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江苏省海安县居民死亡现状及原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海安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安县居民死亡率为841.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9.18/10万。死因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4.56%。0-14岁少年儿童组死因首位为损伤和中毒,15-44岁青壮年组、45-64岁中年组、65老年组死因首位为恶性肿瘤。居于PYLL首位的为恶性肿瘤(60 905人年),是造成海安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与损伤和中毒是引起海安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造成居民早死的损伤和中毒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居民死亡状况及死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2007—2017年居民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年均死亡率为604.08/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485.75/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671.86/10万)高于女性(535.0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粗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4),标化死亡率以2008年最高(659.51/10万),2017年最低(412.44/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共占全死因的86.55%。平均期望寿命由2007年的79.61岁增加到2017年的80.80岁,各年女性期望寿命均高于男性。前10位死因平均减寿损失年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损伤和中毒、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营代免、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平均减寿19.39~3.51年。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与损伤和中毒是本区居民主要死因,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宜昌市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区2009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粗死亡率为558.81/10万,男性死亡率为642.10/10万,女性死亡率为470.53/10万。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144.09/10万)、心脏病(110.82/10万)、脑血管病(87.64/10万)、呼吸系统疾病(70.82/10万)和损伤与中毒(49.55/10万)。结论 2009年宜昌市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居民死亡率及死因构成,为制定重点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永定县2004~2005年居民死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4~2005年永定县居民年均死亡率为560.70/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0.00/10万。年均死亡率(/10万),呼吸系统病为142.56,恶性肿瘤为106.54,脑血管病为103.73,损伤和中毒为74.85,心脏病为57.65。[结论]死亡水平呼吸系统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心脏病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长乐市居民健康状况及死亡原因,分析主要死因及影响居民寿命的疾病,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死因监测系统上报的2012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长乐市2012年居民死亡率为5.6‰,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5位的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和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34.4/10万,占死亡总数的23.9%,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0~14岁主要死因为围生期病(13.7/10万),15~44岁主要为损伤与中毒(18.5/10万),45~64岁主要为恶性肿瘤(222.4/10万),≥65岁主要为脑血管病(1217.5/10万)。潜在减寿年数(PYLL)前5位是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病。结论慢性病、损伤与中毒是长乐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是防控的重点,中老年是干预的主要人群;损伤与中毒是青年的主要死因。卫生、行政等部门应抓住源头,消除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  相似文献   

6.
了解吴江区2012年居民主要死因。方法死亡资料按照国际(ICD-10)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吴江区居民死亡率756.6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04.12/10万,期望寿命81.55岁,死因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减寿率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心脏病、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是吴江区居民的主要死因,是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防治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岛市李沧区居民的死亡谱及各种死因的减寿情况,为有效开展疾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李沧区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李沧区合计死亡1 814人,总死亡率为600.71/10万,其中男性为704.59/10万,女性为498.16/10万。居民的前5位死亡,全部居民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其中男性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女性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居民减寿率最高的前3种死因,全部居民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其中男性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女性分别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心脏病。[结论]2009年李沧区居民死亡率处于一般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是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鄂州市居民死因状况,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应用SPSS 15.0和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PYLL、PYLLR、AYLL等指标。结果 2014—2017年鄂州市居民总人群粗死亡率为519.56/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9.38/10万;男性死亡率(559.78/10万)高于女性(473.71/10万);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年龄组的死因不同;死因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及中毒;导致寿命损失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影响鄂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应采取有效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庆市奉节县常住居民的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当地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数据进行分类.主要描述指标包括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等.结果 2015年重庆市奉节县常住居民共报告死亡人数为6004,粗死亡率为704.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2.87/10万.2015年该县常住居民排名前5位的全人群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心脏病、损伤与中毒,前5位死因死亡人数占2015年总死亡人数的83.61%.其中,男性前5位死因顺位与全人群死因顺位一致,而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损伤与中毒,其顺位与全人群死因顺位有一定差异.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主要死因进行分析发现,1~4岁人群、5~14岁人群死因均以"损伤与中毒等外部原因"为主.全人群PYLL前5位的疾病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其中男女PYLL前3位的疾病均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及脑血管病.结论 慢性病是重庆市奉节县常住居民的主要死因,而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是造成重庆市奉节县常住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的防治应成为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徽省寿县居民死因状况及规律,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9年寿县居民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分析。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计算,进一步计算各种死亡疾病的减寿率。结果 2005~2009年安徽省寿县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544.87/10万,标化死亡率491.21/10万,前5位死因分别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病、心脏病及损伤中毒;死亡率分别为145.58/10万,138.67/10万,73.81/10万,68.85/10万,58.54/10万。前5位死因占全死因构成的89.10%。减寿分析表明,潜在寿命损失年前3位的是损伤中毒、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平均减寿率分别为1067.47/10万,929.89/10万,373.11/10万。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及脑血管病是影响寿县居民人群寿命上升的3大主要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中毒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寿县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应进一步加强对这方面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保定市3个区居民的死亡率、主要死因和疾病负担,以便合理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方法对保定市3个区2009—2010年居民死亡信息进行调查整理。结果 2009—2010年保定市3个区居民男性死亡率(385.3/10万)高于女性(283.4/10万);前4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肺癌及意外死亡。结论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是保定市3个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2011年居民死亡资料,为相关部门制定卫生工作决策和评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防治效果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DeathReg 2005《死亡医学登记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居民的粗死亡率、分性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等统计指标。利用SPSS 13.0软件计算不同性别间死亡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结果 2011年张家港市居民粗死亡率为693.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11.69/10万,男性死亡水平高于女性;婴儿死亡率为3.68‰,新生儿死亡率为2.39‰;平均期望寿命为81.34岁;前10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其他疾病、精神障碍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共占全部死因的95.85%,其中男性前3位死因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女性前3位死因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损伤和中毒。结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损伤和中毒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将以上因素的预防控制措施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南通市通州区骑岸镇2009年居民病伤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琳梅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66-2967
目的了解南通市骑岸镇2009年居民死亡情况及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死因分类、简略寿命表等方法对骑岸镇2009年居民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居民总死亡率为1114.15/10万,期望寿命为75.40岁,前5位死因分别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中毒。结论慢性病及损伤中毒是骑岸镇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应切实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郑婉辉  林辉 《职业与健康》2014,(15):2099-2102
目的了解福州市城区居民慢性病死因分布,为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户调查的方法,按ICD一10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死因分类,对福州市2005--2012年城区居民慢性病死亡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2005--2012年福州市城区居民慢性病平均死亡率为377.19/10万(标化死亡率261.95/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结论慢性病是威胁福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05-2007年青岛市黄岛区居民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岛市黄岛区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卫生政策、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7年黄岛区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黄岛区年均死亡率为323.6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11.26/10万,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合计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数的81.44%(2483/3049)。[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黄岛区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北区2011年居民的死亡水平与死亡原因,为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北区2011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河北区居民死亡5311人,死亡率为840.99/10万。居民死亡率,男性为904.35/10万,女性为776.59/10万;0岁为669.77/10万,1~4岁为37.93/10万,5~9岁为0.oo/10万,10~19岁为15.88/10万,此后逐渐上升,60~69岁迅速上升为1053.19/10万,≥80岁最高为7286.06/10万。居民死亡率最高的前5位死因,依次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合计死亡数占全部死亡数的92.39%。各种死因的合计减寿率为83.11‰,减寿率最高的是恶性肿瘤(28.17‰)、心脏病(20.28%o)、脑血管病(13.92%。)。结论2011年河北区居民死亡率较高,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为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疾病死亡趋势变化对期望寿命及潜在寿命损失(PYLL)的影响,为政府制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死因分类采用ICD-10中的死因分类标准进行编码及分析统计。通过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并描述疾病死亡变化对期望寿命和潜在寿命损失的影响。结果 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死亡327 769例,平均死亡率为563.67/10万(标化率为327.19/10万),以平均每年0.66%的速度上升。死因顺位前3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平均死亡率分别为204.61/10万、148.43/10万、88.99/10万。损伤中毒(伤害)、肌肉骨骼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11.54%,10.62%、5.53%。年平均PYLL为443 653人年,PYLL率为53.20‰,呈上升趋势。主要死因造成的PYLL的前3位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损伤中毒(伤害),平均PYLL分别为177 631、88 302和58 678人年。结论 2010—2016年广州市户籍人口疾病死亡趋势变化对期望寿命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损伤中毒(伤害)等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逐渐加大。加强对这些慢性病的防治是广州市卫生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其早诊早治对减少寿命损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烟台市居民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以便为政府制定有效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烟台市2007-2009年部分县(市、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007~2009年累计调查9292588人,死亡65202人,年均死亡率为701.66/10万。居民死亡率,2007年为695.39/10万,2008年为709·78/10万,2009年为699-87/10万。20072009年年均死亡率,男性为798.37/10万,女性为603.66/10万;0岁为322.56/10万,1~4岁为18·33/10万,5~9岁为23.54/10万,10~14岁为33.24/10万,15~64岁为302.44/10万,≥65岁为4857.78/10万。2007~2009年死亡的65202例中,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伤害、慢性呼吸道疾病合计死亡55769例,占80·53%。[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和伤害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烟台市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博山区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科学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和疾病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博山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09年博山区年死亡率为689.70/10万,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道疾病、伤害,合计死亡5 588例,占总死亡数的87.68%。[结论]2008~2009年博山区居民死亡率处于一般水平,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病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