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了Chong木药材的粒度,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对Chong木袋泡剂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药材粉碎过16目筛,烘烤温度为160℃,烘烤时间为10min,使浸出率达到了26.25%以上。质量研究表明在此条件下制成的袋泡剂总甙应控制在7.85%。  相似文献   

2.
袋泡剂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袋泡剂,又名泡袋剂,是将中药材经适当方法粉碎、烘焙后装入特制的滤纸袋中,用沸水冲泡饮用的制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疗效迅速、服用方便、挥发性成分损失少、浸出率高等优点,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袋泡剂的制作关键是提高滤纸内药材成分的浸出率。一般将药材粉碎成粗粉,并应通过1号筛,然后进行烘烤。烘烤的温度、时间文献报道不一,有100℃烘烤10min[1],有160℃烘烤5min[2],有60℃烘烤30min[3],有105℃烘烤15min[4],日本津村顺天堂则记明药材粒度,并要求药材在回转加热釜中加热…  相似文献   

3.
汤剂 煮散 袋泡剂的比较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浸出率、浸出速率等,对单味药甘草、黄芩的汤剂,煮散及袋泡剂进行了实验比较。为改进传统剂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柴葛解肌汤袋泡剂中葛根素含量测定及其鉴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荧光淬灭薄层扫描法对柴葛解肌汤袋泡剂中主要成分之一葛根素进行鉴别和定量测定。在363~2299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葛根素精密度RSD=175%,稳定性RSD=146%,平均含量=0658%,平均回收率=9896%。该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柴葛解肌汤袋泡剂中葛根素定量测定的质量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主要对浙南名老中医验方进行剂型改革,对其药理作用、袋泡剂的制备方法、稳定性、浸出效率进行研究。方法:参照中国药典一部1995版有关方法,对袋泡剂的水溶性浸出剂与同处方饮片的前剂进行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检测和比较。结果:袋泡剂水溶性浸出物较煎剂高23%,醇溶性浸出物较煎剂高18%。结论:袋泡剂制备简单,应用方便,既有汤剂的特点,又免去煎药之烦,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藿香正气水处方制备藿香正气袋泡剂。制备工艺中将苍术、陈皮等含较多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制成粗粉,厚朴采用有效成分双提取法,并将厚朴油与处方中的藿香油、紫苏叶油一起采用β-CD包结工艺进行包结,其余药材采用水提取,制成袋泡剂。实验结果表明:本工艺制成的袋泡剂能有效地保存药材中的按性成分,药物溶出快,且口感好,服用剂量小。稳定性实验证明:袋泡剂热稳定性良好,紫外及薄层层析证明:袋泡剂与藿香正气水所含成分  相似文献   

7.
半生药型袋泡剂的制作理论和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94年起研究并推广半生药型袋泡剂的临床应用,现已有自制袋泡剂品种8种,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亦积累了一定的袋泡剂制造经验.现报道如下: 1 制作依据 饮片粉碎成粗末后,具有较大的扩散面积,浸体效果与饮片煎煮比较,快速而彻底.假设有一块边长为1cm的山药立方体饮片,粉碎成半径为1mm的球型颗粒,可制成药240粒,这些球型颗粒表面积总和,是原来山药立方体饮片表面积的5倍.这就说明粗末有较大扩散面积,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浸出.有实验表明,单味防己2~4mm颗粒的防己碱溶出率为药材饮片的2.22倍[1].袋泡剂15min内溶出量已达95%[2].复方川芎茶调散袋泡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挥发油组分的含量高出煎剂35%[3],这是袋泡剂的一大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药袋泡剂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袋泡剂浅谈邓玲玲(江西中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南昌330006)关键词中药袋泡剂综述中药袋泡剂是近十几年来开发的新剂型。其特点是将生药材粉碎成一定粒度定量分装于特殊的滤纸袋中,服用时连同滤纸袋一并用开水浸泡后频频饮服。滤纸袋不仅为包装亦起过滤作用。许多...  相似文献   

9.
柴胡桂枝袋泡剂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柴胡桂枝袋泡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柴胡桂枝袋泡剂中的桂枝、白芍进行了定性鉴别,并用薄层扫描法对黄芩中黄芩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柴胡桂枝袋泡剂中黄芩苷含量在0.27%左右,平均加样回收率99.7%。结论:为该产品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袋泡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袋泡剂是近10a来开发的新剂型,许多药学工作者对袋泡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与传统煎剂作了一些对比,结果从不同角度表明了煎剂的不足及袋泡剂的可行性、可靠性,认为袋泡剂可以代替煎剂[1]。现将近年来中药袋泡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供大家参考。1 制剂工艺方面袋泡剂的制备分为全生药、半生药型(半浸膏型)2种。全生药型袋泡剂是将处方全部药材经预处理后,粉碎成适当颗粒,将临床一次量用袋泡剂专用滤纸袋包装,用时以适量沸水密闭浸泡15min后服用。如川芎茶调散袋泡剂、生脉饮袋泡剂即为全生药型袋泡剂。半生药型袋…  相似文献   

11.
本袋泡剂由生地黄、野菊花、夏枯草、田基黄、丹参、甘草、茵陈、五味子、贯众、菟丝子、蒲公英、板兰根、黄芪、麦冬、鸡血藤、柴胡、茯苓、郁金、赤芍等28味中药研末制成袋泡剂,治疗乙型肝炎。结果: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75%。HBV标志物的变化为:HBsAg阴转率为26.67%;HBeAg阴转率为77.78%;抗HBe阴转率37.50%;抗HBe阳转率25.00%。抗HBe阴转率为92.31%。HBeAg或抗HBe阴转率85.72%。  相似文献   

12.
双黄连粉针静脉点滴合滴合银翘袋泡剂治疗外感高热症86例,并设对照组43例用青霉素静脉点滴,总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为90.6%。双黄连粉针合银翘袋泡剂在退热方面明显优于青霉素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研究柑桔利咽袋泡剂的制备工艺为依据,进行治疗咽喉科袋泡剂的工艺探讨。方法:利用制剂学理论,对治疗咽炎的剂型进行筛选;并对半生药袋泡剂制备工艺进行合理性研究。结果:建立了柑桔利咽袋泡剂的制备工艺标准。结论:半生药袋泡剂是治疗咽喉科疾病较为理想的制剂剂型。  相似文献   

14.
对“玉屏风”散剂、袋泡剂、颗粒剂的浸出物量(水、乙醇、乙醚)及挥发油量进行比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醇浸出物:袋泡剂>散剂与颗粒剂;醚浸出物:散剂>袋泡剂与颗粒剂;水浸出物:颗粒剂>袋泡剂与散剂。挥发油量:散剂>袋泡剂,颗粒剂几乎无。  相似文献   

15.
川芎茶调散及其4种改型制剂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川芎茶调散改型制剂的质量,分析影响质量的工艺因素。方法:按中国药典检测方法对各制剂所含挥发油及浸出物进行定量分析,并用TLC法对各制剂进行川芎、白芷的主成分鉴别。结果:挥发油含量最高为0.4%(散剂、片剂),最低为0.085%(袋泡剂);醇溶性浸出物最高为15.76%(散剂),最低为10.23%(冲剂);水溶性浸出物最高为24.89%(散剂),最低为18.43%(袋泡剂);袋泡剂中川芎、白芷的TLC鉴别为阴性。结论:与散剂相比,4种改型制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其中冲剂、袋泡剂各项指标最低,提示单纯以水提取的剂改工艺欠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洗四方”袋泡剂对实验动物的皮肤刺激性与致敏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8只应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采用大鼠单次、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实验,作皮肤刺激性强度评分,取大鼠皮肤进行组织学检查;30只白化豚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受试药物组,每组10只,作过敏性实验,记录过敏反应评分,计算过敏反应发生率,综合评价“洗四方”袋泡剂的用药安全性。结果:“洗四方”袋泡剂对大鼠皮肤单次给药无刺激性,多次给药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与同区蒸馏水部位相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洗四方”袋泡剂对白化豚鼠无致敏作用,而2,4-二硝基氯苯过敏率为100%。结论:在实验条件下,受试品“洗四方”袋泡剂对大鼠正常皮肤无刺激性,对白化豚鼠无致敏性,符合外用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可供熏洗、湿敷外用给药;对大鼠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应慎用或避免用于破损皮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中药袋泡剂浸泡效果的研究方向。方法通过分析中药袋泡剂浸泡效果的影响因素,对中药袋泡剂浸泡效果的研究进行展望。结果中药袋泡剂的制备、包装、浸泡工艺是影响中药袋泡剂浸泡效果的主要因素。目前中药袋泡剂浸泡效果的研究侧重于中药袋泡剂的制备和浸泡工艺。而中药袋泡剂的包装直接影响着中药袋泡剂的质量、制备工艺、浸泡效果以及安全性。为此对中药袋泡剂浸泡效果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提出了3个研究方向:加大中药袋泡剂包装材料的研发,特别是功能性包装材料的研发;加大包装设计的研发;加大包装对浸泡效果的影响研究。结论应重视包装对中药袋泡剂浸泡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了5种单味中药和神农凉茶的袋泡剂和汤剂在溶出质量上的差异。结果提示为淡竹叶、牡蛎、神农凉茶袋泡剂水中溶出物干重明显较汤济高(P<0.05)。制备袋泡剂的粒度以10~80目为宜。经比较认为中药袋泡剂的效果优于汤剂,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19.
玄麦甘桔袋泡剂制备工艺及服用方法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麦甘桔汤是耳鼻喉科常用的有效方之一,主治咽喉肿痛、慢性咽炎,咳痰等症。临床应用多以汤剂为主,病人携带和服用均不方便。为此,我们将其改制成了袋泡剂,而如何提高袋泡剂中中药的溶出率,是制备袋泡剂的技术关键[1]。1997年2月,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玄麦...  相似文献   

20.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制备了木棉纤维接枝聚苯乙烯吸油材料。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吸油材料吸油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表明苯乙烯接枝到了木棉纤维分子骨架上。在引发剂浓度为177 mmol/L、单体浓度为016 mol/L、反应温度80 °C和反应2 h的条件下,吸油材料有最大的吸油倍率,对氯仿和甲苯的吸油倍率分别达到了654 g/g和432 g/g。该吸油材料有快速吸油能力,在15 min可达吸附平衡,同时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