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皮瓣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缺损的疗效。方法对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缺损的患者行皮瓣修复。其中4例行背阔肌肌皮瓣修复;2例应用局部转移皮瓣修复。结果 6例手术均获成功,切口均I期愈合。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转移皮瓣修复创面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缝合打包跨供区加压法植皮修复皮瓣移植供区创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缝合打包跨供区加压改良植皮方法修复皮瓣转移供区皮肤缺损48例,其中手指岛状皮瓣移植供区创面17例,手背皮瓣移植供区7例,前臂皮瓣移植供区10例,足部皮瓣移植供区创面6例,小腿皮瓣移植供区创面8例。供区创面1.5 cm×1.0 cm~18.0 cm×15.0 cm。急诊手术26例,均为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行皮瓣转移术供区创面;择期手术22例,肿物切除创面行皮瓣转移修复术供区8例,瘢痕切除创面行皮瓣转移术供区10例,肢(指)体坏死解脱后创面行皮瓣修复术供区4例。结果 48例植皮及皮瓣全部成活,45例获得6~29个月的随访,供区植皮质地柔软,外观饱满,无色素沉着及摩擦溃疡瘢痕,两点辨别觉达8~13 mm,平均10.8 mm,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缝合打包跨供区加压法植皮修复皮瓣转移供区创面,手术简便、安全,植皮成活率高,术后外形满意,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带跗外侧血管的逆行足背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应用带跗外侧动脉的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临床治疗11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5-50岁。足拇趾创面3例,足第2趾创面6例,第3趾创面2例;其中外伤9例,肿瘤2例,皮肤缺损面积2 cm×3 cm^7 cm×8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6个月,皮瓣外观、质地满意,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以跗外侧血管为蒂的足背逆行岛状皮瓣切取方便、转移范围广,是修复足远端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负压封闭引流配合腓肠肌皮瓣移植治疗胫骨外露创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报道应用负压封闭引流配合腓肠肌皮瓣移植治疗胫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下肢胫骨外露创面的19例患者,清创后先采用单次或多次封闭式的持续负压吸引处理7~28d,待创面条件改善后施行腓肠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皮瓣的面积18.0 cm×8.0 cm ~ 4.5 cm×4.2 cm。 结果 术后19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色泽及小腿功能满意,皮肤无破损。 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配合腓肠肌皮瓣移植治疗小腿胫骨外露创面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院骨科自 1984年 6月~ 2 0 0 1年 5月采用组织瓣移植修复小腿严重感染性创面 3 8例 ,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临床资料本组男 2 9例 ,女 9例 ,年龄 16~ 5 2岁。感染创面修复方法 :吻合血管的股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 4例 ,皮瓣最大面积为2 1cm× 9cm ,1例皮瓣坏死 ;腓肠肌肌皮瓣转移 9例 ,皮瓣最大2 0cm× 7cm ,2例肌皮瓣尖端部分坏死。比目鱼肌肌瓣转移加游离植皮 12例 ,全部成活。筋膜蒂皮瓣转移 11例 ,皮瓣最大14cm× 8cm ,1例皮瓣边缘坏死 ,小腿内侧皮瓣转移 2例 ,全部成活。讨论 :肌皮瓣因血供丰富 ,抗感染能力强 ,能有效地修复创面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多种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足底内侧皮瓣、足跟外侧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跟腱外露11例. 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8~ 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色泽,弹性良好,外形不臃肿,8例皮瓣恢复了痛觉,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恢复了保护性感觉,供区直接缝合7例,余4例供区植皮全部成活,供区无明显疼痛. 结论 对于跟腱外露创面采用局部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小腿逆行穿支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效果。方法:2000年3月~2013年3月,应用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创面19例。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创面9例。结果:28例皮瓣转移成活良好,l例应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出现皮瓣部分坏死,切除坏死组织,创面游离植皮后愈合。结论:小腿逆行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有效方法,手术适应证广泛,无需吻合血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孙洋  姚远  朱祖俊  左宗宝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583-1585
目的:探讨旋转皮瓣修复头皮肿瘤切除后创面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4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鳞癌7例、基底细胞癌15例、黑色素瘤2例)实施肿瘤扩大切除术。切除后创面面积3cm×4cm~9cm×11cm,肿瘤切除后创面用旋转皮瓣修复,供瓣区直接缝合或中厚植皮修复。结果:24例患者皮瓣血运正常,所有患者供瓣区愈合良好或植皮全部存活,16例随访6个月~2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利用旋转皮瓣转移修复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应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创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共7例,其中足背创面缺损4例,足跟创面2例,足底创面1例.缺损面积:6cm×4 cm~18cm×9 cm大小.其中5例穿支皮瓣吻接了股前皮神经支,供区创面直接缝合3例,游离植皮4例.结果 本组7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随访3~9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其中吻合皮神经的穿支皮瓣恢复了保护性感觉.供区功能无影响.结论 应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各种类型难愈性溃疡创面的临床特点以及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 应用皮瓣修复四肢难愈性创面28例(30处),其中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或肌皮瓣16例,局部皮瓣7例,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例,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1例.结果 1例皮瓣远端约1 cm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创面均一期愈合,随访半年~2年溃疡无复发.结论 对难愈性溃疡创面应用皮瓣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表恶性溃疡扩大切除后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烧伤整形科2009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体表恶性溃疡患者46例,恶性肿瘤大小约(1.8 cm×2.0 cm)~(20.0 cm×14.0 cm),形成溃疡面积约(1.7 cm×2.0 cm)~(16.0 cm×13.0 cm),病灶扩大切除后创面约(4.5 cm×5.0 cm)~(21.0 cm×17.0 cm),术中标本送冰冻病理活检以明确切除范围,缺损区采用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改良皮瓣移植等方法修复。结果本组创面直接缝合11例,游离皮片移植14例,局部皮瓣修复12例,改良岛状皮瓣修复7例,皮瓣联合皮片修复2例。本组46例中创面一期愈合43例;1例头部基底细胞癌创面移植皮片约1/5坏死,再次植皮后痊愈;2例上肢瘢痕鳞状细胞癌创面经皮瓣修复后,皮瓣与瘢痕缝合处部分切口裂开,经换药后痊愈。随访6个月~5年,8例术后1~2年内出现局部肿瘤复发,其中5例同时发生远处转移,其余38例患者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采用游离植皮、改良皮瓣等多种方法修复体表恶性溃疡病灶扩大切除后创面,效果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皮瓣移植治疗慢性溃疡性创面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应用VSD联合皮瓣移植治疗不同病因致慢性溃疡性创面者15例,经辅助应用VSD于创面1~6次,待感染控制、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选择皮瓣转移修复刨面.结果 除1例皮瓣尖端小面积坏死,经皮片移植后愈合外,其余皮瓣均存活良好,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无一例感染复发.结论 VSD联合皮瓣移植治疗慢性溃疡性创面,具有并发症少、皮瓣存活率高、术后感染不易复发的特点,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胸脐皮瓣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胸脐皮瓣早期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笔者应用胸脐皮瓣(分别采用带蒂转移、岛状转移、游离移植以及与多种皮瓣联合转移的方式)修复39例深度烧伤患者创面,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色泽、弹性,有无瘢痕挛缩导致的功能障碍及供瓣区愈合情况。结果创面彻底清创后未发生明显感染。胸脐皮瓣面积最大为55 cm×27 cm,最远达到同侧腋中线,且皮瓣可跨越腹中线,最远达对侧10 cm,皮瓣全部成活。33例患者随访1-46个月,皮瓣色泽及弹性良好,无瘢痕挛缩导致的功能障碍,供瓣区部位隐蔽,无明显瘢痕形成。结论胸脐皮瓣根据创面大小及部位采用不同的转移方式,是早期修复深度烧伤创面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双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0月对9例手部创面采用游离股前外侧双叶穿支皮瓣修复,其中手部两处创面7例,另2例为洞穿性缺损。急诊修复创面桥接血管重建患肢血供1例,延期修复创面8例。结果本组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供区外观仅为线状瘢痕,功能无明显影响。2例手部洞穿性缺损修复后外观满意,功能欠佳;其余7例创面修复后皮瓣质地柔软,外观稍臃肿,功能满意。结论股前外侧双叶穿支皮瓣可一次修复手部两个创面或通过拼接修复一处较大创面,而供区常可以直接缝合,优点明显。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87年4月~1996年6月,采用各种组织瓣移植修复小腿开放骨折的严重感染创面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17~49岁.其中碾挫伤13例,压砸伤7例,坠落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天~5个月.感染创面修复方法:吻合血管的股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4例,皮瓣最大21 cm×9 cm;腓肠肌肌皮瓣移位5例,皮瓣最大20 cm×7 cm;筋膜蒂皮瓣移位11例,皮瓣最大14 cm×8 cm;膝内侧皮瓣移位1例,皮瓣15 cm×6 cm;交腿皮瓣移植1例,皮瓣18 cm×9 cm.结果:1例游离肌皮瓣坏死,4例皮瓣远端1~2 cm宽部分皮缘坏死,经换药痊愈,其余17例皮瓣全部成活.经1~4年随访,感染创面修复,肢体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6.
第1跖背动脉逆行足背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索一种能修复足部远端创面的新手术方法。方法 设计以足背动脉的第 1跖背动脉为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 ,转移至足部远端创面。结果 临床治疗 5例患者 ,皮瓣面积为2cm× 4cm~ 6cm× 7cm。除 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外 ,其余成活良好 ,外形矫正满意 ,术后 1~ 2个月后行走恢复良好。结论 以足背动脉的第 1跖背动脉为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良好的血运 ,血管解剖比较恒定 ,操作简便 ,是修复足部远端创面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7.
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应用下肢4种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20例足部创面缺损患者,男15例,女5例;年龄18~61岁,平均28.5岁;左侧7例,右侧13例.缺损创面部位:足背12例,足跟足底部5例,足踝部3例;创面大小为2.0 cm×3.5 cm~12.0 cm×18.0 cm.皮瓣选择:股前外侧穿支皮瓣5例,股前内侧穿支皮瓣7例,腓浅动脉穿支皮瓣5例,腓动脉穿支皮瓣3例. 结果 本组2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中2例患者出现血管危象,经及时处理后血运恢复.20例患者术后获3~6个月(平均5.2个月)随访,皮瓣质地、外观均良好,其中13例吻合皮神经恢复了保护性感觉,供区愈合可,功能无影响.结论 应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缺损,临床效果满意,是修复此类创面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足部创面区域性划分及临床修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对足创面区域性划分。明确损伤部位、范围和修复难点。选择修复方法。方法:1987年以来利用皮瓣转移和移植修复各类足创面76例。作者建议将足部创面划分为6区。根据不同区域修复特点,推荐相应皮瓣修复,并提出足背前区(Ⅲ区)、足底前区(Ⅳ区)、趾背区(Ⅴ区)、趾底区(Ⅵ区)为临床难修复区,介绍对上述区域创面分别采用足底内侧皮瓣逆行转移、足底深支为蒂踝前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以及足背筋膜皮瓣修复的经验。结果:临床修复76例,完全成活71例,部分成活5例,患者均恢复负重行走。结论:区域性划分足创面,择优选用相对统一的皮瓣修复,对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皮瓣修复跟腱裸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5月-2010年5月,收治21例跟腱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7~63岁,中位年龄34岁。致伤原因:运动伤4例,车轮绞伤7例,重物挤压伤5例,慢性溃疡3例,跟腱延长术后2例。均伴跟腱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或坏死,缺损范围为2 cm×2 cm~10 cm×8 cm。经清创、换药后采用内踝上筋膜皮瓣5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足外侧皮瓣2例、足内侧皮瓣2例、腓动脉穿支皮瓣4例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3 cm×3 cm~12 cm×10 cm。供区采用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或直接拉拢缝合。跟腱断裂采用直接缝合2例,Abraham法缝合2例。结果术后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无磨损及破溃,患足穿鞋、行走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20 mm,平均14 mm。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系统:获优10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1.0%。14例提踵功能良好;5例能完成提踵,但力量较健侧差;2例不能提踵。结论跟腱裸露创面应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带血管蒂皮瓣尽早修复。  相似文献   

20.
邝勇  王标  李江 《中国美容医学》2002,11(5):439-440
目的:探讨足趾侧方皮瓣在修复足底前创面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足趾侧方皮瓣局部转移或带血管神经蒂转移修复足底前部溃疡、外伤及瘢痕切除创面15例。皮瓣最大面积4.0cm×3.5cm,最小2.5cm×1.5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缺损区外形修复满意,皮瓣感觉恢复佳。结论:足趾侧方皮瓣供区隐蔽,切取方便,转移灵活,皮瓣切取后对足外形及功能无影响;血管变异少,血供可靠,皮瓣血循环障碍发生率低;缺损区感觉外形恢复佳,是修复足底前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