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双相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相障碍是常见的精神病,终生患病率为1.5%~3.0%。特征为反复发作的躁狂和抑郁以及混合发作,可伴有焦虑、冲动、物质滥用等精神病性症状,重者出现认知缺损,导致个人能力丧失,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自杀率高达15%,因此治疗双相障碍尤为重要。笔者对近几年来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和预防双相障碍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尽管锂盐等许多药理学作用不同的药物对双相情感障碍均有一定疗效,但临床医生和患者仍感到疗效不理想.治疗上常表现出起效缓慢、反应不充分、依从性差和易复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张伟 《中国医药导刊》2006,8(5):393-393,390
2006年8月19日,赛诺菲-安万特第3次年度中枢神经管理会议于烟台举行,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神经科专家参加了会议。在医生和媒体的研讨会上,专门针对“为什么医生要主动询问患者的睡眠状况?”“如何优化抗癫痫的药物治疗”,以及日前的一个新话题“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等等进行了探讨,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电针药物联合与单纯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86年—2003年的62例难治件双相情感障碍的病人采用回顾性研究,应用临床总体疗效评定和躁狂量表评定两组的疗效。结果:电针药物联合组与药物组比较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的疗程明显减少,治疗后转躁时间延长,再次复发严重程度减轻。结论:电针药物联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疗效稳定,可缩短疗程,并有预防躁狂相发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双相心境障碍(BP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临床的情感障碍中约50%是BPD,BPD的发作性、复发性特点尤为明显,长期的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疾病慢性化、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加强双相心境障碍的药物治疗受到普遍重视。该疾病的药物治疗,除要求安全有效外,还需要不致促发情感转相,并能预防反复发作。本文就近年来临床上双相心境障碍药物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河北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现况及3级(省级、市级、县级)医院精神科的处方差异。方法按一定的抽样比例,选取河北省37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125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于2007年11月19日至23日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双相情感障碍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结果 (1)125例患者中,躁狂相104例(83.2%),抑郁相21例(16.8%);123例(94.4%)患者接受精神药物治疗。(2)主要治疗药物为心境稳定剂98例(78.4%),抗精神病药89例(71.2%)。(3)躁狂相患者使用心境稳定剂(84.6%)和抗精神病药(79.8%)治疗为主,抑郁相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的频率较高(85.7%)。(4)市级医院抗抑郁剂的使用频率(32.8%)高于省级(4.8%)、县级(9.1%)医院(P〈0.05)。结论河北省双相情感障碍精神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中国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但在县、市级医院有使用不合理之处。建议进一步加强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的基层培训。  相似文献   

7.
9月11—14日,由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办的第十一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9月12日下午“双向抑郁药物治疗专家建议”专场的内容受到广大医生的欢迎,现将会议上介绍的2013年加拿大双相障碍治疗指南(CANMAT)及我国今年发布的“双向抑郁药物治疗专家建议”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8.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致残率高的精神疾病,以早年发病、频繁发作、高自杀风险和慢性结局为显著特点,与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相关。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昼夜节律异常,包括节律基因突变、具有多态性、激酶表达异常以及神经递质分泌、转运节律异常等。已经发现在双相障碍任何时期,无论是前驱期、发作期或者缓解期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临床2012~2013年收治的双相障碍患者20例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临床治愈8例,显进11例,无效1例。结论:双相障碍采取综合措施,增强疗效,提高患者依从性,预防复发、自杀、恢复社会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 作者对2例符合DSM—111双相情感障碍与强迫症诊断标准的病人,采用暴露疗法和效应预防法治疗,发现其行为治疗仅在情感障碍被控制之后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临床2015-2017年收治的双相障碍患者20例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临床治愈8例,显效11例,无效1例。结论双相障碍采取综合措施,增强疗效,提高患者依从性,预防复发、自杀、恢复社会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与大部分心理障碍不同,双相障碍更多地与遗传、生物因素有关,因此,药物成为治疗双相障碍的首选。许多双相障碍发作后的病人,在恢复心境正常时也可能存在社交、婚姻、职业和认知功能方面的障碍;另一方面,以单纯药物治疗为主的生物学治疗,即使治疗方法正确,病人依从性良好,也往往不足以控制症状,依然有较高的复发率。有研究发现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使用心理治疗的疗效要好于单纯药物治疗,表现为服药依从性较好,病情稳定,再住院率较低,心理社会功能良好。目前,国内对双相障碍心理疗法研究的介绍较少,本文对几种主要的双相障碍疗法进行了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合并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躁狂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住院133例双相情感障碍处于躁狂相患者分为实验组(67例)和对照组(66)例,实验组采用"MECT+碳酸锂+氯氮平"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碳酸锂+氯氮平"治疗。评价方法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在治疗前、第2周末和4周末进行效果评估;"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于出院前进行"疗效/副作用"评估。结果两组在治疗前BPRS和BRMS评分无差异,治疗第2周末及第4周末BPRS实验组分数较对照组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BRMS第2周末有差异(P0.05);两组"疗效/副作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药物合并MECT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相患者比单纯使用药物除躁疗效更好,可以将其推广至临床上。  相似文献   

14.
心身障碍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躯体疾病。发病由情绪等因素长期作用于大脑皮层,经过大脑边缘系统等引起周围器官障碍[2]。临床多表现神经症性症状,涉及临床各’领域。治疗包括内科等临床各科室的躯体治疗,精神药物治疗及各种心理治疗等。药物治  相似文献   

15.
16.
惊恐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SCSQ消极应对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SCSQ积极应对评分、FAD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可降低HAMD评分,提高FAD评分,以及改善SCSQ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双相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顺发 《医学综述》2013,19(13):2384-2386
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大多数双相障碍以抑郁发作起病,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而延误治疗,影响预后。与抑郁障碍相比,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和病程更复杂,治疗更困难,预后更差,自杀风险更大,因此早期识别双相障碍十分重要。该文针对双相障碍的遗传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对双相障碍具有意义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指躁狂(或轻躁狂)与抑郁症状发作反复间歇交替出现或循环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心境障碍,年发病率约0.5%~1%[1]。目前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不可否认的是双相障碍的发作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  相似文献   

20.
卡马西平治疗双相障碍血药浓度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卡马西平在治疗双相障碍过程中,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波动情况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37例双相障碍的住院患者,使用卡马西平治疗,在治疗过程中3次检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分析其自身诱导作用对血药浓度影响.结果 分别在1周后、4周后和8周后检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结果显示:1周后检测血药浓度平均值为(4.64±0.44)μg/mL,有效率为56.8%.4周后第2次检测血药浓度平均值为(3.55±0.51)μg/mL,有效率为29.7%,而疗效随血药浓度下降而下降,与第1周56.8%疗效相比(P<0.05).之后经调整剂量,8周后第3次血药浓度检测,血药浓度均值为(5.13±0.32)μg/mL,有效率为63.2%.结论 卡马西平在治疗过程中有明显的自身诱导作用,血药浓度波动较大,而且明显影响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