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各家对经外奇穴见解各异,有的针灸文献认为“奇穴”就是“经外奇穴”的简称:有的认为不在十四经脉循行部位的穴位称“经外奇穴”:有的认为《内经》未载之穴称“奇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未载之穴称“别穴”,而习惯上将《内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未载之穴均认为“经外奇穴”。此皆为不明“经外奇穴”由来之故。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照前贤有关腧穴的论述,发现各种古籍中所记载的腧穴,其数量并不相同,例如:晋·皇甫著《针灸甲乙经》,称人体共有腧穴349处;而清·李学川著《逢缘》,则说全身共有361腧穴。究其原因,可能与如何理解经外奇穴的归经问题,有一定联系,个人认为基于以下三条理由,对奇穴归经,应予以高度重视。一、阿是穴→奇穴→经穴的认识过程符合客观规律: 经外奇穴,是指十四经灾之外的腧穴,是通过临床不断发现的一些新穴位。资料表明,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常常在原有的经穴之外,又发现了一些经验有效穴,或新的尚未精确定位和  相似文献   

3.
胆囊穴当属胆经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倩  赵晓峰  王舒 《中国针灸》2010,30(5):426-426
经外奇穴是传统经络腧穴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经外奇穴的归经,是经外奇穴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外奇穴规范化的最终形式.其中胆囊穴在<经络腧穴学>中被归于经外奇穴一章,但是对照该穴所处位置、主治病证以及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等,笔者认为其应被归于足少阳胆经,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现行一些书籍如《内科学》、《黄帝内经词典》、《经外奇穴纂要》认为《内经》记载的“奇输”为奇穴,笔者认为此种解释不妥,在此阐明自己的见解,与同道商榷。我们知道,腧穴包括经穴、奇穴、阿是穴三部分。经穴是归属十四经的腧穴,有固定部位和名称;阿是穴是“以痛为腧”,没有固定部位,没有名称;奇穴则是指没有归属十四经的腧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有明确位置且有名称称为“有名奇穴”,一部分有明确位置但尚无定名称为“无名奇穴”,可见奇穴为不归属十四经、具有明确位置的有名或无名腧穴。而《灵枢·刺节真邪篇》载:“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  相似文献   

5.
李宝金  武晓冬  黄龙祥 《中国针灸》2020,(11):1241-1244
通过对经穴形成和经外奇穴历代标准化的梳理,发现自唐代开步的经外奇穴标准化有两个目标,即精选奇效穴转为经穴和精选常用要穴形成统一的腧穴标准,由此出现3条路径:路径一,从大量"经外"穴中精选能补经穴之未备的穴作为经穴之补充;路径二,从所有有固定位置和名称的腧穴中按统一标准精选要穴,形成一个统一的腧穴标准;路径三,从经外穴中精选奇效之穴,制定出与经穴标准并行的经外奇穴标准。后两条路径分别是未来教学、标准化工作的建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波  杨华元 《江苏中医药》2011,43(11):10-11
2006年发布的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中将印堂穴从原来的经外奇穴类归入督脉,而古代经穴、奇穴的数量曾经经历过多次变化,其腧穴分类各有依据,经穴的发展也形成了某些规律。新版国家标准反映了我国近年来腧穴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应该在国内针灸界大力宣传,并在国际交流中强化,这对我国保持在中医针灸国际标准化的主导权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奇穴[1]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因而未归入十四经脉系统,故又称“经外奇穴”.历代对奇穴记载不一,也有一些奇穴在发展过程中被归入经穴.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试图对经外奇穴的源流进行初步的总结,对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的经外奇穴的内涵予以初步分析,归纳经外奇穴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尝试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拟从经外奇穴之历史、内涵与延伸以及讨论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对经外奇穴归经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灸腧穴分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包括新穴)以及阿是穴三大类。除阿是穴以外,十四经穴有361个,确有临床实用价值的经外奇穴和新穴约50个左右。每一个腧穴都有其固定的部位、一定的主治范围和相应的刺灸方法。如何把这些腧穴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学得活、记得牢、用得好,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有以下粗浅的体会。一、结合实际抓重点鉴于学时的限制,要想把教材中的400多个腧穴从定位、取法到主治、操作都一一向学生作全面详尽地讲授,不论是教师教还是  相似文献   

9.
关于腧穴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忻洙 《中国针灸》1998,18(7):427-428
对目前针灸学中存在的关于腧穴的概念、分类和阿是穴三个问题进行了文献上的考证 ,提出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穴分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三类 ,但内涵应有所变动。即将目前所称的特定穴纳入经穴 ;耳穴、头穴等归属经外奇穴 ;阿是穴则是一种随病 (症 )消长的临时性腧穴 ,并对其涵义、定位和应用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10.
王娜  李瑞  谷世喆 《中国针灸》2006,26(3):231-232
经外奇穴是指未包括在十四经穴之中,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的一类穴位。同时,一些特殊的经穴组合成固定的配伍,亦称之为经外奇穴。经外奇穴在针灸临床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疗效卓越,是针灸腧穴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针灸研究者多注重经穴的研究,而对于经外奇穴缺乏深入探讨和系统整理。同时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将奇穴泛化,达到全身无处不穴的境地;一是一些权威的针灸著作对奇穴采取保守态度,以致奇穴的功效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奇穴推广和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现在应该认真地从经外奇穴的源流及应用,进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宝金  李桃花 《中国针灸》2020,(10):1143-1148
梳理《窦太师针经》中32个经外奇穴文献来源、整理方法与体例、价值与影响,其文献来源广泛,整理方法可以概括为传承有据、整合修齐;冠实以名、辨穴同异;据经奇穴、阐发新穴;排列有方、三法并用;文图互示、定位明确5个方面。《窦太师针经》依照经穴穴名、定位、刺灸法、主治病症的完整体例,首次对经外奇穴进行规范统一的整理,具有经外奇穴类文献史料价值、奇穴理论研究价值、经穴理论研究价值及临床实用价值,对元以后的经外奇穴专篇或专书直至今日的国家标准制定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灸临床十八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文学  杨纪鑫 《中国针灸》2000,20(12):750-751
腧穴统属经络 ,是针灸治疗的特定部位 ,归属于十四经系统内的穴名数共有 36 1个 ,此外 ,还有经外奇穴、阿是穴。周楣声教授曾指出 :穴不在多 ,贵在中的 ,乱矢加身 ,有害无益。从古到今 ,针灸家都从这36 1个穴中选取若干穴作为针灸临床要穴或常用穴。窦材所著《扁鹊心书》介绍各科百余种病症治疗处方 ,全书所用腧穴数仅仅二十多个。《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采用足三里、太冲等十二个穴位治疗各种疾病。蔺云桂在《针法灸法图解》一书中 ,详述了五十六穴的针法、手感、针感、灸法应用。祝总骧提出三一二经络锻炼法 ,确定合谷、内关、足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医针灸国际化的大趋势下,为保证中医学术传承运用的准确性和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方便,中医针灸标准化日渐重要,把国家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是保持我国作为中医针灸大国地位的一项重要任务[1]。作为针灸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外奇穴相关标准制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又称为“经外奇穴”[2]。经外奇穴以其对某些病症的特殊治疗作用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关于经外奇穴的研究十分丰富,仅初步统计近50年来有关奇穴(包括新穴)的发现和报道,就达2000余个[3]。当前,少数如四神聪、金津、定喘等46个经外奇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年发布的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中都已有明确命名和定位,那么其他经外奇穴同样也可以进行标准化定位。对于多数经外奇穴,不同医家从定义、定位到命名、临床运用都有各自的论述。而准确定位取穴是针灸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经外奇穴的定位没有统一标准,限制了其更有效广泛的推广应用。本研究将从方法学角度初步探讨经外奇穴的标准化定位。  相似文献   

14.
别具一格的彩色上海中医学院和上海中医研究所的有关针灸和解剖学专家,经多年精心摸索,编绘成了彩色的《针灸经穴图》,将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针灸经穴图》共有彩图七幅.其中六幅标志了分布在十四经脉循行经络上的腧穴361个,是十四经经脉之气直接注输出入的处所,它反映了我国历代传统穴位的结晶.为了对近年来针灸临床实践中发展的新穴有所反映,特专门绘制了一幅经外奇穴图,其中所列47穴基本上根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针灸学》和《中国针灸学概要》选收,并经各地有关针灸专家、医师和教师反复讨论、精选后确定.  相似文献   

15.
浅谈阿是穴的正确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是穴是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敏感点)作为腧穴的一类穴位,既无具体名称,无一定数目,也无固定部位,是对十四经穴与经外奇穴的补充。溯本求源,阿是穴始自《内经》所言之“以痛为腧”,发展至唐代始有阿是穴之名。阿是穴因“灸刺皆验”(《千金方》),所以临床应用甚广。有  相似文献   

16.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腧穴归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首创腧穴十四经分类法并沿用至今,其腧穴归经方法,四肢部分至穴遵循《甲乙经》归经模式,另外还有按《甲乙经》、《素问》王冰注言腧穴“脉气所发”进行归经,按《甲乙经》、《素问》王冰注言腧穴“经脉变会”进行归经,以及根据腧穴部位进行归经。探讨该书腧穴归经的方法厦其对后世的影响.可以为腧定归经、经穴增加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十二正经加任督二脉合称十四经,凡归属十四经的腧穴称为经穴。《内经》以天人相应的时相观确认“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而实际记载有穴名者仅160穴。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发现,由少到多,由定性、定位到定名,由散在到系统陆续增补归经,至1982年我国针灸学会审定的《针灸穴名国际化方案》,仍只有361穴之数,而某些恰在经脉循行线内如印堂等常用要穴仍标为经外奇穴。为使名实相符,切合经旨原义,对是否或如何沿用昔贤增补归经先例再增4穴归经,特略抒管见,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8.
《经络腧穴学》和《针灸学》“十四五”规划教材中部分经穴定位存在差异,这给中医学类学生、专任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本文以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21)》为依据,参照2006年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从经穴定位表述体例的差异、经穴定位文字表述的差异、经穴定位位置潜在的差异等方面分别系统梳理出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经络腧穴学》与《针灸学》“十四五”规划教材的经穴定位差异。并且进一步从腧穴定位的历史演变和腧穴定位的学术争议分析了不同教材经穴定位差异的原因,探讨了教材经穴定位差异对中医针灸教学、考试、比赛、临床、科研的潜在影响,并尝试提出了建议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找到针灸临床RCT治疗肩周炎研究中的用穴规律。方法:查阅网上文献,并依据其中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腧穴数据建立数据库,从选经、用穴、特定穴3个角度对用穴规律进行了分析。结论:十四经均与本病相关。腧穴应用上以阳经为多,阴经较少,经外奇穴也有较多的应用。腧穴选取上,局部取穴是主流的思路。另外,尚可根据受累经脉、辨证、解剖学特点及临床经验选用不同的穴位。特定穴应用较多,其中交会穴、合穴、原穴应用最多;八脉交会穴、八会穴、输穴应用其次;背俞穴、井穴、募穴、经穴、郄穴、荥穴的应用则很少,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腧穴针灸疗法所选择的腧穴,是古人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是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腧穴的分类有三种:①、是在痛处或患部直接进行针刺或艾灸,并无定处与名称,为腧穴形成的最早形式。②、古人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证明,某些腧穴对某些疾患有特殊的疗效。因此把它确定下来,叫做经外奇穴。而实际上是从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经外”,即表示它不在原来的三百六十多个经穴之内,并非说它与经络绝对无关。③、腧穴分布在十四经络的循行路线上,而在原来的三百六十多个经穴之内者,叫做十四经腧穴。这三种腧穴在针灸临床应用当中,并非单独的存在着,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