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妇科临床常见疑难症,其复发率高,很难治愈,尤其危及生育期女性的生殖健康。因此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妊娠率,已成为妇产科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合并不孕的病因、病理更加复杂,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基因学等医学领域的日益进步,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等相关病因、病理的研究发展,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神经内分泌功能、盆腔结构、免疫因素等方面发生异常,引起女性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多方面、多角度干扰着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生殖功能。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病因、病理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从而更好地满足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生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方法,以供参考。方法以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经B超和病理检查确诊,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类型分组,A组接受保留子宫手术、B组接受保留卵巢手术。术后所有患者疼痛均得以缓解,随访1~5年,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纽,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B超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明确诊断率较高,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其中保留卵巢手术者无复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EMs是临床常见妇科良性疾病,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从EMs与恶性肿瘤相关性、免疫学、激素、环境毒素、基因等方面综述EMs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VEGF和EPO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英  孙咏梅  李学军  张艳辉 《河北医药》2011,33(19):2925-292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VEGF)、促红细胞生长素(EPO)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患者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EP0在不同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无论在异位内膜组织还是在位内膜组织中VEGF、EPO的表达较正常内膜均明显增加(P〈0.01),且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43和0.44。P〈0.05)。结论VEGF、EPO的协同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药物治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内异症所引起的痛经、慢性盆腔疼痛和不育严重影响着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其具体发病机制不清,易于浸润和复发,为临床难治之症,目前已成为妇产科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具有侵袭性强,广泛种植、易复发等特点。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大,手术复发率高,故寻其病因、提高疗效成为研究的热点。应从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升高,主要症状是疼痛及不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报道如下。1内异症的定义传统的观点认为内异症即为子宫内膜超过子宫腔范围的外在性生长。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卵巢激素依赖的内膜异位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从本院妇科手术病例中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内诊断为腹壁子宫内膜瘤的患者。对年龄、胎次、症状、手术史、初步诊断、诊断方法、实施手术及复发做了调查及分析。结果 40例平均年龄在(32.3±5.2)岁的患者均在下腹部手术瘢痕处或其附近有包块。其主要症状是周期性(40%,n=16)或非周期性(45%,n=18)疼痛,平均持续18.2±23.4个月。术前诊断准确率为(47.5%,n=19)。3例手术治疗失败(3/33,9.1%)并实施二次手术。结论手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手术引起的医源性内膜种植有关,首选手术治疗,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0.
原本应当生长在子宫腔的内膜,却在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以致引起疼痛与不适,并造成该部位的组织和器官病变。这在医学上称作“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1.
张玉红 《黑龙江医药》2011,24(1):144-145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内异症常合并不孕,并有治疗后容易复发的特点,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随着对内异症认识的不断深入,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面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病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近年明显升高,约为7%-10%,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此病系一种良性疾病。然而,其发病何以如此广泛,又何以形成病变?EMT的手术、药物治疗及治疗后复发,其所导致的不孕目益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而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自Rokitansky于1860年首先报道以来,本病一直被认为是常见妇科疾病之一,发病率占一般人群1%~7%,不孕妇女的30%~58%。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临床表现常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痛经、盆腔疼痛、月经失调、不孕、肠道或泌尿道症状,无症状者约为20%左右。EM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流行的有子宫内膜种植、体腔上皮化生、免疫异常、淋巴及静脉播散、侵袭、炎症、内分泌障碍和多基因遗传等学说。如此繁多的学说表明.我们对EM的病因认识不清。或者说它是多因素形成的疾病。近年大量研究表明.内膜异位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反应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EM患者常伴有局部及全身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体液免疫功能的改变,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异常表达.腹腔液内的细胞因子含量及活性改变以及黏附分子的改变和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参与EM的发生等。本文就近年来EM的免疫学机制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多发于育龄女性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盆腔疼痛和不孕.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切除盆腔病变联合药物治疗来控制.然而,患者经过治疗后仍然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手术后复发率较高以及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明显.因此,寻找耐受性好、不良反应低、依从性更佳的药物替代疗法尤为重要.在已研...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系妇科常见病之一,但由于本病发病部位较为广泛,且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多端,因此在诊疗上有一定困难。虽然其大部分是良性的,但它有浸润组织的特性,可破坏卵巢及输卵管、膀胱、肠管,使其纤维化,导致后者管腔变形,造成功能失调,影响患者劳动力,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现就我院经妇科手术后病理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4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发病年龄:本组病人20岁~30岁10例,31岁~40岁21例,41岁~50岁15例,51岁及51岁以上2例。其中以30岁~40岁之间生育年龄妇女最多。1.2 孕产史:48例均已婚,不孕8例,其中原发…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炎性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涛  郝敏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5):326-32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即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在正常育龄妇女中发病率约为4%~17%,不孕妇女中有20%~50%为EMS。其主要症状以不孕、慢性疼痛及粘连的形成为特征。它是生育期妇女常见良性却类似恶性的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对于EMS的治疗方法很多,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疼痛的机制尚不明确。经实践显示,前列腺素(PGI2)、前列腺素E2(PGE2)、甾体激素、血管加压素以及β-内啡肽等都和Ems的疼痛有关。文章将以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机制研究进展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分析,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相似文献   

18.
<正>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EMs是一种具有恶性侵袭行为的良性妇科疾病,临床症状多样,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痛经、盆腔包块和不孕等,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及生活质量。其发生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随着生物遗传学和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开始  相似文献   

19.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endometriosis,EMS)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育龄期发病率高达10%左右,其病变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具有侵袭性和复发性且有恶变可能,据统计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率为0.7—1.0%,常引起不孕、慢性盆腔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和治疗。内异症现已成为生育年龄女性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方法对106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诊有症状到医院检查发现者59例(56%),无症状而体检发现38例(37.2%),其他原因手术中发现9例(6.2%)。结论定期妇女健康体检,可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现,且在治疗上应提倡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