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医院图书馆创新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的新要求。当前,我们应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医院管理,从而开辟医院图书馆管理发展的新途径。本文论述了中蒙医医院图书馆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机构创新、管理内容创新、管理服务创新、管理人才培养创新。  相似文献   

2.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实施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才能跟得上现代医学知识发展的脚步。中医医院的图书馆,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过去以藏为主、重藏轻用的陈旧观念。1中医院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创新1.1管理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管理创新必须确立现代管理意识,特别是医院图书馆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把知识和创新作为医院图书馆的管理目标[1]。以往传统的信息管理注重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强调拥有的是易于整理和计算机管理的信息,忽视的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隐性知识存储在员工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蒙医史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现以 1996~ 1998年度国内外有关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和公开出版的专著为依据 ,就蒙医史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一概述。1 专科史研究专科史研究方面的论文有所增加 ,内容涉及眼科、外科、传染病、骨伤、预防医学、口腔等方面。从文献记载中找出线索 ,勾勒出专科发展概貌 ,是医史文献研究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少数民族医史研究 ,由于历史上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以及战争连绵的结果 ,古籍文献相对较少 ,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流传下来的更是少见 ,因而从兄弟民族的文献中寻觅史料 ,并加以研究 ,尤显重要。乌仁图雅…  相似文献   

4.
医史文献是晋升中医境界的入门学问,其研究范畴主要是古籍。医史侧重于从时间维度来认识古籍内容的纵向传承演变脉络与规律,文献则注重从空间维度来认识古籍内容的横向时代价值。欲求古籍内容的科学诠释,应当从医史与文献两个维度进行研究。医史文献在中医学术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承前启后的载道作用;从研习中医的角度而言,医史文献学也始终具有登堂入室的传道作用。  相似文献   

5.
蒙医护理文献整理是蒙医护理发展的需要,是目前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通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全面系统总结蒙医古籍文献中蒙医护理理论与传统技术内容,为蒙医护理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蒙医护理理论与技术提供参考,为蒙医护理的传承和今后的创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达格沙”是蒙古族医(以下简称蒙医)、藏族医(以下简称藏医)临床常用药,具有杀“粘”、消肿、解毒的功效,由于对历代医药书籍传承有异,“达格沙”类蒙古族药(以下简称蒙药)品种有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使得各地用药不统一。通过梳理古籍和现代文献资料,多方面系统总结“达格沙”类蒙药的名称、基原、功效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对蒙药标准和内蒙古地区各蒙医医院使用的含有棘豆类药材的复方制剂进行整理和调查,归纳现代蒙医临床的应用情况,进而对该类蒙药的品种进行考证。结果表明,“达格沙”类蒙药的正品来源为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lla (Pall.) DC.和毛棘豆O.hirta Bge.,药用部位为干燥地上部分。标准收载和各蒙医医院使用的复方制剂中使用最多的是多叶棘豆,存在翻白草、镰形棘豆等误用和混用品。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品种整理研究,深入探讨正品与误用和混用品之间的性味功效、药效物质、药理作用之间的联系,为“达格沙”类蒙药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扩大用药的可能性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7.
<正>1博物馆藏品收集与展览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是我国首家以蒙医医疗为主,结合现代医学,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急救、制剂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院内设有内蒙古国际蒙医蒙药博物馆。自2009年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筹建初始,即成立了"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蒙医药文献搜集办公室",院领导每年派专人赴内蒙古各地及区外广泛搜集流传于民间的蒙医文献资料和蒙医用器具,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典籍和实物及标本类藏品,为抢救、保护和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无过量饮酒史却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蒙医古籍文献中无“脂肪肝”病名的记载,而仅有脂肪过剩之说,也称为“通拉嘎未消化症”或“精华未消化症”。随着病情的发展,肝脏会出现肝宝如证以及肝渗漏性水臌证。全球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NAFLD的发病率约为15%。特别是在内蒙古地区,NAFLD的患病率可能在下一个10年内会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如今,在临床上蒙西医结合治疗已是新趋向,结合现代医学科技手段和蒙医传统理论,对慢性NAFLD的治疗有了显著疗效。因此,以NAFLD不同时期的临床症状与病因病机为切入点,用蒙医学和现代医学两方面对NAFLD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了对比研究,为蒙西医结合分期治疗NAFLD方面提供可借鉴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特点确立藏蒙医糖尿病的文献纳入标准,从藏蒙医文献中筛选出类似糖尿病的文献,并设立排弃标准除外有关尿崩症、妊娠妇女、肾动脉硬化、甲亢、膀胱炎等的内容.以此为基础,研究关于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藏蒙医文献资料.结果显示,糖尿病包括在藏蒙医““消渴病““的范围内,认为其病因、病机为巴达干偏盛,精华与糟粕分离失常,在治疗方面以祛巴达干,调理三根七素之平衡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0.
岭南中医药古籍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价值:临床研究价值、特色保健价值及中医药学科传承创新价值等,岭南中医药古籍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人类健康的伟大创造。但现存的岭南古医籍因保存困难、收藏分散、阅读限制以及流通不畅等缺点,给研究者带来诸多不便,严重阻碍了岭南古医籍的文化传承。该研究试图以当下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为基准,创建岭南中医药古籍文献微信服务模式,实现古籍的数字化共享传播,推动中医药文化特别是岭南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腹水是各种肝脏疾病终末期严重并发症。蒙医治疗肝硬化腹水有悠久的历史,以传统蒙医理论为基石,通过梳理历代古籍文献,分析肝硬化腹水的蒙医理论,将肝硬化腹水归属为“肝渗水臌”病范畴,完善肝硬化腹水的蒙医病因病机理论体系,归纳其治疗措施,以发挥其对于蒙医临床防治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龙骨为研究对象,从来源、药性、功效主治等方面比较其在中医药及藏医、蒙医及傣医各民族医药中的认识异同,以期为拓展中药龙骨的功效与主治奠定一定的文献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明清医家论治骨痹(骨关节炎)临床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明清中医古籍入手,研究这一时期中医治疗骨痹(骨关节炎)的理论发展与创新。本研究在大量古今中医文献的基础上,以明清医家论治骨痹的著作、方药、医案为主要辩析依据。通过对其文献的搜集,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系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研究显示,明清医家治疗骨痹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以“肾实则骨有生气”、“痹有瘀血”,“久病入络”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从而形成了治疗原则的特色,如“补肝肾以壮筋骨”,“活血化瘀以止痛”、“补大通阳以散寒湿”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下,一个企业或单位生存并期望获得良好发展的五个要素是人才、技术、管理、文化和创新。医院后勤管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规律性和复杂性,如何从理念、制度、手段等方面实现管理创新,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是医院后勤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问题。文章从宏观角度探讨知识经济时代下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如何创新。  相似文献   

15.
蒙医脉学、印度脉学、中医脉学、藏医脉学四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渊源关系。通过对蒙医脉诊学产生较大影响的古印度医、藏医以及中医的古籍文献进行追溯和对比研究,首次提出蒙医脉诊学源于中印脉诊法,途经藏医脉法的沿革,传入蒙古地区后传统蒙医药有机吸收古印度和藏医脉学精华,并赋予创新和完善,总结形成了蒙医学独特脉诊学体系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中蒙医医院图书馆是医院整体结构的组成部分,创建信息时代中蒙医医院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信息时代图书馆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新信息时代医院图书馆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1、发展趋势:学科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不仅对医、教、研,而且广泛涉及到现代医药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语言学、历史学、哲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人工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为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了新资源寻求方式,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学科要素规范化不断推进,:近年来推展规范中医药学名词术语工作的速度和力度正在不断加快、加强;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已拓展到“从文献中发现优秀思想、实用技术、创新观念”上,其实用价值得到具体的支撑;坚持传统文献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临床文献和医史文献研究是贯穿于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建馆以来60年中医文献研究的核心工作。本文系统梳理了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不同时期所开展的中医文献研究的范围、内容和特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就。建馆初期(1956-1972年)的文献研究以整理研究馆员经验、历代医籍、各家经验、民间献方及研究医史等为主;复馆后(1981-1999年)的文献研究内容在前期的基础上,开展古籍校勘等;新世纪(2000年至今)的文献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加强古籍校注等方面的合作,并开展海派中医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继承弘扬中医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医教育是传承中医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孔伯华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基于北平国医学院院史整理搜集孔伯华先生相关医学文献,从“守正”“创新”两方面探讨孔伯华中医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以期为传承中医优秀文化、增强中医人文化自信、探索特色中医教育模式及促进孔伯华学术传承等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20.
古籍是民族医药学术传承的历史见证和源头活水,更是现代民族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进步的根基和依据。对古籍进行整理、研究,能深入到各民族医药理论的“内核”层次,理解各民族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学术特点。以往开展民族医药古籍文献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研究工作,主要是根据本民族的知识结构和习惯经验,缺乏学科规划和顶层设计,脱离行业标准,缺乏与国内外研究平台对话的机会,因此,急需根据民族医药古籍自身发展规律,运用一般文献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建立学术规范,构建民族医药古籍文献学。民族医药古籍文献学是以民族医药古籍文献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不孤立地研究单一少数民族医药文献,而是将民族医药文献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围绕“知识单元—研究范畴—学科群”的结构特点,将研究对象分为宏观、中观、微观3个基本层次,涉及民族医药古籍文献主题研究、文献本身研究、文献工作研究等3方面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