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热诱导延迟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诱导延迟过氧化氢(H2O2)造成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机理。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同时温度诱导细胞产生热休克蛋白70(HSP70),用H2O2造成心肌细胞损伤。采用Western Blottmg、流式细胞仪、Bcl-2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等作为检测指标,观察心肌细胞损伤,以及HSP70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温度诱导后HSP70在胞浆中大量表达,保护组凋亡率显著低于损伤组,Bcl-2和Caspase-3在损伤组大量表达。结论HSP70可延迟细胞凋亡,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H_2O_2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H_2O_2组、热休克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组、热休克 JNK抑制剂组。生化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CK)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心肌细胞凋亡,噻唑蓝(MTr)法测定心肌细胞相对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JNK的表达。结果H_2O_2组LDH、MDA水平和CK活性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而SOD活性则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细胞凋亡率H_2O_2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细胞活力H_2O_2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热休克组、JNK抑制剂组、热休克 JNK抑制剂组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H_2O_2组(P<0.01)。JNK只在H_2O_2组有表达。结论HSP70对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HSP70大量表达后抑制了JNK信号的转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过表达大鼠热休克蛋白20(HSP20)基因慢病毒载体,探讨其对H2O2诱导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HSP20基因pHIV-HSP20过表达质粒慢病毒,与包装质粒psPAX2、pMD2G共转染293FT细胞,检测其转染效率;包装慢病毒并转染H9C2心肌细胞;72 h后观察其转染效率,RT-PCR法检测细胞HSP20 mRNA表达,CCK-8、Hochest33258染色法检测H2O2诱导后H9C2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HSP20慢病毒过表达载体,经293FT细胞包装后,其对H9C2细胞72 h的转染效率为95%;与慢性病毒组比较,H9C2细胞转染72 h后HSP20 mRNA水平显著升高,细胞活力下降,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过表达HSP20能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逆转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HHcy大鼠模型;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心功能;苏木素-伊红、Masson和TUNEL染色分析心肌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确定线粒体凋亡相关因子(NOX)4、细胞色素C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Mitotracker和JC-1染色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HHcy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NOX4表达升高,细胞色素C渗漏增多,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凋亡数量增多。HHcy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破坏。予以白藜芦醇可明显抑制高同型半胱氨酸对心肌细胞的促凋亡和线粒体损伤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抑制高同型半胱氨酸对心肌细胞的线粒体相关凋亡和线粒体损伤作用,起到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山葡萄多酚对氧应激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大鼠心肌线粒体(Mt)自由基损伤的体外实验中,观察山葡萄多酚(PVAR)的保护作用,为预防和治疗克山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Fe2 /维生素C(vitamin C,VitC)系统产生.OH,体外对Wistar大鼠心肌Mt诱导损伤。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诱导损伤组和预先加PVAR再诱导损伤组,观察各组Mt细胞色素C氧化酶、SOD活性,膜磷脂和MDA含量。结果.OH引起Mt显著损伤。与损伤组比较,PVAR(终浓度25、50、100mg/L)可使受损Mt的膜磷脂降解抑制(P<0.05),MDA形成明显减少(P<0.01),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SOD活性增高(P<0.05)。高剂量PVAR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PVAR对氧应激造成的心肌Mt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保护机制是直接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介导的胀亡和凋亡在七氟醚后处理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七氟醚后处理心肌保护的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10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1只: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七氟醚后处理组、苍术苷+七氟醚后处理组(联合组)和苍术苷组。连续监测并记录大鼠血流动力学变化;于再灌注2h末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前胀亡受体、细胞色素C和活化的Caspase-3表达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4组大鼠再灌注1h和2h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收缩压乘积明显降低,心肌梗死范围扩大,心肌细胞损伤增加,前胀亡受体、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表达上调,NAD+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七氟醚后处理组心肌梗死范围缩小,心肌细胞损伤减少,前胀亡受体、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表达下调,NAD+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腺苷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体克蛋白70(HSP70)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探讨腺苷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2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腺苷后处理组(AD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HSP70表达;采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与AD组HSP70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且AD组明显高于I/R组(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I/R组与AD组较假手术组增高(P<0.05),且AD组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 腺苷后处理可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HSP70的表达,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有效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五味子乙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及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H9c2大鼠心肌细胞株建立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及毒胡萝卜素内脂诱导的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模型,检测细胞活力,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评价五味子乙素对不同模型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影响;检测ATP及线粒体复合物活性水平,评价五味子乙素对细胞线粒体能量供应水平影响;检测谷氨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及Caspase 3、Caspase 9表达,观察五味子乙素对线粒体完整性的影响。结果五味子乙素可有效抑制不同心肌细胞模型的氧化应激反应,并减少心肌细胞谷氨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及Caspase 3、Caspase 9水平,增加细胞ATP水平及呼吸链复合酶。结论五味子乙素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内质网应激反应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对不同模型导致的线粒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灸预处理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胃黏膜损伤的机制.方法:32只健康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捆绑组(A组)、模型组(B组)、艾灸穴位组(C组)和艾灸非穴组(D组),每组8只.艾灸穴位组和艾灸非穴组大鼠艾灸预处理8 d,捆绑组和模型组大鼠只捆绑,不艾灸.除捆绑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制备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胃黏膜HSP70、胃黏膜细胞凋亡、凋亡活化因子1 (Apaf-1)、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胃黏膜HSP70表达,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AI),胞质Cyt-C、Apaf-1、Caspase-9和Caspase-3含量明显增加(2.93±0.29vs 2.51±0.22,3.52±0.77vs 2.25±0.53,1.63±0.36vs 0.75±0.23,4.32±0.67vs 3.44±0.86,4.05±1.01vs 3.76±0.82,3.55±0.86vs 2.35±0.71,P<0.01或0.05).与B组相比,C组大鼠胃黏膜HSP70表达(3.93±0.36)明显增加(P<0.01),而细胞凋亡指数(1.53±0.45),胞质Cyt-C(0.97±0.26)、Apaf-1(2.244±0.49)、Caspase-9(2.43±0.73)、Caspase-3(1.97±0.61)均显著降低(P<0.01).与C组相比,D组大鼠胃黏膜HSP70表达(3.35±0.34)显著降低(P<0.01),而凋亡指数(3.06±0.81),Cyt-C(1.45±0.29),Apaf-1(3.16±0.66),Caspase-9(3.33±0.76),Caspase-3(2.98±0.86),显著升高(P<0.01或0.05).结论:艾灸通过上调大鼠胃黏膜细胞HSP70表达,继而作用于凋亡线粒体信号转导途径相关靶点,由此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达到保护胃黏膜损伤的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SV)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周后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MI/R组和白藜芦醇(RSV)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MI/R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大鼠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梗死面积、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p53、乙酰化p53(Acetyl-p53)、Bcl-2、Bax以及细胞浆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 C)和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HE染色检测心肌损伤评分。结果与Sham组相比,MI/R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损伤评分、心肌LDH、CK、cTnI、Acetyl-p53、Bax、细胞浆Cyt C和AIF表达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增加,而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降低,Bcl-2和SIRT1表达以及线粒体Cyt C和AIF表达明显减少。与MI/R组相比,RSV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损伤评分、心肌LDH、CK、cTnI、Acetyl-p53、Bax、细胞浆Cyt C和AIF表达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而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改善,Bcl-2和SIRT1表达以及线粒体Cyt C和AIF表达明显增加。3组之间p53表达无差异。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抗凋亡作用减轻糖尿病大鼠MI/R损伤,其作用机制与SIRT1/p53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我国汉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2(CYP2J2),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2(EPHX2)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350例健康人群,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两个基因CYP2J2 G-50T,EPHX2 G860A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 仅EPHX2 860A等位基因频率在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携带EPHX2 860A等位基因的人群患缺血性脑卒中相对风险率下降50%(OR=0.5).当个体同时携带CYP2J2-50GG和EPHX2 860A (A 示A等位基因)联合基因型时,其患缺血性脑卒中相对风险率下降53.9%(OR=0.461).结论 虽然EPHX2 860A等位基因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并且为缺血性脑卒中一个独立的保护因子,但联合基因型CYP2J2-50GG/EPHX2 860A 的协同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更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YP2J2基因启动子区G-50T多态性和EPHX2基因G860A多态性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患者150例(肺癌组),300名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CYP2J2基因启动子区G-50T多态性和EPHX2基因G860A多态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组和对照组比较,CYP2J2启动子区G-50T多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肺癌组患者EPHX2 860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96%比78.3%,P〈0.01),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显示,肺癌的发生与EPHX2 G860A多态性显著相关(校正OR值=0.164,95%CI 0.079~0.342,P〈0.001)。结论EPHX2 G860A多态件与肺痛密切相关.可作为肺癌高毹患者的预涮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与正常妇女阴道乳酸杆菌优势菌种和产H2O2能力的比较,初步探讨乳酸杆菌在VV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66例VVC患者为实验组,50例正常妇女为对照组。1.将阴道分泌物接种在MRS乳酸杆菌琼脂培养基上,在CO2环境下培养,采用微量生化试验鉴定乳酸杆菌;2.将乳酸杆菌接种在H2O2鉴定培养基上,根据显色鉴定是否产H2O2。结果1.两组在乳酸杆菌的分布上无差别(P〉0.05),均以嗜酸乳酸杆菌、詹氏乳酸杆菌和卷曲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种;2.对照组H202阳性乳酸杆菌的分离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分别为23例(46%)和6例(9.09%),有显著性差异(P〈0.01);3.两组内三种优势乳酸杆菌产酸能力相似(P〉0.05),但两组间相比,VvC组嗜酸乳酸杆菌和卷曲乳酸杆菌产H202能力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1.VVC患者与正常妇女阴道内乳酸杆菌菌种分布相似;患VVC后阴道嗜酸乳酸杆菌和卷曲乳酸杆菌产酸能力下降;2.VVC的发生与H2O2阳性乳酸杆菌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雷漾  郑和义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2):193-194,164
产H2O2的乳酸杆菌在女性生殖泌尿道感染所起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近年的研究无论在体内或是体外,大多是关于细菌性阴道病、淋病、HIV感染及念珠菌性阴道炎与产H2O2的乳酸杆菌的关系,并认为缺乏产H2O2的乳酸杆菌在上述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丙酮酸对过氧化氢(H2O2)诱发小鼠嗜铬细胞瘤瘤细胞(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损伤组;保护组,在用H2O2处理前30 min加入丙酮酸.通过细胞形态学方法,化学比色法测定琥珀酸脱氢酶(MTT)含量,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丙酮酸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 通过形态学方法,保护组细胞数显著比损伤组多,受损变圆的细胞数较少.保护组可明显降低细胞LDH释放量和细胞内的MDA含量(P<0.01);提高MTT测定值和SOD活性.结论 丙酮酸对H2O2诱发PC12细胞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在延缓H2O2诱导细胞衰老中的作用.方法 H2O2诱导WI-38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细胞化学染色计算衰老细胞百分率变化,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衰老细胞p21、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2(CDK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双歧杆菌LTA处理后,β-半乳糖苷酶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较衰老模型组降低(P<0.01).与年轻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细胞中p21的表达增高,cyclin E和CDK2表达降低,而双歧杆菌LTA能够逆转上述变化(P<0.01).结论 双歧杆菌能延缓H2O2诱导的细胞衰老,机制可能与改变p21,cyclin E和CDK2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7-二氟甲氧基金雀异黄素对氧化应激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等黏附分子的释放,Western blotting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H2O2处理血管内皮细胞24 h后,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的黏附率显著增加,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释放增加;加入7-二氟甲氧基金雀异黄素后,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的黏附率以及内皮细胞释放E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等黏附分子呈浓度依赖性减少.H2O2处理血管内皮细胞24 h后,可显著激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这一作用可被7-二氟甲氧基金雀异黄素所抑制.给予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特异性抑制荆SB203580亦可阻断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单核细胞黏附及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释放.结论 7-二氟甲氧基金雀异黄素对氧化应激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具有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进而阻断内皮细胞释放黏附分子E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有关.  相似文献   

18.
H2O2诱导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2O2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从细胞水平为抗皮肤衰老药物的研究提供较理想的皮肤衰老模型。方法用不同浓度的H2O2(50~300μmol/L)干预体外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羟脯氨酸比色法检测胶原含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H2O2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降低细胞SOD的活性,减少细胞胶原含量,增加MDA含量。结论氧化应激可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用H2O2致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可用于抗皮肤衰老药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原代培养SD大鼠的乳鼠心肌细胞建立H_2O_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观察脂联素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所致内质网应激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通过α-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的心肌细胞进行鉴定.选用原代培养3~4天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H_2O_2组、H_2O_2+10 mg/L脂联素组、H_2O_2+20 mg/L脂联素组和H_2O_2+30 mg/L脂联素组.实验终止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的释放,通过流式细胞术来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用RT-PCR与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指标GRP78和Caspase-12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给予H_2O_2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70.7%±6.4%比1.0%±0.6%,P<0.05),LDH释放增加(1411.5 ±189.7 U/L比353.3 ±50.3 U/L,P<0.05),内质网伴侣蛋白GRP78以及Caspage-12在mRNA(分别为1.25±0.50比0.18 ±0.10和1.32±0.15比0.26±0.06)及蛋白水平(分别为0.92±0.50比0.37±0.10和1.24 ±0.50比0.51±0.01)表达增加(P<0.05),30 mg/L脂联素预处理后给予H_2O_2,可较大程度地逆转上述指标变化,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43.6%±3.8%),LDH释放减少(686.7±61.1 U/L),内质网伴侣蛋白GRP78以及Cagpase-12在mRNA(分别为0.56±0.03和0.83±0.04)及蛋白水平(分别为0.66±0.03和0.64±0.03)表达减少(P<0.05).结论 氧化应激使GRP78和Caspase-12表达增强,启动内质网应激,脂联素可以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逆转H_2O_2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及凋亡作用,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灵芝多糖抗H2O2诱导的HDF细胞衰老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灵芝多糖(GLP)对抗H2O2诱导的HDF细胞衰老及可能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方法 将HDF细胞培养至24代时分成6组:即青年组、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及GLP小剂量(50 mg/L)、中剂量(100 mg/L)、大剂量(150 mg/L)组,体外DMEM培养,各GLP组和衰老模型组自30代始添加 H2O2诱导HDF细胞衰老,直至38代.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Dimri法检测β-半乳糖苷酶活性;RT-PCR法检测p16INK4a、CyclinD1、CDK4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Rb蛋白表达和磷酸化Rb.结果 与青年组及对照组比较,衰老模型组细胞活力下降(P<0.01),β-半乳糖苷酶活性升高(P<0.01),CyclinD1 mRNA表达升高(P<0.01),CDK4 mRNA表达下降(P<0.01),p16INK4a表达升高(P<0.01),Rb磷酸化减少(P<0.01);与衰老模型组细胞比较,中剂量和大剂量GLP细胞活力明显提高(均P<0.01),而β-半乳糖苷酶活性降低(均P<0.01),CyclinD1 mRNA表达降低(均P<0.01),CDK4 mRNA表达升高(均P<0.01),p16INK4a表达降低,Rb磷酸化增多(均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LP可通过改变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CDK4/p16INK4a进而调节Rb的磷酸化状态,发挥抗H2O2诱导的HDF细胞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