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朱华丽  张美霞 《眼科研究》2009,27(10):863-863
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是常见的眼底病,是多种疾病在黄斑区的表现。引起CME最常见的疾病是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葡萄膜炎、白内障和其他内眼术后、视网膜色素变性及少见的烟酸中毒、青年型视网膜劈裂和特发性黄斑囊样水肿(idiopathic cystoid macular edema,ICME)。  相似文献   

2.
黄斑囊样水肿(ICME)是眼底常见病,多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视网膜血管炎等,对于个别原因不明者称为特发性黄斑囊样水肿(ICME)。现将应用中医中药治疗ICME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分期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FFA对182例(364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对DR临床分期进行修正,并根据FFA的分期指导治疗。结果12只眼眼底检查未发现有DR的患者FFA显示有Ⅰ期微血管瘤病变;25只眼Ⅰ-Ⅱ期患者FFA显示更多的微血管瘤及合并黄斑水肿改变;11只眼Ⅲ期患者FFA显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范围比检眼镜下检出棉絮斑范围广,13只眼出现新生血管改变;20只眼Ⅳ期患者检出比检眼镜下更多的新生毛细血管及黄斑水肿改变。结论FFA是作为DR分期的最佳标准,且为指导激光治疗和评定光凝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黄斑囊样水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黄斑囊样水肿 (cystoid macularedema,CME)是眼底的常见病 ,但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特发性疾病 ,而是很多眼底疾病在黄斑区的表现。引起黄斑囊样水肿最常见的疾病有 :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炎、黄斑区视网膜前膜、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视网膜色素变性、葡萄膜炎、白内障或其它内眼手术后、黄斑区脉络膜的新生血管 ,以及少见的特发性黄斑囊样水肿、烟酸中毒、青年性视网膜劈裂、Gold-mann- Favre综合症等多种疾病。Gass指出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 ,眼内的液体和电解质是从玻璃体通过视网膜和脉络膜引流到血循环中的…  相似文献   

5.
成年Coats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成年Coats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至2006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就诊, 经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Coats病的18例成年患者随诊1年以上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排除放射治疗史,眼内炎症、视网膜血管闭锁、老年性黄斑变性及渗出较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类Coats反应疾病。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左眼11只眼,右眼7只眼,均为单眼患病;年龄37~55岁,平均年龄43岁;初诊视力0.02~1.5,视力中值为0.1。对17例17只眼用激光光凝治疗,1例联合视网膜手术放液和冷凝治疗。治疗后随访1.0~15.3年,平均随访3.7年。结果初诊时,18例18只眼中,玻璃体清晰14只眼,仅有少许混浊4只眼。所有患眼视盘正常。病变局限于1~2个象限以内,位于颞侧者为最多(15/18只眼),鼻侧者少(4/18只眼),正上仅有1只眼;有2只眼病变累及2个象限。病变处均有典型的视网膜血管不规则扩张,粟粒状动脉瘤、大动脉瘤、微动脉瘤和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病变相应区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呈大片块状或成簇的团状。过半数患眼有黄斑水肿或渗出;4只眼有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其中1只眼视网膜脱离范围较为广泛;3只眼有视网膜出血。治疗后全部患眼眼底渗出和(或)出血吸收,视网膜复位。与治疗前相比, 随访过程中绝大多数(64.3%)患眼视力增进2行或保持在1.2~1.5,无视力减退2行以上者;末诊时视力0.02~1.5,视力中值为0.1。结论成年首次确诊的Coats病患者具有与儿童患者相似的特征性视网膜血管异常和眼底渗出,与之不同的是受累范围较局限,出血少;黄斑受损害轻;随诊过程中病变发展缓慢;视力预后较好。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279-282)  相似文献   

6.
报道老年特发性黄斑部视网膜前膜患者5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38例,年龄55—74岁,平均64岁.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6年,平均1年8个月.初诊视力0.05—1.2,检眼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主要特征为视网膜血管扭曲、视网膜皱褶,金泊样反光、半透明薄膜或白色膜形成,部分病例有微血管瘤和黄斑板层裂孔.前膜可位于黄斑中心或旁黄斑区.此病病因尚不明确,50例中43例视力稳定,7例视力减退.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225-225)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在眼底病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扬  王光璐  周健 《眼科》2002,11(2):98-102
目的: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 analyzer,RTA)定量化检查视网膜厚度,了解常见眼底病视网膜厚度的定量变化。方法:采用扫描式RTA观察正常眼及26例(46只眼)各种眼底病变者,产生视网膜的系列光学切面像。得到视网膜地形图和厚度值。结果:各种眼底病变在RTA上的形态改变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眼:视网膜厚度图显示有视网膜厚度增加和中心凹凹陷消失,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抬高,浆液性浅脱离;黄斑裂孔;视网膜内界面的中断,可见孔周的视网膜下液和局部脱离,近视眼;视网膜的萎缩性改变;黄斑前膜;视网膜神经上皮前的膜状物伸进玻璃体内,上述图形都伴有量化数据分析。结论:RTA显示的视网膜地形图和厚度图可提高对眼底疾病特别是黄斑疾病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间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间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6例中间葡萄膜炎患者66只眼的临床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8~70岁,平均年龄34.8岁。双眼30例,单眼6例。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玻璃体混浊,周边部视网膜血管病变,视盘水肿,黄斑水肿和后囊下白内障。FFA表现为周边部视网膜血管炎性病变,视盘强荧光,黄斑囊样水肿和视网膜静脉染色。经治疗后,31例患者60只眼视力提高,占90.9%;4例5只眼视力稳定,占7.6%;1例1只眼视力下降,占1.5%。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并发症有黄斑囊样水肿、后囊下白内障和玻璃体积血。结论 中间葡萄膜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双眼慢性进行性眼内炎症,主要累及前部玻璃体、睫状体扁平部和周边部视网膜血管,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防止发生永久性视力损害。  相似文献   

9.
205例Coats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Coats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规律和眼底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5例Coats病患者211只眼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眼别及视力分布情况;根据检眼镜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所见的眼底及FFA特征,分析病变部位、范围及病变程度,探究病变分布及发展规律。结果 205例患者就诊时平均年龄28.0岁,20岁以上占54.2%。其中,男性占76.1%;单眼发病占97.1%。211眼中,视力0.3及其以下者占67.3%。所有患者均有眼底微血管异常扩张,90.5%伴有黄白色脂质渗出;异常扩张血管90.1%位于颞侧,73.9%位于赤道以前,72.5%波及1个以上象限。结论 Coats病多发于男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几乎均为单眼发病。最本质特征是微血管异常扩张,绝大部分位于颞侧赤道前的视网膜,通常伴有黄白色脂质渗出并波及黄斑,对视功能损害严重。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276-278)  相似文献   

10.
47例全葡萄膜炎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全葡萄膜炎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特征。方法对47例全葡萄膜炎患者的62只眼按常规方法作FFA检查。结果47例62只眼FFA均出现视盘的荧光素渗漏,12例14只眼视网膜静脉充盈延迟,22例24只眼毛细血管荧光素渗漏,15例18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荧光素渗漏,11例13只眼黄斑点状荧光素渗漏,14例18只眼黄斑囊样水肿。结论全葡萄膜炎的FFA特征为视盘、视网膜色素上皮、视网膜血管和黄斑出现不同程度的荧光素渗漏。FFA能客观地反映葡萄膜炎对视网膜组织的损害,对确定一些类型的葡萄膜炎有重要价值。(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108-109)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动脉瘤、视神经视网膜(IRVAN)综合征和Eales病荧光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特征的异同。方法 回顾分析IRVAN综合征患者4例8只眼和Eales病患者43例68只眼的FFA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4例Eales病患者单眼玻璃体积血眼底窥不清,行对侧眼检查,其他所有患者双眼常规彩色眼底照相、共焦激光扫描FFA检查。IRVAN综合征4例8只眼,均为双眼发病。男性1例, 女性3例;年龄16~43岁,平均年龄(27.00±12.93)岁。Eales病43例68只眼, 男性32例, 女性11例;年龄6~59岁,平均年龄(30.79±11.46)岁。双眼29例54只眼,单眼14例14只眼。两组患者眼底均可见视网膜血管白鞘或白线状改变、视网膜出血渗出、玻璃体积血。结果 FFA检查结果显示,IRVAN综合征8只眼后极部动、静脉均受累;均可见多发性视网膜大动脉瘤。周边部毛细血管闭塞形成无灌注区7只眼,占87.50%;视盘水肿荧光渗漏5只眼,占62.50%;视神经萎缩2只眼,25.00%;出血遮挡1只眼,占12.50%;视盘新生血管2只眼,占25.00%;视网膜新生血管4只眼,占50.00%;黄斑水肿4只眼,50.00%。Eales病43例68只眼中,所有患眼周边病变区视网膜静脉管壁渗漏;累及后极部静脉32只眼,占47.06%;动脉同时受累5只眼,占7.35%;周边部毛细血管闭塞形成无灌注区38只眼,占55.88%;视盘渗漏29只眼,占42.65%;视盘新生血管4只眼,占5.88%;视网膜新生血管26只眼,占38.24%;黄斑水肿15只眼,占22.06%。IRVAN综合征与Eales病患者在后极部动脉受累眼数、静脉受累眼数、动脉瘤眼数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视盘渗漏、无灌注区、视盘和视网膜新生血管、黄斑水肿眼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9,1.449,0.068,1.676;P>0.05)。结论 IRVAN综合征和Eales病均可发生视网膜动脉和静脉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并均可导致视盘水肿渗出。IRVAN综合征后极部视网膜动、静脉受累明显高于Eales病,特别是视盘旁及后极部特征性大动脉瘤样改变有助于IRVAN综合征的诊断及IRVAN综合征和Eales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临床误诊的引起黄斑出血的视网膜血管病变,探讨血管造影技术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589例黄斑出血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FFA)及部分同时进行了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中22例诊断与造影前不符,分析误诊原因,评价不同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22例黄斑出血病例中,误诊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者13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例,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炎3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例。通过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黄斑分支静脉阻塞者12例,视网膜大动脉瘤9例,遗传性视网膜血管扭曲1例,均属视网膜血管病变。结论 后极部视网膜血管病变所引起的出血可因累积黄斑而误诊,眼底荧光造影是鉴别出血原因的主要手段,而在出血较多无法发现原发病灶时,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动脉瘤、视神经视网膜炎综合征(IRVA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3例经全身系统检查、眼底彩色照相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检查确诊的IRVA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例患者均有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而且是视网膜动脉的炎症,视盘及视网膜血管多发性大动脉瘤以及因视盘水肿、视盘周围渗出引起的视神经视网膜炎,2例患者周边部视网膜血管有闭塞区。 结论 IRVA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有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和视盘动脉血管管壁上多发性大动脉瘤,以及由于血管炎症和动脉瘤引起的视网膜、视盘渗出、水肿以及由此产生的视神经视网膜炎。(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80-183)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Coats病的诊治和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青少年Coats病的眼底表现、治疗效果及随诊情况.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1962至2006年,经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Coats病的24例(26只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初诊年龄1~18岁,平均7岁;男件18例,女性6例;双眼2例(均为女性),单眼22例;10只右眼,16只左眼.根据患者眼底病情给予激光光凝、冷凝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随访时间1~44年,平均5年.结果 在26只患眼中,眼底有毛细血管扩张、视网膜动脉瘤、无灌注区及黄斑渗出者7只眼;合并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者15只眼;晚期病变已无光感或濒于失明者4只眼.共有21只眼行激光治疗,10只眼眼底渗出和出血吸收,视网膜复位,视力增进,其中6只眼视力在0.8以上;共计10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其中6只眼曾行激光治疗,2只眼外加冷凝治疗,术后视力最佳为0.1.在治疗后的随诊中,有5例眼底又出现新的病变,及时补充激光治疗,保持了较好视力.24只眼中,有10只眼(42%)视力增加,12只眼(50%)视力未改变,2只眼(8%)视力减退.结论 青少年Coats病的病灶在周边,渗出性病变多累及黄斑部.若早期发现并及时予以激光治疗,患者预后视力较好,但需长期随诊,随访中如发现新病变需补充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并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并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视力、眼压、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部超声波等检查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8~42岁,平均25岁.5例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就诊时的视力:光感至0.05.眼底检查显示全视网膜散在出血、视网膜静脉迂曲,黄斑区有明显的水肿和出血,在水肿和脱离区的边缘可见大片渗出.坐位时视网膜脱离为2~5个钟点范围.全部患者均未见视乳头血管吻合支的形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大片出血遮蔽荧光或可见后极部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超声波测量有5只眼平均眼轴长为22.98 mm.结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少见、严重并发症.多见于青年患者,易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oats病黄斑病变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激光治疗后黄斑病变的转归.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6月首诊的25例(26只眼)Coats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双眼前节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散瞳间接检眼镜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行氪黄激光光凝治疗.采用SAS 8.0统计学软件,对黄斑区渗漏灶边缘至周边渗漏灶后缘的距离、视网膜小血管渗漏面积占整个视网膜面积的比例分别与黄斑病变程度及不同年龄组间黄斑病变程度进行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例(26只眼)黄斑区渗漏灶边缘至周边渗漏灶后缘的距离在0~9个视乳头直径之间,其距离越远,黄斑病变程度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212,P=0.0068);周边视网膜渗漏面积占整个视网膜面积的比例为1/8-1/1不等,其病变所占比例越大,病变程度越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4.8853,P=0.0271);不同年龄分组对黄斑病变程度的影响则尤统计学意义(X~2:0.1491,P=0.6994).激光治疗后随访1至4年,10例(11只眼)黄斑区硬必恶性渗出合并黄斑水肿患者,眼底检查显爪渗出范围明显缩小,渗漏程度明显减轻;矫正视力不变或提高.结论 Coats病黄斑病变是一个从周边到后极的病变过程.治疗的关键是针对周边血管异常扩张及渗漏灶进行激光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7.
Purpose: Evaluating the ocular manifestation an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A) findings of patients with Behçet’s disease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ual acuity and angiographic findings. Methods: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of patients with Behçet’s disease seen at the Farabi Eye Hospital. Results: Forty-six patients (92 eyes) with mean age of 33.41 ± 10.67 were included. The most frequent presenting symptom and sign were reduced vision (76%) and uveitis (87%), respectively. Panuveitis was the most frequent type of uveitis (76%). Among patients with FA, vasculitis was the most common finding (87%)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more severe among patients with visual acuity less than 20/200. Macular leakage (P = 0.001), arterial narrowing (P = 0.000), and posterior retinal vasculitis (P = 0.002) on FA were all associated with worsening final visual acuity. Conclusion: The most common ocular findings in Behçet’s disease were panuveitis and vasculitis. Location of vasculitis, arterial narrowing, and macular leakage on initial FA may predict visual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状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常见病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的466例环状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情况、常见病因、临床特征、相关检查和影像表现。结果环状视网膜病变眼底表现为视网膜有一个或数个环形的黄白色的硬性渗出所组成的病变,其病源位于环的中心,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影像检查表现特征明确,是鉴别和确定病因的根本。该466例病因构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85例(61.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70例(15.0%),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48例(10.3%),Coats′病35例(7.5%),视网膜大动脉瘤20例(4.3%),视网膜血管瘤5例(1.1%),黄斑部毛细血管扩张症2例(0.4%),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1例(0.2%)。结论环状视网膜病变是多种视网膜血管性病变的共同表现。对原发疾病的正确认识,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有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也可简化诊疗程序,提高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