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经皮给药具有口服或注射等其他用药方式所不具备的许多优势,如:可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以及肝脏的首过效应;可使药物长时间内以恒定速率进入体内,避免了口服给药等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减少了用药次数;使用方便,可随时中断或改变用药等等。鉴于以上独特的优点,近年来外用制剂发展十分迅速,一些治疗心绞痛、高血压和抗生素类药物都已出现了透皮吸收剂型。但正是由于外用制剂的使用方便与相对安全,有些病人随意长期使用一些外用药物。殊不知,如果用药适当,能使症状减轻,疾病可愈;一旦应用不当,反使病情加剧,增加痛苦,而且长期大量使用一些外用药物也会引起蓄积性中毒。因此有必要提高对外用药物用药方法的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用药安全,人们往往会特别关注药物的用法用量,并避免同时吃多种药。可实际上,食物中也有药物的"克星"。哮喘药和烤肉无论牛肉还是羊肉,在烤制过程中形成的碳化物会影响含茶碱的哮喘药物疗效。同时,  相似文献   

3.
痰液潴留会使炎症扩散,引起继发感染。痰液粘稠度高还会阻塞支气管,可出现缺氧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使病情加重。因此,及时诱除痰液非常重要。那么如何选用对症的药物昵?由于痰液因病情不同会有不同性状,不同性状的痰液预示不同的疾病类型,所以,辨痰选药殊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临床常将抗菌药物以静脉给药的方式来达到快速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如在选择输液的溶媒的性质与量,药物溶解后放置的时间和给药顺序、给药浓度和速度,给药间隔、联合用药等方面的不合理性,使得抗菌药物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还易产生或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结合临床对抗菌药物静脉给药的配制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药物有治疗某种疾病或缓解某种症状的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某些药物有时也会在治疗时出现使病情加重的"反作用现象",必须得警惕!降压药引起血压升高利血平、胍乙啶等阻滞神经节作用的药物,可使末梢神经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全身周围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不合理联合使用降压药,易致血压升高。退热药致发热阿司匹林、水杨酸钠、保泰松、安乃近、扑热息痛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用药安全,人们往往会特别关注药物的用法用量,并避免同时吃多种药。可实际上,食物中也有药物的"克星"。哮喘药和烤肉无论牛肉还是羊肉,在烤制过程中形成的碳化物会影响含茶碱的哮喘药物疗效。同时,这些碳化物还会诱发哮喘发作。因此,哮喘患者应避免烤肉。  相似文献   

7.
王文革 《家庭医学》2006,(16):11-12
药物既有治疗疾病的有利作用,又有不良副反应的有害作用。儿童因其各项机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毒副作用耐受差.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为此,家长有必要了解基本的儿童安全用药常识。由于儿科疾病大多危重多变.要求用药准确、剂量恰当。故在儿童生病时.一般应到医院进行正规的诊断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医生会根据病情.合理选择药物和给药方法,并计算给药剂量。家长切忌不遵医嘱.自作主张.贻误病情。当儿童根据医生的建议在家接受药物治疗时,家长适当掌握常用药的药物性能、作用机制、毒副作用、适应症,以及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和用药方法.可对儿童安全用药产生较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健康向导》2013,(5):64-64
问:报纸上常说经常服用抗生素类药物会产生抗药性,那么,抗过敏的药物也会产生抗药性吗?答:近几年来,患过敏性疾病者数量急剧增加,因过敏出现鼻炎、哮喘、皮肤变态反应时,抗过敏药常是人们的"救命稻草",它们也是非处方药,随处药店可以买到.但抗过敏药也有明显副作用,很多人吃扑尔敏一段时间后觉得药效变差了,因此一定要了解抗过敏药,不可随意服用.不同种类的抗过敏药都有其自身的作用机制和抗过敏特性,各种药物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侧重点不一样.例如,寒冷性荨麻疹用赛庚啶效果好;治疗急性荨麻疹,应选择起效时间快的抗过敏药;治疗慢性过敏性疾病,因需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应选用一些无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的药物,比如氯雷他定;而对于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同时使用两种或几种抗过敏药,即联合用药,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其实,任何一种抗过敏药都存在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在使用某些对症药物时,有时不但达不到应有的药效,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使病情加重,这常使病人或医生误认为是用药量不足,或认为是病情加重,从而加大用药剂量,这样势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近年来文献报道,有下列几种情况,应引起人们重视: 一、抗心绞痛药引起心绞痛发作。国外学者发现,少部份冠心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治疗心绞痛,反使心绞痛加重,并见心电图发生新的缺血性改  相似文献   

10.
金锐 《健康博览》2016,(12):37-37
正在用药咨询中心出诊时,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吃的药越来越多?"乍一看,这不是什么问题,年龄大了,疾病多了,吃的药自然也就多了。但是,如果你足够有心,就会发现,有时一种疾病的治疗也需要好几种药物的配合。这是为什么呢?感冒人们感冒时会出现鼻塞流涕、咳嗽打喷嚏、发热或咽干咽痛的症状,这时就会选用抗感冒药进行治疗,但是很多抗感冒药本身就是一种复方制剂。一般情况下,其药物组成包括治疗鼻塞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用药安全,人们往往会特别关注药物的用法用量,并避免同时吃多种药.可实际上,食物中也有药物的"克星". 哮喘药和烤肉无论牛肉还是羊肉,在烤制过程中形成的碳化物会影响含茶碱的哮喘药物疗效.同时,这些碳化物还会诱发哮喘发作.因此,哮喘患者应避免吃烤肉.  相似文献   

12.
晓米 《自我保健》2011,(12):60-60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当用药导致的死亡人数近20万,乱用药、滥用药给家庭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伤害。这其中,乱用止泻药的情况尤为突出。乱用止泻药,不但会掩盖病情,甚至会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3.
每天用药时间和用药次数是药物调剂中时常面临的问题,也是人们用药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药物只有合理应用,才能发挥最大疗效;不恰当的药物使用,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会给患者带来危害。近来研究证实,用药时间不但与药物的体内药动学有关,也与机体的生物节律性关系密切。我们从用药时间与生理节律性关系角度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人们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将药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处方药。另一类是非处方药。非处方药(通称OTC药)是指不需要医生开处方,直接在药房或药店中购买的药物。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这样做既可以使小病小痛治疗无须耗费大量时间去医院就诊,又节省了医药开支。但是,随着自我药疗的便捷,用药安全问题就出现了。尽管非处方药经过长期应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非医疗专业人员也能安全使用,但是如果不按照说明使用,或者超量使用也会带来不良后果。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一半的患者不懂得正确用药。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人打吊针时嫌滴速太慢,就自行调快;有时滴速太快觉得不舒服又自行调慢。其实,滴速是不能随意调的。滴速过快使血容量急剧增加,加重心脏负担,会引起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还可能因血药浓度增加过快,超过安全范围而出现中毒反应。滴速过慢,血药浓度增加过慢而达不到最低有效浓度,也影响药物的疗效。正确的滴速不能简单地说"快好"或"慢好",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输液总量和输液目的等因素调节。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上,不少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后,会出现精神活动迟钝,反应不灵活,动作呆板,领悟能力减退等表现,给人脑子变笨的印象.因此,家人往往认为服用抗精神病药会使人变傻,以致拒绝用药,使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健康生活》2014,(8):21-21
康医生: 我患有哮喘,需要经常使用激素类喷剂。我发现用药期间口腔溃疡的发生会比较频繁,医生说可能与用药有关,真是这样吗? 姚乐诗读者: 你好!普通感冒、消化不良、精神紧张等因素均能引起口腔溃疡(俗称口疮),药物也会引起和加重口腔溃疡,特别是以下这些药。  相似文献   

18.
《家庭医学》2007,(7):38-38
药物治疗既要达到预期疗效,还要注意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如何安全合理地用药,在遵循"有病找医生,明确诊断后,选择合适的药物"这些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正确使用药物并采用正确的给药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即要根据不同的病情、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及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19.
发药交待就是药师核对所配的药后发药时对病患用药方法的指导及疑问解释的药嘱。药品调剂台是患者用药前的关键一关卡,不仅强调调配的准确性,而且核对后的发药交待更是临床药嘱的必要解释与补充,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正确的用药方法不但可以充分发挥药品疗效,同时可以减轻或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所以,这就要求药品调剂药师除做好发药前的"四查十对",还要认真做好发药交代工作,确保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贺向红 《中国卫生产业》2013,(30):147-147,149
目的 调查医院退药情况,给出改进措施以加强管理,减少退药现象.方法 对2012年11月-2013年3月的711份退药申请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内科及乳腺外科退药量最大,原因主要有于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病情变化、医保问题等.结论 应加强药品管理,提高医生用药责任心,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