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皮肤扩张器对肥胖孕妇在剖宫产术中的适应情况。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在该院分娩的肥胖孕妇100例,按入院日期奇偶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剖宫产术,观察组使用皮肤扩张器辅助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率(4.0%,2/50)低于对照组(18.0%,9/50),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使用皮肤扩张器辅助肥胖孕妇行剖宫产术,可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白涛  孙素改  贾丽琴 《河北医药》2011,33(19):3027-3028
肥胖是指体内热量摄人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重超常。女性在怀孕前体重指数(BMI)为18~23kg/m^2,怀孕后可胖范围11.3—15.9kg,我国将孕40周BMI≥27kg/m^2可定为肥胖。肥胖孕妇行剖宫产术后如护理不当,可出现腹部切口下脂肪液化、伤口难愈合、静脉栓塞、皮肤损伤及饮食不当而至肥胖加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比较剖宫产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将60例ASAⅠ~Ⅱ级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在剖宫产术中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E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组)。比较2组平均动脉压(MAP)、麻醉起效时间、平面到达T6时间、肌松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C组麻醉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时点的MAP均较E组低(P<0.05),麻醉起效时间及平面到达T6的时间C组明显较E组快(P<0.05),肌松效果C组优于E组(P<0.05),2组胎儿娩出后1 min、5 min、10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的pH值、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硬膜外麻醉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同样是安全的麻醉方法,且具有起效更快、肌松效果更确切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案对产妇血流动力学、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为临床麻醉工作中全身麻醉剖宫产麻醉诱导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足月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3组:氯胺酮组(Ⅰ组)、瑞芬太尼组(Ⅱ组)、氯胺酮+瑞芬太尼组(Ⅲ组),每组各10例。Ⅰ组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滴注异丙酚1 mg/kg,氯胺酮1 mg/kg,维库溴铵8 mg;Ⅱ与Ⅲ组依次静脉滴注异丙酚1 mg/kg,瑞芬太尼1μg/kg,维库溴铵8 mg,瑞芬太尼推注时间>60 s。Ⅰ、Ⅱ组患者麻醉诱导过程中气管插管与手术切皮同时进行;Ⅲ组患者麻醉诱导只完成气管插管的工作,5 min后静脉给予氯胺酮0.5 mg/kg再开始手术操作。记录3组产妇全身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气管插管成功后1 min(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麻醉诱导至胎儿取出断脐(I-D)时间;胎儿娩出后1、5 min Apgar评分。结果所有麻醉方案均能满足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手术要求。血流动力学:与T1比较,Ⅰ组产妇在T3的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升快;Ⅱ、Ⅲ组产妇在T2的HR明显下降(P<0.05);与Ⅰ组比较,Ⅱ、Ⅲ组产妇在T2SBP、DBP下降,HR减慢(P<0.05);麻醉诱导至胎儿取出断脐(I-D)时间:Ⅲ组与Ⅰ、Ⅱ组比较,时间明显延长;新生儿Apgar评分:Ⅱ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明显降低,与Ⅰ、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依次给予异丙酚1 mg/kg,瑞芬太尼1.0μg/kg,维库溴铵8 mg,麻醉诱导期间只完成气管插管的工作;5 min后静脉给予氯胺酮0.5 mg/kg再开始手术操作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以及手术操作等刺激引发的不良应激反应,避免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同时又不会影响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可推荐作为择期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急诊或择期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30例,全组年龄22~36岁,ASAⅠ~Ⅱ级,身高153~172cm,体重76~118kg,体重指数(BMI)≥30kg/m^2,无妊娠合并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注药方法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剖宫产术2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针尖斜面向尾端注入1.7%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然后针尖斜面转向头端,观察3~5 min无全脊髓麻醉等异常情况再注入1.7%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之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改平卧位后继续注入1.7%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对照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按传统教学方法给药。记录两组产妇阻滞平面、术中疼痛强度及胎儿娩出时间,观察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和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平面为(14.43±1.21)、术中疼痛评分(1.61±0.92)分、胎儿娩出时间(1.8±0.6) min,均优于对照组( t=12.76、13.07、12.86,均P<0.05);两组间MAP、HR、R、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4.32、2.73、3.54、3.06,均P>0.05);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向硬膜外腔两端注药方法用于剖宫产术比传统给药方法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
8.
9.
再次剖宫产术与首次剖宫产术比较,对肌松要求较高,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较长,主要选择椎管内麻醉,笔者采用三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在再次剖宫产术,以比较三种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查树雄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813-1815
目的:比较三种常用剖官产术麻醉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剖宫产产妇90例.分为3组(L,B,C).每组30例。L组用2%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C组用3%氰普鲁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用0.2%布比卡困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每组产妇的血压、心率的变化.腰1、胸8痛觉消失时间,最高阻滞平面,镇痛、肌松效果评定,液体和麻黄碱使用量.并发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B组起效、完善时间最快,镇痛、肌松效果最好,液体和麻黄碱用量最大,与L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组镇痛、肌松效果虽然不如B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组血压远低于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血压下降幅度无B组大,也易于恢复,并发症、新生儿Apgar评分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剖宫术麻醉方法中0.2%布比卡凼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最佳.但血压下降显著.术中需要加强管理。2%利多乍因连续硬膜外麻醉效果一般.但简便、经济。3%氯普鲁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效果类似于联合麻醉.且血压下降减少.是剖宫产术比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孕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麻醉质量情况。结果:本研究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剖宫产孕妇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腰麻方式,试验组采取0.75%盐酸罗哌卡因1 mL+注射用水2 mL,对照组采取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注射用水1 mL,对比两组产妇的麻醉平面固定所需时长、麻醉时长、肌肉松弛满意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结果:麻醉前、麻醉15分值及手术完毕,两组产妇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完成分娩后对照组HR显著增快,MAP与SPO2显著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麻醉平面、麻醉平面维持时间及肌肉松弛满意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麻醉平面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分娩完毕后1分钟Apgar分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30.77%,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孕妇具有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4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母婴不良结局及患者麻醉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结果:观察组母婴不良结局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具有显著效果,可准确稳定其血压及血气各指标,确保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曾尚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51-452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妊娠合并阑尾炎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都早期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保胎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治疗均无孕妇及婴儿死亡,伤口愈合良好,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具有腹部切口美容、手术时间短、对机体的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对妊娠影响小等优点,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腰麻下行剖宫产80例与同期采用硬膜外麻醉的剖宫产8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腰麻操作简单易行,止痛效果确切,L~D时间短,对母婴安全,较硬膜外有明显优点。并对如何防治腰麻并发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此次抽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医治的妊娠起合并子宫肌瘤患者(46例)当分析的对象,并设为甲组,在剖宫产同时做子宫肌瘤切除术。同时抽取同期46例单纯剖宫产产妇设为乙组。对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进行总结。结果甲组手术时间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 <0.05。甲组手术出血量大于乙组,差异不显著,P> 0.05。甲组住院时间大于乙组,差异不显著,P> 0.05。甲组肛门排气时间小于乙组,差异不显著,P> 0.05。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小于乙组,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剖宫产术同时做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效果确切,对术后恢复产生的影响同单纯剖宫产相近,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1例高龄孕妇因突发主动脉夹层,麻醉医生采用丙泊酚+氯胺酮诱导,辅以低浓度的吸入麻醉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待胎儿娩出后,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后,行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避免了胎儿呼吸抑制及产妇血流动力学波动,最大程度地保证母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接受剖宫产的48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其中观察组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结果组间比较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以及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有1例发生牵拉痛、肌松效果差及使用镇静镇痛剂的情况,对照组发生3例,组间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对照组为29.2%,组间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Apgar评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作为剖宫产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在当前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的麻醉方式上进行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效果,为以后此类患者的临床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的产妇共有100例,将其分为椎管内麻醉组和全麻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椎管内麻醉组血小板计数每升超过50×109,全麻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了解2种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指标。结果 2组产妇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手术。2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在分娩后1 min进行Apgar评分,椎管内麻醉组患者新生儿发生窒息事件的概率相对于全麻组要低很多,二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在分娩后5 min进行Apgar评分,2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在应用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时候需要结合其具体临床情况,针对性的选择麻醉方式,需要充分的对病情进行估计和做好术前准备,最大程度保障母婴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临产妇随机均分为CSEA和EA两组,CSE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包穿刺,经L_(2-3)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以针内针腰穿,见脑脊液后缓慢注入重比重布比卡因8~10mg(0.75%布比卡因+10%葡萄糖1ml),然后向头端置入导管3~4cm,转为仰卧位后,调节平面达T_6。EA组在相同间隙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5ml试验量后,分次追加局麻药(1.6%利多卡因)至阻滞完善平面达T6水平。术中监测BP、SpO_2、ECG,记录I-D、手术时间及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术后24h随访并记录VAS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CSEA组I-D时间明显比EA组短;麻醉效果CSEA组明显优于EA组;CSEA组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EA组。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结合了EA和SA的优点,在产科手术逐渐被广泛使用,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利多卡因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红 《中国药事》1999,13(3):205-206
本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对施行腰麻及硬膜外麻醉的剖宫产妇及胎儿血中利多卡因浓度进行了测定,并对产妇利多卡因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药代动力学过程拟合为一室模型,实验测定的方法给药量为130mg,Cmax小于2μg/ml,脐血浓度小于1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