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骨质疏松症以肾虚为本,脾虚为标,血瘀为病理产物和加重因素。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应用补肾益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中药复方及针灸等中医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今后要完善对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化、规范化、定量化的研究,制定统一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使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更具科学性及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与肾精亏损、脾胃虚弱、肝血亏虚、瘀血阻络四个因素有关,其中肾精亏损是本病最根本的病因。治疗上应当辨证求因,标本兼治,综合运用益肾填精、健脾益胃、补肝养血、活血化瘀等方法,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程伟 《吉林中医药》2011,31(2):101-102
周文泉主任医师擅长治疗骨质疏松症,认为本病是以肾、肝、脾三脏虚损为本,气滞、血瘀、痰湿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疾病早期,虚多邪少,治疗上以补虚为主;疾病后期,虚实夹杂,治疗上应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4.
胡方波 《国医论坛》2010,25(2):52-55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继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症状为腰背肢体疼痛,身体畸形,病理骨折,或伴有原发病表现。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OP患者,其发病率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OP引起的骨折及其并发症严  相似文献   

5.
《光明中医》2021,36(2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增龄性骨骼疾病,以骨密度降低、骨强度下降、骨组织微结构退化易引起骨折为特点,临床表现为全身不适,尤以腰背疼痛多见。在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方面,许多专家、学者运用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熏蒸、穴位注射等取得了显著疗效,笔者对既往学者、专家运用中医特色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10年来中医在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理论、临床防治和实验研究等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氟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认为对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是在规范的前提下加强证规律研究,筛选有效的药物和方剂及其它治疗手段,探讨作用机制,还需进行长期疗铲观察及探索中医药预防本病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是危害中老年人得常见病、多发病,本文试就骨质疏松症得病因病机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因病机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syndrome,OP)是骨量减少伴有骨组织微结构破损所致的骨脆性增加,因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疾病,目前尚没有根治的办法。中医虽有与OP相似的论述,但没有系统的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骨痿、腰痛、骨痹、骨枯、骨折、绝经前后诸症、虚劳等范畴。近几年来,人们对OP的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9.
吴斌  孙伟 《江苏中医药》2014,46(6):79-81
慢性肾小球肾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轻重程度悬殊,病程长且进展缓慢,最致导致终末期肾病。本病的四大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控制此四大症状为治病之关键。综合文献分析,大都认为本病蛋白尿与脾肾两虚有关,脾虚清浊不分,肾虚精微下泄;肾性血尿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蕴结下焦,热伤肾络或瘀血阻于肾络为标;水肿与肺脾肾三脏有关,以肾脏为主;高血压病变在肝,根源在肾,关键在脾。中医在临床辨证分型论治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在多样本研究、实验造模、中药有效成分等方面尚存不足,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陈平  沈群 《江苏中医药》2015,47(3):83-85
过敏性紫癜以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多见,有自限性,易反复发作。严重者可累及关节、消化道及肾脏,甚或发生尿毒症。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取得一定的进展,包括病名的统一、病因病机的探讨、治法的多元化等。但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缺乏前瞻性对照性研究结果、药物产地或剂型不同等导致的药效及评估不稳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笔者通过检索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发现,肾精亏损是本病的根本,肝疏泄功能不足、脾运化功能异常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血瘀是骨质疏松症发展的必经阶段。现代研究从肾、肝、脾及瘀的角度着手治疗骨质疏松症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其机制为激活或抑制骨质疏松症相关的PI3k/Akt、MAPK、Wnt/β-catenin、NF-κB和OPG/RANKL/RANK信号通路,从而维持体内的骨平衡。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代谢疾病,骨密度减低,易发骨折。中医认为,其病因多与脾肾亏虚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诸多中药有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防治骨质疏松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改变,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并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中国部分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目前40岁以上人群OP的发生率为16.1%,60岁以上人群为22.6%,80岁以上人群为50%。骨质疏松患者一旦发生髋部骨折,12%~20%的人死亡,50%的人需要他人终生护理,没有人能恢复到骨折前的功能水平。此外,骨质疏松还可以引起椎骨及桡骨骨折,造成腰背畸形、疼痛,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 1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及分类 影响骨质疏松发病…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97-199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日益增高,且症状反复,不易彻底治愈,属于慢性难治性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情志及饮食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在几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根据辨证论治,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文章从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目前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状况等方面,综述近五年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闻诊是中医诊断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着丰富的传统医学理论基础,是历代中医医家临床经验的传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开始借助于现代多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研究闻诊,对闻诊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近年来中医闻诊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的方法与成果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对患者进行体质评分,评定体质类型,采用微软ACCESS数据库软件做频次以及关联性分析,非参数指标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医体质调查中,阳虚质出现的频次最多44次,其次为阴虚质29次,气虚质25次,血瘀质24次,气郁质18次,平和质17次,痰湿质13次,湿热质9次,特禀质8次。9种体质出现频次的差异,经过非参数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人群中阳虚体质的人最多,其次为阴虚质、气虚质、血瘀质。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中医治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并在逆转靶器官损害、药物毒副作用较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独到优势。目前,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文献资料众多,本文拟从治病八法的角度对高血压病的治法进行综述,为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面梳理高血压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宫璞  张金玲    李等 《中医药通报》2017,16(1):67-69
近年来,中医对吸毒成瘾展开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不论是在病因病机还是治疗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本文主要通过搜索查询文献,从中医对毒瘾的机制认识及其防治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病症,近年来发病有进一步升高趋势,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比单纯西医治疗见效快,本文主要从辨证分型治疗、专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内镜下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1953-1954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对痛风病已有了初步的认识,魏晋隋唐时期对于痛风病的理论研究逐渐增多,宋至金元时期则更为深入的探赜了痛风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明清以后的医家已对痛风病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并提出了系统的疗法。如今,人们更为重视痛风病的防治,同时对痛风病的辨证施治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