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酶-1 (Caspase-1)的激活可诱导细胞通过一种称为Pyroptosis的方式死亡.Pyroptosis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形态学特征有别于细胞凋亡或坏死,主要表现为包膜破裂,胞内容物外流.在许多感染性疾病中,Caspase-1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死亡可促进机体清除病原体;但在一些病原体感染中,Caspase-1活化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死亡可能和病原体的致病机制有关.此文就细胞Pyroptosis时的形态学特征、机制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深入探讨以微囊藻毒素(MC)为代表的蓝藻提取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特征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的蓝藻提取物染毒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观察由此所致的细胞酶学和形态学变化。结果 当微囊藻毒素含量为0.1、1、10μg/ml时,肝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增加,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胱甘肽(GSH)尚未见明显变化。染毒后的肝细胞增生活跃,并伴有凋亡或坏死样表现,扫描电镜显示染毒后的肝细胞变得不规则,呈空洞样变并有特征性的胞膜疱出现,与培养细胞所表现的膜损伤相一致。结论 微囊藻提取物可明显促进肝细胞增生并影响肝细胞的生理生化功能和形态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正常水平的自噬是一种通过降解细胞内异常组分以维持细胞稳态的过程,然而自噬水平过度上调则引起细胞自噬性死亡;虽然,在生化代谢与形态学方面,自噬性细胞死亡与另两种细胞死亡形式—凋亡和坏死有明显的差别,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对于自噬及其和凋亡、坏死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对相关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脑缺血后的神经元损伤是个复杂的病理过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出了许多新的机制,本文就细胞凋亡、细胞粘附分子、内皮素、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1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综述如下。1 细胞凋亡与缺血性脑损伤 1972年Kerr等人详尽描述了一种不同于坏死表现的细胞死亡形式,称之为“apoptosis”,并将其与病理情况联系起来。细胞凋亡是以细胞和胞核皱缩、染色质密度增加,膜芽出为特征的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与坏死不同。Islam的实验发现。不完全性短暂性脑缺血时,缺血细胞的早期形态学变化与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一致,说明凋亡过程至少在早期起作  相似文献   

5.
一、凋亡的概念 1972年,病理学家Kerr等首先提出细胞凋亡这一概念,即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行结束生命,也称为程序性死亡(PCD),是主动的死亡。Apopotosis一词意思是秋天的树叶或花从树上自然掉下。细胞坏死与凋亡不同,它是指机体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坏死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出现一系列特征性形态学改变。原因:常见于外界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病菌侵袭等造成急性死亡,是被动的死亡。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损害肝细胞 ,而致肝脏结构发生慢性弥漫性进行性改变的疾病 ,其病理改变特点 ,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与再生 ,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 ,临床上表现为肝功能障碍 ,门脉高压及内分泌血液流变化肾脏、免疫造血等多系统功能紊乱失代偿者常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与肝性脑病常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肝硬化病因很多 ,大多为肝炎坏死后肝硬化及血吸虫病引起的门脉性肝硬化 ,其次为慢性酒精中毒、药物或工业中毒、营养失调、肠道感染等。1临床表现 :肝脏功能衰退 :早期有肝肿大 ,质地较硬、晚期肝脏缩小、坚硬 ,表面高低不平 ,常有…  相似文献   

7.
凋亡在细胞的增生和死亡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诸如它可以消除体内不能识别"自体"与"非己"的免疫监视细胞,防止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维持人体器官的正常大小,皮肤、黏膜的正常更新等,同时,凋亡也与肿瘤的发生、转归及抗肿瘤药物的治疗结果有密切联系。近年来,凋亡与白血病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1凋亡概念生物体内有两种形态学和生化改变截然不同的细胞死亡方式,其一为坏死,属"事故性"或"病理性"死亡;其二为细胞凋亡,属"程序性"或"生理性"死亡,既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由英国爱丁堡大学生物学家Kerr首先提出,他早在1972年就描述了形态学上不同于坏死性细胞的另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并称之为凋亡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脂肪肝是指肝脏弥漫性脂肪浸润,可伴有肝内炎症、肝细胞坏死和凋亡、肝细胞再生受损、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肝纤维化形成等肝脏形态学的病理改变。近年来,随着B超和CT检查的普及,脂肪肝作为一种常见的影像学发现,愈来愈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亲肝毒物进入机体后在肝脏内贮留和转化,可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实质细胞发生脂变、水样变性、坏死及纤维化。一般认为肝细胞的脂肪堆积和坏死是中毒性肝损害的生物化学基础,因此研究肝细胞损害的特点和组织化学、生物化学的改变是研究中毒性肝损害机理的基础。我们对四种亲肝毒物——四氯化  相似文献   

10.
外来化合物对细胞膜上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是组织损害机理之一,如溴三氯乙烷、四氯化碳等对组织损害有明显作用。其他如paracetamol,溴化苯、adriamycin、石草枯等,其损害组织的重要性尚有争论和需进一步探讨。Mitchell综述了数种使肝致毒物后提出Paracetamol和溴化苯由于耗尽了肝细胞中谷胱甘肽而导致肝细胞坏死。这一现象与原发性肝细胞损害没关系,亦即测量到的脂质过氧化物并非细胞死亡的原因,而是其后果。但最近有作者报告发现在大白鼠肝细胞单层培养中,溴化苯能对细胞早期致毒。主要证据是加入抗氧化剂NN-二苯基-P-苯乙烯二胺(DPPD)只能延缓不能防止其对培养的肝细胞致毒。故溴化苯芳香  相似文献   

11.
氯乙醇中毒大鼠肝的超微结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40只大鼠分成四组,按氯乙醇1/2、1/5和1/10口服LD_(50)剂量中毒并用水作实验对照,灌胃10天后取肝作光、电镜检查。光镜结果是前两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电镜观察表明实验中毒组动物的肝细胞超微结构均有明显变化.其表现为细胞移位,形成糖原颗粒“团块”、内质网和微体增生,核糖体脱落、线粒体变性、脂滴增多、脂褐素沉着、毛细胆管扩张和破裂,胞核中出现含脂性假包含体和狄期腔内原胶原纤维增多及肝细胞水肿。其形态变化呈某些含氯有机化合物和醇类中毒的综合表现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但1/10-1/5LD_(50)剂量组的形态变化尚属可逆性改变,而1/2LD_(50)剂量组的改变属肝细胞毒性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岩大戟内酯B 对MCF-7 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通过MTT 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检测技术分析细胞周期;利用Annexin V/PI 双染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随着岩大戟内酯B 浓度增加对MCF-7 的抑瘤率增高;G2/M 期细胞减少,S 期细胞增多,出现S 期阻滞;晚期凋亡和死亡的细胞增加;电镜显示加药后细胞出现核固缩,细胞器空泡变性,凋亡小体形成,甚至出现坏死.结论:岩大戟内酯B 对乳腺癌MCF-7 细胞生长明显抑制作用,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临床开发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对细胞凋亡的研究,人们发现它与白血病之间有密切关系,并有可能由此引发对白血病新的治疗方法。下面就此问题进行综述。1细胞凋亡的基本概念目前认为,生物体内有两种形态学和生化改变截然不同的细胞死亡方式,其一为坏死(necrosis),属“事故性”或“病理性”死亡;其二为细胞凋亡(apoptosis),属“程序性”或“生理性”死亡。细胞按一定程序走向死亡称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1972年,英国生物学家Kerr等首次描述了细胞自然死亡过程的形态学特点,称为细胞…  相似文献   

14.
科技及医学的迅速发展使得电离辐射的应用日益广泛。临床上,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电离辐射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对正常细胞产生辐射损伤甚至导致细胞死亡。电离辐射究竟是如何导致细胞死亡,而细胞又是以何种形式死亡一直以来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与辐射相关的新的细胞死亡方式相继被发现,除了凋亡之外,焦亡、程序性坏死、铁死亡、巨泡式细胞死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辐射防护与放疗增敏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靶点。本文综述了辐射诱导的细胞死亡方式及其分子机制,并介绍了基于这些细胞死亡机制所开展的辐射防护与放疗增敏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辐射防护药物及放疗增敏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透射电镜观察并结合形态计量法研究慢性镉中毒时小鼠睾丸支持细胞及血-睾屏障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1)支持细胞明显受损,细胞核增大,细胞器出现变性,有的支持细胞呈现坏死。(2)血-睾屏障各部分受损,间质内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剥脱;生精小管基膜增厚、分裂成层;管周组织内胶原原纤维显著增多;相邻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从形态结构方面考虑,认为血-睾屏障的瓦解可能是引发生精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乙型肝炎肝细胞损伤的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部分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肝内虽有病毒复制,但肝脏的组织形态和功能均无明显异常,说明病毒可能不直接引起肝脏损害。在乙型肝炎的病变组织内,坏死的肝细胞常和活化的单核炎症细胞紧密相连,因而认为机体的免疫应答可能是引起肝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且宿主因素和病毒因素可导致机体免疫调节机能的紊乱,致使肝细胞持续损伤。本文就近些年国外有关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的免疫病理机制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程序性坏死阻断剂necrostatin(Nee-1)对铝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Nec-1对Caspases凋亡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4 mmol/L铝染毒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SY)制备铝致神经细胞死亡模型,在不同浓度铝和(或)Nec-1作用下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用Heochst 33342/碘丙啶(PI)双染法观察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现象,Annexin V/PI双染法定量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用Caspase-3、Caspase-8、Caspase-9酶活力的变化检测凋亡通路,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和细胞色素c(Cyt-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随着铝染毒剂量的加大,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但加入60 μmol/L Nec-1后,细胞活力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ec-1浓度的提高使细胞活力明显上升,表现了明显的促进神经细胞生长、抑制细胞死亡的作用.凋亡和坏死的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结果 表明,随着铝染毒剂量的增加,神经细胞的凋亡率与坏死率明显上升,但在0~90μmol/L Nec-1作用下,Nec-1浓度越高,细胞的坏死率降低越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同时,虽然Nec-1是程序性坏死的阻断剂,但其对凋亡率也有明显的影响,可以使染铝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Nec-1作用后细胞的凋亡相关酶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力变化检测结果 表明,Nec-1对Caspase-9活力的影响不明显,且对线粒体通路的凋亡诱导分子Cry-c的作用也不明显;但对Caspase-8活力的影响明显,表现在可以明显降低各染铝细胞的Caspase-8活力,提高NF-κB蛋白表达量和在高剂量染铝细胞中降低Caspase-3的活力.结论 Nec-1可以降低铝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并通过死亡受体通路Caspase-8上调NF-κB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18.
微囊藻毒素MC-LR对肝细胞毒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类MC-LR的肝脏毒性机理。方法: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囊藻毒素MC-LR对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微囊藻毒素在极低浓度时表现为抑制细胞生长或细胞毒作用,高逍度时可促进细胞生长。MC-LR导致肝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样变化和细胞周期G2/M期阻滞。提示微囊藻毒素可能具有影响肝细胞周期的作用,可诱导肝细胞增殖,同时又能诱导肝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对Hela细胞周期有类似影响趋势,但其程度远不如对肝细胞的影响明显。结论:微囊藻毒素对肝细胞的特异性作用可能是其肝脏毒性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的终结是死亡。但是你知道吗?在人的一生中,细胞死亡是伴随生命从始至终的忠实伴侣。细胞是组成生命个体的基本单位,但细胞死亡并不等于生命个体的死亡。在正常人体组织中,每天都有上亿个细胞诞生和死亡。引起细胞死亡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是细胞死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细胞坏死”和“程序性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20.
用透射电镜观察并结合形态计量法研究慢性镉中毒对小鼠睾丸支持细胞及血-睾丸屏障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1)支持细胞明显受损,细胞核增大,细胞器出现变性,有的支持呈现坏死。(2)血-睾屏障各部分受损,间质内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剥脱;生精小管基膜增厚,分裂成型;管周组织内胶原原纤维显著增多,相邻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从形态结构方面考虑,认为血-睾屏障的瓦解可能是引发生精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