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从病因和病理生理两方面研究ACA、PBMC iNOS mRNA表达和IL-12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ELISA法测定ACA和IL-12,RT-PCR方法检测PBMCiNOSmRNA表达.结果患者组IgG型AC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IgM型ACA(P<0.05);40岁以下患者组ACA阳性率明显较40岁以上组高(P<0.05).部分患者检出PBMC iNOS mRNA表达.血清NOS活性增高同iNOSmRNA表达存在一致性,IL-12与其表达间无相关性(P<0.01).结论ACA主要为IgG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40岁以下的患者与ACA关系更为密切.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PBMC可以表达iNOS mR-NA并增加NOS活性,但IL-12不是其表达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抗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磷脂抗体(APLAb)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可能是年轻、多灶、复发性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对APLAb的分子结构特性、致病机理、检查方法、临床特点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抗心磷脂抗体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抗心磷脂抗体(aCL)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ELISA定量检测266例ICVD患者血清aCL,并与147例健康者对照.结果:ICVD组aCL阳性率为23.3%,对照组为4.76%,前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IgG型aCL比IgM型aCL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提示aCL(特别是IgG型)与 ICVD密切相关.aCL≥10GPL或MPL的ICVD患者发病年龄轻且易复发.提示:对于年轻、有反复发作史和原因不清的ICVD患者检测aCL是必要的,aCL升高可作为ICVD危险性增加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河南汉族人群内皮细胞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内含子4可变性重复序列(VN-TR)的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48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基因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eNOS基因ab基因型的频率(18.4%)明显高于对照组(13.57%),a等位基因的频率(11.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eNOS基因ab基因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相关性,等位基因a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FⅤ Leiden突变、抗心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国人凝血因子V外显子10中一个固定的错义突变(FV Leiden突变)发生率及其与抗心磷脂抗体(aCL)和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国人118例ICVD患者及75名健康者进行FV Leiden突变检测,86例ICVD患者检测aCL,27例进行抗活化蛋白C(APC—R)检测。结果 (1)6例(5.1%)ICVD患者出现FV Leiden突变,且皆为杂合子,对照组中无一例发生突变,FV Leiden突变患者年龄较轻.平均年龄50岁。(2)ICVD组27例检测了APC—R,8例阳性。(3)aCL阳性患者FV Leiden突变发生率高于aCL阴性患者,本组FV Leiden突变患者共6例,其中aCL阳性者3例。结论 虽然FV Leiden突变在ICVD患者中发生率不高,但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年轻ICVD患者FV Leiden突变发生率更高。ICVD患者FV Leiden突变可能与aCL阳性有关。对于aCL阳性患者,特别是年轻、病因不明的ICVD患者应进行FV Leiden突变和APC—R检测,以期指导诊断、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抗磷脂抗体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磷脂抗体(APLAb)系自身抗体之一.它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也是近年来中风研究领域中一个相当活跃的部分.研究指出APLAb在某些中风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中可能是很重要的病因之一.本文参阅近年来有关文献,就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1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经证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中有免疫机制的参与。白细胞介素—1是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因子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除其一般特性外,还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本文就白细胞介素—1在上述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抗心磷脂抗体与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05例脑梗塞及48例脑出血患者的血清ACLA进行了检测,并与对照组50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及脑梗塞组的ACL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LA分型中,脑出血及脑梗塞组中的IgG型ACLA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ACLA是脑出血及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其中IgG型ACLA为主要致病性抗体。  相似文献   

9.
抗心磷脂抗体与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与脑血管病(CVD)的关系。方法:检测26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和73例脑出血(CH)患者血清aCL。结果:ICVD患者aCL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IgG型aCL比IgM型aCL阳性率升高(P<0.01)。CH患者aCL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ICVD组aCL阳性率与C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CVD组、CH组和对照组不同性别间aCL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L可作为CVD危险性增加的指标,对CVD的预测有一定意义,包括ICVD和CH患者,aCL阳性率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IL—12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与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酶联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6例急性期、恢复期GBS患者血清中IL-10、IL-12进行检测。结果 GBS急性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未见显著变化(P>0.05),然而恢复期则明显升高(P<0.01),且其水平与病情分级正相关,恢复期明显下降;恢复期血清IL-10与IL-12存在负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IL-10、IL-12与GBS的致病过程明显相关,IL-10通过下调免疫起保护作用,它可能使脱失髓鞘修复;IL-12上调免疫参与致病,它可能促使脱髓鞘和轴索变性。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抗磷脂抗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是循环血清中可与阴性或中性磷脂特异性结合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或复合物),主要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和狼疮抗凝物(?upus anticoagulant,LA)。报告表明许多血栓性疾病与aPL相关,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尤为突出。目前aPL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已受到广泛重视。近十几年来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些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与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发病3天内入院的急性脑血管病人的血浆NO值,其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04例,分别在入院未治疗前,入院后一周,二周,三周连续测4次NO值,结果发现两组病例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脑出血组又比脑梗死组高,且比脑梗死组持续时间长,即入院治疗三周后脑梗死组已基本恢复正常,但脑出血组下降仍不明显,和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3.
抗心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
1980年Furchgott等首先在哺乳动物血管层发现一氧化氮(NO),1992年NO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分子”。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ease,NOS)分结构型(cNOS)和诱生型(iNOS)。NO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热点,但关于临床急性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NO及NOS浓度变化规律,以及NO与急性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相关性研究罕见报道。我们旨在通过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O、iNOS、cNOS浓度变化,探讨NO浓度对于鉴别诊断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抵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关系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糖,胰岛素,C-P等指标,以胰岛素敏感指数与对照组比较。结果:FINS,C-P和ISI均有显著性差异,ISI与FINS和C-P存在极显著负相关C-P与FINS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ISI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SNPs为遗传标记,探讨NOS2A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以NOS2A启动子区-969G/C,-1173C/T的两个位点为遗传标记,通过对NOS2A基因启动子区进行全长测序以分析这两个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969G/C,-1173C/T不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的SNP位点,NOS2A-969C位点的等位基因均为T,NOS2A-1173C位点的等位基因均为G。我们在NOS2A基因启动子区检测到了rs2779248位点,关联分析表明rs2779248位点与缺血性脑卒中无相关性。结论 NOS2A基因启动子区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IR),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不同病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胰岛素,血糖及c-肽(c-p)等,并与健康对照组(29例)比较。结果 在脑梗死的不同发展阶段,血脂,血糖,c-p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SI在恢复期组与甘油三酯和apoB有显著负相关(P〈0.05),在其他各组均无相关。结论 在脑梗死发病的全过程中I  相似文献   

18.
磷酸二酯酶4D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磷酸二酯酶4D (PDE4D) 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16例ICVD患者和110名正常对照者PDE4D基因SNP45、SNP83和rs918592位点的多态性及其与糖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PDE4D基因rs918592的A等位基因频率ICVD组(58.6%)、腔隙性脑梗死亚组(63.8%)较正常对照组(48.6%)明显增高(均P<0.05);rs918592、SNP8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NP45位点未见多态性.糖代谢指标在不同的SNP83、rs918592 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PDE4D基因rs918592位点上A等位基因可能是ICVD的危险因素之一; PDE4D基因可能不是通过糖代谢影响IC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白细胞粘附功能与变形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测了8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白细胞粘附功能(LAF)和白细胞变形能力(LD)的变化,以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ICD)病人白细胞粘附率(LAR)和白细胞滤过指数(I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着病情加重,梗塞面积扩大和预后不良,LAR和IF增高逐渐明显。揭示LAF和LD参与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对80例ICV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6例,脑梗死44例)患者进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及血清尿酸含量检测。结果有2处、≥3处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尿酸浓度[(342.7±86)pmol/L、(398.7±58)pmol/L]明显高于只有1处和无颈动脉斑块的患者[(328.3±92)pmol/L、(289.5±83)pmol/L](P<0.05,P<0.01)。只有1处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尿酸浓度与无颈动脉斑块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程度越重的患者其血清尿酸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