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增芳  王增艳  王萍萍 《医学综述》2009,15(8):1264-1266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对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在2001年6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50例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分娩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术前或分娩期输新鲜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50例中31例经阴分娩,19例剖宫产;产后出血1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3例。结论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因主要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8年6月来院收治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0例,并根据孕期血小板计数分为3组,I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50~100×10~9/L;II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0~50×10~9/L;III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对各组患者的疾病病因、妊娠期并发症及母婴分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80例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疾病病因主要包括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高血压、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比各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及产后出血发生比例最高,与其他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围生儿出现足月低体重儿,颅内出血以及围生儿死亡例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比例与母体相关,母体血小板数目越小,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例数越多。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复杂,且患者血小板数目越少,患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指因免疫异常所致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 ,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被认为是治疗ITP的首选药物 ,约有 1/3患者可获得长期疗效 ,10 %~ 30 %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十分棘手。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我们采用干扰素与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4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ITP)均符合 1986年 12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 3例 ,女 2 1例 ;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血浆输入性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我科经非血浆输入性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治疗。137例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我科经非血浆输入性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后,随访观察。结果:经过非血浆输入性血浆置换辅助治疗的137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水平在短时间内均有显著回升,有效率达100%,37.0%的患者1周内血小板回升幅度超过50×109/L,67.8%的患者2周内血小板回升幅度超过100×109/L,94.0%的患者3周内血小板回升幅度超过100×109/L;仅有13例患者在随访时间内复发,复发率为9.5%。所治疗患者中仅4.4%的患者发生了轻度过敏反应,7.3%的患者发生了次中等量以上的腹腔积液。结论:非血浆输入性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安全有效地缩短患者血小板回升时间,减少疾病复发概率,增加难治性免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降低疾病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5.
资料与方法 2004年9月~2009年9月收治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15~56岁,中位年龄36.5岁.入院时所有患者均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大多数患者在血小板减少前并没有检测肝炎病毒.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中位数17(3~65)×109/L.肝炎病毒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除满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要求外,还需满足:①肝炎病毒感染发生于血小板减少前或同时发现;②血小板减少程度与肝病严重程度不匹配.  相似文献   

6.
长春新碱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赵文慧(包头铁路医院儿科,包头01404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近年来用长春新碱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有报道[1-3]。本文对1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患者应用长春新碱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6月~2007年6月间收住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78例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等。结论:多种原因可引起妊娠期孕妇血小板减少,PAT最常见。血小板<50×109/L者应在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后行剖宫产,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如无产科指征,应阴道分娩为主。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也叫原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症,其病理特点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女性月经量过多或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颅内出血是此病患者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本研究报道了我院对收治的一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诊治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基本证候。方法回顾性总结149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及49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住院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证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女性多于男性,证候出现频率高的前3位依次是气虚85.4%,血瘀44.4%,血虚42.4%。结论气虚、血瘀、血虚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证候。其出血机制为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致血不循经。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探讨及围产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因素及临床处理原则。方法:对38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景:38例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6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12例,多为初产妇,孕中晚期发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输入血小板治疗的20例,治疗前后血小板变化差异有显著性;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32例,产后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以ITP和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多见。血小板下降50&#215;10^9/L应给予相应治疗,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81年12月至1984年10月,用氨肽素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55例。疗程均在一月以上。疗效最好者为白细胞减少症,其次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过系统观察,未见副作用。现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15,(4):435-43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处理方法。方法:对83例P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水平血小板减少与剖宫产和产后出血的关系。结果:导致PT的主要原因是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GT)61例(73.49%),其次子痫前期(PE)10例(12.0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7例(8.43%)。轻度和重度PT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最为多见,重度主要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可导致产后出血,出血原因与患者自身血小板减少相关;临床应结合产妇的血小板计数水平和产科指征综合判断以决定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应用肝素制剂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及原因。方法:选取接受普通肝素(UFH)或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的住院患者共197例,男120例,女77例。对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进行HIT抗体及凝血功能等检测。结果:应用肝素制剂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22例,发病率11.2%。死亡率在血小板减少症组13.6%(3/22)高于非血小板减少症组0.57%(1/175,P〈0.01)。22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6例;非HIT16例,考虑为非免疫性HIT,即I型HIT、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感染等。结论:应用肝素制剂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并不低,需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在除外其它原因后应考虑是否存在HI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不同病因引起血小板减少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以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008年收治的5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常见病因包括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PAT)、先兆子痫性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结果 PAT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计数≤50×10^9/L者较〉50×10^9/L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是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处理,可有效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效果,为临床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治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尤其是对患者颅内出血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结果:经临床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有效护理,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康复具有显著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优化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论证肾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存在;方法重新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国内外相关文献病例的客观资料,寻找肾性血小板减少症存在的证据;结果我们发现了疑似肾性血小板减少症6例(高度疑似3例),另外文献计91例尿毒症并发肾性贫血的患者,经我们分析约半数疑似肾性血小板减少;结论 (1)肾性血小板减少症(以肾脏分泌血小板生成素减少为主要原因)理论上推测其存在,实践上有我们揭示的临床病例群支持,应该是存在的;但尚未见我们之外的文献提出。(2)重型狼疮性肾炎并发肾性贫血与肾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几率可能远高于其并存(而非并发)TTP的几率;(3)北京协和医院报告的两组(14+17)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存"TTP"文献及国外同类文献的诊断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 (PAIg)是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别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主要实验指标 ,其阳性率较高。但在某些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亦可出现PAIg增高现象 [1 ] 。而血清血小板抗体 (SPBIg)虽阳性率相对较低 ,但特异性较高。我们 1997年 6月~ 1999年 6月将 PAIg与 SPBIg联合测定 ,可提高本病血小板抗体的检出率 ,有助于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诊断。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5 0例中男 16例 ,女34例 ,年龄 4~ 6 5岁 ,平均年龄 2 9.3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治疗方法及妊娠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郑州圣玛妇产医院收治的134例PT患者,对患者病因、血小板计数、临床治疗方法及妊娠结局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病因构成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107例(79.8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例(6.72%),子痫前期14例(10.45%),其他4例(2.99%)。共26例患者接受治疗,围生期接受输注血小板治疗21例(15.67%),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7例(5.22%),其中2例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输注血小板治疗。随着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阴道分娩率逐渐降低,出血量逐渐增大(P<0.05)。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症等是PT的主要病因。对于血小板计数减少较少者可以观察、监测等措施为主,对于严重者可配合输注血小板,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方法进行治疗,以减少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如何正确处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妊娠。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前已患ITP者4例,7例孕期有症状。13例剖宫产分娩,10例阴道分娩。23例中发生产后出血2例,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无1例有出血倾向或颅内出血。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妊娠患者是能够耐受妊娠与分娩,但需对此种患者加强孕期监护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不主张使用干预性措施预防新生儿被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GTP),有时临床上不易区分,我院于1994年至1999年收治31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