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3例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患者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诊断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33例患者中,8例单纯横窦受累,10例单纯乙状窦受累,10例横窦及上矢状窦联合受累,5例横窦受累、乙状窦及上矢状窦联合受累。患者中T1WI为等信号、T2WI为低信号有6例,T1WI、T2WI为高信号的有18例,T1WI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的有9例。增强扫描中脑静脉异常强化的患者有11例,其静脉窦内血栓没有出现强化特征,同时呈现出空三角征或是充盈不规则缺损。患者DSA、MRV检查结果显示受累静脉窦显影主要表现为不显影或是显影狭窄、不规则。结论 MRI联合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可有效提高脑静脉窦血栓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成像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林  仇恒志  万立野 《河北医药》2008,30(8):1169-1170
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7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男1例,女6例;年龄23~35岁.使用东芝公司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常规行SE T1W1、TSE T2WI及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检查,相位对比(PC)法2D及3D静脉血管成像(MRV).结果 MRI可清晰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高信号血栓影像,MRV静脉窭不能显影)和间接征象(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信号),MRV可直观显示静脉窦部分或全部闭塞.结论 MRI常规成像方法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在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分别行颅脑CT平扫和颅脑MR平扫及MRV检查,探究两种检查方式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5例患者中,CT平扫9例出现直接或间接征象,6例未见异常,检查有效率为60%。MR检查中15例全部表现为静脉窦部分血流信号缺失、狭窄和(或)静脉性梗死及出血性脑梗死,检查有效率为100%。结论 MR平扫及MRV是诊断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随访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CVST)核磁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进展。方法:选择本院2002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30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30例患者全部行MRI检查,19例并行MRV检查,24例患者行CT检查,16例患者行脑静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本组30例患者初次影像诊断确诊23例,其中MRI和(或)MRV确诊22例,CT确诊5例,DSA确诊16例,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30例患者中,急性期8例,血栓T1WI呈等信号,T2WI静脉窦内呈极低信号;亚急性期18例,血栓在T1WI、T2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慢性期4例,血栓信号减低,MRV显示有血栓的静脉窦内血流信号消失,或显影不良。结论:MRI和MRV对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是CVST形成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磁共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脑静脉窦血栓共计70例,依照不同诊断方法进行分组。35例进入对照组,实施CT检查;35例进入研究组,实施磁共振诊断(MRI)。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80%(28/35),研究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1.43%(32/35)。两组相比较,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更高,91.43%>80%,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临床价值较大,诊断准确率高,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应用磁共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3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参与研究,均进行MR序列扫描以及3D-PC法MRV扫描,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27例患者常规MR序列扫描中发现静脉窦内异常信号,11例有空三角征表现;14例存在脑实质损伤,9例出现皮层以及皮层下出血,5例出现缺血水肿。3D-PC法MRV检查34例患者发现存在静脉窦充盈缺损。结论两种磁共振检查方法都能够有效诊断脑静脉窦血栓,能够作为临床脑静脉窦血栓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T平扫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CVT/CVST)中的影像表现,提高对CVT/CVSTCT平扫影像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CVT/CVST患者的头颅CT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患者MRI、MRV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头颅CT平扫可准确诊断大部分的CVT/CVST患者,其特有征象出现率较高,10例病例中,出现条索征7例,静脉性脑梗死3例,脑出血3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的1例,直接征象出现率达70%,间接征象出现率达70%,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同时出现达60%。结论 CT平扫对早期CVT/CVST是一种快速、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磁共振检查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误诊漏诊现象。方法 17例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均行CT磁共振检查,探讨其临床表现与误诊漏诊原因。结果 CT主要表现为静脉窦区出现条状高密度影、受累脑静脉出现斑点样或条状高密度影、脑实质内低密度影表现以及Delta征;MR表现主要为窦静脉内短T1长T2信号;误诊率为23.5%,漏诊率为5.9%。结论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影像学表现复杂,一定要正确认识静脉窦脑梗死病变、早期征象以及束带征,以减少误诊漏诊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栓塞静脉窦的扩散信号表现预测治疗后对应的栓塞静脉窦再通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以及MRDWI检查,采用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包括常规平扫、MR静脉成像、DWI、增强扫描。分析首次常规MRI检查结合MR静脉成像结果;首次MRI检查各期脑静脉窦血栓表现;≥2次常规MRI、MR静脉成像、DWI随访复查结果,观察静脉窦再通情况。结果6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上矢状窦血栓形成48例(75.0%),左侧横窦血栓形成30例(46.9%),右侧横窦血栓形成32例(50.0%),左侧乙状窦血栓形成28例(43.8%),右侧乙状窦血栓形成24例(37.5%),直窦血栓形成10例(15.6%)。在累及静脉支数方面,单支10例(15.6%),2支16例(25.0%),3支26例(40.6%),4支8例(12.5%),5支4例(6.3%)。MR静脉成像显示梗阻处引流静脉异常扩张、静脉侧支形成,血栓累及的静脉窦缺失正常血流信号。172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106支静脉窦在T1WI上呈高信号,82支静脉窦在T2WI上呈高信号,80支静脉窦在T2FLAIR上呈高信号,56支静脉窦在DWI上呈高信号,分别占61.6%、47.7%、46.5%、32.6%。静脉窦在DWI上呈高信号时,常规T1WI、T2FLAIR病变静脉窦呈等信号或高信号。56例患者接受≥2次常规MRI、MR静脉成像、DWI随访复查,首次DWI检查呈高信号脑静脉窦血栓患者随访复查栓塞静脉窦完全再通率28.0%显著低于呈低信号或等信号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已行常规MRI检查时,DWI检查不具有辅助的诊断价值。DWI检查脑静脉窦血栓呈高信号患者,提示栓塞的静脉窦再通机会减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合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9月期间收治的20例临床疑诊为CVST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作常规MRI、MRV扫描及DSA检查。比较不同的成像序列对CVST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本组除两例经DSA确诊的CVST在MR图像上未显示外,其余12例CVST在MR图像上均显示;MRV显示12例23个病灶,表现为受累静脉窦管腔的狭窄、中断、充盈缺损及属支的迂曲扩张,MRV显示的病变静脉窦数目多于其他检查方法,MR(包括常规MRI及MRV)对病变的诊断准确度为85%。结论 MRI结合MRV是诊断CVST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判定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可能出现的误诊,应用2D-TOF血管造影技术对50例磁共振(MR)检查无异常表现者进行MR静脉(MRV)扫描,观察每例颅内静脉窦和主要的静脉,包括Galen静脉、Rosenthal基底静脉和大脑内静脉的显影情况,并将5例MRV结果与传统的脑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着重观察横窦。结果表明,50例中16例(32%)出现横窦的充盈缺损,其中14例(87.5%)出现于非优势型横窦,2例(12.5%)出现于左右均衡的横窦。优势型横窦的MRV未出现充盈缺损。上矢状窦和直窦均显示,岩窦仅显示10%。Galen静脉和大脑内静脉也均显示。Rosenthal基底静脉显示92%。结论:正常人2D-TOFMR静脉造影出现32%的由于非优势型横窦而产生的充盈缺损,不应被误诊为硬膜下静脉窦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冯建钜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600-3601
目的:总结磁共振(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静脉畸形(CVM)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SWI序列、常规MRI(T1、T2WI、T2FLAIR及DWI序列)诊断CVM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CVM引流静脉检出数,SWI检出56条(100.0%),常规MRI检查中,T1WI检出10条(17.9%),T2WI检出18条(32.1%),T2FLAIR检出24条(42.9%),DWI检出30条(53.6%),SWI检出率与常规MRI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8.060、57.514、44.800、33.861,均P<0.01)。结论 SWI在CVM引流静脉诊断中,具有静脉显影清晰和分辨率高等优点,在CVM影像学诊断中应用具有较高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对22例CVST患者的临床及头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CVST患者中男5例,女17例,发病年龄21~71岁,急性起病13例,亚急性起病9例,首发症状以头痛多见,其次为发热、意识障碍、肢体无力、抽搐及视力障碍,其中2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2例中DSA检查1例、头颅MRV检查21例,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者12例,以上矢状窦受累最常见,发病原因以分娩最常见,其它原因有口服避孕药、炎症、外伤、贫血等,22例中基本痊愈21例。结论 CVST以女性多见,首发症状以头痛多见,发病原因以分娩常见,可伴发躯体静脉血栓形成,多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MRV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比较放射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梅丽  靳松 《天津医药》1999,27(9):521-522
对1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比较放射学分析,19例CT检查全部误诊,有的误诊长达10年,MRI对本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佳,此19例CT误诊者首次经MRI检查即明确诊断,并为MRA和DSA(15例)所证实,本病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佳,但若误诊使病程拖延明显难治愈,因此选择合理的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诊断特殊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静脉性脑梗死(venous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VHCI)是脑血管性疾病一种特殊类型,多为静脉窦血栓形成或脑内引流静脉血栓形成所致。VHCI和动脉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及治疗有着根本区别,VHCI的病死率较高(20%~78%),提高VHCI的影像学诊断对于临床正确治疗具有重要价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us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  相似文献   

16.
产后静脉窦血栓(PCVST)是产妇较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多发于产后2~3周,预后不良,病死率高达20%~50%,早期诊断困难,部分患者常遗留肢体活动或智能障碍。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本科对2009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分娩后并发脑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抗凝、溶栓、脱水降颅压治疗疗效显著。现将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治疗方案对产褥期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及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产褥期CVST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普通肝素组)和B组(低分子肝素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 结果:A组总有效率96.67%与B组总有效率93.33%相近,A组腰穿复查颅内压平均降低(72± 12)mmH2O与B组降低(68±8)mmH2O相近(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栓再通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产褥期CVST的抗凝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8.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组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发病率相对较低.笔者现将所在科室2004~2008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6例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探讨其诊疗方法。方法自2006年4月至2011年1月,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共收治9例年龄在12~73岁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9例患者均应用肝素抗凝治疗,同时给予降颅压、抗感染、抗癫痫等对因、对症治疗,并分析病因、临床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情况。结果引起CVST的病因为凝血机制障碍3例;口服避孕药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例;感染1例;病因不明2例。CVST患者多以头痛、恶心呕吐、颅高压综合征、癫痫、意识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不同程度的静脉窦闭塞和脑实质损害征象。治疗后,9例患者中治愈6例;1例失明;1例介入治疗后痊愈;死亡1例。结论 CVST患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神经影像学检查配合腰穿有助于临床确诊,抗凝、介入溶栓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的CT与MRI表现,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颅脑CT、MRI表现。急性期(发病<1周)11例,亚急性期(发病12周)6例,慢性期(发病>2周)4例。4例位于上矢状窦,6例位于上矢状窦并直窦、大脑大静脉及大脑内静脉,3例位于上矢状窦并横窦乙状窦,4例位于横窦并乙状窦血栓,2例位于下矢状窦,1例位于海绵窦,1例位于大脑上静脉并吻合静脉。结果 CT平扫18例,9例出现上矢状窦或窦汇高密度三角征,4例伴随横窦、乙状窦半月形高密度征,12例出现非动脉供血区出血性脑梗死,2例出现脑叶外周血肿;增强CT静脉造影(CTV)18例,全部显示血栓的直接征象,即静脉窦内充盈缺损。MRI检查15例,9例于T2WI和FLAIR序列上出现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被混杂信号影所代替,7例出现非动脉供血区出血性脑梗死,2例出现脑叶外周血肿并血管源性水肿;15例MRV显示静脉窦血栓12例,表现为受累的静脉窦或静脉不显影、狭窄或充盈缺损区。结论 CT与MRI检查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效方法,CT静脉造影(CTV)、MR静脉造影(MRV),多能显示血栓的直接征象,使该病诊断正确率显著提高,但是MR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存在较多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