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 [Ang-(1-7)]对二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微渗泵植入技术,建立Ang-(1-7)对高血压大鼠干预模型,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Ⅰ(AⅠ)、血管紧张素Ⅱ(AⅡ)浓度,RT-PCR检测肾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受体mRNA水平.结果 Ang-(1-7)能减轻2K1C高血压大鼠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肾血管病变,减少肾组织TGF-β1表达,对血浆及肾组织AⅠ、AⅡ浓度无显著影响,减少肾组织内AT1受体表达.结论 Ang-(1-7) 对2K1C高血压大鼠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是通过下调肾组织内AT1受体及TGF-β1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不同组分在人皮下、肾脏和肾上腺周围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不同脂肪组织中RAAS各组分的特点。方法提取12例皮下脂肪、12例肾周脂肪和9例肾上腺周围脂肪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血管紧张素原(AGT)、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的mR-NA表达。结果皮下、肾脏和肾上腺周围脂肪组织中均存在AGT、ACE、ACE2、AT1和AT2mRNA表达,无CYP11B2mRNA表达。肾素mRNA仅在肾周和肾上腺周围脂肪组织中表达,其在肾周的表达显著高于肾上腺周围脂肪组织(P<0·05)。ACE、ACE2mRNA在肾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皮下脂肪组织(P<0·05)。ACEmRNA在3种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ACE2(P<0·05)。在肾上腺周围脂肪组织中,AT2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AT1(P<0·05)。结论脂肪组织中存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但无醛固酮合成。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敲除对跨膜钙内流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 (AT1a)基因敲除对跨膜钙内流的影响。方法 培养AT1a基因敲除及其野生型对照小鼠的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和应用荧光倒置显微镜及钙荧光指示剂Fura 2 /AM动态观测VSMC的钙离子 [Ca2 ]i变化。结果 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刺激下钙内流显著增加 ,AT1a 敲除组VSMC钙净增值为 ( 2 0 4± 2 2 )nmol/L、基础 [Ca2 ]i为 ( 10 8± 9)nmol/L野生型对照VSMC钙净增值为 [( 194± 19)nmol/L ,基础 [Ca2 ]i为 ( 110± 7)nmol/L](P <0 0 1) ,应用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啶和三磷酸鸟苷 γs能明显抑制AngⅡ介导的细胞钙增加 ,但G抑制蛋白的阻断剂百日咳毒素却能明显增强AngⅡ介导的细胞钙增加。结论 AT1a基因敲除后 ,AngⅡ介导的钙内流主要通过L 型钙通道 ,并受百日咳毒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的表达及黄芪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肝硬化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和血管紧张素Ⅱ-I型受体(AT1)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情况,及中药黄芪的治疗作用。谅肾脏皮髓质AQP2 mRNA检测采用半定量RT-PCR法,肾脏AT1受体、TGFβ蛋白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结果 肝硬化2周和5周大鼠肾脏皮髓质AQP2 mRNA和AT1受体、TGFβ蛋白表达均上调,黄芪在2周时可纠正这些指标的升高,5周时则只能降低AT1受体的高表达。结论 肝硬化大鼠存在AQP2表达的异常,黄芪在早期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RAS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补肾方药对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及其Ⅰ型受体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狭窄术造成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肥厚模型 ,观察补肾方药对左室重量指数 (LVW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局部心肌的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含量、反转录PCR测定心肌血管紧张素Ⅱ -Ⅰ型受体mRNA (AT1mRNA)表达及AT1受体蛋白免疫组化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LVWI、血浆及局部心肌的AngⅡ含量、心肌AT1mRNA表达及AT1受体蛋白与对照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补肾方药大、小剂量组LVWI、血浆及局部心肌的AngⅡ含量、心肌AT1mRNA表达及AT1受体蛋白均与模型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补肾方药可通过抑制心肌局部AngⅡ含量及AT1受体发挥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增加补肾方药的剂量并不能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6.
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 2型受体及Ⅳ型胶原的mRNA表达。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两组 :单肾切组、糖尿病组。实验第 8周 ,应用RT -PCR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 2型受体 (AT2 )及Ⅳ型胶原mRNA表达。同时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尿蛋白排泄率 (t=9.32 ,P <0 .0 1)、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t=2 .2 7,P <0 .0 5 )及Ⅳ型胶原mRNA表达 (t =3.71,P <0 .0 1)均较单肾切组明显升高 ;而AT2 的mRNA水平却下降 (t=2 .35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肾组织AT2 受体mRNA表达的下降及Ⅳ型胶原表达的增加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在肾性高血压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与肾性高血压血管重构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两肾一夹型(左侧肾动脉狭窄,右侧肾保留,2k1c)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和肾性高血压组(RH),术前及术后12周末检测大鼠尾动脉血压、心率。放射免疫法检测脂肪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管紧张素原(AGT)和血管紧张素酶(ACE)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和受体2(AT2)蛋白表达。并检测PVAT过氧化氢(H2O2)含量。结果:2k1c术后12周RH组大鼠胸主动脉发生血管重构,AngⅡ水平、AGT、ACE mRNA表达均高于SH组,AT1蛋白表达量和H2O2含量也高于SH组,而AT2蛋白量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AT与肾性高血压血管重构相关,活性氧(ROS)可能参与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与肾性高血压血管重构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两肾一夹型(左侧肾动脉狭窄,右侧肾保留,2k1c)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和肾性高血压组(RH),术前及术后12周末检测大鼠尾动脉血压、心率.放射免疫法检测脂肪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管紧张素原(AGT)和血管紧张素酶(ACE)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和受体2(AT2)蛋白表达.并检测PVAT过氧化氢(H2O2)含量.结果:2k1c术后12周RH组大鼠胸主动脉发生血管重构,AngⅡ水平、AGT、ACE mRNA表达均高于SH组,AT1蛋白表达量和H2O2含量也高于SH组,而AT2蛋白量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AT与肾性高血压血管重构相关,活性氧(ROS)可能参与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Dox-on可调控哺乳动物表达系统,建立起了受四环素类似物Doxycycline(Dox)紧密调控、表达AT2R基因的双重稳定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在此基础上对纤维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受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建立Dox可调控表达AT2R基因的双重稳定大鼠VSMC细胞,观察该VSMC细胞中AT2R受调控表达情况,以及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AngⅡ)及其1型、2型受体拮抗剂干预上述细胞后FN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变化.结果 Dox-on可调控哺乳动物表达系统可成功介导AT2R基因在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的表达,该表达受到Dox给予/去除的紧密调控;Dox干预可在48 h内迅速诱导该VSMC细胞表达AT2R,AT2R表达在Dox干预后72 h进一步增强(P<0.01).AT2R基因的可调控表达抑制由于AngⅡ干预VSMC后引起FN表达的增强(P<0.01).这一作用被AT1R拮抗剂CV-11974进一步增强(P<0.01);而被加入AT2R拮抗剂干预而取消;同时给予AT1R拮抗剂和AT2R拮抗剂时FN的表达与基础状态时的情况一致.结论 AngⅡ干预增强FN的表达,该作用是通过AT1R介导的;经Dox 诱导表达AT2R基因可以明显抑制这一生物学作用,说明在这一生物学效应上,AT2R具有与AT1R相拮抗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孙红周  卞钊 《医学综述》2007,13(5):382-38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机体调节血压和肾脏排钠的重要功能系统,其效应分子血管紧张素Ⅱ主要包括两种受体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血管紧张素Ⅱ的主要功能是通过AT1受体介导的。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T2受体有拮抗AT1受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血管舒张方面。近几年来研究表明AT2受体的微血管舒张作用是通过缓激肽相关或无关的方式产生NO来介导。虽然AT2受体在肾脏的近端小管、远端小管和血管系统都存在表达,AT2受体刺激诱导肾脏的缓激肽(bradykinin)/NO通道,但很少有关AT2受体调节肾功能和钠外排方面有价值的研究。现就近年来对AT2受体在血管舒张和肾功能的影响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化瘀解毒汤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血管紧张素Ⅱ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化瘀毒汤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法诱导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肾间质组织TGFβ1mRNA表达 ,用放免法检测血浆AngⅡ浓度 ,并做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各治疗组大鼠肾间质TGFβ1mRNA表达及血浆AngⅡ浓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尤以预防组更佳。肾脏组织病理检查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化瘀解毒汤具有抑制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抑制TGFβ1分泌及mRNA表达、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5(OH)2D3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起始过程的抑制作用,为临床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S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AngⅡ诱导组(AngⅡ终浓度10-8mol/L)以及AngⅡ(10-8mol/L)+1,25(OH)2D3干预组[1,25(OH)2D3终浓度分别为10-6mol/L、10-7mol/L、10-8mol/L],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ColⅠ和FN;Real-time RT-PCR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蛋白表达。结果实验48 h后,AngⅡ组TGF-β1mRNA表达、蛋白表达及培养上清中ColⅠ和FN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AngⅡ+10-6mol/L1,25(OH)2D3组TGF-β1mRNA表达、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但细胞培养上清中ColⅠ和FN浓度仅略有增高,差异无显著性,随着1,25(OH)2D3浓度的降低(10-7mol/L,10-8mol/L),TGF-β1mRNA表达、蛋白表达,细胞培养上清中ColⅠ和FN浓度也随之显著增高(P<0.05)。结论 1,25(OH)2VD3可以部分抑制Ang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基因与蛋白表达、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ColⅠ和FN分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和受体2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诱导的作用。[方法]取新生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和AT2受体激动剂CGP-42112A,孵育24 h,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细胞比值,RT-PCR半定量检测AT2受体mRNA表达。[结果]血管紧张素Ⅱ以10-5mol/L、10-6mol/L、10-7mol/L、10-8mol/L浓度加入培养细胞24 h后,凋亡细胞比值分别为(21.73±1.25)%(、18.65±0.49)%、(17.29±0.67)%(、15.98±0.71)%,均显著增高于对照组(6.89±1.17)%,(P<0.001)。CGP-42112A以10-5~10-8mol/L浓度作用于细胞后凋亡细胞值分别为(22.32±2.69)%(、19.17±1.63)%(、17.98±1.96)%、(16.06±1.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04±0.61)%,(P<0.001),凋亡细胞数与2种药物均呈剂量依赖性。RT-PCR半定量分析,两种药物作用于细胞后,随着浓度的逐渐增加,AT2受体mRNA的表达均逐渐增强。[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和AT2受体兴奋剂均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细胞凋亡可能通过AT2受体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中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测19例CAN患者移植肾组织中AT1R和TGF-β1的表达情况,分析AT1R同TGF-β1表达和CAN病理分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AN移植肾组织中AT1R和TGF-β1的表达比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加(P<0.001),并随CAN病理分级呈逐渐递增的趋势;AT1R和TGF-β1两者在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3,P<0.001及r=0.836,P<0.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AT Ⅱ)通过与AT1R结合,并通过TGF-β1的介导,在CAN移植肾的纤维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邱龄  肖传实  曾秋棠  李茂莲 《医学争鸣》2006,27(23):2163-2166
目的:研究哺乳动物细胞中shRNA调节大鼠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表达的有效性并探索有效shRNA的特征与shRNA功能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设计并构建四个靶向大鼠AT1受体基因不同区域的shRNA表达载体,转染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并在不同时相收集转染的细胞,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 结果:转染24 h之后,各处理组均未见AT1 mRNA水平有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Pb组在转染后48 h血管紧张素Ⅱ受体mRNA基因水平下降到(55.7±7.6)%,72 h后达到最低点(43.7±8.2)%. 其它组AT1受体mRNA表达无明显抑制(P>0.05). 抑制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mRNA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果类似. 与对照组相比,Pb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蛋白在24 h和48 h分别减少至(46.9±4.2)% 和(37.0±3.7)%,最大减少在转染后72 h (28.1±4.0)%. 结论:选择有效的shRNA序列时,除了一般的原则之外,靶位mRNA的环状结构及siRNA是否能到达靶位对基因干扰实验能否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理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其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即对照组、手术组和缬沙坦组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模型 ,术后 2周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间质Ⅲ型胶原 ,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和核因子 -κB(NF -κB)的表达。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和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含量。 结果 :手术组肾间质Ⅲ型胶原 ,TGF - β1和NF -κB的表达增加 ,血浆和肾组织AngⅡ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缬沙坦组与手术组相比Ⅲ型胶原、TGF - β1、NF -κB的表达下调 ,差异显著 (P <0 .0 5 ) ,AngⅡ增加。 结论 :缬沙坦可能通过阻断AngⅡ的作用和抑制TGF - β1、NF -κB的过度表达 ,使肾间质Ⅲ型胶原沉积减少而产生保护肾脏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和受体2(AT2)在胎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胎儿组织中AT1和AT2受体的分布及其表达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AT1受体主要分布在心肌纤维、肾上腺皮质胎儿带、肾近曲小管、气管纤毛柱状上皮和气管腺、皮肤表皮棘细胞层、汗腺导管和毛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与心房纤维化相关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受体1和受体2(AT1-R、AT2-R)、Ⅰ型和Ⅰ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TGF)-β亚型1和2(TGF-β1、TGF-β2)等的基因表达改变,对风心病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信号机制作一初步探讨。方法和结果 以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为内参照,通过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模拟失重大鼠脑与后肢动脉血管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在基因与蛋白水平的表达是否发生差别性改变.方法: 以4 wk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对动脉血管的影响.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模拟失重(SUS)组与同步对照(CON)组大鼠基底动脉和股动脉血管组织AT1的两种亚型,即AT1a和AT1b的 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印迹分析测定两种动脉组织AT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US组大鼠基底动脉组织AT1a与AT1b的mRNA及AT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在股动脉组织的改变恰相反:SUS组AT1a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CON组(P<0.05),AT1b的表达无显著改变;SUS组AT1的蛋白表达也显著低于CON组(P<0.05).结论: 模拟失重可分别引起大鼠脑动脉与后肢动脉血管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发生增高和降低的差别性改变.以上发现进一步支持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模拟失重引起的动脉血管差别性适应中可能发挥关键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马骥  林善锬 《上海医学》2002,25(1):39-42,I002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表达的影响 ,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加以比较。方法 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 (4 0mg/kg)、福辛普利组 (4 0mg/kg)、两药合用组 (2 0 2 0mg/kg) ,糖尿病对照组。另设一组正常对照组。给药 4周末观察各组血压、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 ,并应用病理图象分析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同糖尿病对照组相比 ,伊贝沙坦组、福辛普利组及合用组的血压下降 ;TGFβ1的表达明显降低 ,下降幅度分别达 79.2 %、81.7%和 84.9%。但各用药组间血压及TGFβ1表达的下降程度无明显差别。结论  1.伊贝沙坦可以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的表达 ,其效果与福辛普利相似。 2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 ,合用组与单用药组相比对TGFβ1表达的影响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别 ,但更多的样本数、更长的观察期以及药物剂量比例的变化也许有助于差异的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