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获得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的初步资料,以便早期干预。方法:新生儿出生3—4天及出生42天分别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OAE)进行普遍听力初筛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内转诊至成都市妇幼保健院听力中心接受脑干诱发电位(ABR)诊断。结果:筛查住院期间新生儿1508例,初筛通过1389例,通过率92%,42天后未通过初筛的119名中有116名接受复筛,最后未通过复筛的7例接受ABR诊断,最后确诊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3例,听力损失发病率1.98‰。结论:OAE是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理想的检测方法。通过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可及早发现,并进行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1038例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新生儿1 038例于出生24—96 h和出生1—3个月分别用DPOAE进行听力初筛和复筛。未通过者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诊断性检查,异常者在6个月再次复查ABR,仍未通过者即为听力损失。结果 新生儿1 038例中有855例在出生24—96 h内1次通过听力筛查,通过率82.37%;男婴通过率低于女婴(P<0.05),通过率分别为79.22%(427/539)和84.77%(423/499)。有163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在出生1—3个月时接受了DPOAE复筛,总复查率达89.07%,3个月内筛查阶段(包括初筛、复筛)总通过率98.65%。复查未通过的婴儿在3个月内有14例接受了初次ABR,中耳分析诊断性检查,结果 6例未通过,异常率5.78‰,经6个月时再次ABR复查有2例转为正常,最后确诊不同程度听力损失4例,占筛查新生儿总数的3.85‰。结论 DPOAE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理想方法,住院期间普遍听力初筛和出生1—3个月复筛有重要临床意义。两次ABR确诊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漏诊因素,以提高新生儿听力障碍的确诊率。方法用丹麦Madsen公司生产的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对出生后48-72小时内的新生儿进行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检查;对出现异常者分别于1个月、2个月、3个月内进行复查,并应用快速脑干诱发电位听力筛查仪(AABR)进行初步诊断;于出生后6个月再次进行TEOAE及AABR检测,结果异常者最后确诊;运用本院儿童和孕产妇管理系统,对初筛对象2864例,分别于1个月、2个月、3个月。全部进行家庭随访,共3次,在随访中,无论TEOAE是否通过,只要小儿对声音反应异常,均应用AABR进行检测。校对检查结果。结果2864例新生儿中,用TEOAE进行初筛。184例异常,异常率6.42%(184/2864);对184例初筛异常患者进行AABR检测,6例异常,被最后确诊;1例初筛时TEOAE通过而经AABR检测异常,最后确诊。结论单纯应用TEOAE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简便、快速、经济。但可产生漏诊现象。对生后3个月内的婴幼儿。如发现听觉有异常表现,即使TEOAE检测通过,也要用AABR确诊检测,以便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静  郑虹 《四川医学》2003,24(10):1082-1084
婴儿出生后的前 3年被认为是一个人语言、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具有听力损失的儿童平均确诊年龄为 3岁 ,并且听力损失的程度越轻 ,发现的时间越晚。许多患有听力损失的儿童 ,由于缺乏必要的听觉刺激 ,错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时间。由于缺乏对于言语学习 ,社会发展、情感心理发展的必要刺激 ,相应的发展必然要受到限制[1] 。新生儿听力损失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普通新生儿病房的发病率是 0 1%~ 0 3%,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病率是 0 2 %~ 0 4 %。听力损失较其他要求筛查的疾病有较高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1 前言。在我国听力言语残疾居五类残疾之首,(占全国人口的16.79%)。0~7岁的聋哑儿童约74万,且以每年约2~4万新发生的聋儿递增。国外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1%~3%,而国内发生率为3%,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22.6%,其中重度以上者1%。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正>听力损失是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1‰~3‰,高于其他先天性疾病[1],随着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逐渐得到普及。为提高初筛、复筛通过率,笔者将2008年9月-2011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本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获得本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基本资料。方法选择出生的活产新生儿于出生后72h接受耳生发射(OAE)测试,所有接受初筛的婴儿在出生42d后,再次接受OAE检查,未通过者做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一耳不通过即为不通过,不通过者均经两次以上重复测试。结果3270名新生儿中2846名(87.0%)初筛通过;424名未通过,于出生42d后复查。410例通过。OAE测试总的通过率为99.6%。4例接受ABR检查,诊断有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2‰。结论本地区采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新生儿听力筛查与早期干预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大范围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HS)的可行性,以及对筛查出的听力障碍新生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上海市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情况,包括筛查人数、初筛率、初筛和复筛阳性率、确诊人数以及听力障碍程度的分布。筛查技术采用筛查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法,于出生后3 d内和42 d内分别进行初筛和复筛,对复筛未通过者三个月内转至上海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予以确诊。确诊后的婴幼儿六个月内进行干预,并进行跟踪随访和评估,比较干预和未干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2002~2005年筛查总人数分别为56191、82662、86940、121460例,初筛率分别为83.38%、93.93%、94.01%和98.03%,初筛阳性率分别为12.53%、11.41%、12.00%和11.92%;复筛率分别为63.92%、63.47%、71.50%和70.04%,复筛阳性率分别为10.40%、13.48%、11.00%和10.74%,最后确诊人数分别为125、128、129、433例。由此得出上海市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2.35‰(815/347 253)。确诊患儿中双侧中度以上听力损失319例(39.14%,319/815),截止2005年6月随访资料完整者194例,其中中度以上进行系统干预者34例,因经济原因等未行干预者31例,两组语言及认知发育相差显著(P<0.05),接受干预组语言和认知发育接近正常儿童水平。结论在较大范围内实施政府统一协调和学科合作的UNHS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对确诊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范围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HS)的可行性,以及对筛查出的听力障碍新生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 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上海市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情况,包括筛查人数、初筛率、初筛和复筛阳性率、确诊人数以及听力障碍程度的分布.筛查技术采用筛查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法,于出生后3 d内和42 d内分别进行初筛和复筛,对复筛未通过者三个月内转至上海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予以确诊.确诊后的婴幼儿六个月内进行干预,并进行跟踪随访和评估,比较干预和未干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2002~2005年筛查总人数分别为56 191、82 662、86 940、121 460例,初筛率分别为83.38%、93.93%、94.01%和98.03%,初筛阳性率分别为12.53%、11.41%、12.00%和11.92%;复筛率分别为63.92%、63.47%、71.50%和70.04%,复筛阳性率分别为10.40%、13.48%、11.00%和10.74%,最后确诊人数分别为125、128、129、433例.由此得出上海市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2.35‰(815/347 253).确诊患儿中双侧中度以上听力损失319例(39.14%,319/815),截止2005年6月随访资料完整者194例,其中中度以上进行系统干预者34例,因经济原因等未行干预者31例,两组语言及认知发育相差显著(P<0.05),接受干预组语言和认知发育接近正常儿童水平.结论 在较大范围内实施政府统一协调和学科合作的UNHS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对确诊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提高初筛通过率,降低复筛率。方法 采用耳声发射技术,针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应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通过560例,通过率93. 3%,需复查40例,复查率6.7%。对照组新生儿通过481例,通过率80.2%,需复查119例,复查率19.8%;两组筛查复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影响因素干预,明显提高了初筛通过率,降低了复筛率。  相似文献   

12.
28043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以便早期干预治疗.方法 采用耳声发射仪和(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对28043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及复查,复筛未通过者利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进行听力障碍诊断.结果 3年总出生新生儿28405例,可筛总数28369例,实际筛查28043例,其中3201例因各种原因在新生儿科治疗(高危组),余无明确高危因素(正常组).初筛率98.85%,初筛未通过率6.39%(1792/28043);应复查1792例,实际复查1183例,复查率66.01%,复查未通过率13.01%(154/1183);进行诊断患儿150例,其中70例出现不同程度听力损伤,听力损伤的发生率为2.4%(70/28043),其中轻度损伤29例(41.4%),中度损伤25例(35.7%),重度损伤18例(12.9%),极重度损伤7例(10.0%).正常组听力损伤检出率1.8‰,高危组检出率1.03%,高危儿听力损伤的发生率(33/3201)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33例高危儿发现早产、窒息、出生缺陷等可能与听力损伤有关.结论 对所有新生婴儿应常规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加强宣教,增加复筛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耳声发射仪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能提高高危儿听力损伤的诊断率.听力损伤的发生病因复杂,在将高危因素的患儿列为重点筛查对象的同时,对所有婴儿均应进行必要的监测,以减少儿童永久性听力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运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对出生24~120 h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初筛者1~2个月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在3~6个月内用脑干诱发电位(ABR)和声阻抗进行诊断,作出听力损失的结论。结果:1 256例新生儿中有1 049例通过初次筛查,通过率为83.52%,202例通过复筛,两步筛查法的总通过率为99.5%,5例接受ABR和声阻抗检查,有2例诊断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由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听力损失在筛查中的发病率为1.59‰,TEOAE两步筛查的假阳性率为0.20%。结论:耳声发射是适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种快速、无创、简便的方法,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早期干预,有利于婴幼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14.
罗正巧 《西部医学》2012,24(5):968-969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质量控制的方法、措施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Bio-logic公司出品的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2208例新生儿进行筛查。结果初筛率99.28%,初筛未通过人数236例,初筛未通过率为10.77%,复筛率94.49%,转诊56例,转诊率2.55%,其中有48例到成都市妇幼保健院听力中心作了听力学诊断,结果9例有轻至中度听力损失,5例有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且5例已佩戴助听器。结论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是减少听力障碍对新生儿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听力损害的关系。方法:将82例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度黄疸组50例,总胆红素221~340mol/L;重度黄疸组32例,总胆红素340mol/L;以同期产科出生的生理性黄疸足月新生儿40名为对照组。均于出生后1周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轻中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10例,双耳异常2例,BAEP异常发生率24.0%;重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8例,双耳异常4例,BAEP异常总发生率37.5%;对照组中BAEP单耳异常2例,发生率5.0%,3组BAEP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生理性黄疸更易发生听力损害,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GJB2基因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i GZ  Gong LX  Nie WY  Lin Q  Xiang LL  Xu XH  Qi YS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0):689-692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确诊的听力损失与GJB2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耳声发射及听觉诱发电位等方法确诊先天性双耳重度极重度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患儿2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GJB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50名听力正常人群作对照组。结果3例患儿的基因型为235delC/235delC,占15%;1例为235delC/299300delAT;1例为235delC/605ins46,605ins46是首次在中国人群中发现的新突变;1例为235delC等位基因携带者。即在所分析的患儿中,5例与GJB2基因突变有关,占25%。235delC等位基因频率对照组为1%,患儿组为22.5%(P<0.01)。此外,在耳聋患者和正常人群中尚存在V27I,V37I、E114G、T123N等多态性改变。结论GJB2基因突变是引起听力损失发生的重要因素;235delC是GJB2基因的主要致病突变位点,同时存在特殊类型的新突变以及较多形式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了解新乡市长垣县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发病情况,探讨如何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率。方法采用TEOAE筛查仪对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在河南宏力医院出生的6 90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42 d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出生后3个月转诊至郑州儿童医院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学诊断并电话随访、跟踪。结果同期间共出生新生儿8 240人,6 908例接受筛查,筛查率83.83%(6 908/8 240),初筛通过6 149例,通过率为89.01%(6 149/6 908),未通过759人,42 d实际复筛402人,复筛率52.96%(402/759),复筛通过350例,通过率87.06%(350/402)。未通过52人,40例接受诊断性评估,最终确诊8例听力损失,其中足月儿3例,高危儿5例(早产儿3例、高胆红素2例),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16‰(8/6 908)。结论 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河南宏力医院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16‰;新生儿听力初、复筛率偏低,听力高危因素儿的先天性听力损失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足月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传统的医院管理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针对听力诊疗的专用网络平台,实现听力学领域的数字化医疗。方法通过数字化采集技术实现与听力诊疗设备的数据接口,通过数据共享模块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的连接,综合运用信息系统、医学统计、数据挖掘和专家系统等多种方式搭建业务平台,并利用数据加密和防火墙等技术实现数据的安全。结果搭建一个面向患者、医生和管理员的综合听力诊疗综合平台,实现听力诊疗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利用远程医疗等技术实现了设备及人才的区域化共享,并通过构建数据挖掘和专家系统实现了听力诊疗智能化。结论听力诊疗网络平台实现了听力学领域的数字化医疗,拓展和加深了听力学领域的信息化程度。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大大提高听力中心设备使用率和医生诊疗工作效率,并有效提升地区听力诊疗的总体水平,为听障人群及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非耳疾就诊患者的听力筛查意愿及分析筛查结果,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对听力健康的重视程度,尽可能避免可控因素致听力损害.方法 记录参与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愿意行听力筛查者行纯音听阈测定并分析结果;对拒绝行听力筛查者完成问卷以明确其拒绝原因.结果 280例参与调查的患者中,72例愿意行听力筛查,208例拒绝听力筛查;拒绝筛查的主要原因为自觉听力正常、自觉听力与本次就诊疾病无关;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家属或身边重要人士有听力疾患者较对照组更愿意接受听力筛查(均P<0.05);约40.00%长期服药患者存在听力障碍,较对照组更多(P<0.05);自觉听力状况与纯音听阈测定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听力障碍在非耳疾就诊患者中有极高的患病率,高龄、长期服药等患者应特别重视听力健康状况;自觉听力正常者仍应警惕潜在的听力障碍.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Nie WY  Gong LX  Liu YJ  Lin Q  Liu XX  Qi YS  Xiang L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6):1399-140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826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所得的41例听力损失新生儿的资料进行基本特征的统计描述;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SAS6.12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元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与新生儿听力损失有关的高危因素。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新生儿听力损失有关的高危因素有3个:听力损失家族史,颅面畸形,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史;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听力损失有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听力损失家族史(OR=16.945%,CI 1.21-237.369)和颅面畸形(OR=6.703,95%CI 0.61-73.85)。结论 听力损失家族史和颅面畸形是新生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应对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