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在黄曲霉毒素B1(AFB1)低含量区以HBV为主要危险因素的HCCp53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它与HBV及其它因素的关系,作者筛检了成都地区32例原发性肝癌(HCC),分别应用PCR-RFLPSouthern吸印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32例HCC及27份癌旁肝组织中p53基因突变、HBVDNA整合及HBsAg表达。结果:所有HCC病例均感染过HBV,肝癌细胞中HBVDNA整合率71.9%,癌旁组织均有肝硬化或/和慢活肝病变,且HBsAg表达率96.3%。32例HCC中检出8例P53蛋白阳性(25%),这种改变与HBVDNA整合及HBsAg表达无明显关系,而与HCC发生年龄有关;32例HCC组织中有2例p53基因第249号编码子突变(6.25%),明显低于AFB1高含量区HCC,而与台湾、日本等AFB1低含量区报道一致,提示:成都地区HCC与HBV感染确有密切关系;p53改变在HCC发生上有一定作用,但是多数HCC并无p53基因突变又提示HCC发生尚涉及其它复杂机制;HBV在HCCp53基因改变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李君  汤钊猷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9):533-535,T055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17000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免疫动,成功地备了抗-HBx单克隆抗体,以此抗体对原发性肝癌(HCC)组织,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组织行相应抗原检测,并同时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检测。在HCC标本中HBxAg在癌内及癌周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及48%,HBsAg为16%及74%。HBcAg仅见于癌  相似文献   

3.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17000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免疫动物,成功地制备了抗-HBx单克降抗体,以此抗体对原发性肝癌(HCC)组织、慢性活动性肝炎(CAN)肝组织行相应抗原检测,并同时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检测。在HCC标本中HBxAg在癌内及癌周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及48%,HBsAg为16%及74%。HBcAg仅见于癌周,阳性率为18%。在CAH标本中,HBxAg、HBsAg、HBcAg阳性率分别为6.6%、73.3%及0。血清HBsAg阳性HCC标本中,HBxAg的检出率为82.3%、明显高于血清HBsAg阴性标本(54.5%)。结果显示。HBxAg在HCC标本中的表达是HBV标志物中最活跃的。HBxAg的表达不依赖于HBV的复制,可能是HBVX基因同宿主细胞基因整合后的产物,HBxAg在HCC标本中的活跃表达为抗-HBx抗体作为HCC导向治疗载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患者肝组织中病毒的复制状况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以抗-HCVNS3、抗-HCVNS5单克隆抗体和抗-HBs、抗-HBc多克隆抗体,检测25例尸检肝组织中HCVAg和HBVAg的分布和表达。结果HB-sAg和HCVNS3Ag同时阳性11例,HBsAg和NS5Ag阳性12例,HBcAg和HCVNS3Ag及HCVNS5Ag阳性各10例。几乎所有单标记染色阳性切片,其双标记染色也阳性。感染HCV或HBV的肝细胞各呈灶性、散在或弥散混杂分布,在重叠感染肝组织中,与HBV复制有关的表达类型,如HBsAg膜、浆型和HBcAg浆型以及HCVNS3Ag和HCVNS5Ag的检出例数,同单纯感染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154及0.198,P>0.05)。结论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在重叠感染时,两种病毒在肝组织内可能不存在互相干扰和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VEGF,p53和p21ras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和三者间的相关性及其与HCC病理分级,转移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4例HCC的癌组织中的VEGF,p21ras和p53的表达作了研究。结果:VEGF,p21ras和p53三者在肝癌和癌旁组织的阳性率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VEGF的表达与p21ras和p53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三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与PAP法检测66例肝细胞癌(其中57例含有癌周组织)与15例肝硬化组织内HBxAg,HBsAg,HBcAg及p21ras的表达,分析了HBxAg与p21的关系。结果:HBxAg在癌周与癌组织内均有高频率表达,癌内HBxAg阳性组p2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但癌周组织HBxAg阳性组与阴性组间p21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提示:HBxAg与肝细胞癌变有密切关系,在控制、调节ras癌基因表达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在黄曲霉毒素B1低含量区以HBV为主要危险因素的HCCp53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它与HBV及其它因素的关系,作者筛检了成都地区32例原发性肝癌,分别应用PCR-RFLP Southern吸印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32例HCC及27份癌旁肝组织中p53基因突变、HBV DNA整合及HBsAg表达,结果:所有HCC病例均感染过HBV,肝癌细胞中HBV DNA整合率71.9%,癌旁组织均有肝硬  相似文献   

8.
在建立不同克隆化肝癌裸鼠移植瘤株模型的基础上,用ABC免疫酶标记法研究了癌基因H-ras、P53、C-erbB-2蛋白在不同克隆化肝癌裸鼠移植模型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也检测了AFP、CEA、HBsAg等的表达。结果表明:具有较强侵袭力和转移力的CS克隆株肝癌裸鼠移植瘤组织对H-ras,C-erbB-2癌基因蛋白产物呈阳性反应,对AFP、P53呈弱阳性反应;而侵袭力弱的CB克隆株肝癌裸鼠移植瘤组织仅对C-erbB-2呈弱阳性反应;其母系肝癌细胞株对上述癌基因蛋白产物呈弱阳性表达。提示H-ras和突变型P53基因的异常表达确实与肿瘤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瞿涤  闻玉梅 《上海医学》1997,20(12):699-701
本文研究了高编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重组质粒DNA(pCMV-HBs)对HBsAg,抗.HBs免疫复合物(IC)诱生抗-HBs的影响,在Balb/c小鼠中,IC加pCMV-HBs(100μg)免疫组比单独使用IC或pCMV-HBsDNA缚诱生的抗-HBs效价高,虽然略低于IC加氢氧化铝组,但无明显差异,在IC中加20μgpCMV-HBsDNA,经再次免疫亦可有效地诱生高效价的抗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c-fos的表达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中c-fos和c-cof mRNA的表达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9例肝细胞癌组织及56例癌旁组织中HBsAg、HBV DNA、c-fos蛋白及c-fos mRAN的表达。结果 癌旁肝组织HBsAg阳性率为87.5%(49/56)。肝癌组织HBV DNA阳性率为59.3%(35/59)。肝细胞癌组织、癌旁肝组织c-fos蛋白 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低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成本,缩短检测所需时间,本文创立了一种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双色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用纯化的标准品HBsAg测定了该方法的敏感度为10ng/ml,与单色ELISA的结果一致,对300份HBsAg阳性血清,120份抗HCV抗全阳性血清和32份双阳性血清所做的研究表明:双色ELI  相似文献   

12.
取自肝癌高发区的40例人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标本,应用地高辛素(Dig)标记HBVDNA探针作原位杂交,检测PHC和癌周肝组织内HBVDNA的表达,并用光敏生物素C-myc癌基因探针原位杂交和用免疫组化检测HBsAg,HBcAg及P53癌基因在PHC和癌周肝组织内的表达。Dig-HBVDNA探针肝内总阳性率为80%,在PHC内为65%,而癌周肝组织中为73%。HBV-DNA定位于肝细胞或癌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而HBVDNA阳性颗粒在胞浆内比胞核内多。HBVDNA阳性细胞癌周比癌内更多。结果表明,PHC病例与HBV存在关系密切;癌内HBVDNA大都属整合型,而癌周属游离型。研讨PHC内HBVDNA的表达与HBsAg,HBcAg,和P53及C-myc癌基因的表达相互关系及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地高辛标记的HBV基因组探针检测了66例肝细胞性肝癌(HCC)中HBV的存在状态,从中筛选出32例仅有HBVDNA整合的HCC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检测了HBVX基因、S基因、Pre-S、C基因DNA片段的整合情况,并探讨了HBV4种基因亚片段整合与ras、myc癌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显示,HBVX、S、Pre-S和C基因片段的整合率分别为87.5%(28/32)、62.5%(20/32)、62.5%(20/32)和25.0%(8/32)。p21ras、p62myc在HC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0%(20/40)、81.2%(26/32)。通过对HCC中4种HBV基因片段整合与p21ras、p62myc表达之间关系的研究,显示p62myc的表达与HBVX、Pre-S基因整合关系密切,p21ras的表达则主要与HBVX基因整合有关(P<0.05)。提示HBVX、Pre-SDNA片段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可能直接或通过其蛋白启动myc和(或)ras癌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提示重庆地区肝癌患者HBV和/或HCV的感染与癌组织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之间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BV和HCV抗原以诊断HBV和HCV感染,癌基因ras、c-myc、c-erbB-2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也用免疫 经方法检测。结果46例肝癌患者中,HBV感染34例,HCV感染20例;其癌组织中ras p21、c-myc、c-erbB-2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7%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炎病毒(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学关系,对我院10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HBsAg及抗-HCV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它肿瘤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且HBsAg的阳性率显著高于-HCV的阳性率。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存在病因学联系,前者较后者的关系理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对24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BsAg阴性的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的石蜡包埋肝组织,应用PCR-EB法检测了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并与ELISA法检测的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乙肝5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血清学乙肝5项均阴性的及HBsAg阴性但其它4项中至少有1项阳性的胆管细胞性肝癌石蜡包埋肝组织中,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9%和45.8%,证实HBsAg血清学阴性者肝组织中仍有HBVDNA存在  相似文献   

17.
对24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BsAg阴性的生胆管细胞肝癌的石蜡包埋肝组织,PCR-EB法检测了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并与ELISA法检测的血表免疫学标志物(乙肝5项;HBsAg、抗-HBs、HBeAg抗0-HBe、抗-0HBc)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血肖学乙肝5项均阴性的及HBsAg阴性但其它4项中至少有1项阳性的胆和细胞性肝癌石蜡包埋肝组织中,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与p53基因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朱明华 《医学争鸣》1998,19(3):314-317
目的:探讨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癌其p53基因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16例西安地区的肝癌及其旁肝组织,应用Southern杂交检测了组织中HBVDNA的状态,免疫组化确定HBV的HBsAg,HBxAg和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的分布,采用PCR扩增后直接DNA序列分析,检测了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基因序列。结果:16例中13例HBVDNASouthern杂交阳性,10例癌组织和13例癌旁组织HBx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肝组织中 复制状况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以抗-HCV NS3,抗-HCVNS5单克隆抗体和抗-HBs,抗-HBc多克隆抗体,检测25例尸检肝组织中HCVAg和HBVAg的分布和表达。  相似文献   

20.
何建宇  杨静 《四川医学》1998,19(2):138-138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产前诊断绵阳市中心医院(621000)何建宇杨静邓文斌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高达13.8%,HBV母婴传播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HBsAg携带者,而且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因素。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