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用中药四君子汤治疗胃粘膜脱垂3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23例,女7例.男女之比为3.2:1,年龄21~45岁,平均34.2岁。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且用药物或进食后难以缓解。腹胀12例(40%),恶心呕吐9例(30%),返酸8例(26.6%).上消化道出血2例(6.6%),不全性幽门梗阻1例(3.3%)。查体剑突下压痛14例(46.6%),余无明显阴性体征。经胃肠钡餐检查确诊22例.可见幽门管增粗.十二指肠球部呈“香蕈”状改变或球部呈“降落伞”状变形。经胃镜确诊8例,见胃粘膜皱壁肥大、松弛,…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8岁.消瘦1年,伴上腹部不适、暖气半年.胃镜示:胃底、胃体胃角黏膜不规则粗大、僵硬、表面糜烂,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大小不等结节样隆起.病理诊断:胃体及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内大量淋巴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胃粘膜脱垂多见于胃幽门区移向十二指肠球部,而胃底粘膜通过贲门逆行向上,移入食道下端则比较罕见。我们遇到二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抑酸剂对应激状态下壁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这揭示抑酸剂对应激状态下壁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作者采用水浸束缚应激动物模型,检测各组胃粘膜溃疡指数(ulcer index,UD、胃液pH,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壁细胞形态改变。结果发现奥美拉唑组和西咪替丁组UI明显下降,胃液pH明显上升,与应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示对照组和西咪替丁组壁细胞呈静息状态,应激组呈明显激活状态,奥美拉唑组可见分泌小管明显扩张,并有绒毛稀少或密集分布的不同表现。提示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均能抑制应激状态下胃酸的分泌,但壁细胞形态改变不同,可能与这两种药物抑制胃酸机制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胃粘膜脱垂症在胃肠钡餐中的诊断。方法:分析本院的24例胃粘膜脱垂症胃肠钡餐检查。结果:这24例胃粘膜脱垂症均为胃粘膜由胃幽门区移向十二指肠球部,其主要X线表现为:1.幽门管增宽;2.十二指肠球部的充盈缺损;3.合并胃窦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并发症。结论:胃肠钡餐检查可对胃粘膜脱垂症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2岁。左上腹反复胀痛伴恶心、呕吐1年余,再发4个月。查体:左上腹可触及质软、边界不清、移动度小的条状包块,可闻及震水音。钡餐检查:胃内有宿食潴留,窦部绕横轴向上、前扭转。窦部和十二指肠球部明显扩张,降段可见长约4.5cm的环形狭窄,壁僵硬、...  相似文献   

7.
脾虚证胃粘膜主、壁细胞线粒体立体计量学研究及临床意义510010广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邓伟民康庚云劳绍贤①许鑫梅①关键词脾虚,中医;胃粘膜;超微结构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256.3本课题应用细胞形态立体计量学对脾虚患者胃粘膜主、壁细胞线粒体进行研究,避...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8岁,以“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收住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餐后尤甚,无反酸、烧灼,无呃逆、嗳气,无腹痛及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无腹泻及黑便,无黄疸等症状。入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息肉。超声内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可见一直经约4.0 cm带蒂隆起,表面呈“分叶状”,光滑,球部腔内狭窄,降部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Ⅰ级)。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Ⅰ式吻合较Billroth-Ⅱ式吻合的优点显而易见,它更接近正常生理解剖,对体内环境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少。但并不是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都能通过Billroth-Ⅰ式吻合完成的。如果过分强调游离十二指肠壁,势必会造成肝动脉、胆总管、门静脉等脏器的损伤。为此,作者对近5年来42例十M指肠前壁溃疡的病人,在术式上通过十二指肠前壁舌形切除的改进,以完成Billroth-Ⅰ式吻合。经术后随访观察,病人无一例出现吻合口漏或狭窄的并发症,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3岁。以上腹胀痛二月来查胃镜。进镜后食道,贵门粘膜未见异常,胃粘膜呈萎缩性改变。胃窦部见相邻两个幽门口,胃镜均能插入十二指肠球部,靠胃窦前壁侧幽门口边缘不规则。其球腔内前壁见一直径约0.8cm较深溃疡。讨论:双幽门口极罕见、病因可能有:先天性畸形及球部溃疡继发性改变。本例靠胃窦前壁侧幽门口边缘不规划、并且球腔前壁有一探溃疡,估计先有球部溃疡向肌层逐渐穿透,在其球腔外有炎性增生性包裹,致使溃疡较深而未形成球部溃疡穿孔的急症,球部溃疡向前、胃窦侧穿透而形成继发性改变。双幽门管畸形1例报告@潘春生…  相似文献   

11.
十二指肠球部充盈缺损X线分析(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钧  刘昭等 《临床放射学杂志》1988,7(4):180-182,T027
我们在消化道钡餐检查中,遇到十二指肠球部类圆形充盈缺损2例,术前误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息肉及腺瘤,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例为十二指肠球部囊肿,1例系胰头部肿瘤所致之外压性充盈缺损,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超声诊断胎儿十二指肠闭锁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初产妇,27岁,孕32周,围产保健超声检查.应用HDI-3500型彩超诊断仪,频率3.5MHz,超声所见:于胎儿左上腹部及右上腹部各显示一囊泡,两囊泡之间相通,可见蠕动及逆蠕动,右侧囊泡较大,形态弯曲如"C"字型(图1).下腹部未见含液肠管,膀胱少量充盈,壁光滑.超声诊断:十二指肠升段闭锁及十二指肠球部、降段扩张.手术证实:十二指肠段及空肠中段两处膜状闭锁.  相似文献   

13.
十二指肠球部炎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两者鉴别较为困难。回顾我院1997年至2004年因上消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而手术的21例,其中3例病理证实十二指肠球部慢性炎症。为总结经验教训,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1],但是,HP导致溃疡的发生机理尚未完全阐明[2]。本文通过对4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患者、3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疤痕期患者以及2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粘膜HP的检测及空腹胃液NH4+、pH值、胃液酸度的测定,探讨HP与胃酸分泌的关系,试图进一步阐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生机理。1 材料与方法1.1 病历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平均年龄32岁(19~56岁),临床症状为不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I式吻合较Billroth-II式吻合的优点显而易见,它更接近正常生理解剖,对体内环境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少.但并不是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都能通过Billroth-I 式吻合完成的.如果过分强调游离十二指肠壁,势必会造成肝动脉、胆总管、门静脉等脏器的损伤.为此,作者对近5年来42例十二指肠前壁溃疡的病人,在术式上通过十二指肠前壁舌形切除的改进,以完成Billroth-I式吻合.经术后随访观察,病人无一例出现吻合口漏或狭窄的并发症,远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答:正常十二指肠球部基底线是一条连续的、从上穹窿至下穹窿的直线或轻度凸向球顶部的弧状影。当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时,基底线出现中断,可见两条线状影从基底部向球某一点会聚,这一会聚的一点称为基  相似文献   

17.
胃十二指肠毛发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经过:本例主要临床症状为进食后呕吐和上腹部包块,经钡餐检查胃和十二指肠均有充盈缺损,不能移动,粘膜显示不好,但胃和十二指肠壁柔软,球部正常,我们来能作出肯定诊断,但根据年幼以及胃和十二指肠降部患病,而球部正常,倾向于良性疾患。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0岁。右侧腹部疼痛3天,加重一天入院。患者有间断性上腹痛病史已6年。查体:右上旗压痛,无反跳痛,未如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未见异常。胃肠钞餐检查:空腹胃内有中等量储留液。服钡餐后胃窦都见一约4cmXscm的充盈缺损。其边界清晰,局部形态可变,胃壁柔软,胃粘膜皱壁粗乱可见小点状钡影,胃排空迟缓,十二指肠球基底都见伞样充盈缺损。X线诊断:①胃窦部良性占位性病变(腺癌可能性大)。②糜烂性胃炎。手术与病理:胃窦都见一约sc。Xscm的囊性肿物,部分滑入十二指肠球部内,局部柔软,胃大小弯及周围无淋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经内窥镜证实的105个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45个溃疡疤痕在十二指肠双对比相上的X 线表现。根据溃疡在球部的不同位置,在双对比相上可见到五种形态不同的溃疡龛影,正面观察,大多数龛影边缘光滑,并伴有周周粘膜皱襞纠集。结合内窥镜所见,提出溃疡疤痕的三点可靠X 线征象,并对球部轮廓变形在诊断球部溃疡中的意义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胃及十二指肠异位胰腺(EP) CT表现,提高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胃及十二指肠EP患者CT资料,观察病灶部位、形态、大小、生长方式、测量病灶长径和短径的比值,观察EP强化的方式和程度.结果 19例中位于胃窦大弯8例,胃窦小弯4例,胃体3例,十二指肠球部1例,降部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