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添加合生元的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肠道主要正常菌群、粪便分泌型IgA (SIgA)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对照组,n=26)和添加合生元的早期肠内营养组(研究组,n=27),对照组于术后24~48 h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开始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肠内营养支持前14 d添加合生元制剂(金双歧)。在营养支持前和第4、8、15天分别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主要正常菌群定量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粪便SIgA。比较研究期间两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在肠内营养支持第8 天和第15 天,研究组大肠杆菌(P=0.004,P=0.004)和肠球菌(P=0.032,P=0.048)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P=0.046,P=0.024)高于对照组;研究期间乳酸杆菌、类杆菌和梭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肠内营养支持第15 天,研究组粪便SIgA高于对照组(P=0.035 )。研究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33.33%与46.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结论与普通早期肠内营养相比,添加合生元的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的改善,上调肠道局部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病人术后炎症反应和肠屏障功能的影响,以期为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依据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对照组(全胃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分析两组术后3 d外周血炎症介质及肠屏障功能指标,并进一步分析炎症指标与肠屏障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观察组病人46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t=2.015,P=0.047)、恢复经口饮食时间(t=2.692,P=0.009)和术后住院日(t=2.934,P=0.004)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13.04%,6/46) vs (32.56%,14/43),χ~2=4.858,P=0.028)]。观察组病人术后3 dC-反应蛋白(t=4.978,P 0.01)、白介素6(t=4.070,P 0.0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8.795,P 0.01)、血D-乳酸(t=5.267,P 0.01)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t=6.373,P 0.0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术后3 d外周血IL-6与D-乳酸(r=0.825,P 0.01)和IFABP(r=0.766,P 0.01)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加速胃癌病人术后康复,保护术后肠屏障功能并抑制系统性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康复和炎症反应的影响,以期为此类病人术后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病人。依据术后营养治疗的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观察组(术后早期EN组)和对照组(肠外营养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康复、腹腔引流量和引流液炎症介质水平等指标。结果:共计纳入81例病人,其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t=3.806;P <0.001)、恢复饮食日(t=5.510;P <0.001)以及术后住院日(t=2.401;P=0.019)均短于对照组病人。观察组病人术后5 d外周血白蛋白(t=14.040;P <0.001)和前白蛋白(t=9.832;P <0.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未见显著差异(t=1.477;P=0.144)。观察组病人术后5 d外周血CRP水平(t=7.758;P <0.001)和术后SIRS发生率[(12.2%, 5/41) vs (32.5%, 13/40),χ2=4...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快速康复理论,通过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间围手术期病人营养状况、炎症指标、免疫水平及临床指标,观察EEN对胃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65例胃癌术后病人,按照不同时间EN支持分为EEN组(n=33)和EN组(n=32)。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 G),同时观察病人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EN组病人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大多高于EN组,EEN组病人术后第3天炎症指标低于EN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EEN组在术后短期内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及住院时间方面都优于E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早期提高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具有显著作用,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优化护理对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后营养状态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07月至2017年12月于我科行结直肠肿瘤切除的116名病人,随机设立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支持,并实施常规的外科术后护理;试验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同时进一步优化护理干预,其中包括细化术前指导、加强术前身体活动和耐力训练、疼痛护理、术后尽早恢复饮水、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早期拔除尿管等。结果 :术后第7天,试验组病人与对照组病人相比,体质量(P=0.010)、血红蛋白(P=0.016)、前清蛋白(P 0.001)、血清白蛋白(P 0.001)等营养指标明显升高。同时,试验组第5、7天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经优化护理后,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肠鸣音恢复时间(P 0.001)、肛门排气时间(P=0.001)以及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 0.001)。此外,研究发现,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优化护理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P 0.001)。结论 :对于行结直肠肿瘤切除病人,予以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优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加调节肠道菌群制剂与胃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2010年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加调节肠道菌群制剂的胃癌术后患者36例与早期肠内营养未加调节肠道菌群制剂的胃癌术后患者38例发生早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患者的胃癌分期,术前身体状况评估,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腹泻(或腹胀)、感染(腹腔,肺部及其胸腔)、吻合口漏、肠梗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等的发生率分别为19.4%和39.4%(P〈0.05)、2.5%和3.5%(P〉0.05)、2.0%和2.2%(P〉0.05)、1.5%和2.8%(P〉0.05)、2.2%和11.6%(P〈0.05)、0%和0.08%(P〈0.00)。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加调节肠道菌群制剂是减少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联合益生菌在重型颅脑外伤病人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5年8月至2018年5月连续性纳入重型颅脑损伤病人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EEN治疗,研究组额外添加益生菌。比较两组病人血清炎症因子、应激激素、肠道粘膜屏障指标以及EN并发症等差异。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未见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至EN应用第7天,研究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P=0.034)、C反应蛋白(P=0.001)及皮质醇(P=0.038)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自EN应用第3天起,研究组血清血管紧张素Ⅱ、二胺氧化酶及D乳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此外,EN应用过程中,研究组胃潴留(P=0.023)及下消化道麻痹(P=0.016)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EN联合益生菌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血清炎症因子及应激激素水平,保护肠道粘膜屏障,降低EN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EEN)在胃癌病人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与单一剂型肠内营养(EN)进行比较,以期为胃癌术后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序贯性依次使用氨基酸型、短肽型及整蛋白型EN)及对照组(整蛋白型EN)。密切医护配合模式下执行EEN方案,评估两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效、系统性炎症反应水平;采用六分钟步行试验比较两组术后7天总体康复治疗效果;记录并对比两组EN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71例病人,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病人首次排气时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t=0.535;P=0.595);观察组病人恢复经口饮食时间(t=3.400;P=0.001)及术后住院日(t=4.070;P0.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术后7天外周血CRP(t=2.547;P=0.013)及IL-6(t=3.172;P=0.00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天,观察组病人六分钟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416.1±36.7)m vs(358.9±32.7)m;t=6.927,P0.01]。观察组病人EN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3%,3/36)vs(28.6%,10/35);χ2=4.860,P=0.028]。结论 :序贯性使用不同剂型EN可加速胃癌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胃癌病人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胃癌术后病人中的应用价?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肠内营养支持(EN组)和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PN-EN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三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肝功能、血糖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肝功能、血糖无明显差异;EN组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和PN-EN组(P<0.05).各组术后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负氮平衡均得到有效纠正.结论:三种营养支持方法均能明显改善胃癌术后病人机体营养状况,肠外联合肠内营养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病人.  相似文献   

10.
胃癌合并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于胃癌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比较102例胃癌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接受EN(n =48)或全肠外营养(TPN,n=54)的疗效,了解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的差异. 结果:与TPN组病人比,EN组病人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P<0.05),术后第7天空腹血糖较低(P<0.05),但胃肠道症状发生率较高(P<0.05). 结论:对胃癌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术后EEN仍然适用,但在营养支持过程中需要更精心地护理,以减少胃肠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