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颅眶沟通肿瘤不多见,我院自1993-1999年共收治颅眶沟通肿瘤8例,报道如下。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5例,年龄18-59岁,平均41岁。患者的首发症状为视力减退,5例同时伴有眶区疼痛及头痛。视力0.1以下者2例,0.1-0.5者3例,0.6-1.0者2例,眼前手动1例。眼球突出5例,眼球活动障碍4例,复视4例,眼球搏动伴血管杂音2例。所有肿瘤均行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为颅眶沟通肿瘤。4例表现肿瘤呈纺锤状及视神经眶内段呈均匀变粗的等信号及略高信号占位。边界较清晰,周边有轻度水肿。强化后有2例呈结节状类圆形的高信号强化。肿瘤主体在眶内2例,在颅内5例,1例在眶后部侵及视神经管。  相似文献   

2.
眶内及颅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8年3月至2003年8月,由CT及MRI确诊后经颅入路切除18例眶内及颅眶肿瘤,取得了较佳的效果,现如下报告。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1例,女7例。年龄23~75岁,平均45岁。2.临床表现:病程8d至25年(平均32个月)。患眼的症状和体征:均表现为单眼眼球突出,其中视力下降17例,眼球活动受限16例,复视15例,视乳头水肿10例,继发性视神经萎缩1例,眼痛2例,无明显颅内症状表现。3.CT及MRI:18例行CT检查,其中4例行MRI检查。18例CT增强扫描后,17例有不同程度的强化,1例皮样囊肿不强化;3例有骨质破坏,12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MRI定性3例)。4.…  相似文献   

3.
颅眶沟通肿瘤包括颅眶型及眶颅型两类.我院自1988年10月~1995年10月采用额颞眶颧新联合入路,切除颅眶、中颅窝底肿瘤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7(7~62)岁.临床表现 病程2个月至8年,其中1年以内10例,l~3年14例,7年后复发脑膜瘤1例.有不同程度突眼22例(单侧18例,双侧4例).复视、眼球固定及眼球活动障碍12例,视力下降20例,单侧视力下降14例,双侧6例,视乳头水肿15例,视神经萎缩5例.  相似文献   

4.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再发颅内血肿5例报告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报告5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再发颅内血肿病例,对其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探讨。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5例均为男性;年龄23~72岁,其中60岁以上者3例;均有明确外伤史,受伤至确诊时间1~6个月。临床表现:术前清醒者3例,意识模糊2例;不同程度失语3例,眼底水肿2  相似文献   

5.
1991年以来,作者用γ刀治疗海绵窦脑膜瘤18例,男2例,女16例。年龄39~63岁,平均51岁。肿瘤直径17.7~35.0mm,平均28.3mm,大多在20mm以上。γ刀治疗前曾行开颅术切除肿瘤者14例,手术一次者9例,二次以上者5例,未手术者4例,所有患者均依据临床症状、病程、CT、MRI确诊。临床症状以眼球运动障碍较多,其他有面部感觉迟钝、疼痛、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松果体区肿瘤与大脑大静脉(CMV)、大脑内静脉(CIV)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手术难度和危险性很大。我院1989~1995年手术治疗此类肿瘤23例,且效果满意,现分析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10~48岁,平均185岁;病程2个月至4年。临床表现 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视力下降16例,复视5例,眼球震颤3例,耳鸣2例,锥体束及小脑体征11例。表现为典型Parinaud症候群者5例;瞳孔不等大、光反射减弱伴上视障碍1例;仅有双眼球单纯性上视受限3例;上视障碍伴协同运动受累3例;性早熟及第二性征发育迟缓各1例;嗜睡及朦胧各1例…  相似文献   

7.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48例CCF患者中有6例属于复杂性、难治性病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8~50岁,平均38岁.有头颈部外伤史5例,颅内杂音6例,单侧搏动性突眼5例,双侧1例,球结膜充血6例,视力不同程度减退5例,视力严重障碍1例,眼球运动受限5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以及手术疗效,加强认识,避免误诊.方法 报告2004-02~2009-02应用显微外科手术确诊和治疗的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3例经额叶侧脑室入路,2例经胼胝体入路;病理确诊后均接受放射治疗.结果 3例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术后随访1年3个月~5年,1例患者视力为眼前30cm手动,其余病人均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显微手术全切肿瘤可完全治愈,无需放疗;但对复发病例或肿瘤残留及组织病理学有恶性改变者,预后较差,往往需要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9.
胸廓出口综合征 (thoracicoutletsyndrome ,TOS)是指臂丛神经 ,锁骨下动、静脉在肋锁间隙、斜角肌三角、胸小肌等胸廓区域 ,由于各种不同的解剖变异因素 ,造成不同程度受压而产生的神经激惹 ,上肢缺血、淤血、水肿等一系列症候群〔1〕。1 临床资料2 5例患者 ,男 6例 ,女 19例。平均 3 5 (17~ 5 5 )岁。平均病程 4年 1个月 (3月~ 10年 )。 16例 (64 % )在确诊TOS前被误诊过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2 5例患者中 ,双侧病变 1例 ,共 2 6侧病变。主诉上肢麻木者 2 1例 2 2侧 ,有上肢及胸颈部疼痛者 15例 16侧 ,有肌…  相似文献   

10.
巨大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自 1991年到 2 0 0 0年我科共收治各种类型及部位的脑膜瘤 36 0例 ,其中嗅沟脑膜瘤 12例 ,占全部脑膜瘤的 3 3%。男患者 3例 ,女9例 ,年龄 2 5~ 76岁。以头痛为主诉入院的 5例 ,2例首发症状为癫痫 ,3例嗅觉障碍 ,2例视力明显减退。体格检查所见 :精神异常有 6例 ,嗅觉完全消失 11例 ,视力低于 0 5的 5例 ,眼底水肿 4例 ,萎缩 3例。肿瘤主要位于右侧 5例 ,主要位于左侧 5例 ,2例双侧几乎等大 ,瘤最大径 4~ 9cm ,平均 7 1cm。病理结果内皮型脑膜瘤 6例 ,沙粒型3例 ,纤维型 2例 ,混合型 1例。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嗅沟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嗅沟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冠状开颅双侧额下入路11例,经翼点入路5例.结果 肿瘤达Simpson Ⅰ级切除10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头痛、精神症状和癫癎均不同程度改善,嗅觉障碍无改善,视力下降好转5例,无改善3例.术后新增精神症状6例.随访0.5~2年,肿瘤均未复发.结论 嗅沟脑膜瘤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头痛和嗅觉障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显微手术切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16例NF2经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听神经瘤11例,另5例为Segmental型(不完全型) NF-2。均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术中采用面神经、三叉神经和听性脑干反应(ABR)监测。根据肿瘤大小、听力损伤程度选择手术切除时机和侧别。结果分期分侧切除双侧听神经瘤9例,单侧听神经瘤切除7例,共切除听神经瘤25侧。肿瘤全切除22侧(22/25,88%),近全切除3侧(为唯一存在听力耳)。椎管内神经鞘瘤切除3例,颅内脑膜瘤切除1例,均获得肿瘤全切除。大部分切除的3侧肿瘤和尚未行肿瘤切除的2侧听神经瘤(尚存有效听力),以及颅内1例多发性神经鞘瘤和多发性脑膜瘤1例,术后3个月内行伽玛刀治疗。术前有残余听力的11侧耳,术后5侧耳保留不同程度听力,听力保留率为45. 5%(5/11)。23侧肿瘤术中均解剖保留面神经(23/25,92%),术后半年复查面神经功能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I~Ⅲ23侧,H-BⅣ级2侧。随访11~78个月,平均随访38. 4个月,肿瘤均得到有效控制,未见肿瘤复发或增大。结论 NF-2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听力水平、解除脑干压迫的必要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制定恰当的手术方案。对于伴发的脑膜瘤或脊膜瘤、椎管内和颅内其它神经鞘瘤,根据是否引起临床症状来决定是否需要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眼眶转移癌临床表现、原发癌肿部位、治疗转归等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的,肿瘤达眶尖或累及邻近颅内结构,需行开颅术式进行治疗的18例眼眶转移癌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原发肿瘤部位及治疗效果.结果 18例眼眶转移癌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原发癌来自肝癌者4例,肺癌者3例,乳腺癌者2例,肾癌者2例,胃癌者2例,结肠癌、鼻咽癌、甲状腺癌、黑色素瘤及多发性骨髓瘤者各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疼痛、眼动障碍等.手术治疗后患者疼痛、眼球突出症状有一定程度缓解.结论 眼眶转移癌发病率低,难以早期诊断;临床中需注意仔细查找原发病灶,并在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等方面与其他眼眶肿瘤进行鉴别,便于准确诊断及选择积极合理治疗方式;该病总体预后差,手术目的为明确诊断、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生命、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1985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们收治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病例13例。本文就该病的临床及病理诊断作一回顾性总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6一月岁,平均年龄39例,占同期住院颅内肿瘤的患者的l.5%。病程3月一回年。1.2临床表现有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征象者12例,眼球震颤、走路不稳、共济失调7例,后组颅神经麻痹,轻偏瘫3例,强迫头位3例,伴红细胞增多及血红蛋白增高者5例。无大脑半球肿瘤。该组病例均为小脑肿瘤。2病理检查21肉眼观察肿瘤呈囊性者12例,其内含黄色或黄褐色液体,放置后…  相似文献   

15.
一、资料与方法 2002-2006年1月手术治疗74例颅底脑膜瘤,男性31例,女性43例,年龄最小13~76岁,病程1个月至10年。其中起源于内侧型蝶骨嵴和前床突的35例,起源于鞍隔、鞍结节的19例,起源于鞍旁、海绵窦的9例。岩斜区脑膜瘤11例。临床主要表现包括:颅神经功能障碍,如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眼球运动障碍,面部麻木,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头痛;感觉、运动障碍;癫痫;本组患者中有2例无临床症状,在体检中发现病变。全部病例均行MRI检查,本组资料中肿瘤最大径为2.0~10.0cm,其中直径大于3.0cm的53例。全部病例均在术前应用神经导航技术模拟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在全麻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6.
本组总结、归纳了我院近6年来诊断为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以期为临床上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帮助及实践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女9例,男7例;年龄21~48岁,发病平均年龄为37岁.所有病例均按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他们当中病情进展缓慢者11例,发病较为急骤者5例;临床症状:有肢体运动障碍12例,眼肌活动障碍7例,眼球震颤9例,共济失调11例,视觉障碍10例,感觉障碍9例,单侧肢体痛性发作2例,阵发性搔痒2例,认知功能障碍5例,眩晕呕吐6例,构音障碍并吞咽困难5例,三叉神经痛2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例,其中有10例表现出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提示WBC升高3例;血生化检查有胆固醇升高2例;脑脊液检查蛋白不同程度度增高1 2例,正常4例,有单核细胞检数升高11例,正常5例;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提示16例病人脑部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表现,脊髓核磁共振检查9例表现异常.神经诱发电位检查示:表现为体感诱发电位异常6例,表现为视觉诱发电位异常10例,听觉诱发电位异常2例.  相似文献   

17.
自 1993年 6月至 1999年 12月 ,我科收治脑瘤出血性卒中 9例 ,占同期脑出血的 2 .8%。有的病例因出血量大 ,掩盖肿瘤病灶 ,CT检查亦不能确诊 ,容易误诊为出血性脑卒中。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2 9~ 5 5岁 ,平均 43岁。病程 2小时至 2天。2 .临床表现 :意识清楚 2例 ,嗜睡 -浅昏迷 4例 ,昏迷 3例 ;头痛、呕吐 6例 ;偏瘫 7例 ;视力减退 1例 ,视乳头水肿 2例 ;1侧瞳孔散大 3例。3.影像学检查 :9例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 CT平扫。表现鞍区占位 1例 ,约 30 mm× 40 mm,边界清楚、混杂及高密度影 ;左额颞高密度不甚规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的观察、治疗和预防.方法 总结我院2003-05~2006-12收治的14例颅咽管瘤病人术后情况.结果 14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并发症:高热14例,48 h内意识障碍4例,尿崩症5例,电解质紊乱5例,癫大发作1次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2例.随访5个月~2年,2例双目失明者视力恢复,11例症状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8例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1例术后8个月因癫持续状态,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细致入微的护理观察,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提前预防是保证颅咽管瘤病人术后顺利恢复的关健.  相似文献   

19.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8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临床上并非少见 ,但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常易误诊。多经头颅CT ,MRI及DSA确诊。现报告 8例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2 9~ 54岁 ,平均 41岁。病程 3~ 1 4天 ,平均 6 5天。分娩时大量出汗、失血量多 1例 ,口服避孕药及中耳炎史各 1例 ,高脂血症 2例 ,不明原因 3例。1 .2 临床表现 头痛 7例 ,呕吐 6例 ,视乳头水肿或眼底视网膜出血 7例 ,患侧眼睑水肿伴眼球突出、活动受限 1例 ,偏瘫 1例 (肌力 4级 ) ,颈强直 1例。1 .3 实验室检查  8例腰穿脑脊液 (CSF)压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7例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病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36~65岁,平均(43.6±2.4)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7例均先行额颞开颅硬膜外视神经减压术治疗。结果按Simpson手术切除的分级标准:Ⅰ~Ⅱ级5例(71.4%),Ⅲ~Ⅳ级2例(28.6%),无1例死亡。本组6例(85.7%)视力或视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视力无改变者1例(14.3%),无视力恶化者。结论与传统手术入路相比,采用额颞入路硬膜外视神经减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视神经及周围结构,有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