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Ang)Ⅱ和内皮素1(ET-1)是重要的致炎及纤维化因子,且2者间存在交互作用[1],共同参与糖尿病肾病(DN)肾间质纤维化(RIF)的进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组织缺氧时表达增多的产物.AngⅡ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的表达增加,而ET-1是HIF-1α的下游基因,3者之间密切关联.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ngⅡ、ET-1及HIF-1α在D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脏损害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DN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Ang)Ⅱ和内皮素1(ET-1)是重要的致炎及纤维化因子,且2者间存在交互作用[1],共同参与糖尿病肾病(DN)肾间质纤维化(RIF)的进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组织缺氧时表达增多的产物.AngⅡ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的表达增加,而ET-1是HIF-1α的下游基因,3者之间密切关联.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ngⅡ、ET-1及HIF-1α在D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脏损害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DN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N)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主要原因,也是一类以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RIF)为特征的疾病.研究表明在DN状态下,肾脏固有细胞如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均能发生表型转换而表现间充质细胞特性参与RIF[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其下游基因内皮素1 (ET-1)均能导致上皮细胞转分化(EMT)[2-3].但二者是否参与DN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TEMT)及其相互作用并不清楚.本研究观察高糖环境下HIF-1α、ET-1、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以及HIF-1α siRNA转染和ET-1特异性A受体拮抗剂BQ123对其的影响,旨在探讨HIF-1α和ET-1在高糖诱导TEMT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TGF和TGF-β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作用,观察益肾解毒汤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5/6肾切除大鼠制作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氯沙坦组和益肾解毒汤组。术后8周,常规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用Masson染色法检测胶原在肾脏的沉积;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CTGF和TGF-β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中HIF-1α、CTGF和TGF-β1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肾解毒汤组肾组织中HIF-1α、CTGF和TGF-β1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HIF-1α通过调节CTGF和TGF-β1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而导致肾间质的纤维化,益肾解毒汤可通过减少HIF-1α蛋白水平来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肾间质纤维化(RIF)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以不同浓度(10-9~10-6 mol/L)的AngⅡ分别处理24 h、48 h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脯氨酸羟化酶2(PHD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 随AngⅡ刺激浓度的增加,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也增加,呈浓度依赖性。当AngⅡ浓度在10-7 mol/L,并且干预时间为24 h时,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了166%。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在AngⅡ干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TI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 (P < 0.05),而PHD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 < 0.05)。 结论 AngⅡ可能通过下调PHD2的表达而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的降解,从而上调HIF-1α及TIMP-1的表达,参与RIF。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作用,观察六味地黄丸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5/6肾切除大鼠制作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六味地黄丸组.术后8周,常规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用Masson染色法检测胶原在肾脏的沉积;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PAI-1和TIMP-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中HIF-1α、PAI-1和TIMP-1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组肾组织中HIF-1α、PAI-1和TIMP-1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HIF-1α通过调节PAI-1和TIMP-1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而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六味地黄丸可通过减少HIF-1α蛋白水平来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Ang2、HIF-1α及VEGF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52例HCC中Ang2、HIF-1α及VEGF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加以分析.结果 HCC组织中Ang-2、HIF-1α、VEGF的表达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如肿瘤大小、包膜完整性、远处转移、门静脉癌栓等相关(P<0.05),而与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是否合并肝硬化以及病人的肝功能分级无关(P>0.05).结论 Ang2、HIF-1α及VEGF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和肝内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缬沙坦在防治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RIF)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4只大鼠随机被分为对照组(C组)、DN模型组(D组)和缬沙坦治疗组(T组).D组和T组大鼠分别给予链脲菌素( 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T组给予缬沙坦混悬液40 mg· kg-1·d-1,分别于实验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末测血糖、血浆白蛋白、Scr、尿蛋白.Masson染色观察RIF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查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其mRNA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D组及T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Scr均显著升高,肾组织RIF面积、HIF-1α、TIMP-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血清白蛋白及肾组织中MMP-9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时间点D组比较,T组在实验第8周末、第12周末24h尿蛋白、Scr均显著降低,肾组织中RIF面积、HIF-1α、TIMP-1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减少,血清白蛋白及肾组织中MMP-9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缬沙坦可能通过下调HIF-1α、TIMP-1表达,上调MMP-9表达,延缓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Ang2,HIF-1α及VEGF对肝癌血管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肝细胞癌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检测52例肝癌组织中Ang2,HIF-1α及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对共表达的肝癌组织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RT-PCR 显示,52例肝癌组织中有38例共表达Ang2mRNA,HIF-1αmRNA 和VEGF mRNA,且两两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分别为r=0.783,P<0.01;r=0.427,P<0.05;r=0.433,P<0.05);免疫组化发现,52例肝癌组织36例共表达Ang2,HIF-1α和VEGF蛋白。共表达Ang2 mRNA,HIF-αmRNA 和VEGF蛋白的38例肝癌组织中,平均微血管数[(45.4±8.90) 个/HP],明显高于非共表达组[(13.6±3.30)个/HP](P<0.05)。结论:Ang2,HIF-1α和VEGF与肝癌的新生血管形成有关;肿瘤组织缺氧可能是其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长期应用环孢素A(CsA)后出现的肾间质纤维化是慢性环孢素肾病(CCN)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机制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PPARγ)激活等因素有关[1].研究提示,缺氧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也可能在CCN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拟用大鼠CCN模型,观察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HO-1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蛋白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5例BLBC及其癌旁乳腺组织与708例非BLBC组织中HIF-1α及Glut-1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BLB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IF-1α及Glut-1蛋白在BLB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非BLBC组织(均P0.05),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368,P0.05)。结论:HIF-1α和Glut-1的表达在BLBC组织中同时升高,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BLBC的发生、发展,并可能作为评估BLBC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PDGF-D)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肾组织的表达。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operated rats,SOR)和单侧输尿管梗阻(ul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模型组。术后第3天、7天、14天各处死大鼠10只,肾组织行HE染色并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中PDGF-D、HIF-1α、TGF-β_1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PDGF-D、HIF-1α、TGF-β_1蛋白表达随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PDGF-D、HIF-1α、TGF-β_1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相关分析显示,模型组第3天PDGF-D mRNA表达与HIF-1αmRNA,TGF-β_1mRNA表达分别呈正相关(r=0.748,0.659,P0.05)。结论:PDGF-D可能通过调节HIF-1α,TGF-β_1的表达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和对胆囊癌患者胆囊癌侵袭转移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胆囊癌患者80例以及75例胆囊炎的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胆囊癌组织标本及慢性胆囊炎胆囊黏膜组织标本中HIF-1α表达情况。结果:HIF-1α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强,胞核及胞浆着色,阳性表达(A值)为163.44±25.46;慢性胆囊炎胆囊黏膜上皮HIF-1α表达较弱,胞核及胞浆着色,阳性表达(A值)为75.35±15.4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囊癌TNM不同分期患者中,Ⅰ期和Ⅱ期者HIF-1α表达明显低于Ⅲ期和Ⅳ期者的HIF-1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囊癌无淋巴结转移组HIF-1α表达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组中HIF-1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表达水平是影响胆囊癌患者侵袭转移中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Ru GQ  Zhao ZS  Tang QL  Xu WJ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3):905-90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检测118例胃癌组织中HIF-1αmRNA和IGF—ⅡmRNA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CD34单克隆抗体,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IF—1αmRNA和IGF—Ⅱ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2%和47.4%。且与胃癌临床侵袭转移病理指标均相关。HIF-1αmRNA和IGF-ⅡmRNA阳性表达者的MVD值,均高于阴性表达者;HIF-1αmRNA和IGF-ⅡmRNA表达呈正相关,MVD分别与HIF-1αmRNA和IGF—Ⅱ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HIF—1αmRNA和IGF—ⅡmRNA表达阳性及MVD值≥41.5个/0.72mm^2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均低于表达阴性及MVD值〈41.5个/0.72mm^2者。结论HIF-1α与IGF—Ⅱ对胃癌的浸润转移,特别是对肿瘤血管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肠癌LS174T细胞及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与Survivin的关系.方法 构建靶向HIF-1α的质粒pSilence-2.1-U6-siRNA并鉴定,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染LS174T细胞,低氧培养24h,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siRNA对HIF-1α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9例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HIF-1α、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LS174T细胞转染靶向HIF-1α的siRNA表达载体后,HIF-1α、Survivin表达显著下降.69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HIF-1α、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6.7% (46/69)和56.5% (39/69).腺癌组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瘤组(P<0.01).Ⅲ期腺癌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Ⅰ~Ⅱ患者(P<0.05).结直肠腺癌中HIF-1α表达与Survivin显著正相关.结论 结直肠腺癌发展过程中HIF-1α与Survivin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素(ET)-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6例GISTs检测,观察HIF-1α、ET-1在GIST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ET-1在GISTs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68%(56/76)、65.79(50/76),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其与胃肠道间质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浸润转移和核分裂数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无关(P>0.05);HIF-1α、ET-1在极低和低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危险及直径<2 cm和直径>5 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表达率随恶性程度的增加和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增加(P<0.05),在有浸润转移和核分裂数≥5/50HP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浸润转移和核分裂数<5/50HP组中的表达(P<0.05).结论 HIF-1α、ET-1在GISTs中的表达有联合倾向,可能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 -1α与转录因子Snail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侵袭转移的关系并评估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7例直肠癌组织中HIF-1 α与Snail的表达,分析两者在不同的临床病理分期与分化程度的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直肠癌组织中HIF-1α、Snai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6% (51/87)、71.3% (62/87),HIF-1α与Snail的表达与直肠癌的Dukes分期、远处转移及生存率有关(P<0.05).HIF-1α与Snail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HIF-1 α、Snail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促进直肠癌侵袭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8.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慢性进展性肾脏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病理基础及最终共同途径。缺氧被认为是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微环境因素,而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是调节氧代谢的关键因子。HIF-1α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上皮-间充质转化及与经典促纤维化信号通路串扰,从而调节纤维化过程。本文主要对HIF-1α与RIF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有助于进一步探讨靶向HIF-1α治疗RIF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理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对其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即假手组 )、手术组和苯那普利组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模型 ,术后 2周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间质核因子—κB(NF -κB)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 CAM - 1)的表达。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和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含量。 结果 :手术组肾间质NF -κB ,ICAM - 1的表达增加 ,血浆和肾组织AngⅡ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苯那普利组与手术组相比NF -κB、ICAM - 1的表达下调 ,AngⅡ减少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苯那普利可能通过阻断AngⅡ的作用和抑制NF -κB、ICAM - 1的过度表达而产生保护肾脏作用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素代谢异常与肾小球高滤过密切相关,环氧合酶(COX)是前列腺素合成的关键限速酶,有同工酶COX-1和COX-2.糖尿病肾病(DN)时肾脏COX-2的表达增多,而COX-1无明显变化[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增多及肾脏氧化应激状态均可诱导COX-2大量产生,而应用抗氧化剂可以抑制COX-2表达[2,3].探讨AngⅡ、氧化应激和COX-2的关系以及ACEI类药物是否能通过抑制AngⅡ及氧化应激从而进一步抑制肾组织COX-2表达.可能为临床治疗DN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