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伤引起的多发伤致残率和致死率高,救治难度大但目前创伤救治的医疗模式仍然存在不足,创伤患者的救治面临巨大挑战。人工智能(AI)是基于机器学习、强化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基础算法的智能技术,现已应用于创伤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其高效精准的计算机视觉、规划决策以及大数据统计分析等技术方向既提高了创伤患者救治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临床医师的工作负荷,弥补了传统创伤救治模式的不足。笔者对AI在创伤急诊分诊、诊断、治疗及战创伤预防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AI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西藏高原地区创伤病人临床诊治特点,为提高救治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0年7月在西藏山南地区某部中心医院的门急诊创伤病人临床资料。主要统计指标包括门急诊创伤患者人数、伤后入院时间、伤情伤类分布、主要救治效果及转归,并对死亡患者构成及相关原因进行分类和汇总。结果该院2008年8月~2010年7月期间门急诊创伤病人总数共计1 453人,收住院人数612人,占总住院人数比例20.3%;其中轻伤占39.78%,中度伤占29.57%,重度伤占18.72%,危重伤占11.93%。创伤患者受伤后到院就诊时间相差极大,但大多超过1h;共死亡135人(占9.29%),其具体原因除严重原发伤外,主要包括创伤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创伤是高原地区高发病,具有较高死亡率。需要加强创伤急救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低氧血症对高原地区创伤患者救治结局及机制的影响,注重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防治创伤性休克及各种严重并发症,以提高高原地区创伤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高严重多发创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严重多发创伤69例。外伤原因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斗殴刀刺伤等。按AIS90版与ISS标准评定均>16,最高89。损伤组织器官依次为颅脑、左心室、右上肺、左右胸腔、肝及血管、脾脏、左肾、膈肌、胰腺、小肠,脊柱及骨盆等。同时伤及2~3个部位54例,4~5个部位15例。急诊抗休克65例,急诊手术69例,抢救手术11例。结果存活66例(95.65%),入院时血压为零及心脏刀刺伤11例均抢救成功。死亡3例(4.35%),死于重度脑外伤。无一例并发症及MOF。结论严重多发创伤救治严禁按诊断程序救治,采取争分夺秒地边抗休克复苏边进行急诊手术。及时手术止血是抗休克的根本措施,开胸剖腹探查是急救患者的诊断与救治的首选方法。手术治疗应选择最佳时机与恰当术式,同时注意早期保护重要器官。处理器官伤仍坚持"保全生命第一,保全器官第二"的手术救治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模式下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6年1月~2010年12月进入"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204例患者资料,记录了各环节的救治情况.结果 伤后至入院时间平均为207min,入院至确定性治疗时间为64.34min;死亡19例,抢救成功率92.87%.结论 急诊绿色通道加快严重创伤患者确...  相似文献   

5.
昆明市周边高速公路交通伤特点及院前抢救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回顾我院2006~2007年高速公路创伤救治情况,对损伤特点及救治疗效进行归纳总结.方法:规范院前 - 院内急诊救治方案;统计救治疗效;取伤者的性别、年龄、ISS、休克、意识障碍程度和损伤部位等为自变量,最终疗效为因变量,采用Spearman方法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损伤部位发生率依次为四肢、头颅、胸、面、脊椎、骨盆及腹;急诊及入院后死亡者中,81%为重度颅脑伤;急诊室内因休克致死13.5%,其中80%为严重骨盆损伤;转运途中休克救治有效率为79.1%;创伤程度与休克有关(r=0.599),意识障碍程度及严重颅脑伤与预后有关(r1=-0.738,r2=0.831).结论:高速公路创伤具有高能量、高速度的特点,严重颅脑伤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骨盆损伤则是急诊室内创伤性休克死亡的主要原因,必须加强其早期处理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一体化绿色通道新模式在批量伤员急救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7年急诊科运用传统模式及新模式处理的批量伤员病例数为研究对象,对批量伤员患者院内救治中的各个环节时间,转归情况等方面资料比较.结果:“包干制”一体化组批量伤员的急诊检查、急诊等待、特殊检查、急诊手术、普通住院天数、ICU住院天数时间均短于传统组.结论:“包干制”一体化绿色通道新模式,各个环节紧密配合,提高批量伤员救治的及时性和连贯性,提高医生的责任感,争取患者时间,提高创伤救治率.改善患者预后及缩短住院时间有所帮助,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园区相关的医疗转运服务中创伤患者的急救及转运情况,为今后此类大型公共活动中创伤患者的院前救治及急救转运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此次世博会期间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记录的全部世博相关随车病例,通过对接受转运的创伤患者的性别比例、创伤部位、创伤原因、现场处置方法及转运耗时情况等指标的分析,研究这部分创伤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特点、现场救治及转运情况等相关信息。结果因创伤需转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88岁,以女性患者居多。最常见的创伤部位为四肢(62.17%)及头面部(27.82%)。园区内转运创伤患者的平均耗时为9.10min,园区与定点医院间转运创伤患者的平均耗时为15.23min。创伤患者现场急救和随车急救的各项措施实施率均<20%。结论上海世博会与各类大型公共活动一样,创伤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类型。正确评估创伤种类及伤情,分析受伤群体特点,科学合理的医疗保障配置,规范的现场急救和及时的转运是创伤患者得到良好救治的基本保证。其次,进一步完善大型公共活动医疗数据的统计、汇总工作,取得更多完整的客观数据,以便制定出大型公共活动医疗保障规范。  相似文献   

8.
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整体救治方法对严重创伤急诊救治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991年1月-2005年11月收治的1019例严重创伤患者,分别按2002年12月前后的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和救治组,观察两组之间的急诊救治疗效差异。结果:救治组死亡率为7.19%(35/487),对照组死亡率15.23%(81/532),救治组早期救治时间、确诊时间及急救手术时间无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采取综合急诊救治措施,加强院前救治力量,充分发挥医院整体实力,可以显著提高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超与CT用于急诊腹部创伤诊断临床价值差异。方法分析我院收治急诊腹部创伤患者132例的B超与CT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方式脏器损伤及损伤程度分级诊断临床符合率。结果 B超和CT用于急诊腹部创伤患者脏器损伤及损伤程度诊断临床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与CT检查急诊腹部创伤诊断诊断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其中B超因价格低廉、无辐射及可行床边检查等优势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心脏创伤急诊的特殊性及外科策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心脏创伤急诊分型及诊断的特殊性、伤因谱变化 ,总结对心脏创伤急诊的外科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 61例心脏创伤急诊病例的临床资料 ,分为 1 990年前后两组 ,比较两组病例数、伤因谱、创伤分型构成及住院死亡率等 ,并进行统计学检验。 结果  1 990年后心脏创伤急诊病例数较 1 990年前明显增加 ,住院死亡率明显下降 (P <0 .0 5 ) ;两组伤因谱及创伤分型构成有明显变化 ;心脏创伤是心脏介入治疗的潜在并发症之一 ,更具特殊性。 结论 近十年来心脏创伤急诊有明显增多趋势 ,对心脏创伤急诊的分型应有新的认识 ;正确合理的分型有利于临床采取相关的外科策略 ,有效地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重度交通伤患者中多达20%的患者被诊断有严重腹部创伤,并且有高达20%的病死率。严重出血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但随着医疗技术及设备的发展,目前腹部创伤引起的出血被认为是潜在的可预防性死亡。本研究以“战伤救治理念体系”为依据,集合了包括创伤重点超声评估、腹腔内止血复苏、院前输血等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诊疗干预措施,制定院前集束化救治策略,更好地指导严重腹部交通创伤患者的院前急诊救治,以期望延长其有效救治时间窗,为后续的院内治疗创造条件,并且提高患者在院内手术时的耐受力,从而降低创伤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仍然是导致创伤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杀手".创伤后脓毒症研究领域存在的诸多瓶颈问题尚未解决,主要体现在预警研究滞后、预防性干预措施有限及诊断标准不清.笔者着重围绕脓毒症的预警、预防性干预措施及早期诊断标准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导临床积极应对,以降低创伤后脓毒症所致的晚期病死率,进而提升创伤救治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和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创伤逐渐成为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因素,如何发挥多学科优势为严重创伤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救治和护理服务是一个挑战。护士作为创伤救治小组的角色之一,在创伤救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知识水平及必备的技能非常有限,为其提供充足的培训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护理人员创伤救治培训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管理者及培训者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重症创伤是急诊常见疾病类型,如不能及时诊断与救治,致残率、病死率极高,急性重症创伤患者多并发创伤性凝血病(TIC),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是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1-2])。因此分析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急性重症创伤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对于早期准确诊断与治疗、预后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相关文献报道并不多见。鉴于此本研究针对笔者医院收治的重症创性患者,监测凝血功  相似文献   

15.
大出血合并凝血病是严重创伤患者早期主要死亡原因,预防和早期诊断处理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关键,包含低压性复苏、止血性复苏和损害控制外科的"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明显改善了创伤后凝血病的救治结局。本文主要针对创伤后凝血病的临床救治,给创伤外科医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脾创伤急诊CT扫描的影像表现,评价其对脾创伤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1996—2003年在我院行CT检查并确诊为脾创伤的60例患者,分析其CI、表现并与手术和临床相对照。结果:本组共有23例行剖腹探查手术,2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其余37例行保守治疗,临床均支持脾创伤诊断,诊断正确率达95%。脾周凝血块、脾被膜下积血、脾内血肿、脾内裂隙及腹腔积血是诊断脾创伤有价值的征象。结论:急诊CT对于脾创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正确诊断脾创伤、评价其损伤程度、确定治疗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创伤已成为40岁以下成人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其中严重多发伤及其伴发的创伤性休克是导致患者死亡最为重要的原因[1].因此,如何最大限度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生存率仍是创伤急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与传统的专科专治急救模式相比,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下的严重多发伤急诊规范救治因其强调生存链与创伤救治连续体理念,正逐渐被广大医师所重视和接受.我院2007年1月创建急诊危重病中心,采取创伤一体化救治新模式,对严重多发伤实行急诊规范化救治.  相似文献   

18.
创伤登记是收集并记录创伤患者救治过程及时间节点的重要工具,创伤数据库的运行对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有重要意义。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建立创伤登记系统并成熟运行。国内创伤登记系统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数据缺失、数据不连贯、并发症不填写、忽视出院后治疗数据、人力财力限制等问题。在人员...  相似文献   

19.
《中华创伤杂志》创刊于1985年9月,是国内唯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分析、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及创伤免疫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中华创伤杂志》2021,(3):M0004-M0004
《中华创伤杂志》创刊于1985年9月,是国内唯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分析、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及创伤免疫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