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头孢呋新钠治疗猩红热疾病临床运用,确认其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确诊为猩红热的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而实验组给予头孢呋新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0天后的的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10天后,实验组患者痊愈20人,痊愈率为66.67%,其余未痊愈但均明显好转,对照组患者痊愈11人,痊愈率为36.67%。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为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的概率为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为7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的概率为23.33%。头孢呋新钠治疗组的痊愈率及好转率均高于青霉素治疗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青霉素治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呋新钠治疗猩红热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于猩红热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金葡菌可产生红疹毒素,这些菌株感染可出现猩红热样皮疹及其它与猩红热相同的临床表现。本病例较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14岁,以高热、头痛,咽痛2日为主诉入院。患者发病前有皮肤擦伤史,二日后急性发病,体温达39℃以上,在当地按感冒治疗一日无好转,次日出现皮疹,并有腰痛头晕,尿少。以猩红热休克收  相似文献   

3.
现在猩红热通常为轻型,致死的病例少见。自从抗生素应用以来,猩红热并发败血症已十分罕见。而Shaunak及其同事的报道却出人意料,他们描述3例由血清型为M_1/T_1/OF-的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蜂窝组织炎,有典型的猩红热皮疹。值得注意的特征包括患者3例均为成年人,缺乏潜在的慢性病和毒血症的严重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猩红热患儿护理对策及饮食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18例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特点。结果18例小儿猩红热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无肾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观察及对患儿口腔、皮肤、发热及饮食等方面的护理措施,对促进猩红热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缩短小儿猩红热的病程,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灰色预测模型GM(1,1)在猩红热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测长治市猩红热发病率预测模型,为猩红热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长治市2001~2009年猩红热发病率资料建立GM(1,1)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对今后两年2010、2011长治市猩红热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猩红热发病率的预测模型为^Y(t)=6.170.231(t-1)-5.53,拟合精度好(C=0.34,P=1),同时利用模型外推预测了2010、2011年的猩红热发病率。结论:GM(1,1)可用于长治市猩红热发病率的预测,长治市猩红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猩红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表达及其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发热情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猩红热组患儿59例,流行性腮腺炎组(对照组)患儿44例,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水平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发热情况等因素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猩红热组患儿血清PCT水平与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发热天数、体温高峰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在猩红热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猩红热组PCT浓度高于流行性腮腺炎组[(0.49±0.97) ng/mL vs(0.06±0.0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猩红热患儿的PCT水平与CRP、体温高峰、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具有相关性(r=0.457、0.234、-0.248、-0.215,P均<0.05),与发热天数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的曲线下面积为0.89,血清PCT诊断阈值取0.10 ng/mL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40%和81.40%。结论 猩红热患儿血清PCT水平与CRP、体温高峰呈正相关,血清PCT在猩红热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燕燕 《家庭医药》2016,(12):64-65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猩红热样皮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1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56例猩红热样皮疹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抗生素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抗生素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猩红热样皮疹,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了解猩红热     
正猩红热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其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原菌在体外的生活力较强,在痰液、脓液和渗出物中能生存数周,在60℃30分钟、碘酊中15分钟可以灭活。猩红热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猩红热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猩红热患者使用头孢呋新钠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猩红热患者,数量40例。将其使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青霉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头孢呋新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猩红热患者治疗时,使用头孢呋新钠可在保证得到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明显提升治疗有效率,有更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者分析了13846例猩红热患儿病历,复发233人,复发率从1950年的1.3%增高到1961年的4.5%。广泛地使用青霉素治疗猩红热病人,促使复发增加了三倍。猩红热第一次发病年龄在2岁以前占全部复发病人的40.1%。猩红热第一次发病和复发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1.
通常临床上治疗猩红热多采用青霉素。直到目前,尚未见到有关麦迪霉素用于治疗猩红热的报道。1981年上半年,我们大胆试用口服麦迪霉素治疗猩红热7例,全部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2.
猩红热的中毒性并发症发生于病程的早期,就猩红热早期所致的肝肾中毒性病变10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咽部是猩红热病原菌的侵入门户,咽痛及咽峡炎为猩红热的主要症状;我们于一九五七年十一月至一九五八年三月收治182例猩红热病人中,62%有咽痛。(年龄小诉说不清者未计入。)100%有咽峡炎表现。咽峡炎消失的时间与局部净化现象和机体之恢复能力有关。我们试用新鲜橄榄作为猩红热咽峡炎之辅助治疗。橄榄在试管中无抑菌作用,但在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管城区猩红热的流行现状,为猩红热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管城区2005~2011年猩红热直报病例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管城区猩红热病例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人群,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结论 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疫情监测重点,卫生部门应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健康教育和传染病管理,提高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5.
猩红热猩红热是由具有红疹毒素的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发热1~2天出疹,从耳后、颈部、上胸,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的基础上散布针尖大小点状的猩红热色密集的斑疹。有痒感,也可融合成片,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可伴皮下出血或紫红色线条,称帕氏线。重者可呈粟粒样丘疹或丘疱疹,有口周苍白圈。病程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内开始脱皮。可呈糠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大连市金普新区2017~2021年猩红热的疫情情况,为猩红热的防控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大连市金普新区猩红热疫情资料,结合2017~2021年大连市金普新区的人口数据,回顾性分析与总结2017~2021年大连市金普新区猩红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疫情的街道分布、季节分布、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等。结果 大连市金普新区2017、2018、2019、2020、2021年的猩红热发病率分别为17.49/10万、15.95/10万、8.66/10万、1.40/10万、0.65/10万;疫情街道分布集中于马桥子街道,多发于春季、夏季、冬季,以3~8岁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且男性比女性多,主要为小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结论 大连市金普新区2017~2021年猩红热疫情在春夏冬季发生较多,发病多集中于3~8岁儿童,以小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为防控猩红热疫情,大连市金普新区公共卫生部门应针对猩红热重点发病人群进行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7.
赵春祥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179-180
目的通过猩红热疫情,分析出猩红热疫情在人群、地区发生时间等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方案提供依据,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将2004~2010年的猩红热疫情与2011年的疫情进行统计、对照、分析。结果 2011年猩红热疫情与去年相比上升943.59%,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536.31%,连续3个月超出历史同期水平,有暴发态势。结论 2011年11月出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月发病峰值,提示某市猩红热疫情有暴发可能,而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暴发疫情将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大连市金普新区2013年~2017年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的金普新区猩红热数据资料,通过三间分布描述性分析,对金普新区2013年~2017年猩红热的流行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猩红热的季节发病呈双峰型,5~7月、11月~次年1月各有1个发病高峰;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82∶1,发病年龄集中在3~8周岁,占总病例数的84.93%,职业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9.95%。结论猩红热的重点防控人群是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今后猩红热的防控策略应是加强传染源管理,开展疫情及病原监测,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适时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做好防控指导,落实各项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前猩红热的流行已较少见,但近几年由A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有所回升。下列疾病易与猩红热混淆:①由产生脱落毒素的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脓疱病、大疱病、婴儿剥脱性皮炎、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葡萄球菌性猩红热样皮疹);③川崎病(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⑧中毒性休克综合征;④传染性红斑(第五病)。在这些疾病中,虽然有时也可出现猩红热样皮疹,但均无链球菌感染所致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
一起由缓症链球菌引起猩红热爆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兴海  王广和 《江苏医药》1992,18(6):311-312
1990年12月中旬至1991年5月上旬,海安县发生532例猩红热爆发流行,总罹患率为54.67例/10万人,死亡1例。1991年2~3月为流行高峰,发病人数占61.27%。患者以青年为多,工人和学生占优势,男性罹患率明显高于女性,城镇患者占76.88%。临床表现与经典猩红热相似,但21.8%皮疹不典型,重者有严重吐泻,中毒型占15.23%。经细菌分离鉴定、毒力试验和测定病人血清抗体,证实此次流行的病原菌是缓症链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