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探究MSTN基因g+6723G>A对绵羊胴体相关性状的影响。本文以Texel×Altay杂交进行MSTN基因的导入,经繁殖后的横交F2代羊为实验群体,对208只F2代羔羊体重、体尺及胴体性状指标进行测量和关联分析。横交F2代羊MSTN基因3’UTR检测出3种基因型,两个等位基因。其基因型频率以AG型最高,G为优势等位基因;分析发现,不同基因型中AA基因型的体重、胴体重、左带臀腿重量显著高于GA与GG基因型(P<0.05),GG基因型尾部脂肪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GA基因型尾部脂肪与GG基因型无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基因型间AA与GG基因型出生重、眼肌长、臀宽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MSTN基因g+6723G>A位点对绵羊的生长性状有影响,该位点可作为绵羊生长发育的候选遗传标记,为绵羊选种选育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杂交二代尾部的分化规律,本试验对该群体199只75日龄羔羊进行体重(X1)、体高(X2)、体长(X3)、胸围(X4)、胸深(X5)、胸宽(X6)、管围(X7)、脂臀宽(X8)、脂臀厚(X9)、脂臀长(X10)10个指标的测定,采用K-mean聚类分析依据上述表型数据对群体进行分类,运用单因素方差法比较不同尾型小群体的体尺之间的显著性差异,运用聚类分析探索不同组的体尺之间的内在关系,运用逐步回归方法脂臀宽、脂臀长进行回归方程的建立,结果表明:按尾巴的大小可以分为小尾、中尾、大尾三个组.小尾组的脂臀宽显著小于中尾组(P<0.05),极显著小于大尾组(P<0.01);小尾组的脂臀长极显著小于中尾组(P<0.01),显著小于大尾组(P<0.05);三个组的体重、体高、胸围等体尺指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三个组的体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关系,影响中尾组的主要体尺因素是胸围,影响大尾组的主要体尺因素是胸宽.影响小尾、中尾、大尾组的脂臀长、脂臀宽的体尺因素不同,建立了回归方程,小尾组:f(X8,X10)=(-0.22X1+0.22X4+0.24X6+0.53X10,20.18+0.19X2-0.24X3-0.15X4-0.17X6+0.37X8+0.18X9),中尾组:f(X8,X10)=(0.31X1+0.96X9,0.29X1-0.25X5+0.52X9),大尾组:f(X8,X10)=(-0.35X1-0.65X3+0.97X9,0.59X6).综上,三个组羔羊的体尺形态、尾部特征出现了较大的分化.为野生盘羊杂交二代的脂尾形态变异进行科学的遗传评价,为绵羊群体尾部遗传分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LPL)基因rs283多态位点与运动干预肥胖青少年体成分及糖脂代谢效果的关联性。方法:对53名(男27名,女26名)年龄为16.55±2.87岁、BMI为34.02±3.89 kg/m2的汉族肥胖青少年进行为期4周的封闭式中等强度有氧训练,测试训练前后体成分和糖脂代谢指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LPL基因rs283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与减肥效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运动引起的指标变化率,GG基因型肥胖青少年Δ体脂百分数为3.37±1.60,显著高于GA基因型肥胖青少年(2.09±1.53,P<0.01);Δlg HOMA-IR为0.52±0.13,显著高于GA基因型肥胖青少年(0.44±0.10,P<0.05);ΔTG为51.91±6.56,显著高于GA基因型肥胖青少年(47.06±5.36,P<0.01)。结论:本研究汉族肥胖青少年中rs283纯合子GG型肥胖青少年对运动减肥更为敏感。该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肥胖青少年运动减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筛选新疆2个地方绵羊品种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受到强烈选择的繁殖性状及脂肪沉积相关候选基因,为绵羊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选育奠定基础.对策勒黑羊、吐鲁番黑羊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应用选择信号检测(Fst、Pi),分别在策勒黑羊、吐鲁番黑羊基因组鉴定到受选择的128252个SNPs和128396个SNPs,求交集后进行基因注释,获得63个候选基因,其中与绵羊繁殖相关基因15个(BCL2L11、DDRGK1、AMH、UBE2B、TBX3等);脂肪代谢相关基因8个(IRX3、HOXC10、PNPLA7、PLA2G10等).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视黄醇代谢、TGF-β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路等.以上发现为掌握策勒黑羊、吐鲁番黑羊高繁殖力、脂肪沉积等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研究及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阿尔登肉用公马与伊犁母马杂交Fl代的体尺以及屠宰性状的测定。探索杂交Fl代肉用马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肉性能。为今后的肉用马选育和杂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择伊犁昭苏县军马场3~4岁自然放牧的杂交F1代肉用公马5匹,伊犁公马4匹。进行体尺及屠宰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杂交F1代肉用公马与普通伊犁公马的宰前平均活重分别为338.4kg、295.5kg,相差42.9妇,存在显著差异(Pl〈0.05);F1代杂交公马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平均测量数据均高于普通公马的平均测量数据,但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O.05);胴体重、骨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骨肉比无显著差异(P〉0.05);胴体长、后腿长、眼肌长、胸深、后腿宽、后腿围、眼积面积平均测量数据均高于普通公马的平均测量数据,但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杂交F1代肉用马具有发育快,体重高,具有明显的肉用体形。  相似文献   

6.
采用SAS软件CORR过程对重庆黑山羊成年羊体尺体重指标与胴体净肉率进行相关分析,并以成年体高X1、体斜长X2、胸围X3、胸宽)(4、胸深X5、成年体重X6为自变量,胴体净肉率Y为因变量,采用REG过程BACKwARD(后退法)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估测重庆黑山羊胴体净肉率的最优回归方程:Y=9.9370—0.0109X3—0.2184X4+0.4914X5。  相似文献   

7.
应用通径分析理论,对48只多浪羊羔羊断奶体重与体尺性状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且对体重效应作用大小,即决定系数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多浪羊羔羊断奶体重与体尺性状有极显著相关性(P〈0.05),对体重影响其决定作用的是胸围,其次是体长和胸深,这在羔羊断奶选种时值得重视。多浪羊羔羊断奶时其体尺性状与体重的最优回归模式为Y=-35.11+0.2X1+0.551X3+0.619X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优秀耐力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联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ase-Control实验设计,分析4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在优秀耐力运动员组(235人)和对照组(504人)中的分布特征。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分析阳性关联多态性位点的生物学功能。结果:(1)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在优秀运动员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有显著差异。(2)rs6821591的TT基因型、rs12650562的TT基因型、rs12374310的CC基因型、rs4452416的GG基因型和rs4697425的AA基因型在运动员组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但rs4452416的GG基因型频率较低。结论:PGC-1α基因的rs6821591、rs12650562、rs12374310和rs4697425四个多态性位点与优秀耐力运动员运动能力状态关联,并且上调其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特克塞尔×哈萨克羊F1代体重和体尺的相关关系,为通过体尺指标估计体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选取测定记录中6月龄特哈杂交F1代公羔62只、母羔62只,共计124只。测量其体重(Y)、体高(X1)、胸宽(X2)、胸深(X3)、体斜长(X4)、胸围(X5)、单腿围(X6)、管围(X7),运用SPSS19.0软件对特哈杂交F1代羔羊的体重和体尺进行相关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特哈杂交F1代的体重和体高、胸宽、胸深、体斜长、胸围、单腿围、管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斜长与体重相关程度最高,胸宽与体重相关程度最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70、0.41。体高与单腿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胸宽与体高和管围之间为负相关,其余各体尺指标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经逐步回归分析,将体斜长、单腿围、管围纳入回归方程。最优回归方程为:Y=0.780X4+1.005X6+4.125X7-87.391。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0.64,拟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rs7903146和rs1119621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早相胰岛素分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设新诊T2DM组(n=227)和正常对照组(n=152),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rs7903146和rs11196218位点进行SNPs分型。结果新诊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rs7903146位点风险等位基因频率(MAF)分别为5.73%和4.28%,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无论以共显性、显性、或是隐性模式分析,rs7903146和rs11196218位点的SNPs均与T2DM无显著相关性(P>0.05)。Rs7903146位点的SNPs与ΔI30/ΔG30相关(OR=1.012,95%CI 1.000~1.025,P=0.05),T风险等位基因携带者的ΔI30/ΔG30显著高于未携带者(P=0.0385)。结论尚未发现重庆地区汉族人群TCF7L2基因rs7903146和rs11196218位点SNPs与T2DM的相关性,但rs7903146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早相胰岛素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