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探索弱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发育状况。方法: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OCT)检测弱视组17例20眼及正常对照组14例20眼黄斑中心区及黄斑周围区视网膜厚度。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视网膜平均厚度的差异。结果: 黄斑中心区厚度弱视组比正常对照组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周围区内环弱视组鼻侧视网膜厚度与正常对照组鼻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弱视组颞侧及上、下方视网膜厚度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黄斑周围外环各区视网膜厚度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眼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增加,OCT技术为非侵入性、结果可靠、安全。能否用于客观评估弱视预后及检测弱视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4~8岁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注视性质、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的测量、眼轴长度的检查,探讨远视性弱视儿童注视性质与其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间的相关性;并进行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厚度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试验。将2018-09/12首次就诊且之前未进行过任何弱视训练的患儿共计44例57眼纳入该研究。选取屈光不正性远视性弱视儿童36眼作为远视性弱视组,视力正常儿童21眼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进行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测量;同时将入组患儿在直接眼底镜检查下分为黄斑中心注视组32眼,旁中心注视组25眼,进行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测量;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别分析两组间视网膜厚度及差异。结果:黄斑中心注视组在黄斑中心凹、黄斑内环鼻侧处视网膜厚度均小于旁中心注视组(P<0.05);而两组间余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对比均无差异(P>0.05)。远视性弱视组的黄斑中心凹、黄斑内环鼻侧、黄斑内环下方及黄斑外环上方处视网膜厚度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两组黄斑区内环颞侧、上方、外环鼻侧、外环颞侧、外环下方处视网膜厚度比较均无差异(P>0.05)。远视性弱视组眼轴长度较正常对照组短(P<0.05)。结论:黄斑中心注视儿童在黄斑区中心凹、内环鼻侧处视网膜厚度增加;远视性弱视儿童在黄斑区中心凹、内环鼻侧、内环下方、外环上方处视网膜厚度增加;远视性弱视儿童眼轴长度变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量远视性弱视眼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眼轴长度、屈光度以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与正常对照眼进行比较,探讨弱视发病的视网膜形态学改变以及可能的外周机制。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远视性弱视儿童48例(91眼)作为弱视眼组,其中单纯远视性弱视13眼,远视散光性弱视28眼,复性远视散光性弱视50眼。选择同期在眼科门诊健康查体,裸眼视力是该年龄正常值或以上的儿童48例(96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频域OCT检测2组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按照ETDRS分区记录(A1-A9,共9个分区);并利用IOLMaster测量所有儿童的眼轴长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不同区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眼轴长度、BCVA、屈光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各区中远视性弱视眼组与正常对照组A1区均为最薄,分别为(262±19)µm、(250±20)µ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5);2组内环区平均厚度(A2-A5)最厚,分别为(301±21)µm、(305±22)µ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2组外环区(A6-A9)的平均厚度分别为(272±25)µm、(269±17)µ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弱视眼组内环下方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BCVA呈正相关(r=0.29,P<0.05);外环鼻侧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等效球镜度呈正相关(r=0.40,P<0.01),与眼轴长度存在负相关(r=-0.40,P<0.01)。结论远视性弱视儿童黄斑部分区域视网膜厚度发生变化,该变化可能与弱视的发生机制有关;且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孔乐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7):1332-1335
目的:采用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单眼弱视患儿的弱视眼和非弱视眼以及正常儿童测量黄斑部视网膜结构。
  方法:选择单眼远视性弱视儿童56例及正常儿童右眼75例作为研究对象,用 OCT 检测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容积,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弱视眼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最薄,内环视网膜厚度最厚,而外环视网膜厚度较内环略薄。内环的各个象限中,鼻侧视网膜最厚,为335.58依17.42μm;上方较鼻侧略薄,为326.42依15.36μm,再次为下方视网膜,颞侧视网膜最薄。外环各象限视网膜厚度变化与内环一致。非弱视眼组及正常对照眼组视网膜各区域变化与弱视眼组相同。弱视眼组黄斑中心区1mm 及内环的鼻侧和上方视网膜均比非弱视眼组、正常对照眼组对应象限的视网膜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组外环的鼻侧和上方视网膜比非弱视眼组、正常对照眼组对应象限的视网膜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象限视网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弱视眼组、非弱视眼组及正常对照眼组黄斑区视网膜容积最小,内环的鼻侧视网膜容积最大,其次为上方视网膜容积,再次为下方视网膜容积,颞侧视网膜容积最小。外环各象限视网膜容积变化与内环一致。弱视眼组黄斑中心区1mm 及内环的鼻侧和上方视网膜容积均比非弱视眼组及正常对照眼组对应各象限视网膜容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象限视网膜容积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OCT 检测可以准确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弱视眼的黄斑区结构与非弱视眼及正常眼存在差异,可能与弱视的外周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黄斑区视网膜参数的O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比较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眼与非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MRT)、黄斑容积的差异,研究弱视眼视网膜黄斑参数的特征。

方法:选取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31例,利用OCT技术分别检测双眼黄斑视网膜厚度和容积,比较同一受检者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差异。并用A超测量眼轴长度,分析黄斑厚度、黄斑容积与眼轴的关系。

结果:弱视眼黄斑中心凹1mm区域及鼻侧内圈厚度比正常眼厚(P=0.0358,0.0003),而黄斑部位其它分区厚度及黄斑总容积弱视眼和正常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弱视患者间黄斑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及非弱视眼黄斑参数与眼轴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眼黄斑的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高度近视性弱视者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厚度,探讨该类弱视的程度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先天性高度近视(10g/L阿托品眼膏散瞳后>-4.00DS)并伴有弱视患者12例20眼。年龄3.5~15岁。采用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fourier-domain optica l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测量弱视眼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厚度以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比较神经节细胞层厚度占视网膜层厚度的比例与患者弱视及近视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我们发现高度近视患者近视程度与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相关性,近视程度高的患者其神经节细胞层相对厚度有变薄现象。结论:先天性近视性弱视的患者黄斑中心区神经节细胞层厚度占视网膜厚度的比例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并与单眼弱视儿童对侧正常眼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对32例(41只眼)远视性弱视儿童和18例(18只眼)单眼弱视儿童对侧正常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记录视盘周围RNFL的平均厚度和黄斑中心凹的视网膜厚度。结果远视性弱视组和对照组视盘周围RNFL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18.77±11.43μm和109.12±11.09μm,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视性弱视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55.98±29.30μm和147.28±13.11μm,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121)。将弱视分组发现,轻度弱视组和中度弱视组的视盘周围RNFL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18.42±10.95μm和119.12±12.19μm,,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54.29±34.23μm和157.75±23.81μm。两者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视盘周围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7,0.629)。结论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RNFL变厚,而黄斑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刘国颖  刘斐  李敏仪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873-1875
目的:评估怀孕时视网膜厚度的生理性改变。
  方法:本研究分为健康孕妇组(包括孕中期和孕晚期)20例40眼和健康未孕女性组(对照组)20例40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黄斑区扫描测量黄斑容积、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中心视网膜厚度以及旁中心各分区的视网膜厚度。
  结果:健康孕妇组和对照组黄斑容积分别为10.06±0.41mm3和9.87±0.30mm3,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79.43±10.86μm和274.25±8.07μm,中心厚度分别为235.15±15.05μm和233.00±15.81μm,其中黄斑容积和黄斑区平均厚度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孕妇组黄斑旁中心8个区平均厚度均较对照组增加,但只有上方外圈和下方外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黄斑区OCT图像形态正常。
  结论:健康妊娠中晚期孕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在评估孕妇病理性视网膜病变应考虑视网膜厚度的生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微血管系统的差异,探究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发病机制.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门诊就诊的4~14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41例及正常视力儿童22例,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弱视眼纳入为弱视眼组,非弱视眼纳入为...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并分析糖尿病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方法 141例(141眼)患有糖尿病但不伴或伴有轻微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分别记录患者的裸眼和最佳矫正视力(依据ETDRS进行分级),并记录其屈光度、拍摄眼底彩照,利用快速黄斑扫描模式(Stratus OCT)荻取患者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同时探讨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结果 黄斑中央小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为(178.46±43.89)μm,直径1 mm的中央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02.52±36.48)μm.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之间的中央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对视网膜各区厚度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后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注视性质、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轴、等效球镜度数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发生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纵向对照研究试验。选取2018-08/2019-08于我院确诊前未进行过弱视治疗的4~8岁单眼弱视的远视性屈光参差患儿共计40例(中心注视20例,旁中心20例),治疗前,治疗后6、12mo均行阿托品散瞳验光、眼底黄斑注视性质、眼轴、OCT视网膜厚度检查。用统计学分析远视性弱视眼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是否随治疗发生变化以及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不同注视性质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治疗前,治疗后6、12mo中心注视组和旁中心注视组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内环鼻侧视网膜厚度均有差异(P<0.01),黄斑区其余视网膜厚度均无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中心注视组和旁中心注视组的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内环鼻侧视网膜厚度变薄(均P<0.05)。相同测量时间中心注视组的中心凹和内环鼻侧视网膜厚度比旁中心注视组薄(均P<0.05),黄斑区其余视网膜厚度无差异(均P>0.05)。治疗前后弱视眼的眼轴、BCVA、等效球镜度数有差异(均P<0.01);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眼轴长度增加,BCVA升高,等效球镜度数降低。远视性弱视眼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厚于对侧正常眼,眼轴长度小于对侧正常眼(均P<0.01)。弱视眼与对侧正常眼治疗前后眼轴长度变化有差异(P<0.05),弱视眼眼轴短于对侧正常眼眼轴,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弱视眼与对侧正常眼眼轴长度都变长。结论:中高度的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各分区厚度均大于对侧正常眼,眼轴小于对侧正常眼。治疗后随着最佳矫正视力的提高,中心注视、旁中心注视组黄斑区中心凹和内环鼻侧的视网膜厚度均变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单眼斜视性弱视患者双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探讨弱视的程度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厚度的相关性,以及斜视性弱视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结构是否存在异常。
  方法:选取临床单眼斜视性弱视患者26例52眼。采用美国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 iVue同时检测双眼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并比较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
  结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 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 mGCC )分为三个区域测量:中心区、内圈(3mm )区、外圈(6mm )区。在斜视性弱视的眼(strabismic amblyopia eye,SAE)测量结果分别是50.74±21.51,101.4±8.51,114.2±9.455μm;在对侧对照眼(contralateral sound eyes,CSE)测量结果分别是43.79±11.92,92.47±25.01,113.3±12.88μm。斜视性弱视眼的黄斑区视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与对侧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有相关性,视力矫正越好弱视程度越低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相对增厚,黄斑区下方区域的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与视力矫正的相关性优于上方。
  结论:黄斑中心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与弱视矫正视力之间有相关性,虽然mGCC厚度在SAE和CSE无显著差异,但测量mGCC厚度对了解弱视程度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对儿童难治性弱视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及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进行测量,以了解难治性弱视视网膜形态学及其变化的规律,从而推断难治性弱视患儿外周发病机制。

方法:选择难治性弱视眼(A组)、非难治性弱视眼(B组)以及正常儿童眼(C组)各30眼,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中心区(直径范围≤1mm)及旁中心区(1mm<直径范围≤3mm环形区域)鼻、下、颞、上方的视网膜平均厚度值; 同时以视盘为中心,对直径在3.4mm内的RNFL进行环形断层扫描,测量鼻、下、颞、上方的RNFL平均厚度值,比较不同组不同区域视网膜厚度之间的差别。

结果:三组均发现:旁中心凹上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最厚,下方与鼻侧次之,而颞侧最薄; 黄斑中心凹以及黄斑中心区(1mm)处视网膜厚度比较发现:A组比B组厚、A组比C组厚,以及B组比C组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黄斑旁中心区鼻、上、颞、下方各象限平均视网膜厚度比较发现:A组与B组、A组与C组,以及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上方的RNFL最厚,其次为下方,再者为颞侧,鼻侧为最薄,但A组以及B组的上方和下方的RNFL厚度相差不大,而鼻侧和颞侧的RNFL厚度也相差不大但均要薄于上方和下方。而A组鼻侧和下方的RNFL比C组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侧和上方的RNFL厚度与C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虽然其平均RNFL厚度比C组厚,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A组和B组的上、下、鼻、颞侧以及平均厚度均相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黄斑中心凹以及中心区的发育异常,可能是难治性弱视的发病原因之一,而黄斑旁中心凹及以外的视网膜以及视盘周围RNFL并未受累,这说明这些区域可能没有参与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AIM:To compare the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 thickness and macular thickness in the amblyopic eye with that in the sound eye of children with hyperopic anisometropic amblyopia us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METHODS: A prospective, nonrandom, intraindividual comparative cohort study includes 72 children with hyperopic anisometropic amblyopia in a single center. Macular thickness, macular foveola thickness, and peripapillary RNFL thicknes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amblyopia eyes and the contralateral sound eyes.RESULTS:There were 38 male and 34 female patients, with a mean age as 9.7±1.9 years (range, 5–16 years). Hyperopic was +3.62±1.16D (range +2.00D to +6.50D) in the amblyopic eye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ontrol eyes with +0.76±0.90D (range 0D to +2.00D) (P < 0.01). The mean peripapillary RNFL thickness was 113.9±7.2µm and 109.2±6.9µm in the amblyopic eye and the normal eye, respectively, reach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2). The mean macular foveola thickness was significantly thicker in the amblyopic eyes than the contralateral sound eyes (181.4±14.2µm vs 175.2±13.3µm, P < 0.01), but the 1mm, 3mm or 6mm macular thickness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egree of anisometropia in the contralateral eyes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differences of peripapillary RNFL, macular foveola thickness or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ONCLUSION:Eyes with hyperopic anisometropic amblyopia are found thicker macular foveola and peripapillary RNFL than the contralateral eyes in children.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和脉络膜厚度的差异,初步探讨肝硬化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的改变。

方法:采用横断面观察研究。将2015-01/2018-03我院肝硬化患者84例168眼和健康人50例100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其中肝硬化患者包括肝硬化代偿期组34例68眼,肝硬化失代偿期组50例100眼。采用OCT对所有受检眼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体积。采用EDI-OCT行脉络膜厚度扫描,以Bruch膜强反射线到脉络膜巩膜交界面强反射线的垂直距离作为脉络膜厚度。分析三组受检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和脉络膜厚度的差异。

结果:三组受检者黄斑区各象限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体积无差异(P>0.05)。三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38.50±70.44、357.00±89.16、319.53±74.37μm(P>0.05)。三组间中心凹鼻侧脉络膜厚度有差异(P<0.05); 肝硬化失代偿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鼻侧脉络膜偏厚(P<0.05)。

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较健康者中心凹鼻侧脉络膜偏厚,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