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8岁.间歇性右上腹隐痛1年余,先后三次B超检查均提示胆囊结石.择期手术,术中见十二指肠第一段与肝脏面粘连,分离粘连未见胆囊,仔细探查左右肝叶脏面,肝组织正常,未扪及包块.剪开肝十二指肠韧带表面的腹膜,显露胆总管(胆总管稍增粗,直径约1.2cm)、左右肝管,仍未找到胆囊及胆囊管.切开胆总管,探查无异常,置“T”管引流,30%胆影葡胺40ml经“T”管造影,肝内外胆管显影清晰.仍未见胆囊显影.术后B超复查亦无胆囊.讨论 胆道的解剖包括胆管和胆囊常有变异.其中胆囊变异少见,主要的类型有:①胆囊数量的变  相似文献   

2.
病例1 女,48岁。因无痛性黄疸15天,于1984年12月22日入院。12月28日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见右肝管部分分枝显影,左肝管及胆总管始终未显示。临床诊断肝门部胆管癌。12月30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左叶缩小,质硬,表面结节状。肝门处左右肝管及肝总管为肿瘤组织侵犯,已无法切除。于是切除胆囊,切开胆总管,用直径0.5cm的胆道探子向下可顺利伸  相似文献   

3.
病例资料 患者女60岁。因右上腹痛伴发热寒战2天入院。查体: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疸,腹平坦,右上腹腹肌紧,压痛反跳痛明显,Murphy氏征阳性,肠鸣音存在。B超示(1)胆囊结石并胆囊炎,(2)胆总管结石、左右肝管内结石。诊断为胆石症并感染,急症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先行胆囊切除术,后探查胆总管及左右肝管,术中发现胆总管内大量脓性胆汁,部分胆管壁化脓,水肿严重,于胆总管及左右肝管内取出大小不等结石5枚,为胆红索结石。  相似文献   

4.
直接胆管造影时胆囊不显影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分析连续130例(ERCP 78例、PTC 52例)肝内外胆管显影好、技术上满意、未作胆囊切除而胆囊或胆囊管不显影的直接胆管造影片及手术结果。按使胆囊不显影病变的部位将所有病例分成3组:(1)胆囊和/或胆囊管病变(83例,63.8%):(2)胆总管中下段病变(37例,28.5%);(3)肝总管远端或胆总管近端病变(9例,6.9%)。分析胆囊和/或胆囊管不显影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本研究证明:直接胆管造影中,(1)如果肝内外胆管显影好且无梗阻性病变,胆囊和/或胆囊管不显影可下“病理胆囊”的诊断;(2)如果肝内外胆管显影好,胆总管或肝总管远端有梗阻性病变,胆囊和/或胆囊管不显影不一定提示胆囊或胆囊管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军事飞行人员肝内胆管结石腹腔镜肝切除术应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 并探讨该病的航空医学鉴定。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21年12月收治的1例患肝内胆管结石军事飞行人员的诊疗过程及航空医学鉴定结论, 结合新技术进展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系陆航直升机空中机械师, 男性, 40岁, 检出胆囊结石12年, 肝内胆管结石8年, 间断右上腹痛3月余。B超及CT检查示胆囊多发结石、肝右后叶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扩张。行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下腹腔镜肝Ⅵ段精准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和T管引流术。术后6个月复查, 恢复良好, 航空医学鉴定结论:特许飞行合格。截止投稿日已安全飞行50 h。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下的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军事飞行人员肝内胆管结石, 安全性好, 效果佳, 术后恢复良好者可特许飞行合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RPC)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6例中4例经手术、2例穿刺证实.6例术前1或2次超声检查,4例术前CT平扫和增强,2例术后CT平扫,6例术前均作MR平扫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4例作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肝内胆管病变:MRI发现肝内胆管不对称性扩张5例, 伴多发性结石3例.B超显示左肝管扩张和结石4例,漏诊右肝管结石1例、误诊1例,但发现肝内胆管积气1例.(2)胆总管病变:MRI发现胆总管多发性结石2例、单发结石1例和泥沙样结石1例.B超未能显示泥沙样结石,1例胆总管下端显示不清.(3)胆囊病变:MRI显示胆囊萎缩2例,胆囊炎1例,无异常1例,胆囊切除2例.B超显示胆囊萎缩2例,胆囊炎2例,胆囊切除2例中1例残端结石.(4)肝实质病变:MRI显示肝左叶萎缩3例,胆汁性肝硬化2例,囊性扩张的肝内胆管边缘肝组织渐进性强化6例共20个病灶:单发3例,多发(4~8个)3例,分别位于肝Ⅱ段2个,Ⅲ段2个,Ⅴ段3个,Ⅶ段6个和Ⅷ段7个;扩张的胆管截面呈圆形19个、长辫子状1个,直径1.5~4.5 cm;信号特点:长T1、长T2信号,并见等T1、短T2信号分隔,典型者呈"梅花瓣状".动态增强动脉期显示囊状扩张的肝内胆管边缘轻度环形强化,门脉期中度强化,环壁增厚,静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强化.结论 (1)肝内外胆管不规则扩张、胆系结石、胆囊炎、胆汁性肝硬化是本病的基础病变.(2)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肝内胆管多房囊性扩张并周边渐进性强化为特征,MRI平扫、增强和MRCP对本病的及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B超可以作为初步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45岁,因间歇性上腹绞痛伴寒颤、发热4年入院,B超及ERCP检查均提示:左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术前检查肝肾功、血尿常规、胸片、心电图均正常。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胆总管探查发现胆总管内有4个息肉,大的约0.5cm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5岁.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当切断胆囊管时,发现该切断的”胆囊管”为来自肝右叶的较粗的副肝管,直径约0.3cm,胆囊管直接开口于副肝管上.胆总管直径0.7cm,左肝管直径0.5cm,右肝管0.4cm.切开胆总管探查,胆总管开口及左、右肝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22岁,工人。间歇性上腹痛五年,全身皮肤巩膜黄染一周余,初步诊断阻塞性黄疸,考虑胆囊炎,旭石症,胰头癌,胆道癌入院。入院后在电视监视下作细针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细针剌入胆囊内,注入造影剂后胆囊,胆总管、肝总管及右肝管均显影;胆  相似文献   

10.
1997年— 2 0 0 1年 ,我院处理肝外胆管医源性损伤 3例 ,均行胆肠Roux en Y型吻合术 ,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有关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例 1,女性 ,4 8岁。因患慢性胆囊炎 ,胆源性胰腺炎 ,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切除胆囊后有胆汁渗出 ,仔细探查 ,发现肝总管横断 ,肝管与胆总管远端之间有 1.5cm缺损 ,遂将“T”型管的两短臂分别支持损伤的两端 ,以肝十二指肠韧带组织外覆成形。术后第 3天因胆总管无胆汁引出而再次行胆道探查 ,最后行胆管空肠Roux en Y型吻合术 ,肝管内置一硅胶管 ,在肠腔内潜行 15cm ,穿过固定于腹壁的肠壁引出…  相似文献   

11.
病例资料患者,女,43岁,右上腹疼痛数年,加重5 d。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移动性浊音,皮肤巩膜无黄染。多层螺旋CT平扫示肝脏体积明显缩小,胆囊位于肝脏右后方,在肝脏后方并可见迂曲的扩张的胆管,肝左叶胆管稍扩张,肝总管也明显扩张,右肾形态失常,体积明显缩小(图1)。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见肝脏均匀强化,肝右叶未见明确显示,肝右叶胆管结构显示失常,门静脉主干及左支显示较清晰,右支未显示;右肾强化欠佳,体积明显缩小,形态不规整,皮质变薄,肾盂、肾盏变小,右肾动脉显示较细,左肾显示正常(图2、3)。剖腹探查显示肝右叶缺如,肝右胆管发育畸形扩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服法螺旋CT胆管造影对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和对胆系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可疑胆系病变患者18例。服用碘番酸后12~14h行CT扫描,并行2D、3DMIP重建。据碘番酸剂量分大剂量组(6.0g)5例,中剂量组(3.0g)10例和小剂量组(1.0g)3例。显影程度分未显影、轻度显影、良好显影和过度显影4级。造影结果与病理和/或临床结果对照。结果(1)胆管显影与碘番酸剂量有关。观察肝内胆管用量不应<6.0g,观察肝总管和胆总管3.0g基本满足要求。(2)口服法螺旋CT胆管造影可显示肝内外胆管特别是肝外胆管的解剖结构,反映胆系功能和其通畅情况以及病变与胆管之间的关系,对胆囊阴性结石和胆囊息肉诊断的敏感度为80%,对胆总管阴性结石诊断的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100%。(3)2D和3DMIP重建空间感好,是原始图像的重要补充。结论口服法螺旋CT胆管造影简便、无创,是显示肝内外胆管解剖结构和诊断胆系病变的一种较好方法,对胆系手术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无规律性右上腹疼4年余,长期多方治疗无效而来院就诊。 体检:体温36.9℃,脉搏82次,血压16.6/10.7kPa(124/80mmHg),皮肤无黄染,未触及胆囊及包块,右上腹无反跳痛及肌紧张。B型超声检查,胆总管宽约1.2cm,肝脏及胆囊末见异常回声。 X线检查:口服胆囊造影,胆囊未显影,胃十二指肠钡餐检查,钡剂经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总管,胆囊,肝内胆管。除胆总管略有扩张外,肝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亚甲蓝术中造影中Mirizzi综合征腹腔镜胆囊切除(LC)或胆总管探查术中正确判断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的解剖部位,减少手术误伤的作用。方法:比较同期27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16例LC术中行胆囊或胆总管穿刺、并注射亚甲蓝使胆囊、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显色为实验组,其他11例常规腹腔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手术中转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Mirizzi综合征腹腔镜治疗术中亚甲蓝胆道造影能直观显影胆道,帮助术者正确判断Calot三角解剖,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病例资料:患者,男,53岁,体检行B超检查示“胆囊结石”,于当地医院复查B超示:胆囊结石、多发性胆囊息肉、胆总管扩张,遂于海军总医院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MRCP表现:肝左叶及肝右叶肝门处胆管扩张,肝左叶胆管呈多发囊性串珠样扩张,胆总管上段稍增宽,下段逐渐变细.胆囊略大,边缘较光整,胆囊内见多发直径在10mm以下的短T2信号.诊断为Caroli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钆塞酸二钠(Gd-EOB-DTPA)磁共振胆管造影术(MRC)在胆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12月解放军309医院收治的20例患胆道梗阻或其他病变需行Gd-EOB-DTPA MRC检查的患者,采用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20例患者行常规上腹部平扫+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以及肝胆特异期、T1容积内插体部检查(VIBE)冠状位+轴位扫描,并将冠状位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获得胆管树图像。对各序列的影像学特征做出诊断,并与穿刺、手术病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胆管解剖变异者7例。其中,胆囊管经胆总管前方汇入胆总管左侧壁1例,经胆总管后方汇入胆总管左侧壁3例,胆囊管开口于肝外胆管下1/3处2例,胆囊管汇入右肝管1例。胆管梗阻11例,其中,完全性梗阻8例(肝门部胆管恶性占位5例、胆总管恶性占位1例、胆总管下端结石1例,胆总管周围淋巴结转移1例);部分梗阻3例(胰头占位1例,胆总管结石1例,胃窦癌侵及胆总管1例)。胆漏2例。硬化性胆管炎1例。其中,1例患者同时有胆漏及胆囊管汇入右肝管变异。结论 Gd-EOB-DTPA MRC检查能够直接显示肝内外胆管系统解剖结构以及胆管通畅情况,能为胆管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以进一步应用于胆管疾病的检查。  相似文献   

17.
病例 女,36岁,住院号460163,因反复上腹痛10年,于2009年6月24日收住我科.查体:一般情况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腹部彩色B超:左肝内胆管扩张,左肝管多发结石.胆总管不扩张,胆囊正常.MRI加MRCP示:左肝萎缩,左肝内胆管多个结石伴左肝内胆管扩张,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左肝内胆管多发结石伴左肝萎缩.经术前准备于2009年6月29日在全麻下行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左肝外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我院激光室尝试应用Nd∶YAG激光经胆道镜治疗右肝管内乳头状腺瘤患者一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0岁,2年前曾因胆囊炎、胆石症在外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术后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2年内曾先后7次经胆道镜取石。在胆道镜取石过程中,发...  相似文献   

19.
病例 男性,66岁,7个月前因右上腹闷胀、皮肤巩膜黄染在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十二指肠乳头旁2mm。处有一约3mm憩室,粘膜是慢性炎性改变,决定行憩室切除、俄狄氏括约肌成形,胆总管探查未见异常作T型管引流术。术后黄疸一直未消退且右上腹触及一包块,伴发热(39~40℃)、纳差、消瘦明显入院。检查:肝肋下6cm、剑突下8cm,右中腹脐旁扪及一质硬包块;B超提示:肝内胆管扩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6岁。因急性胆囊炎在当地县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胆囊积脓,胆囊多发结石,数目达200多粒,结石大小0.3 cm×0.5 cm,胆囊管内嵌顿2枚小结石。胆总管扩张,直径约1.0~1.1 cm,胆囊切除后,为进一步排除胆总管结石,术中采取胆总管穿刺注入50%胆影葡安行胆管造影,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