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瑜  陈钦俊  孙涛  蒋晨 《药学学报》2022,(1):188-199+278
化疗药物的非特异性蓄积和释放是影响其治疗效果以及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将药物纳米制剂化并且进行响应性释药设计是提高药物肿瘤特异性蓄积量和降低其不良反应的重要策略。本研究首先合成了一种α-烯醇化酶靶向肽修饰的共价荷载奥沙利铂前药的聚乙二醇聚赖氨酸嵌段共聚物,通过相转透析法制备了载药聚合物包覆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以提高奥沙利铂的循环稳定性及肿瘤靶向性。在体外和活体水平对靶向修饰的载药四氧化三铁纳米粒的物理化学性质、还原响应药物释放、细胞摄取和肿瘤靶向等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相关研究。体外的还原响应释药、肿瘤靶向摄取及摄取抑制考察结果显示,在模拟肿瘤细胞浆微环境的还原条件中,载药纳米粒可实现3 h内超80%的奥沙利铂原型药物的快速释放;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靶向多肽的修饰能够增加肿瘤细胞对载药纳米粒的摄取量,并且靶向载药纳米粒主要是通过受体蛋白和小窝蛋白介导的能量依赖的内吞途径被肿瘤细胞所摄取的。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均通过复旦大学药学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并遵循相关管理规定。药物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纳米制剂化能显著增加奥沙利铂的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约为...  相似文献   

2.
褚冰  丁敏  易琼 《贵州医药》2016,(6):563-566
目的:为了增强载药纳米粒靶向肿瘤的能力,将载药纳米粒与抗上皮生长因子细胞增殖和信号传导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偶联,探究该偶联是否会增加胃癌肿瘤靶向性。方法将制备好的载药纳米粒在羟基胶乳微球偶联抗体(EDC)的作用下通过酰胺反应与抗 EGFR 单克隆抗体进行偶联,制备成载药免疫纳米粒。通过透析袋法测定纳米粒体外缓释效果,用 ELISA 法测定抗体与载药纳米粒偶联率,最后采用荧光标记法对胃癌模型鼠进行活体成像结果纳米粒表面光滑,分布均匀,粒径在200~300 nm 间,载药量为61.02%,并且具有缓慢释药的效果,抗体与载药纳米粒的偶联率达到了70%,最终荧光活体成像的结果显示,此免疫载药抗体具有靶向胃肿瘤的效果。结论我们制备的免疫纳米粒既可以缓释药物也存在一定肿瘤靶向性,所以将抗体与载药纳米粒偶联,可以增加肿瘤病灶处局部的药物浓度,以此来缓解抗肿瘤药物对人体其他正常组织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循环纳米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影响纳米粒体内过程的因素入手,着重讨论纳米粒的特性对纳米粒体内循环时间的影响,综述了长循环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内、体外评价方法。长循环纳米粒是医药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推动载体给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合成透明质酸(HA)接枝单油酸甘油酯(GMO)两亲性聚合物HGO,并研究其所制备载阿霉素(DOX)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 HA与GMO通过酯化反应制得载体聚合物HGO,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法及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采用芘荧光探针法测定聚合物临界聚集浓度(CAC)。采用透析法制备聚合物HGO载阿霉素(DOX@HGO)纳米粒,并对其进行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微观形态的表征;通过检测其在不同离子强度、不同pH条件下的粒径变化考察纳米粒的体外稳定性;考察DOX@HGO纳米粒在不同pH条件下的体外释放行为;CCK-8法考察DOX@HGO纳米粒对MDA-MB-231细胞的体外抑瘤效果;并通过荧光显微镜研究MDA-MB-231细胞对DOX溶液、DOX@HGO纳米粒的摄取能力,以及HA预处理对DOX@HGO纳米粒摄取的影响。结果 成功制得两亲性聚合物HGO,聚合物HGO中GMO的取代度为15.8%,CAC为0.023 mg·mL-1。DOX@HGO纳米粒呈规则的球形,平均粒径为(130.800±1.709)nm,平均电位为(-32.600±0.153)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8.65±0.74)%和(33.03±0.17)%,在不同离子强度下、模拟胃肠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DOX@HGO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表现出pH依赖性。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DOX@HGO纳米粒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与DOX溶液比较,DOX@HGO纳米粒显著增加肿瘤细胞对于DOX的摄取(P<0.05) ,HA预处理显著减少肿瘤细胞对DOX@HGO的摄取(P<0.05)。结论 所构建的DOX@HGO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并且具有一定的pH敏感性及靶向抗肿瘤细胞的能力,是具有应用潜力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醋酸地塞米松聚乙二醇(PEG)化纳米粒,并测定其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以高压均质法制备醋酸地塞米松PEG化纳米粒,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形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建立检测血浆中醋酸地塞米松浓度的HPLC法,以醋酸地塞米松溶液和普通纳米粒作为对照,测定醋酸地塞米松PEG化纳米粒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PEG化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80±7)nm。体内半衰期为4.79h,AUC0~12为11.81mg.min.L-1,平均滞留时间为3.15h,重要药动学参数比普通纳米粒及溶液剂增加近1倍。结论:醋酸地塞米松PEG化纳米粒可以延长醋酸地塞米松在兔体内的半衰期,达到体内长循环的目的;其表观特征与普通载药纳米粒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生物降解聚合物长循环纳米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介绍近十年来生物降解聚合物长循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国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综述了以PEO、PEG、Poloxamer、Poloxamine、Tween-80、环糊精及多聚糖等为包裹材料制成的纳米粒具有长效、控释、靶向以及减轻或避免毒副反应,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等优点。结论:生物降解聚合物长循环纳米粒作为药物传递系统值得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非球形纳米粒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体内药动学行为及制备方法进行综述。方法参考近年来国内外的23篇文献,根据纳米粒形状对体内药动学影响及非球形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分类并总结。结果形状这一影响因素同聚合物种类、颗粒大小和表面化学等一样影响着纳米粒子在体内的吞噬、转运、吸附等药动学行为,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将纳米粒设计成不同形状以达到缓释、靶向等作用;可以采用"PRINT"技术、介孔硅技术、膜拉伸技术等或联合应用多种技术制备非球形纳米粒;可以根据要求的不同,把制备的非球形纳米粒制成注射剂、肺部吸入剂及口服制剂等等。结论纳米粒的形状对体内药动学有着重要影响,并且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制备非球形纳米粒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涌现。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开发大规模且高效生产非球形纳米粒的方法,以及对粒子形状在生物学相关领域的影响上做系统性的研究,使非球形纳米粒在药物传递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川芎嗪壳聚糖纳米粒,考察纳米粒在人癌细胞的靶向分布。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川芎嗪纳米粒。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粒径,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用HPLC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放度。以川芎嗪溶液为对照,测定纳米粒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和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中的浓度,评价其靶向性。结果:制备的川芎嗪壳聚糖纳米粒为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18.6±2.2) nm,分散系数(0.117±0.016)(n=3),包封率(79.7±0.4)%,载药量(24.3±0.2)%,缓慢释药96 h累积释药率达75%。纳米粒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和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川芎嗪溶液(P<0.05)。结论:制备的川芎嗪壳聚糖纳米粒对人癌细胞有靶向浓集作用。  相似文献   

9.
纳米医药包括单分子水平上的医学诊断、监测或治疗。这个新的领域非常有潜力,所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已经开始建立一个纳米医药发展中心,希望将这种技术用于治疗癌症、修复受损的细胞器、精确给药等。波士顿西北大学的Amiji等已经成功研究了一种以聚合物为载体的纳米粒,这种纳米粒约150纳米,可以包封疏水性药物,能够将癌症治疗药物靶向裸鼠背部生长的人肿瘤细胞上。他们还成功地开发了一种以明胶为材料的纳米粒,用于安全递送DNA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药学进展》2009,33(3):144-144
一种利巴韦林的“超级仿制药品”(super—generic)——肝靶向纳米粒制剂将成为英国上市公司Lipoxen和诺丁汉大学研究人员展开新一轮合作而研发的首个产品。Lipoxen公司擅长脂质体技术,诺丁汉大学则擅长纳米粒技术,双方合作将共同开发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的基于脂质体和纳米粒释药系统的新型抗病毒药肝靶向制剂,其合作项目也将部分受到英国中东部地区bioKneX工业合作基金组织(BIPS)的资助。  相似文献   

11.
刘敏  许玉杰 《药学进展》2007,31(3):97-103
综述肿瘤靶向给药的基础和抗肿瘤药物靶向载体系统的发展。分类介绍普通被动靶向载药系统(如微乳、传统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脂质载体、药-脂结合物纳米粒等)、表面修饰的被动靶向载药系统及主动靶向载药系统(如免疫脂质体、免疫聚合物纳米粒及受体-配体介导靶向纳米载体)的研究与开发。在传统药物制剂的基础上,发展抗肿瘤药物的新型靶向载体系统,改善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性,增加药物定向富集到肿瘤部位甚至肿瘤细胞内,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Suc-Chi/NPs)肿瘤靶向性,考察5-氟尿嘧啶-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5-FU-Suc-Chi/NPs)抗肿瘤活性。方法建立异硫氰基荧光素(FITC)-Suc-Chi/NPs的体内荧光分析方法,检测Suc-Chi/NPs在Sarcoma 180-荷瘤小鼠体内组织分布数量。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FICT-Suc-Chi/NPs在组织切片中蓄积量,评价FICT-Suc-Chi/NPs肿瘤靶向性;以Suc-Chi/NPs、5-FU注射液为对照,考察5-FU-Suc-Chi/NPs在Sarcoma 180-荷瘤小鼠体内的瘤体积抑制率及对荷瘤小鼠体重的影响,评价制剂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FICT-Suc-Chi/NPs能够长时间的滞留在血液中,在各组织及血浆中分布的数量次序依次为肾〉肿瘤〉血液〉肝〉脾〉肺。5-FU-Suc-Chi/NPs与5-FU注射液相比较,能够更有效地抑制Sarcoma 180肿瘤的生长,而且组织毒性较温和。结论研究表明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具有长循环特性,能够实现实体肿瘤靶向传递;以N-琥珀酰壳聚糖为载体包载抗肿瘤模型药纳米粒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及较低的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具有肿瘤多药耐药逆转活性的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HZ08-重组高密度脂蛋白(reconstitute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rHDL)纳米粒的构建及性质,旨在研制HZ08的新型仿生纳米制剂。方法:通过胆酸钠法制备HZ08-rHDL纳米粒,考察该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渗漏率、形态、粒径等理化性质,透析法研究制剂的体外释放特性,MTT法考察rHDL载体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正常乳腺细胞(MCF-10A)的毒性,HPLC法、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术评价纳米粒的肿瘤细胞靶向性。结果:HZ08-rHDL纳米粒包封率(93.45±0.28)%,载药量(10.65±0.46)%,水分散液于4℃放置一个月渗漏率为(4.50±0.12)%,外观呈圆整球形,平均粒径为(105.53±2.50) nm;体外48 h 累积释放量仅为(12.13±1.08)%;rHDL 载体细胞毒性低,且MCF-7细胞对rHDL荷载药物的摄取能力显著强于MCF-10A细胞(P<0.0001),有较强的体外肿瘤靶向性。结论:HZ08-rHDL纳米粒的包封率高、性质稳定、粒径大小适宜、缓释效果明显、载体毒性低且有较好的肿瘤细胞靶向性,具有继续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靶向长效纳米粒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靶向长效纳米载药系统可将药物靶向到特定器官或组织,并逐步释放,达到最佳疗效,并使不良反应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靶向长效纳米粒的研究与面市非常重要。通过文献就靶向长效纳米粒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纳米粒的靶向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英华 《医药导报》2007,26(12):1473-1476
[摘要]纳米粒在转运基因,运载多肽和蛋白质药物,输送免疫调节药、抗肿瘤药、抗病毒药和抗原或疫苗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综述了提高纳米粒靶向性的几种方法,包括被动靶向修饰、主动靶向修饰和物理化学靶向修饰等。通过对纳米粒表面进行修饰提高其靶向性是目前药学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粒给药系统必将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lbendazole polybutycyanocrylate nanoparticles,ABZ-PBCA-NP)TDDS给药系统,并考察相关特性及组织分布靶向性。方法种子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纳米粒;等温吸附法考察纳米粒载药特性;动态透析法研究4种制剂的体外释药动力学;同位素标记阿苯达唑纳米粒在小鼠脏器组织分布和生物利用度。结果ABZ-PBCA-NP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加入PVP制成的载药纳米粒符合双指数函数。纳米粒的载药方式遵循Langmuir吸附方程。小鼠ig 3H-ABZ-PBCA-NP后, 药物的肝、脾中的靶向指数分别为11.4和3.9,阿苯达唑纳米粒和混悬剂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6.0%和36.9%。结论制备纳米粒加入PVP可使药物具吸附性和分散性,纳米粒载体可降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增强药物的肝、脾脏器靶向性和延缓释药。  相似文献   

17.
刘艳 《中国药师》2017,(6):1023-1028
摘 要 目的:制备伏立康唑白蛋白纳米粒,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与及组织分布。 方法: 采用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伏立康唑白蛋白纳米粒,并评价了白蛋白纳米粒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外观形态以及体外释药行为;考察了伏立康唑白蛋白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与组织分布特征。 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伏立康唑白蛋白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21.9±41.6)nm,PdI为0.197,Zeta电位为(-42.1±0.9)mV,呈球形或类球形分布;伏立康唑白蛋白纳米粒在0.5%吐温80磷酸盐缓冲液(pH 7.4)中24 h累积释放67.5%;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伏立康唑白蛋白纳米粒和伏立康唑注射剂的AUC0-24分别为(98.27±1.42)和(105.32±1.45)g?h?L-1,MRT0-24分别为(4.48±0.38)和(4.86±0.51)h;伏立康唑白蛋白纳米粒能增加药物在大鼠肝、脾、脑中的靶向性。 结论:伏立康唑白蛋白纳米粒在大鼠体内具有良好的肝、脾、脑中靶向性,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8.
《药学学报》2009,44(4):333-337
多药耐药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对于大多数抗肿瘤药物,肿瘤细胞均会产生多药耐药现象, 但其耐药机制,目前没有统一的看法。本文对纳米粒给药系统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进行了综述, 包括3种载药系统: 非修饰的、配体修饰的和多功能纳米粒给药系统,并对纳米粒给药系统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机制进行探讨。纳米粒通过拮抗和抵消肿瘤细胞主动外排药物的作用,提高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同时减小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性。这种新型的给药系统,结合了纳米技术及主动和被动靶向给药策略,在癌症治疗方面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方法:参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聚合物纳米粒子可作为疏水药物、靶向药物和生物大分子药物的载体制备聚合物纳米粒的材料与方法具有多样性。结论: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纳米粒载药系统具有可控释、靶向、保护生物大分子药物的活性等优势,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20.
刘向峰 《中国药业》2002,11(8):20-21
纳米粒应用于口服用药具有诸多优点,开发潜力巨大,现已成为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纳米粒(nanoparticles,NP)为固态胶体颗粒,大小在10-1000nm之间,依据制备工艺和材料的不同,也可称为纳米球(nanospheres,NS)和纳米囊(nanocapsules,NC)。药物可包埋或溶解在纳米粒的内部,也可吸附或偶合在其表面。作为一类新型的药物载体,纳米粒除了具有靶向性可改变药物的体内分布外,还兼具调节释药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等优点,因而成为人们研究的前沿热点。本针对近年来纳米粒的制备工艺、靶向释药以及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