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卡介苗接种是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卡介苗在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粟粒型肺结核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卡介苗接种技术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果方法不当或剂量不准就会引起严重后果,给儿童和家长带来不必要的肉体和精神上的负担。本文对32例卡介苗接种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意在和同行共勉,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2.
<正>接种卡介苗能有效地预防儿童时期严重的结核病,如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可是,几乎每年在开展卡介苗预防接种过程中,发生因接种过深、过量或工作粗心大意误用卡介苗的情况,致使接种局部溃烂、溢液、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经济损失。现将我市结核病防治所门诊部近年来经治的24例卡介苗接种和误用事故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预防接种工作中,把卡介苗误认为是麻风疫苗或其他疫苗给儿童接种的事故,近年来我市各乡镇已发生多起。本文对将卡介苗误认为麻风疫苗给儿童接种于皮下造成卡介苗接种差错事故的分析,对规范定点接种门诊的工作、提高接种人员的技术和水平、增强接种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结核菌素试验,考核卡介苗接种效果。方法对一周岁内按照国家免疫程序接种了卡介苗的儿童,于接种后三至六个月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判断卡介苗的接种效果。结果3349名儿童结核菌素试验,阳性2965人,阴性384人,阳性率为88.53%;其中有卡疤儿童3075人,阳性2956人,阴性110人,阳性率为96.42%,无卡疤儿童274人,均为阴性。结论大部分儿童接种卡介苗后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免疫效果,而利用结核菌素试验考核卡介苗的接种效果,方法简单易行,结果与传统的根据肉眼观察卡疤的判断方法相比,更具有科学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是结核病防治的主要内容之一,能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粟粒型结核病,降低儿童结核病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和感染率。这是国内、外结核病防治工作实践所证明的。卡介苗在计划免疫中是最先接种的疫苗之一,在儿童出生24h后就可以接种,结核病的传染源要比其他五种传染病高出许多倍。况且又隐匿在人  相似文献   

6.
儿童卡介苗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是儿童基础免疫的组成部分 ,我国已于 1 982年将卡介苗接种纳入了儿童计划免疫。对儿童卡介苗接种的监测与评价的目的是 :①卡介苗接种规划完成情况 ;②卡介苗接种免疫效果 ;③分析卡介苗接种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伊春市区内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产科 ,均以新生儿为主要接种对象 (除禁忌证以外 )。在新生儿出生后 3d内接种 ,其他不在产院、产科出生的 ,均在出生后 1个月内完成接种。有接种禁忌儿童待症状消除后 2周即可接种。接种 3个月后 ,均到我所进行结核菌素阳…  相似文献   

7.
齐荣巧 《中国医刊》2001,36(10):19-20
1 卡介苗接种目的及对象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因结核菌的感染而发生结核病。卡介苗接种是实施一次人工的原发性感染 ,使机体产生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 ,达到预防原发性感染 ,粟粒型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发生的目的。卡介苗初种对象定为新生儿 ,突出强调新生儿卡介苗接种越早越好。由此提示在人生的开端 ,未受结核菌感染前完成卡介苗的接种最适宜。目前国际上统一的作法是在新生儿出生 2 4~ 36小时之间进行接种 ,如有特殊情况 ,如早产、难产、其他新生儿病 ,可在婴儿期内完成。2 关于卡介苗复种实践证明 ,卡介苗接种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8.
结核患者接种卡介苗后反应一例兰瑞莲,王彩新患者,男,5岁。来自偏远农村,以前从未接种过卡介苗而且正患结核病,地段大夫未做结素试验,直接进行卡介苗接种,又因工作不慎,错误地将卡介苗接种在左前臂,致使该儿童引起持续低热,接种部位溃疡面大,且迟迟不能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湛江市儿童卡介苗接种效果,制定今后免疫策略。方法 用1ml蓝芯一次性注射器吸取0.1ml(5IU)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的稀释液,注射于左前臂肉侧皮内,于注射后72h检查注射部位反应情况。结果 本次调查0-7周岁儿童991人,有卡介苗接种史950人,卡介苗接种率95.86%,卡疤率97.26%,结核菌素试验(以下简称结素试验)阳性率86.42%,未接种卡介苗或接种史不详41人,结素试验阳性率19.51%,差异有显性(P<0.01)。男、女结素试验阳性率差异无显性(P>0.05)。但结素试验阳性率年龄越小阳性率越高。结论 卡介苗接种效果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新生儿免疫接种制度必须继续坚持。  相似文献   

10.
卡介苗接种是预防儿童结核的有效措施,而接种技术好坏是影响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对卡介苗初种后的儿童进行结素阳转调查,观察远期效果并考核接种技术,以提高接种质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卡介苗是来源于牛结核分枝杆菌的经多次传代培养的毒力减弱的活疫苗,可预防儿童结核的严重形式如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几种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对卡介苗疫苗株敏感。该文介绍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呈孟德尔遗传的分枝杆菌病的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尤其重点介绍与卡介苗相关的疾病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探讨该类脆弱儿童避免接种卡介苗的可能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卡介苗接种760例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措施,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阳转率是检验卡介苗接种质量的可靠方法.为了解我院保健门诊儿童卡介苗接种成功情况,对760名儿童进行了卡介苗接种质量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杨永胜  姚海威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778-3779
目的:了解我县周岁内儿童卡介苗接种情况,为更好开展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在全县范围内抽取30个调查点,每个点随机抽取7名适龄儿童,询问卡介苗接种情况、查验卡痕。结果:本次调查共抽查210名儿童,周岁内完成卡介苗接种200人,接种率95.24%,及时接种190人,及时接种率90.47%;卡痕形成率97.00%,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卡介苗接种及时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医疗机构卡介苗接种卡痕形成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县周岁内儿童卡介苗接种率维持较高水平,应加强村级医疗机构接种人员卡介苗接种知识培训,提高卡介苗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4.
结核病在我国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因此,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必须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5.
卡介苗是牛型结核菌减毒活疫苗,接种卡介苗可使人体产生对结核菌的获得性免疫力,可预防结核病,尤其是儿童结脑有肯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0例接种卡介苗后出现腋下淋巴结异常肿大的儿童的治疗处理,并针对该现象进行分析,表明南宁市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仍存在菌苗稀释不均匀,注入菌量大以及注射部位过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卡介苗对儿童结核的预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评价卡介苗对儿童结核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40952名0-14岁儿童按是否接受卡介苗接种分为接种组和对照组,统计在观察期间两组儿童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及肺外结核(不包括结脑)的累计新发病例数,计算其发病率、卡介苗接种保护率及接种效果指数。结果:接种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肺结核、结脑、肺外结核的发病率分别为112.56/10万、0、4.33/10万及106.21/10万、36.34/10万、30.75/10万;卡介苗接种对儿童结核的总保护率及效果指数为32.56%和1.48;对结脑的保护率达100%,对肺外结核的保护率和效果指数为85.92%及7.10。结论:卡介苗对预防儿童结脑及外结核效果显著,而对肺结核却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卡介苗接种是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结核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接种卡介苗,能使机体获得对结核菌的特异性免疫力,特别是预防儿童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已得到世界性公认,国外报道接种卡介苗对肺结核的保护率0%一80%不等.由于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接种量过大、过深或接种者自身因素都会影响到卡介苗的接种质量及效果,甚至会发生异常反应.有资料报道:我国出现异常反应者约为0.05%~0.02%.近年来,发生局部异常反应的比例有所上升,应引起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卡介苗接种质量,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类异常反应,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现将目前卡介苗接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发生异常反应后的处理措施进行一下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免疫程序规定,儿童必须在1周岁以内完成1次卡介苗免疫,越早越好。一般是在新生儿出生24h后给予接种。卡介苗接种后一般无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也较轻微,接种后2~3周在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硬结,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脓疱破溃结痂,痂脱落后留下小疤痕。这是正常反应,一般持续8~12周。但是如果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掌握疫苗剂量、接种部位等,  相似文献   

20.
1例播散性卡介苗病及相关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卡介苗接种能有效预防结核病的发生,是我国计划免疫的疫苗之一。尽管卡介苗接种引起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极低,但个别儿童接种后可发生严重的播散性卡介苗病,国内已报道8例。该病治疗相当困难,又因该病容易误诊,更加重了治疗的难度。本文就作者曾遇见的1例,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