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观察肿瘤位置、瘤体直径、内部结构、强化方式、胰胆管改变、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等影像学征象.结果 24例为单发,4例为多发(胰腺内均可见2个病灶),共有32个病灶,形态多呈结节状或团块状.其中18个病灶位于胰尾,10个位于胰头,2个位于胰体,2个位于胰体尾交界部.位于胰头的病例中有5例胰管扩张,1例胆管扩张,2例胰胆管均扩张,2例胰胆管无明显改变.瘤体直径1.0 ~20.0 cm,平均5.1 cm,其中直径<2cm 1个,2~5 cm 23个,>5 cm8个.增强后病灶均不同程度强化,强化峰值多位于胰腺期.23个病灶侵犯邻近血管或脏器,5例有淋巴结转移,6例发生远处转移.结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临床资料,做出术前诊断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胰体尾癌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早期缺乏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指标,尤其是老年人,对疼痛等敏感性降低,且并存疾病多,易于误诊,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或有远处转移,只有5%~15%的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机会~([1]).为探讨老年人胰体尾癌临床特点,我们对309例中老年胰体尾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老年人胰体尾癌、提高其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1996年5月至2006年5月我们共对75例胰体尾癌进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我们对此进行分析,探索胰体尾癌早期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4~2009年我院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的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病人中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7例,囊腺癌5例。浆液性囊腺瘤较黏液瘤和囊腺癌小(P<0.05)。5例血清CAl99明显升高(胰腺囊腺癌4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1例)(正常参考范围1~39 u/L),提示CAl99是鉴别胰腺囊性肿瘤良恶性的较好标志物。5例肿物位于胰头部,1例肿物位于胰体部,2例肿物位于胰体尾部,7例肿物位于胰尾部。全部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肿物位于胰头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肿物位于胰体者行胰腺节段切除加胰腺远端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肿物位于胰体尾者行肿物摘除术2例;肿物位于胰尾者行肿物摘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术2例,胰体尾及脾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脾切除及肝转移瘤切除术1例。与病理诊断相比,术前诊断误诊率26.7%,手术术中诊断误诊率20%。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者,预后良好。结论临床中胰腺囊性肿瘤的病史询问,病理学特征,B超及CT检查,囊液分析及组织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SPLDP)在治疗胰腺体尾部占位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操作技巧。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完成的完全腹腔镜下SPLDP治疗胰体尾部占位12例(其中11例行Kimura法保留脾脏,1例行Warshaw法保留脾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SPLDP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72.5 min(120~24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1.7 ml(50~4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5 d(4~25 d),3例术后出现B级胰瘘,经充分引流后治愈。术后病理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2例,胰岛细胞瘤2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腺囊腺瘤2例。术后随访6~51个月,效果良好,均未出现糖尿病和肿瘤复发。结论对良性及低度恶性胰体尾肿瘤,完全腹腔镜下SPLDP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术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胰体尾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胰体尾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例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体尾癌行术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近期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中均在超声引导下避开大血管进行消融治疗,在超声图中见到胰腺组织明显气化,肉眼观察到胰腺组织明显碳化,病理活检为凝固性坏死。所有病例均无出血、感染、胰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癌性腹痛均立即明显缓解,生存期内癌性腹痛完全消失7例,尚能忍受5例,不能忍受2例。平均随访18个月,5例死亡,9例带瘤生存。结论术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胰体尾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胰体尾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4例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体尾癌行术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近期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术中均在超声引导下避开大血管进行消融治疗,在超声图中见到胰腺组织明显气化,肉眼观察到胰腺组织明显碳化,病理活检为凝固性坏死.所有病例均无出血、感染、胰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癌性腹痛均立即明显缓解,生存期内癌性腹痛完全消失7例,尚能忍受5例,不能忍受2例.平均随访18个月,5例死亡,9例带瘤生存.结论 术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胰体尾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8.
正据报道~([1]),2008年-2014年美国胰腺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9%。特别是胰腺体尾部的肿瘤,其发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确诊时往往有腹腔干、肝总动脉等重要血管受累。2019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胰体尾癌可切除性的判断标准:胰体尾肿瘤包绕腹腔干 180°,但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完整无受累,可行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自1966年~2000年收治的17例胰岛素瘤.结果胰腺B超、腹部CT、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检查准确率分别为82.4%、72.7%、60%.2例未手术,15例肿瘤切除.肿瘤位于胰头钩突3例,胰颈1例,胰体尾11例;80%肿瘤直径<3 cm;行单纯肿瘤摘除术8例,胰体尾切除术4例,胰体尾加脾脏切除者2例,胰腺节段性切除(捆绑式胰体尾空肠吻合空肠端侧吻合术)1例.结论血糖、血胰岛素水平测定结合胰腺B超、CT检查能有效提高功能性胰岛素瘤的诊断.治疗多为单纯性肿瘤切除,恶性肿瘤应行根治性切除,腹腔镜微创手术正处于尝试阶段,药物治疗仍然在探讨阶段.  相似文献   

10.
胰腺体尾部癌占胰腺癌的20%~30%,由于胰体尾部癌早期无任何特异性症状,临床诊断往往比胰头癌更晚,手术切除率更低,特别是侵犯腹腔主要血管的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我院自 196 6年 ~ 2 0 0 0年收治的 17例胰岛素瘤。 结果 胰腺 B超、腹部 CT、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检查准确率分别为 82 .4 %、72 .7%、6 0 %。2例未手术 ,15例肿瘤切除。肿瘤位于胰头钩突 3例 ,胰颈 1例 ,胰体尾 11例 ;80 %肿瘤直径 <3cm;行单纯肿瘤摘除术 8例 ,胰体尾切除术 4例 ,胰体尾加脾脏切除者 2例 ,胰腺节段性切除(捆绑式胰体尾空肠吻合空肠端侧吻合术 ) 1例。 结论 血糖、血胰岛素水平测定结合胰腺 B超、CT检查能有效提高功能性胰岛素瘤的诊断。治疗多为单纯性肿瘤切除 ,恶性肿瘤应行根治性切除 ,腹腔镜微创手术正处于尝试阶段 ,药物治疗仍然在探讨阶段。  相似文献   

12.
胰腺转移性肿瘤较为少见,通常临床表现隐匿,且无特异性,易被忽视。其中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更罕见,国内外报道仅数十例,且多为个案报道。本文报道本科近10年来仅有的2例胰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一、临床资料例1 患者女,64岁。因“左肾癌根治术后1年余,体检发现胰尾肿块7月余”入院。患者于2007年10月底发现血尿,B超示左肾区肿块,病理活检为(左肾)透明细胞癌,遂在外院行左肾切除术。2008年3月体检CT示胰尾占位,当时未予重视。2008年10月复查CT再次提示胰尾占位,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入院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AFP、CEA、CA19-9均在正常范围。于2008年10月28日手术。术中见胰腺肿物与周围结肠及肠系膜明显粘连,故行胰体尾、脾脏、部分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组织学特点、生物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至2008年间收治的10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病理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随访资料.结果 10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中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62±8)岁.CT检查示肿瘤位于胰腺钩突部1例,胰头7例,胰体尾2例;肿瘤大小平均为4.5 cm ×4.7 cm;7例胆总管和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胰管扩张;2例侵犯肠系膜上静脉.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其中3例合并扩大淋巴结清扫术,2例合并门静脉切除置换;2例行胰体尾+脾切除.病理检查示瘤体平均4.0 cm×3.3cm×3.4 cm;镜下见5例胰头肿瘤侵犯十二指肠,2例侵犯肠系膜上静脉;7例肿瘤侵犯神经;6例淋巴结转移.随访9例,1例失访.术后存活3~51个月,平均存活18个月,均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胰腺腺泡细胞癌是胰腺一个独立的高度恶性的类型,对放化疗可能都不敏感,其生物学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胰腺间变癌是少见的胰腺外分泌恶性肿瘤,本文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胰腺间变癌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本组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45~74岁.肿瘤位于胰头3例,胰体尾3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其中1例作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术,另1例同时行肠系膜上动、静脉切除重建术.3例胰体尾肿块,2例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另1例肿瘤已侵犯周围脏器,行全胃、结肠脾曲、腹腔动脉切除术.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多形性,可见圆形、卵圆形、多边形和梭形的肿瘤细胞,核大深染,异型明显,也可见巨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及破骨细胞样巨细胞.随访5例,术后平均生存5.5月,均死于肿瘤腹腔内和肝脏转移.结论胰腺间变癌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的多形性,并可见巨核或多核的巨细胞或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呈侵袭性生长,易侵犯周围脏器、大血管和发生肝脏、淋巴结转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2009年收治的39例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胰腺损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39例胰腺损伤患者中,开放性损伤18例,闭合性损伤21例.8例闭合性损伤患者术前经B超明确诊断,18例行CT检查16例发现胰间质水肿或胰头体或尾挫伤或断裂伤.结论 对于开放性胰腺损伤,有明显腹部症状的闭合性胰腺损伤,疑有I b、I c、Ⅱ型胰腺损伤均应及时行剖腹探查,根据胰腺损伤的程度选择合理的术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胰腺间变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附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胰腺间变癌是少见的胰腺外分泌恶性肿瘤,本文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胰腺间变癌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本组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4j~74岁。肿瘤位于胰头3例,胰体尾3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其中1例作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术,另1例同时行肠系膜上动、静脉切除重建术。3例胰体尾肿块,2例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另1例肿瘤已侵犯周围脏器,行全胃、结肠脾曲、腹腔动脉切除术。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多形性.可见圆形、卵圆形、多边形和梭形的肿瘤细胞,核大深染,异型明显,也可见巨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及破骨细胞样巨细胞。随访5例,术后平均生存5.5月.均死于肿瘤腹腔内和肝脏转移。结论胰腺间变癌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的多形性,并可见巨核或多核的巨细胞或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呈侵袭性生长,易侵犯周围脏器、大血管和发生肝脏、淋巴结转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胰体尾癌早期诊断困难,多数就诊时肿瘤已明显增大,且多有淋巴结及周围脏器的浸润和转移,故手术切除率较低,约为5%-10%[1].我院8年来手术切除105例胰体尾癌,积累了一些诊治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任旭  美洪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2):120-121
为提高对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正确诊断率 ,我们着重探讨经内镜组织学检查方法和纯胰液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以及与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ERCP)相结合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1 材料 :选择 45例ERCP胰管像异常和 30例非胰腺疾病者 (对照组 )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胰腺癌 32例 (胰头 18例 ,头体和胰体各 5例 ,体尾和胰尾及全胰癌各 1例 ,黏液产生性胰腺癌 1例 ) ,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 30~ 76岁 ,平均5 8 9岁。手术 18例 ,内镜治疗 14例。慢性胰腺炎 13例 (弥漫性 8例 ,肿块形成性 1例 ,局限性 4例 ) ,男 10例 ,女 3例 ,年龄 2 9~ 6…  相似文献   

19.
自从CT问世以来,很快就成为我们诊断胰腺包块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工具。它不但能帮助我们明确包块的形状、密度、血供,还能提供包块周围及其胰腺组织的变化情况。髓着CT检查结果的普及,正确分析CT检查结果,就成为我们每个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向题。现就多种胰腺包块的CT表现进行以下评述。正常胰腺正常胰腺外形狭长,位于腹膜后,横跨第1~2腰椎,分头、颈、体、尾四部分。胰头最低,胰尾最高。其头、体、尾三部分的横断面宽度分别为3~4cm、2~3cm、1~2cm,胰头部最宽,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横断面为圆形,其下方的钩突为三角形,尖端向左,在肠系膜上动脉及上静脉的右后方,与左肾静脉位于同一水平。胰体为弓形,凸面向前,其背侧有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8 ~ 2005年收治的78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胰岛素瘤49例,均为良性,其中40例行单纯肿瘤摘除术(2例在腹腔镜下完成),2例在摘除的同时行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7例行胰体尾切除术;胰高血糖素瘤4例,均有肝转移,行原发病灶及部分转移灶切除术;胰多肽瘤21例,恶性8例,手术切除16例,其余5例因肿瘤无法切除而放弃手术;舒血管肠肽瘤1例和胰腺类癌3例,均为恶性,行外科手术.术后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 手术切除是胰腺内分泌肿瘤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术前定性诊断尤为重要,关键是提高对这类肿瘤的认知水平.对胰岛素瘤不强求术前定位诊断,应慎用有创性诊断方法,术中胰腺探查是定位的关键.其他内分泌肿瘤术前多可依影像学检查定位诊断.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生长部位而定.姑息性切除手术亦可明显缓解症状.即便是恶性肿瘤,其预后亦明显好于胰腺外分泌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