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天,孙思邈正在峨眉县街上行走,突然碰上了曾经患了肾病的教书先生在散步闲逛。见他身体康复,孙思邈真有些疑惑不解。此人患肾病浑身浮肿,已到了晚期。孙思邈和其他医生都想不出什么药可以治愈,并劝其家人:“无法医治,准备后事吧!”那么他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呢?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峨眉山上有个破庙里,住着逃荒的母女二人,母亲有病,女儿年十六岁,名叫灵芝。这姑娘长得心灵手巧,勤劳善良,为了维持生活,姑娘天天到山上采蘑菇,再拿到山下城里去卖,赖以活命。时间长了,姑娘有了采蘑菇的经验,不但知道山上哪儿的蘑菇多,而且知道怎样的蘑菇好吃,还…  相似文献   

2.
莫逸 《中国针灸》1996,16(9):52-53
论孙思邈对针灸学的贡献莫逸(甘肃省天水市卫生学校,741000)主题词针灸学/历史,孙思邈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他不但学识渊博,精通医学各科,而且医德高尚,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被后人尊为"药王"。他博采群书,汇各家之长,积数...  相似文献   

3.
1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后人尊称他为“苏东坡”。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对于气功养生很有研究,从中获益匪浅。2一天,苏东坡阅读唐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编著的《千金方》。其中“养生之方,以胎息为本”一语,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他对着书上的记载反复揣摩,但结果还是不得要领。3为了破释胎息的诀窍,苏东坡在泛览道藏佛典之馀,跋山涉水,寻师访友,特别是遇到道士、僧人,他总是虚心请教,不肯轻易放过机会。4有一次苏东坡来到天台山赤城洞天探望方外之友,不料未遇。他被那里的自然景物所陶醉,不知不觉进入一个深谷…  相似文献   

4.
再说孙思邈辞别了唐太宗和文武百官,出了皇城,扬鞭走马向东而去,谁料开国元勋尉迟敬德不服。敬德暗想:我多年来南征北讨,东荡西杀,受尽千辛万苦,拼着性命帮唐王夺来这万里江山,结果只封了个国公。你孙思邈进宫出宫几天时间,不过偶然治好了万岁皇后的病,竟然得到这样大的荣誉。我主太宗办事实在太不公道。敬德越想越生气,就决定将孙思邈的黄袍、玉冠夺回。他披甲上马,带领了几骑铁甲兵,神不知鬼不觉地追赶孙思邈去了。却说孙思邈当时在金殿上从敬德的神色就看出了他不服自己,出了长安城以后,他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想,敬德性情直爽,他既…  相似文献   

5.
在陕西省耀县孙家塬村,有一座药王庙。庙前立有一方石碑,上面刻着孙思邈的《养生铭》。显然,这庙是孙思邈的故乡人为他而建的。孙思邈被尊为“药王”,既在于他医术高明,也由于他养生有道。  相似文献   

6.
秦文军 《气功》2011,(8):702-703
孟诜(621-713)是唐代著名的医家和养生家,也是“百岁真人”孙思邈的学生。孟诜虽精通医药和养生之术,但在具体的养生中却不主张运动锻炼或呼吸吐纳,也不提倡天人合一、清净修养,却提出了以食当补。孟诜寿高93岁,仅次于他的老师孙思邈,尽管这样,他也成了当时凤毛麟角的寿星。  相似文献   

7.
孙思邈,唐代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是我国历史上不多见的年逾百岁老医家。关于他的寿命历来有多种说法,一说是101岁,一说是172岁。孙思邈幼时体弱多病。从10岁开始,以整整十年的时间刻苦攻读医书、钻研医学。20岁时开始给亲朋邻里治病,本人的病通过自疗而愈。50岁时,孙思邈在切脉诊候、采药制丹等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唐太宗即位,孙思邈应诏诣京师,是时已是百岁老人,犹保持少壮的脸容,太宗相见喟然赞叹。他的两部医书《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堪称集唐以前医方大成,为中国最早临床医学百科全书,都是他的晚年著作。…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通报》2011,(1):47-47
当年,名医孙思邈还曾拜过两位山姑为师呢。有一次,唐太宗患病,太医们束手无策。于是,太宗传旨召孙思邈进宫。孙思邈为唐太宗诊过脉,开了药方。一剂下去,不见起色,又服一剂,仍不见效。唐太宗没有责怪他,让他先回家去。孙思邈心里很不痛快,行走了半天,他来到一座山下,向山民讨口水喝。这户山民只有姐妹俩,以卖药材为生。她们对这位远来的客人很热情,姐姐用黄色花为他冲了一碗金花茶,妹妹用白色花为他冲了一碗银花茶。孙思邈每样茶喝一口,觉得味甘清淡,止渴清热,就说:这两种花都可  相似文献   

9.
当年,药王孙思邈还曾拜过两位山姑为师呢。有一次,唐太宗患病,太医们束手无策。于是,太宗传旨召孙思邈进宫。孙思邈为唐太宗诊过脉,开了药方。一剂下去,不见起色,又服一剂,仍不见效。唐太宗没有责怪他,让他先回家去。孙思邈心里很不痛快,行走了半天,他来到一座山下,向山民讨口水喝。这户山民只有姐妹俩,以卖药材为生。她们对这位远来的客人很热情,姐姐用黄色花为他冲了一碗金花茶,  相似文献   

10.
孙思邈灸法的临床应用153000黑龙江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民医院汪秀岩唐代医家孙思邈,博通经史百家,广收医学文献,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系统总结了唐以前的医学成就和他的临床经验,其中有很多有关灸法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 ,他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著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及我国古代医德思想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医德史上 ,他首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医德原则和规范 ,开创了较完整的传统医德思想体系。精诚合一的医德观是孙思邈医德思想的精髓 ,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孙思邈精诚合一的医德观精诚合一 ,即医术精湛与医德高尚有机结合 ,是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核心 ,也是其医学伦理观的突出特色[1] 。孙思邈把医德与医术完全融为一体。他认为 ,苍生大医必须精诚合一 ,医德高尚…  相似文献   

12.
唐代名医孙思邈,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大医学家,而且是位活了一百余岁的老寿星,成为千古医家之寿魁,这是和他的养生之道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通报》2011,(2):24-24
孙思邈葱管治尿闭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非常提倡医德,强调医生要时刻为病人着想。一次,一位得了尿闭症的病人找到他,痛苦异常地说:"救救我吧,医生。我的肚子胀得实在难受,尿脬都快要胀破了。"  相似文献   

14.
孙思邈作为隋唐时期医学家中的集大成者,对儒、道、释均有涉猎。若对三家做一比较,儒家是入世的,强调的是仁义道德,道教是出世的,追求的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佛教是超世的,突出的是慈悲为怀。相对于儒家的入世,孙思邈无疑是超脱于世外的,但这并不妨碍他拥有一颗"爱人"之心,"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是他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孙思邈可能是想出世的,他向往着闲云野鹤的清修生活,丝毫无意于功名利禄,但他放心不下天下的劳苦大众,苦口婆心的讲述着"无为而无不为"的养生之道;孙思邈是绝对没有超世的,但毫无疑问,他的思想是超世的,他秉持着慈悲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是睿智的,他博采众家之长,将三者融合进《备急千金要方》中,以诠释他的大医之道,生命之道。总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命"这一最终目的,用孙思邈《千金方·序》中的话来总结,那就是"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相似文献   

15.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于公元58工年,逝世于682年。他一生中博通诸史百家,勤求古训,撰写《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巨著, 给我们留下了极丰富的医学遗产。今年是孙思邈逝世一千三百周年,现在我们来纪念他,并研究他的著述,对继承发掘祖国医学遗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孙思邈,做为学识渊博,具有八十年临床经验的医学家,其学术内容极为丰  相似文献   

16.
孙思邈,人称“药王”,是唐代杰出的大医学家。他毕生的医疗经验及一整套养生,养性方法载于他93岁时撰写的巨著《千金方》中。今就孙氏的饮食思想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世英 《家庭中医药》2006,13(11):12-12
有一个人得了怪病,已经三天了,一直尿不出来。病人的小肚子胀得就像个小鼓,尿泡(膀胱)都快要破裂了,难受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痛苦得一直在叫喊。家里人没有办法,就把他抬到孙思邈的家里去,请求孙思邈给他治疗。  相似文献   

18.
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卒于682年,世寿101岁。是我国最长寿的一位医药学家。被人们誉为孙真人、药王。孙思邈幼年体弱,因病学医,七岁能诵经史。少年时即精通老子、庄子学说。由于他博览群书,通晓百家之说,青年时代便文才出众、医术高明。隋文帝、唐太宗、高宗曾多次征召,但孙思邈无意仕途,均固辞不就,婉言谢绝。为解除人民的疾苦而奔波各地。同时,他精心集单、验、秘方,经过试验筛选,为后世留下了《千金方》、《千金翼方》不朽巨著,为我国医学宝库中的珍品之一。孙思邈不仅医技高超,博采百家,而且还是个百龄的养生家。他的…  相似文献   

19.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他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孙思邈生前就  相似文献   

20.
孙思邈年幼时体弱多病 ,但他勤于总结养生规律 ,故能变羸弱之体 ,而至百岁。他指出 :人的健康与长寿并非鬼神所致 ,“养生者 ,宜达其旨趣 ,庶可免于夭横也”。并进一步指出 :“人之寿夭在于撙节 ,……恣其情欲 ,则命同朝露也。”孙思邈还具体指出 :人生摄养得法 ,则可“不失一二百岁也 ,但不仙耳”。孙思邈在提及他的名著《备急千金要方》的价值时讲到 :“可以济物摄生 ,可以穷微尽性。”这就明确指出了 :他的《备急千金要方》的主要任务之一 ,就是探索养生规律。那么 ,探索的结论如何呢?孙思邈的回答是 :“寿夭休论命 ,修行在本人。”这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