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药物性肝功能衰竭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我们于2001-09/2002-09,用体外肝脏支持系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 MARS)对各种药物所致肝衰竭患者14例24次MARS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指肝脏的合成功能和解毒功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的一种病理情况。此病可导致大量的毒素在患者体内蓄积,并会引起肝性脑病、肾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进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人工肝支持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新疗法。此疗法具有能代替肝脏的解毒功能、清除肝脏的代谢产物、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目前,该疗法的操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对使用该疗法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何种方式的护理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对使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人工肝支持术进行治疗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 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行MARS人工肝治疗共28 例56 例次,采用间歇治疗模式,每次历时6~8 h。结果 28例患者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50.57±13.38)岁。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12 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16例。单次治疗后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总胆汁酸、血氨分别较治疗前下降31.47%、29.15%、35.91%和53.68% (P值均<0.01)。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和血压无显著变化。单次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由治疗前的(32.37±9.96) s缩短为(21.82±10.39) s (P<0.01),临床出血倾向明显减轻。24 例(85.7%)在治疗6~12 h后意识障碍好转,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食欲增加,短期存活率(30 d)为71.4%(20/28例)。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7.1%)治疗痊愈出院, 10 例(35. 7%)成功过渡至肝移植, 8 例(28.6%)治疗后15~30 d好转,8例在治疗2~14 d内死亡,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内脏出血。结论 MARS治疗有助于抢救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安全性好,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肝移植前的过渡手段。  相似文献   

4.
人工肝在肝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郝建宇  李宁  高茹  贾凯  李秀芬  刘坤 《中国医刊》2001,36(11):22-23
目的:利用人工肝技术研究血浆置换疗法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日本旭化成Plasauto-iQ全电脑控制血液净化治疗仪进行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结果:共治疗15例23例次,治疗后患者血氨、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凝血功能明显改善,肝昏迷程度明显减轻。白蛋白、转氨酶、氧分压改善不明显。结论:利用人工肝技术进行血浆置换疗法可以迅速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脏功能,为肝移植嬴得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前 ,我国患重型肝炎肝衰竭者较多 ,这些患者大部分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衰竭 ,造成体内毒素堆积 ,影响肝细胞再生 ,并形成恶性循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和对症支持疗法多不能代替肝细胞功能 ,因此患者的死亡率 >80 % [1] 。根据临床证实 ,唯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肝移植。但器官短缺及费用问题 ,令大多数肝衰竭的患者难以获得这种治疗 ,从而人工肝脏支持术应运而生。人工肝可为肝衰竭患者等待肝移植赢得时间。新型人工肝———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molecularadsorbentsrecirculatingsysten ,MARS)对提高重症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为成功的肝…  相似文献   

6.
目的 :客观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人工肝 (MARS)对重症肝炎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 Glasgow昏迷评定标准 (英国 ) ,从 MARS治疗开始前治疗中每一小时按评定标准中的客观指标逐渐评定并绘制直观图 ,以观察肝性脑病患者意识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 :2 5例肝性脑病的重肝炎患者 MARS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 Glasgow评分分别为 8.6 8± 2 .94 ,13± 2 .79,P<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人工肝 (MARS)治疗重症肝炎肝性脑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国内外1970年1月~2008年6月公开发表的人工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相关论文,提取生存率或出院时临床好转率等可以反映远期预后的资料,以风险比(RR)为效应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统计量合计分析.结果 共有12篇研究论文入选,共包含肝功能衰竭病例304例.治疗组给予机械型人工肝或生物型人工肝联合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10篇文献讨论了人工肝对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另两篇探讨了生物肝的应用.总体而言,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预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善(RR值0.80,可信区间0.664~0.969,P值0.022),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预后基本无改善(RR值0.899,可信区间0.72~1.12,P值0.361)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预后改善明显.(RR值0.57,可信区间为0.39~0.84,P值为0.004).结论 人工肝支持治疗对肝功能衰竭的生存率改善轻微,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者明显降低死亡率.人工肝支持系统类型影响生存率.生物肝对急性肝衰竭或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都可以降低死亡率.开发生物肝支持系统应是该领域重点研发方向.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rtificial and bio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s for management of acute an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Methods Articles documenting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concerning any liver support systems vs standard conservative therapy, published between January, 1970 and June, 2008, were retrieved by database searching. Of the 1134 articles retrieved, 12 randomized trials involving 479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 data were extracted and the trial quality was assessed by 2 independent reviewers.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all-cause mortality,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bined on the risk ratio (RR) scale. Results Of the 12 trials included, 10 assessed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s for acute or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nd 2 assessed bioartificial systems for acute liver failure. Overall, the liver support systems had moderate effect on mortality compared with standard conservative therapy (RR=0.80; 95% CI 0.664-0.969, P=0.022).Meta-regression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support systems depended on the type of liver failure (P=0.00). In stratified meta-analyses, the support systems appeared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by 43% in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RR=0.57; 95% CI 0.39-0.84, P=0.004), but not in acute liver failure (RRl=0.899; 95% CI 0.72-1.12, P=0.361). Conclusion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s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s compared with standard conservative therapy, but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ortality of acute liver failure. Bio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s lower the mortality rates in both acute an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nd should be the future focus of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8.
肝功能衰竭是多种肝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按照原有疾病的有无、发病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慢性肝功能衰竭.传统治疗方法对肝功能衰竭治疗效果极差,现代肝移植的应用,使肝功能衰竭预后大大改善.但是供体肝脏严重短缺制约着肝移植的广泛应用,许多肝功能衰竭患者在等待供体过程中死亡.Friedman明确指出肝功能衰竭患者是肝移植适应证之一,但是患者候肝时间从90年代后期较90年代前期平均增加了46.5%,等待肝移植过程中死亡患者增加2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例48次MARS人工肝治疗的疗效。结果 单次6h(或多次)MARS人工肝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氨、尿素氮、肌苷、尿酸等水平,其中15例病人成功过渡到肝移植,1例晚期肝硬化病人经人工肝治疗后肝性脑病症状得到缓解,因各种原因不愿再行肝移植,出院后2周死亡,另1例患者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未能等到肝移植而死亡。2例肝移植术后患者,治疗后好转出院。治疗成功率为88.9%。结论 MARS人工肝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是治疗肝功能衰竭安全而有效的辅助方法,为过渡到肝移植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液净化疗法在肝功能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进行肝功能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对治疗后的有效率、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进行记录。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27.4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肝功能衰竭在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肝血液净化会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衰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ARS人工肝 )单次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17例次MARS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进行初步评价 ,并观察单次 6h的MARS人工肝治疗对肝功能的改善 ,并评价其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 :单次 6h的MARS人工肝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胆汁酸水平 (P <0 .0 5~ 0 .0 1)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指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12例患者共行MARS人工肝治疗 17例次 ,治疗过程平稳 ,其中 11例好转 ,1例死亡。 结论:MARS人工肝是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2.
蛋白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蛋白吸附再循环系统(protein a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PARS)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2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PARS组与对照组,观察PARS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变化以及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PARS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肌酐、血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值分别为379·4±40.4μmol/L、2·5±0.2、107.4±23.5μmol/L、88·6±21.9mmol/L、30.8±3.8,明显低于治疗前的509.7±64.6μmol/L、3.5±0.3、150·7±35.6μmol/L、114·4±33.6mmol/L、37·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RS组患者病死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ARS通过改善肝脏、肾脏功能而降低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MARS治疗重症恙虫病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重症恙虫病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效果。方法60例重症恙虫病合并MODS患者,随机分为MARS治疗组、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组和常规综合治疗组。观察并比较组间血流动力学、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呼吸功能、炎症介质以及Marshall评分等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比较3组患者60d内的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MARS治疗后平均心率减慢,平均动脉压升高,总胆红素明显降低,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一氧化氮、TNF-α、IL-6、IL-8、IL-10、IL-13和LBP水平明显降低,PaO2和氧合指数水平均显著提高,气道峰压明显降低,Marshall值降低,均优于常规综合治疗组和CRRT组(P<0.05)。MARS治疗后呼吸频率和肌酐水平降低、SaO2和白蛋白水平升高,优于常规综合治疗组(P<0.05)。60d的生存概率分析,MARS组存活率90%(18/20),优于常规综合治疗组存活率45%(9/20)(P=0.001),优于CRRT组60%(12/20)(P=0.031)。结论MARS治疗重症恙虫病合并MODS疗效良好,优于常规综合...  相似文献   

14.
分子吸附循环治疗重型乙肝肝衰竭52例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 MARS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等其它病因所致的肝衰竭 ,探讨肝性脑病的发生机理。从而为临床治疗重型肝炎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的治疗手段 ,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总体存活率。方法 :应用德国 TERAKLN公司生产的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MARS)对肝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每次 6~ 8小时的 MARS治疗 ,检测治疗前后各种有毒物质的改变 ,并与血浆置换组、常规治疗组的某些参数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5 2例重型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经 MARS治疗后 (1)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血胆红素、血氨、尿素氮、芳香氨基酸、内毒素、IL- 6、TNF- α水平明显降低 (p<0 .0 5 ) (2 ) MARS与血浆置换在治疗后清除胆红素无明显差异(p=0 .1) ,而治疗后 72小时血胆红素反跳 ,血浆置换组明显高于胆红素组 (P<0 .0 1)。 (3)总体存活率 :5 0 % (2 6 / 5 2 )。经 MARS治疗 1次因故而中断 MARS治疗者存活率 :4 5 .5 % (10 / 2 2 )。按设计要求完成 2次以上者存活率达 5 3.3% (16 / 30 )。血浆置换组 4 5 % (9/ 2 0 ) ,而常规治疗组存活率4 0 .5 % (17/ 4 2 )。结论 :MARS人工肝治疗肝衰竭 ,通过选择性地清除体内蛋白结合性及水溶性毒素 ,无明显不良副作用 ,是一项充满希望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评估131I联合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s recirculation system,MARS)人工肝治疗Graves甲亢并重度肝脏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Graves甲亢并重度肝脏损害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2组。131I联合MARS人工肝和内科常规治疗20例为试验组(A组);131I联合内科常规治疗20例为对照组(B组)。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和按各自方案治疗后1周、加用131I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入院时和出院时甲状腺激素(FT3、FT4)、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及131I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B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入院后行MARS和内科常规治疗后1周血清TBIL、PT、FT3、FT4和PT值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组患者行内科常规治疗后1周血清TBIL、PT、FT3、FT4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131I联合MARS、内科常规治疗后1周血清TBIL、FT3、FT4和PT值均较131I联合MARS、内科常规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131I联合MARS、内科常规治疗治疗后2周血清TBIL、FT3、FT4和PT值均较131I联合MARS、内科常规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组患者131I联合内科常规治治疗后2周血清TBIL、FT3、FT4和PT值均较131I联合内科常规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入院时血清TBIL、FT3、FT4和P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出院时血清TBIL、FT3、FT4和PT值均较入院时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患者出院时血清TBIL、FT3、FT4和PT值均较B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Graves甲亢并重度肝脏损害的治疗关键在于护肝治疗的同时行131I联合MARS人工肝治疗,可迅速地改善肝功能及高代谢的状态,提高131I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并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MARS人工肝在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MARS(molecularadsorbentrecyclingsystem,MARS)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对37例肝衰竭病人进行MARS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各种有毒物质及凝血因子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①37例肝衰竭病人,经MARS治疗后,血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肌酐、尿素氮、血氨、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NO和TNF-α、IL-4、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单次的MARS人工肝治疗前后凝血因子IX(F·IX)及凝血因子X(F·X)无显著性改变(P>0·05),然而在连续的MARS治疗过程中,在连续两次MARS治疗前之间比较,F·IX以及F·X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凝血因子呈上升趋势;③25例重型乙肝肝衰竭患者存活15例,存活率60·0%;5例肝脏移植术前急性肝衰竭患者均成功接受肝脏移植;5例肝脏移植术后急性肝衰竭患者存活2例,存活率40·0%.结论:①MARS通过全面清除肝衰竭毒素、NO和细胞因子,对肝衰竭有肯定的治疗作用;②MARS治疗可改善肝脏合成功能;③F·IX和F·X对肝衰竭预后的早期评估有重要意义;④MARS对于等待肝脏移植的肝衰竭患者,则发挥过渡性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子再吸附循环系统治疗重型肝炎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分子吸附冉循环系统支持治疗,每次6h。结果20例患者经MARS人工肝治疗后,治愈好转12例,治愈好转率60%;血中总胆红素、胆汁酸等非水溶性蛋白结合毒素及血氨等水溶性毒素明昴下降(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后肾功能、血常规和电解质无椎著变化(P〉0.05);治疗期间血压、心率稳定。结论MARS是临床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伟  刘群 《医学综述》2006,12(12):752-754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在许多方面极具优势,具有血液透析、超滤和吸附三种功能,理论上它能有效清除大中小分子的炎性介质及毒素,以阻断恶性循环,改善内环境的平衡,并且血细胞不与吸附剂接触,亦无需补充血浆,克服了血浆置换时输入新鲜血浆和由此造成的不良反应。在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连续性白蛋白净化系统(continuealbuminpurificationsystem,CAPS)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操作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adsorbentrecirculatingsystem,MARS)治疗原理,利用床边血滤机和血透机对13例重型肝炎患者行CAPS治疗45例次,探讨护理操作方法并观察治疗前后各项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CAPS治疗重型肝炎操作方法相对MARS简单可行,治疗费用明显降低,治疗后各项肝功能、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明显好转。结论CAPS是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新方法,操作方法相对MARS简单可行,但应总结护理经验,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