湿之法治疗 ,可取得较好疗效。笔者在临床中经常碰到一些中老年患者 ,其皮损已经消退 ,但后遗的神经痛缠绵难愈 ,痛苦不堪。笔者在“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基础理论指导下 ,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 ,佐以扶正益气、清泄毒邪之法 ,方选王清任所创补阳还五汤治疗本病 ,取得一定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观察 2 3例 ,男 10例 ,女 13例 ;年龄最大者 78岁 ,最小者 4 2岁 ,平均年龄为 5 3± 11岁 ;病程半个月~ 1月者 15例 ,…  相似文献   

7.
白术口服液治疗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参照卫生部《新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诊断规定,收集本院住院病例90例。其中治疗组60例,男41例,女2 5例;1岁以下者41例,1~2岁者1 9例;病程不足1d者3 4例,1~3d者2 6例;大便次数每天4~1 0次者40例,1 0次以上者2 0例;伴发热者1 3例,呕吐者42例  相似文献   

8.
缠腰火丹西医称带状疱疹(HerpesZorste)。此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因最常累及肋间神经分布区及腰部,且水疱基底呈红色故中医称缠腰火丹,又多呈长条状分布故又名“蛇盘疮”。临床上为常见病。二年来用龙胆泻肝汤治疗1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例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令最小者10岁,最长者60岁。11例中40—50岁者5例,51—60岁5例。此组9例为健康者,1例为慢性肾炎肾病型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1例为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感染口服四环素治疗。临床表现:11例中在局部水疱出现前2—3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临床表现为乏力,低热,全身不适,睡眠差,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痛。皮疹先为红斑,后出现群集米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呈带状分布,损害少者1群~2群,多者3群~4群。笔者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用中药糊剂外敷治疗本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6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18岁~20岁3例,21岁~29岁6例,30岁~39岁5例,40岁~49岁11例,50岁~59岁9例,60岁~69岁2例;病程最短1 d,最长7 d。2治疗方法取…  相似文献   

10.
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带状疱疹系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中医称“缠腰龙”“蜘蛛疮”。近年来 ,我们试用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治疗组 45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16例 ;年龄 16~ 69岁 ;皮疹分布于肋间神经者 3 6例 ,三叉神经者 7例 ,坐骨神经者 2例。对照组3 6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 2 3~ 74岁 ;分布于肋间神经者2 8例 ,三叉神经者 6例 ,腰腹部者 1例 ,坐骨神经者 1例。皮损特点均为密集的粟粒大小丘疹 ,成簇的水疱 ,少数为散在的丘疹、血疱 ,均伴有明显的神经痛。2 治疗方法治疗组 :将云南白药用 1∶ 10 0 0的新…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是以急性簇集状水疱 ,疼痛如火燎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其治疗方法与药物虽多 ,但效果不够理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 36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36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1 5例 ;年龄 1 3~ 52岁 ;皮损位于头面部者 3例 ,颈下部者 2例 ,胸肋部者 2 1例 ,腰部者 9中 ,四肢者 1例。中医分型属肝经火盛型者 1 2例 ,脾经湿热型 1 6例 ,气滞血瘀型 8例。治疗方法患者均采用自拟消疹饮内服及西药治疗。中药消疹饮基本方为 :板蓝根、银花各 30 g,…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40例病人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36岁,36~45岁者6例,46~60岁者32例,60岁以上者2例,以中老年人多见;病程最短3d,最长10年以上,1年以下者13例,2~3年者18例,4~5年者6例,6年以上者3例;发病部位均为右侧。  相似文献   

13.
我院儿科自 2 0 0 2年 3月~ 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6 3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3例中 ,男 4 2例 ,女 2 1例 ,男、女之比为 2∶1;年龄最小者 6个月 ,最大者 4岁 ;6~ 12个月 8例 ;13个月~ 3岁 5 0例 ;3~ 4岁 5例。1.2 临床表现  (1)发热 :6 3例中 39例有发热 ,其中 37~ 38℃ 12例 ,38.1~ 39℃ 2 1例 ,39℃以上 6例 ;发热持续半天者 5例 ,1天者 18例 ,2天者 12例 ,3天者 4例。(2 )皮疹 :全部病例均出现皮疹 ,其中单纯出现疱疹者 2例 ,丘疹者 4例 ,兼有疱疹及丘疹者 33…  相似文献   

14.
宋南昌 《江西中医药》2001,32(4):40-40,43
笔者于近 2年来 ,采用针刺配合生物信息治疗仪治疗颈椎病 1 0 0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0 0例中 ,男 40例 ,女 60例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82岁 ,其中 2 9岁以下者 6例 ,30~ 39岁者1 6例 ,40~ 49岁者 2 8例 ,5 0~ 5 9岁者 2 3例 ,60~69岁者 2 0例 ,70岁以上者 7例 ;病程最短 2 d,最长1 0年。神经根型 40例 ,椎动脉型 30例 ,混合型 1 5例 ,脊髓型 1 0例 ,交感型 5例。所有患者均经 X线摄片或 CT、MRI片 ,彩色多普勒证实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椎体增生、椎间孔 (隙 )变窄 (小 )等情况 ;以 C3~C7椎为多…  相似文献   

15.
良性膝关节痛属中医“痹症”范畴 ,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病虽不大 ,治疗方法很多 ,但疗效却不甚理想。笔者于2 0 0 1年 2月~ 2 0 0 3年 10月 ,采用自拟中草药熏洗治疗 160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0例中 ,男 91例 ,女 69例 ;年龄最大 60岁 ,最小 16岁 ,以 2 5岁~ 5 0岁为多见 ;病程最长 5浕 ,最短 60d ;单侧 13 4例 (男 85例 ,女 49例 ) ,双侧 2 6例 (男 17例 ,女 9例 )。1.2 诊断标准 膝关节疼痛 ,外形正常 ,功能正常 ;不发热 ;遇风寒疼痛加重 ;X线检查无骨和关节的病理改变。2 …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因疱疹累累如串珠 ,常沿皮神经排列成带状而得名 ,祖国医学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 ,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本人在 1994年~ 2 0 0 0年临床诊治 6 4例带状疱疹中 ,采用祖传自制三黄冰朱散外敷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4例中 ,男 39例 ,女 2 5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是常见的由病毒引起的非传染性急性皮肤病 ,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以皮肤红斑、灼热刺痛、簇集水泡为主要特征。近年临床报道应用中成药治疗带状疱疹 ,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 云南白药庄丰平等报道 [1 ] ,治疗组将云南白药用 1∶ 10 0 0的新洁而灭调成糊状 ,皮损处常规消毒后 ,将药糊均匀涂在患处 ,以无菌纱布覆盖 ,并间断滴入新洁而灭保持创面湿润 ,换药 1次 / d;同时口服云南白药 0 .2 5 g,3次 / d,5 d为 1疗程。对照组常规消毒皮肤 ,油纱布包扎患处 ,静脉应用病毒唑 0 .6~ 0 .9g/ d,肌注 Vit B1 ,10mg/次 ,2次 / …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火丹”、“蛇串疮”、“火带疮” ,多由肝郁气结、化火妄动、脾经湿热内蕴 ,外溢皮肤而致。现代医学则认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皮肤病。该病突然发生 ,疼痛难忍 ,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笔者针药并用治疗该病 30例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门诊 2 4例 ,住院 16例 ;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16例 ;年龄最小的 2 0岁 ,年龄最大的 76岁 ;病程 2~ 10天。2 治疗方法2 .1 刺络拔罐疗法 :取患者坐位、侧卧位或俯卧位等 ,使患病部位充分暴露 ,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在疱疹中…  相似文献   

19.
药线点灸配合频谱仪治疗带状疱疹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为后根神经节的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在皮肤上出现簇集成群、累累如串珠的水疱和疼痛。中医称本病为“蛇串疮”或“缠腰火丹”。及时、有效地缓解疼痛为治疗本病的关键。笔者采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频谱仪治疗本病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0例中男性 1 0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1 6~ 80岁 ,平均 41岁 ;病程 2 0 .1± 7.2 h;疱疹发于右侧者1 3例 ,在左侧者 1 7例。治疗方法先用频谱仪对患病局部进行照射 ,用强档 ,照射 2 0 min。然后施药线灸。壮医药线灸 ,取穴主要以皮疹部位为主 ,并在外关、期门…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火带疮,《外科启玄》名曰蛇窠疮。笔者近几年来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18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8例,女10例;10岁以下者2例,20岁以下者3例,30岁以下者3例,31岁以上者10例,年龄最小者8岁、年龄最大者62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