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乳酸动态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病情评估及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分为2组,分别对2组患者入院0、12、24、48、72 h及第7天的血乳酸进行检测,并分别计算每个乳酸监测点的乳酸清除率,且与2组患者的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5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早期均有不同程度血乳酸增高,治疗后各个时点的乳酸清除率除第7天外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血乳酸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血乳酸增高越明显,持续时间越长,损伤程度越重,预后越差;血乳酸动态监测可作为评估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急性酒精中毒可导致患者严重脱水和多种肝脏解毒酶活性抑制导致肝脏正常解毒功能受损,肝脏是人体乳酸代谢和转化的最终场所,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常并发乳酸中毒,文献显示急性酒精中毒如发现严重酸中毒~([1]),国外有研究显示乳酸20mmol患者死亡率常80%,因此快速纠正急性酒精中毒所导致的包括乳酸酸中毒在内的内环境紊乱成为抢救的关键点,因此目前多有提倡行CRRT治疗快速纠正患者内环境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血乳酸值水平分为血乳酸升高组(54例)与血乳酸正常组(26例)。结果:血乳酸升高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综合征、心源性猝死等总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高于血乳酸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血乳酸升高组患者随访期间再次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心源性猝死的几率均明显高于血乳酸正常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监测血乳酸水平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过程具有积极的提示意义,对预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不同将其分为昏迷组(68例)、昏睡组(52例)2个组别。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行血气分析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查。观察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昏迷组、昏睡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p H、氧分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昏迷组血p H显著低于昏睡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组、昏睡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昏迷组全血中切黏度高于昏睡组,昏迷组红细胞压积低于昏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可引发血氧饱和度、血p H、氧分压、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升高。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血p H参数逐降低,而全血中切粘度升高,加剧患者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细胞宽度水平与急性中重度酒精中毒病情危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急性酒精中毒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酒精中毒重度组和急性酒精中毒中度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基础疾病;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及红细胞宽度水平;红细胞宽度水平与急性中重度酒精中毒病情危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及红细胞宽度比较有差异(P0.05);红细胞宽度水平与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相关性为0.676,红细胞宽度水平与急性中度酒精中毒的相关性为0.676,均为正相关,P0.05。结论:红细胞宽度水平与急性中重度酒精中毒病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红细胞宽度水平测定时间短、准确度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的关系,探讨血乳酸水平在ARDS病情预测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ARDS患者入住ICU 24h内分别进行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水平测定,比较不同APACHE II评分分值组、血乳酸水平和病死率。结果:APACHEⅡ评分≤10分组的LAC浓度显著低于10~20分组,APACHEⅡ评分11~20分组极显著低于21~30分组的,APACHEⅡ评分21~30分组极显著低于>30分组的。病死率与LAC水平有显著正相关关系,A-PACHEⅡ评分与LAC水平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血乳酸水平与ARDS严重程度正相关,血乳酸水平的升高可预示ARDS病情的恶化,血乳酸水平的检查方便、简单,临床实践中可以将其作为评估ARDS严重程度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庆淮 《华夏医学》2006,19(6):1200-1201
饮入过量的酒精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称为酒精中毒。酒精中毒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记忆障碍,甚至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我院应用纳洛酮、葛根素针联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53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及其早期清除率在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和疾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江门市五邑中医院ICU住院的休克患者67例,按照APACHEⅡ评分分为低分组15例(11~20分)、中分组29例(21~30分)和高分组23例(〉30分)三组;休克确诊后2h测定血乳酸水平和进行APACHEⅡ评分,12h后再次血乳酸测定并计算乳酸早期清除率。按照休克确诊第28天的临床转归划分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比较休克患者不同APACHEⅡ评分及不同预后间的血乳酸水平、早期清除率的变化;对不同预后患者早期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血乳酸早期清除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APACHEⅡ评分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预后患者休克确诊2h、12h时血乳酸水平、早期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预后与休克时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血乳酸早期清除率相关(rAPACHEⅡ评分=-0.74,r确诊血乳酸=-0.72,r确诊12h乳酸=-0.75,r乳酸清除率=0.88,P均〈0.05)。结论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总体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动态反应病情进展和预后,两者结合可作为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车恒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4,(5):642-642,654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经急诊处理后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可缩短清醒时间,是临床治疗酒精中毒安全有效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0.
急性酒精中毒引起心脏损害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酒精中毒者心电图、心肌酶变化,探讨不同程度急性酒精中毒与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03例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做常规心电图、心肌酶检测,对其中80例心脏受损者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跟踪观察。结果: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心肌酶升高率随中毒程度而增高(P〈0.01)。传导阻滞发生率也随中毒程度加重而增加(P〈0.05),经及时治疗,心电图、心肌酶均恢复正常。结论:急性酒精中毒程度与心脏损害发生率及程度呈正比,急性酒精中毒对心脏损害,经积极治疗大多数是可逆的。但巾毒越重心电图、心肌酶恢复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轻度酒精中毒合并轻度脑损伤22例,恢复良好。重度酒精中毒合并脑损伤10例,6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好,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留有不同程度残疾,无死亡病例。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救治包括积极的现场急救,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治疗酒精中毒和动态头颅CT检查以明确脑损伤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93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饮酒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和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和疗效.结果急性酒精中毒与入院血清白蛋白和血钙水平明显负相关(P〈0.05);与入院ALT、AST、血糖、乳酸、胃肠功能障碍、入院血细胞比容、血肌酐、尿素氮以及缺氧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P〈0.01)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可进一步加重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乳酸清除率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APACHE Ⅱ)评分对评估重症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集入住ICU室的资料完整的重症患者85例相关数据,计算24小时血乳酸清除率和APACHE Ⅱ评分,比较不同APACHE Ⅱ评分段与乳酸清除率的关系及对预后评估价值。结果:(1)不同APACHE Ⅱ评分段与乳酸清除率比较:≤10分值组与11~20分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30分值组乳酸清除率低于11~20分值组;>30分值组乳酸清除率低于21~30分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死亡组APACHE 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而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酸清除率与病情危重程度及病死率呈负相关,对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着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ICU危重症肺炎患者的血乳酸监测对其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ICU科室2013年收治的16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乳酸水平动态监测,观察不同乳酸水平患者预后及死亡和存活患者不同时间段乳酸水平。结果:严重乳酸中毒组患者的乳酸峰值、APACHEⅡ、休克、MODS、死亡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死亡组的入院后乳酸水平、入院6 h后乳酸、入院12 h后乳酸、入院24 h后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判断危重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用纳美芬与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们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我们用纳美芬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用纳洛酮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2、3 h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可缩短患者意识清醒的时间,减轻其临床症状。该药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首选药物之一。该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之一,合并脑出血者也不少见.急性酒精中毒由于有明确的饮酒史,诊断治疗并不困难,但由于患者就诊时多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如果并发脑出血,临床上容易漏诊,本文就我院2000-2004年收治的28例急性酒精中毒并发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治疗的效果与护理。方法: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18例,按中毒程度分为Ⅲ度(轻度、中度、重度)。统一联合用药、密切观察和护理对患者进行多方面护理,观察疗效。结果:联合用药及密切观察和护理酒精中毒患者,能较快的催醒和缩短治疗时间,降低病死率。结论:对于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采用联合用药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去除死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重症肝炎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苹  刘道良 《广东医学》1997,18(8):536-537
通过对63例肝病患者及12例正常体检者进行观察,发现血乳酸值在重症肝炎组明显高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变及对照组,而且在重症肝炎患者,肝功能损害越严重,血乳酸水平越高。同时重症肝炎患者存在低氧血症,且PaO2与血乳酸值呈负相关关系。本文结果显示.血乳酸值可作为判断重症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对9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分别在中毒后当天及此后每天清晨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CK、CK-MB、LDH、AST发生不同程度升高。轻中度中毒组CK、LDH明显高于对照组,CK-MB、AST升高不显著,重度中毒组CK、CK-MB、LDH、AS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含量越高,说明病情越重。  相似文献   

20.
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冶  黄永阳 《吉林医学》2009,30(17):1989-199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分别给予静脉滴注纳洛酮1.2mg和2.8mg,观察两组患者清醒时间。结果:大剂量组患者清醒时间较小剂量组明显缩短,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