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原缺氧环境成年男性精子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长期缺氧暴露对成年男性精子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以28名留驻海拔5300m1-3年的健康成年男性青年为高原组,以生活在海拔1300m的31名同龄成年男性为对照组。常规收集精液标本,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系统对精子功能进行实时动态参数分析。结果:高原组的精子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精子活率低于对照组但未见显著差异。高原组精子运动的轨迹速度(VCL)、直线速度(VSL)、角速度(VAP)和直线运动率(LIN)参数均存在明显下降的趋势(P〈0.01)。结论:长期驻留高原缺氧环境对成年男性的精子功能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进驻不同海拔高原健康男青年肾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移居不同海拔高度高原健康男青年肾功能的变化。方法对从平原进驻海拔3700 m和5380 m3个月的某部各10名官兵进行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酸(UA)及胱抑素C(Cys C)检测,并与20名平原(海拔1400 m)健康男青年作对照。结果进驻高原3个月后,高原组的BUN、SCr、UA、Cys C均明显高于平原组(P〈0.01),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高(P〈0.05或P〈0.01)。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导致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都产生相应的损害,且这种损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西地那非对高原人体运动血乳酸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高原人体运动血乳酸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700 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在海拔5380 m选择10名已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均采用服药前(对照组)后(实验组)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实验。运动结束检测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BLA)、尿素氮(BUN)、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的含量。结果:海拔3700 m和5380 m负荷运动,实验组较对照组SOD、NO和NOS增高(P〈0.01);MDA、BLA、BUN降低(P〈0.01或0.05)。结论:西地那非可提高高原人体作业效率,具有增强机体抗疲劳和抗氧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不同海拔高度下肺心病患者右心室功能与血清ET-1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肺心病患者根据海拔分为高原组和平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右心室前壁厚度、右室流出道宽度等指标进行测量比较。血清ET含量利用放射免疫技术进行测定。结果:高原组肺动脉瓣a波消失、右室前壁增厚和左右肺动脉宽度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平原组(P〈0.01);右室流出道增宽、室间隔增宽率高原组高于平原组(P〈0.05);平均肺动脉压也高于平原组(P〈0.05);高原组血清ET-1含量也显著高于平原组,并与肺动脉压存在一定的正相关。结论:高原肺心病右心病变较平原组严重,其与血清ET-1的水平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长期驻防不同海拔高原环境对官兵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对驻防1年在海拔4000-5000m官兵74例(中海拔组)、5000m以上官兵74例(高海拔组)和1300m官兵76例(对照组)进行C3、C4、IgA、IgM和IgG5项体液免疫指标的测定。结果:中海拔组和高海拔组的C3、IgA和IgG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中海拔组和高海拔组的C3、IgA、IgM和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海拔组的IgM和IgG水平显著高于高海拔组(P〈0.01)。结论:不同海拔环境对长期驻防官兵体液免疫功能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对正常人群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指数(BMI)无统计学差异的两组人群,高原组和平原组,分别在旅行前后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血小板(PLT)。结果:旅行前,高原组与平原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旅行后,高原男性组与平原男性组LDL-c,Alb,Fib以及PL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原女性组与平原女性组在LDL-c,Fib以及PLT有显著性差异(P〈0.05),Fib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原男性组在旅行前后LDL-c、Fib和PL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1b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组同男性组比较,旅行前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旅行后在高原组Fib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平原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初次暴露于高原的人群纤维蛋白原合成明显增加,而高原久居者变化不明显(女性除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高原暴露人群返回平原初期的心功能,旨在了解人体在高原脱适应期心脏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在4 200m海拔高原地区驻扎50d返回低海拔地区后的168名战士为试验组,55名未上高原的同一单位战士为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期最大径(LVD)、右室舒张期横径(RVD1)、上下径(RVD2)、右房横径(RAD)、肺动脉内径(PAD)、三尖瓣反流速度(TRV)、肺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AV)、肺动脉瓣反流速度(PRV)、右室射血时间(RVET)、心率(HR,bps)、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LVD、RVD1、RVD2增大(P〈0.01),RVET缩短(P〈0.01),PRV增快,RAD稍增大(P〈0.05),HR减慢(P〈0.05);FS、EF显著降低(P〈0.01)。PAD、PAV及TRV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暴露人群返回低海拔地区初期,其左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压力增高,左室收缩功能降低,提示高原脱适应期有心脏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西地那非在高原的抗低氧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在高原的抗低氧效果。方法:受试者为海拔3700m习服半年和海拔5380m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各10名,均采用口服同种胶囊的西地那非(西地那非组)和安慰剂(安慰剂组)进行自身对比踏阶负荷运动双盲实验。结果:海拔3700m西地那非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安静状态下SaO2显著增高(P〈0.05),心率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踏阶负荷运动后即刻心率显著降低,SaO2显著增高(P〈0.05);台阶指数显著增高(P〈0.05)。海拔5380m西地那非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安静状态下和踏阶负荷运动后即刻心率均显著降低,SaO2均显著增高(P〈0.05);台阶指数显著增高(P〈0.05)。结论:在高原口服西地那非可迅速改善低氧血症,增强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对比驻高原与驻平原空军官兵口腔健康状况,为驻高原空军官兵口腔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驻高原(平均海拔3900m)空军某部官兵990人(高原组)和驻平原(平均海拔500m)空军某部官兵910人(平原组)进行口腔健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龋病、牙结石、牙龈炎和牙周炎发病情况。结果高原组官兵较平原组官兵口腔疾病发生率高,且驻高原时间越长,口腔患病率越高;高原组患龋病率、牙结石检出率、牙龈炎和牙周炎患病率均高于平原组(Ρ<0.05)。结论驻高原空军官兵口腔疾病患病率较平原官兵高,加强对高原官兵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改善高原医疗卫生条件和环境对降低高原官兵口腔疾病发生,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青年男性完全习服高原环境后的左心超声心动图的变化。方法实验分为平原组(海拔1400m)和高原组(移居海拔3900~4700m高原1年以上),利用超声诊断仪对两组人员进行常规超声心脏检测,测量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缩短率(LVFS)、每搏输出量(SV)、搏动指数(EF)、每分输出量(CO),比较移居高原习服人群左心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高原组LVEDD、LVESD、SV非常显著低于平原组(P〈0.01),而LVFS、EF值非常显著高于平原组(P〈0.01)。结论移居高原可使左室容量轻微减小,每搏输出量减少,每分输出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余甘子喉片对提高高原人体体能的作用。方法在3700 m和5100 m高原分别选择40名已习服高原半年以上的男性青年,随机分为余甘子组(n=20,每日3.0 g,连续服药15 d)和安慰剂对照组(n=20,服用15 d)。按照军标GJB1337-92测定服药前、后身体做功能力(PWC170),最大耗氧量(VO2max)和台阶指数等体能指标和血氧饱和度(SaO2)、血液乳酸(BLA)浓度、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服药前相比,在3700 m高原余甘子组服药后VO2max增加8.03%(P〈0.01),台阶指数增加13.94%(P〈0.01),运动后BLA减少19.9%(P〈0.05),血清SOD活性增加7.90%,MDA减少36.07%(P〈0.05);在5100 m高原余甘子组运动后SaO2增加4.63%(P〈0.05),VO2max增加8.08%(P〈0.05),台阶指数增加11.12%(P〈0.05),运动后BLA减少16.9%(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余甘子具有抗疲劳、提高高原人体体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高原低氧应激环境对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压缺氧应激组,缺氧组大鼠置模拟海拔6 000m低压舱内48h×3次,实验结束后,缺氧组从低压氧舱中取出后立即断头处死,测定血糖,胰岛素,采用稳态模型HOMAβ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测定血脂(TC、TG、LDL-C、HDL-C),称量脏器重量,测定肝、肌糖原含量。结果:相比较正常组,Hypoxia组大鼠血糖值稍有降低,但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Hypoxia组大鼠的HOMAβ高于正常对照组。脏器重量结果显示,Hypoxia组大鼠的肾脏重量显著降低(P〈0.05),脾脏、肝脏重量显著升高(P〈0.01,P〈0.05),肾上腺重量有下降趋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ypoxia组大鼠TC含量显著增高(P〈0.01);Hypoxia组大鼠肝糖原显著升高(P〈0.05),而肌糖原显著降低(P〈0.01);Hypoxia组大鼠TRH、TSH、T3具有下降趋势,仅TSH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4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原低氧应激条件下,大鼠机体呈现血糖降低,胰岛功能增强,肝糖原储备增加,肌糖原储备减少,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高原官兵的性格特点。方法:选择2013-06驻高原现役军人361名,海拔在1 500~5 390m之间,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不同海拔高度上,聪慧性、稳定性、怀疑性、幻想性,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上都有显著差异(P〈0.05),在其他因素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高原边防部队与后勤部队官兵则在有恒性上有显著差异(P〈0.05),前者得分要显著高于后者,其他因素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海拔高度的部队官兵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且高原边防部队比后勤部队表现出更加持之以恒、尽职尽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量的万汶对初进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方法:初进高原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Ⅰ组为1.5倍失血量乳酸林格氏液复苏组,Ⅱ、Ⅲ组分别为输注0.5、1.0倍失血量的万汶。检测生命体征及动脉气血,观察复苏后6h的存活时间。结果:复苏后MAPI、Ⅲ组较Ⅱ组明显升高,Ⅲ组较Ⅰ组维持时间长(P〈0.05)。PaO2、SaO2、BE和Lac在Ⅲ组明显优于Ⅰ、Ⅱ组(P〈0.05),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5)。pH值及PaCO2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Ⅱ、Ⅲ组实验大鼠6h内存活时间分别为(243±90)min、(199±72)min和(333±40)min,Ⅲ组明显较Ⅰ、Ⅱ组长(P〈0.05);Ⅰ组存活时间较Ⅱ组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倍失血量的万汶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抗休克作用明显优于另两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海高原地区缺血性眼病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海拔3000m以上地区工作的各类缺血性眼病患者8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并分析高原地区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眼病的关系。结果:80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3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伴斑块。经高原地区缺血性眼病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眼病表现是颈动脉狭窄的重要表现,高原低氧的特殊环境及高脂、高蛋白的饮食习惯易发生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早期狭窄的患者容易引起眼部各种缺血性的疾病,应得到临床医生重视,做到早期预防、诊断、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高原慢性习服群体公路护路职工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达到血液学诊断标准的患病率,揭示其性激素、免疫、血细胞的特征性改变及其生理与病理的关联。方法:随机抽取海拔(2 800~2 900)m、(3 600~3 740)m、(4 250~4 300)m护路职工189名,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IgG、IgM、IgA含量,Epics XL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d iff2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21项血细胞,ACS180化学发光仪测定性激素FSH、LH、E2、P、PRL、T。结果:方差统计三个海拔梯度人群Hb≥210g/L者检出率分别为4.50%、17.20%和44.12%;同时与未患病组对照,偏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密切关联着特征性的LH降低、E2升高、PLT减少、Hct增高;还伴有一定相关的FSH、CD3、CD4、IgM、WBC、RBC升高和CD4/CD8比值减小。结论:在高原低氧环境中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护路人群有较高Hb≥210g/L的检出率;Hb过度增生与这几方面存在着生理与病理的互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原暴露人群返回低海拔后氧自由基改变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23名官兵高原作业110 d后返回低海拔第1天、第15天采样,化学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计算SOD/MDA比值。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Tei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高原短期暴露后返回低海拔初期血中SOD和SOD/MDA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随时间延长前者呈降低趋势,后者呈增高趋势,第15天时与第1天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返回低海拔第1天Te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LVF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返回第15天Tei指数显著低于第1天水平,LVEF显著高于第1天水平(P<0.01)。结论:高原移居人群返回低海拔后存在着氧化损伤,氧化损伤对心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原短期暴露人群返回低海拔后性激素的变化。方法:对参加玉树(海拔3700m)抗震救灾116d后返回平原的613名官兵(观察组)在返回后的第2、15、30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放射免疫竞争法分析其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的浓度。未到高原的140名官兵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返回平原第2、15天T含量略高于对照组(P〉0.05),第30天T含量略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返回平原第2、15、30天E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返回平原第30天E2含量明显低于第2、15天的含量(P〈0.05),但第15天与第2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年男性高原短期暴露返回低海拔地区后,血清T水平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并出现过度重新调整现象,E2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由于E2缺乏与骨质疏松相关,应避免过度训练引发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原脱适应者的血液学变化。方法:选取某部参加玉树抗震救灾任务110 d后返回平原的1 077人,分别于返回当日、第15天、第40天取手指末梢血;另取未到高原的健康人群133人为对照组,用KX-21血液分析仪检测分析。结果: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及血小板(PLT)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LT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从高原返回平原的时间延长,各项检测值逐渐向对照组接近。结论:高原短期暴露人群从高原返回平原后,处于高原脱适应期的血液学指标恢复更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