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24例小儿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HLA 测定的结果。结果表明小儿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与HLA-A_1有关联。HLA-A_(28)、B_7、B_(40)的抗原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的长期疗效,并探讨对重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纤维化发展的阻断作用。方法将164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常规治疗组),治疗组8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结果在治疗组中,23.2%(19/82)的患者发展至慢性重型肝炎,显著低于对照组46.3%(38/82)(P<0.01,对照组52.6%(20/38)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死亡,而在治疗组,仅26.3%(5/19)的患者死亡(P<0.01.两组患者肝性脑病、感染、出血、肾病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肝功能指标及乙型肝炎e抗原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抗-Hbe转换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乙型肝炎病毒DNA持续保持阴性水平。结论阿德福韦酯的长期疗效是可靠、稳定的,对重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纤维化发展有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5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_1、B_(100)的收集检测发现,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_(1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例正常人,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载脂蛋白A_1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脂质代谢异常在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X蛋白含量、HBVDNA、前S1抗原(Pre-S1)、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评估其在HBV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X蛋白,PreS1;时间分辨法定量测定HBVM,FQ-PCR定量检测HBVDNA。乙型肝炎X蛋白对疾病的影响。结果肝炎组患者的X蛋白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肝癌组X蛋白阳性率高于肝炎组,乙型肝炎DNA测定值阳性X蛋白阳性率高于阴性,HBeAg抗原阳性中X蛋白的检出率也高于阴性,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X蛋白在疾病监测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且对病毒的复制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家族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序列寡核苷酸(PCR-SSO)探针基因分型方法结合荧光磁珠流式检测技术,对山西地区汉族家族性乙型肝炎家庭的143例患者,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13个位点检测,用统计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HLA-DRB1*07等位基因频率(17.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2.725);慢性乙型肝炎组HLA-DRB1*04及HLA-DRB1*13等位基因频率(5.1%;0.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6.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0.278;P<0.05);其他型别的等位基因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A-DRB1*07与家族性乙型肝炎易感性密切相关,可能是家族性乙型肝炎的易感基因或连锁基因;HLA-DRB1*04、HLA-DRB1*13与家族性乙型肝炎抗性相关,可能是家族性乙型肝炎的抗性基因。宿主的HLA-DRB1基因可能是预测家族性乙型肝炎预后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LASEK术后角膜上皮瓣活性雾状角膜混浊(haze)发生的影响,前瞻性选取50例(100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患者术前等效球镜值(spherical equivalent,SE)为-1.37D~-6.00D,平均-4.09±2.12D;术眼按度数分为A、B两个组,轻度近视(<-3.00D)40眼为A组,中度近视60眼(-3.00D~-6.00D)为B组。按照乙醇作用时间不同,将A组再分为A_1(15s)、A_2(25s)组各20眼;将B组再分为B_1(15s)、B_2(25s)组各30眼。随访12个月,观察并分别比较不同乙醇作用时间组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 acuity,UCVA)、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及haze程度。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UCVA,A_1组明显高于A_2组,B_1组明显高于B_2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角膜荧光素染色比较,A_2组评分高于A_1组,B_2组评分高于B_1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较,A_1组比A_2组恢复快,B_1组比B_2组恢复快,差异有显著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艾米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21年6~8月就诊于我院的82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试验组给予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相关指标、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并分析患者停药24周的临床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GGT、Tbil、Ⅳ-C、PC-Ⅲ、LN、HA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低于对照组的31.71%(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临床复发率为14.63%,对照组患者为3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84,P=0.036)。结论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33-36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恩替卡韦(ETV)联合胸腺肽α1(Tα1)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64例患者,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均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且不超过正常10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及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均呈阳性;停用干扰素治疗52周以上,期间均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剂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ETV+Tα1)和对照组(单用ETV)各32例。观察治疗52周。定期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肝纤维化、HBVDNA及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HBVM)等指标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在肝功能改善及HBV-DNA定量下降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和HBe Ag血清学转换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12%(25/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62%(1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在对待由各种原因而导致干扰素治疗失败的CHB患者,选择ETV联合Tα1进行抗病毒治疗,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可使大部分CHB患者获得持久的血清学应答,而长期受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及评价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etanercept)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100例骨代谢异常患者,年龄为40~59(51.3±7.6)岁,病程为12~41(29.5±14.1)个月,其中男性23例,女性77例,且所有患者DAS28评分>2.6,均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及N-端前肽(PINP)、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I)评估骨代谢情况。根据初始骨密度检测结果,分为类风湿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组(A组,58例)及类风湿关节炎伴骨量减少组(B组,42例),A、B组各随机分为两组,A组分为A_1组(29例)和A_2组(29例),B组分为B_1组(21例)和B2组(21例),其中A_1和B_1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mg皮下注射biw×6个月,后改为25mg qw×6个月)+甲氨喋呤(15mg qw)+叶酸片(10mg qw)+硫酸羟氯喹(0.2bid)+钙尔奇D(600mg qd)+阿法骨化醇(0.5μg qd)治疗,A_2和B2组给予甲氨喋呤(15mg qw)+叶酸片(10mg qw)+硫酸羟氯喹(0.2bid)+钙尔奇D(600mg qd)+阿法骨化醇(0.5μg qd)治疗,A_1、B_1组为观察组,A_2、B2组为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治疗前、治疗后6、12月检测股骨颈、颈椎、大转子、Ward三角骨密度值,同时检测PINP、CTX-I水平、并计算DAS28评分。结果:与A_2组比较,A_1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DAS28评分、平均病程、平均发病年龄及初始PINP、CTX-I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转子初始骨密度值明显低于A_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_1组股骨颈、Ward三角在治疗6、12个月后骨密度值均高于同期A_2组,颈椎在治疗12个月后骨密度值高于A_2组,大转子在治疗6个月后骨密度值低于A_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6、12个月后,A_1组PINP水平均低于同期A_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_1组CTX-I水平较同期A_2组降低,尤以12个月后更为显著(P<0.05);与B2组比较,B_1组在性别构成比、平均发病年龄及初始PINP、CTX-I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B_1组DAS28评分较B2组高,平均病程较B2组短,大转子初始骨密度值低于B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_1组股骨颈、颈椎、Ward三角在治疗12个月后骨密度值高于同期B2组,大转子在治疗6个月后骨密度值低于B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6、12个月后,B_1组PINP水平均低于同期B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_1组CTX-I水平较同期B2组降低,尤以12个月后更为显著(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可有效阻止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量丢失,改善该类患者异常的骨代谢,随使用时间的延长,效果可能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对日本血吸虫病与主要组织相容抗原系统的研究中,发现晚期肝硬化型(巨脾、腹水)与A_1、B_(13)明显关联;血吸虫性结肠病与A_1、B_7关联;但慢性早期病例则无相关。而肝硬化型“ABO”血型与“A”型有关。提示晚期血吸虫病的发生与发展与免疫遗传因素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180μg,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当飞利肝宁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的转阴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透明质酸(HA)、Ⅳ胶原蛋白(Ⅳ-C)和Ⅲ型前胶原肽(PCⅢ)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BV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胡景岚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0):1908-1912
目的探讨六味五灵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75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六味五灵片,1.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过48周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BV-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转阴率、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肝硬度和Child-Pugh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9%和94.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后,治疗组中HBV-DNA和HBe Ag转阴率均分别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降低,白蛋白(ALB)明显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肝纤维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硬度和Child-Pugh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肝硬度和Child-Pug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六味五灵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琳  吴飚 《淮海医药》2022,(4):394-396
目的:探索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8周后,比较2组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转阴率、肝功能(ALT、AST)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患者ALT、A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高于对照组的7.5%(P <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有效性高于恩替卡韦单独用药,可抑制病毒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ADV)治疗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DV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不应用抗病毒药物,疗程72周.观察2组肝功能复常和病毒学应答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Childpugh评分和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复常率分别为82.1%和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4%和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BV-DNA应答率为50.0%高于对照组的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BeAg转阴率为21.4%高于对照组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为14.3%,对照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DV治疗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GSH静脉输注,治疗8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有效率、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V)、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肽(P-Ⅲ-P)]、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HA、LV、Ⅳ-C和P-Ⅲ-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3+、CD4+、CD8+和CD4+/CD8+免疫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更显著,且观察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H可有效改善CHB患者的肝功能损伤,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CA125、CA199的变化,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慢性乙型肝炎轻型50例和慢性重型肝炎50例,两组患者留取血清分别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CA125、CA199含量,同时随机选取50例健康体检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CA125、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轻度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CA199单独检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灵敏度分别为62.0%、66.0%。二者联合检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灵敏度为84.0%。两项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相比灵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糖链抗原CA125、CA199对诊断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灵敏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虽不能作为乙型重型肝炎的特异性指标,但对临床早期辅助诊断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加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肝功能(ALT)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67,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CD4+/CD8+均高于治疗前,ALT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CD4+/CD8+高于对照组,ALT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可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肝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甲状腺激素水平在乙型肝炎不同炎症程度的差异性,探讨其对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价值,同时评估影响重型肝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风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9月-2021年4月来自萍乡市第二医院传染科住院部及门诊部的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分为3组:1.乙型重型肝炎组42例2.乙型肝炎组40例3.健康对照组40例,重型肝炎组根据据MELD评分,再分别分为1020分两组,同时根据重肝患者愈后转归分好转组及恶化组,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FT3(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4(游离甲状腺素)、TSH(促甲状腺激素).同时检测及其他生化、免疫指标.结果 重型肝炎组与其他两组比较FT3(P1<0.001;P2<0.001),TSH(P1=0.027;P2=0.003)明显低下,重型肝炎组与健康组比较FT4(P2=0.001)明显升高,与乙型肝炎组比较FT4(P1=0.091)无显著性差异,乙型肝炎组与健康组比较FT3、FT4、TSH(P3=0.254,0.08,0.453均>0.05)均无显著性差异;重型肝炎组MELD评分>20比MELD<20组FT3明显低下(P=0.001),恶化组较好转组FT3明显低下(P=0.012),MELD评分明显升高(P<0.01),患者愈后越差.PT、ALB是重型肝炎FT3低下相关风险因素.结论 乙型肝炎肝损害程度越高甲状腺激素水平越容易紊乱,FT3是乙型重型肝炎愈后转归重要指标,对临床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叶下珠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三峡中心医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15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叶下珠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和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56%,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2.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透明质酸(HA)、IV胶原蛋白(IV-C)和Ⅲ型前胶原肽(PCⅢ)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BV-DNA和乙肝e抗原(HBe 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下珠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我院接收的重症肝炎患者挑选100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人工肝血浆置换技术。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总体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 <0.05)。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过的患者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及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凝血酶原活动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