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护理配合救治流程对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62例急危重症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种干预模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配合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流程,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抢救时间、护理满意指数变化及抢救效果。结果经流程改进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抢救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评分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抢救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流程,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产科急危重症的抢救措施及其护理效果,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10年7月85例产科急危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抢救护理体会。结果 85例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经及时抢救和精心治疗护理,84例治愈,无护理并发症,1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转上级医院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抢救过程中科学的组织管理、积极有效的医护配合、规范的抢救护理流程、熟练的抢救技术及早期预防并发症,是救治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缩短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抢救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手术室针对手术治疗环节存在的护理配合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流程图。根据卫生部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对急诊手术患者实施ABC手术分类评估病情,合理、迅速安排手术,配置不同级别护理人员实施手术。结果2011年应用急救手术流程图后,急危重症患者手术救治时间较2010年实施急诊手术平均缩短了35.4 min;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例数增加了21.12%;提高了手术间利用率1.52例/间。结论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图的应用优化了急危重手术患者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是医院对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技术操作,其效果直接影响到疾病的预后,从而体现医院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包括徒手心肺复苏术、氧气吸入法、吸痰术、简易呼吸器、除颤仪使用等。为了提高护理人员急救护理技术操作的能力,迅速、正确、灵活地应用急救护理技术救  相似文献   

5.
何冰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6):2241-2245
目的:探讨分层成组排班急救模式与传统急救模式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差异,寻求更有效的急救模式。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96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患者实施分层成组排班急救模式救治;另选择我院急诊科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96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实施传统急救救治。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有效救治时间、救治效果、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救治总有效率为92.7%,护理满意率93.8%;对照组患者有效救治总有效率为83.3%,护理满意率79.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抢救后,实验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分层成组排班急救模式可以有利于提高救治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许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973-3973
危重患者的抢救是急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危重症病患者抢救的过程中,急救护理思维贯彻抢救过程的始终.护理抢救行为绝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而是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护理自身的规律独立分析、思考问题,迅速实施抢救措施. 1 护理思维 在多种多样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急救护理思维离不开抢救器械护理思维,抢救药品应用的治疗护理思维和严密病情观察护理思维三方面的内容[1].  相似文献   

7.
总结ICU人力资源优化排班模式的经验,包括:建立并优化ICU护理专业组的人力配置和专业培训,实行责任组长负责制、建立小组长检查巡视登记、护理二线班等,合理弹性地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护理成本,保证护理质量。认为人力资源优化的护理模式可以充分合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保证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能有效提高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冯莉 《临床医学》2012,32(7):122-123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用血液灌流治疗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分析4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用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救与护理经验。结果本组4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死亡3例,存活45例,抢救成功率为93.75%。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属急危重症,应尽早行血液灌流治疗,配合药物解毒及对症、支持等救治,做好血液灌流前、中、后的观察与护理,可降低死亡风险,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探讨过床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使用效果,以达到急危重症患者能无不适、顺利地过床,以及医务人员在协助患者过床的过程中不会受到身体损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中护理工作环节的重要作用。方法以开辟两年前后急危重症病人急诊绿色通道运行中护理工作的3个关键环节进行回顾性分析,即迅速评估,准确分类;密切观察,按需处理;及时联系,安全转运。结果绿色通道组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显著提高了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水平,方便了病人,优化了护理流程,服务质量和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以确保绿色通道的正常运行。结论绿色通道的开通不但提高了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关键体现了在通道运行中护理工作环节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肇庆市居民颈椎病发病情况及相关问题。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择该市区18~70岁居民5000人为研究对象 ,入户或至单位询问调查。结果 :该市居民颈椎病发病率为8.11% ,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 ,发病率逐渐增加。经多因素分析 :体位姿势不正确、情绪紧张、潮湿、疲劳是发病的主要诱因。结论 :该病严重影响肇庆市居民的健康 ,做好防治应从早做起 ,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测四肢瘫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方法由1位评定者应用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20例四肢瘫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后1周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另1位评定者在第1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2 d内对该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第1位评定者两次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P<0.01);第1位评定者与第2位评定者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71(P<0.01)。结论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  相似文献   

20.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