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永会  韩继媛  邱红根 《广东医学》2011,32(14):1809-1811
目的 探讨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后处理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夹闭大鼠左肾动静脉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和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T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于肠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C57小鼠36只,随机分为如下3组:假手术组(S组,n=1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缺血后处理+缺血再灌注组(IPO+I/R组,n=12).采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及缺血后处理模型,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肺水肿程度,每组半数小鼠取血检测肺血管通透性以检测肺功能改变,半数小鼠取血检测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及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结果:I/R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增高(P<0.05),肺水肿程度增加(P<0.05),肺血管通透性增强(P<0.05),I/R组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含量较之于C组显著增高(P<0.05),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较之于C组显著降低(P<0.05).进行缺血后处理后,IPO组较I/R组TNF-α、IL-6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C组(P<0.05).IL-10较I/R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肠缺血后处理的节律刺激干预可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为增加抗炎因子IL-10表达、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表达,进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每组10只.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1 h再灌注2 h方法制作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丙泊酚预处理组(P组)和生理盐水预处理组(NS组).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的形态改变和病理损伤评分,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NS组结肠组织损伤评分及IL-1、IL-6、TNF-α含量均增高(P<0.05).与I/R组比较,P组结肠组织损伤评分及IL-1、IL-6、TNF-α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腹腔注射预处理可以通过降低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大鼠肠淋巴液引流方法 并探讨可能参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活性物质.方法 建立并熟练掌握大鼠肠淋巴液引流的方法 .选用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肠道缺血再灌注加淋巴液引流组(I/R+引流组)和单纯肠淋巴液引流组(引流组),其中I/R+引流组大鼠行肠系膜上动脉夹闭,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收集大鼠淋巴液和血清,比较两组内毒素、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的水平.结果 大鼠肠淋巴液引流的成功率较高(84.2%).I/R+引流组的淋巴液和血清中内毒素、HMGBI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sICAM-1均显著高于单纯引流组(P<0.05).结论 建立起比较简便、易行的肠淋巴液引流方法 .内毒素、HMGB1和部分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缺血后处理抗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粘膜屏障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Ⅰ-post)抗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大鼠肠粘膜屏障的作用.方法SD大鼠96只随机被分为4组(n=24):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缺血后处理(Ⅰ-post)组;观测小肠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小肠组织湿/干比值、肠道细菌移位频率、门静脉与腔静脉血清内毒素含量、腔静脉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肝功能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大鼠小肠粘膜形态损伤减轻,小肠湿/干比值下降,肠道细菌移位频率、门、腔静脉内毒素含量明显减少,腔静脉TNF-α含量和肝功能指标明显降低(P〈0.05),两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具有明显抗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粘膜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rf2调控的炎症介质表达在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36只,随机均分为如下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拮抗剂Brusatol+缺血再灌注组(Brusatol+I/R组)。复制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2h时采集颈动脉血样,然后处死小鼠,取肾组织,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检测肾组织Nrf2蛋白表达,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10(IL-6、IL-10)的含量。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行病理学损伤评分。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肾脏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升高(P<0.05),血清BUN、Cr和NAGL浓度升高,肾脏组织Nrf2蛋白表达上调,血清促炎因子IL-6、TNF-α在I/R组显著增高(P<0.05),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在I/R组表达显著降低(P<0.05)。使用Brusatol后,I/R组肾脏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进一步增高(P<0.05),血清BUN、Cr和NAGL浓度进一步增高(P<0.05),肾脏组织Nrf2蛋白表达下降(P<0.05),Brusatol+I/R组血清促炎因子IL-6、TNF-α较I/R组进一步增高(P<0.05),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在I/R组表达更加降低(P<0.05)。结论:Nrf2调控的炎症介质表达在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肾脏损伤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为调节抗炎因子/促炎因子平衡,进而调控远隔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7.
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NF-α和IL-1β表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1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0只、I/R组和IP组各50只,后两组根据再灌注时间每组又分为6、12、24、48、72h等5个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I/R模型,后处理方法为大脑中动脉阻闭2h后,再灌注15s-缺血15s,反复3次。对各组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结果 I/R组大鼠可见神经行为学的缺失及缺血侧大脑半球的梗死,与之相比,IP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神经行为学评分改善(t=2.683~5.657,P<0.05)。TNF-α、IL-1β蛋白及mRNA在sham组额顶叶有微弱表达,其在I/R组和IP组的表达于再灌注6h时开始升高,24h达高峰。与I/R组各相应亚组比较,IP组TNF-α和IL-1β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t=2.333~7.814,P<0.05)。结论 IP可显著下调TNF-α和IL-1β的表达,缩小I/R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提示IP可抑制I/R的炎性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CHIRI)中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SC)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白藜芦醇后处理(Res)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在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6 h 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标本。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中肝脏酶学指标 ALT、AST、AKP 和炎症介质指标 TNF-α、IL-6、IL-10、TGF-β的变化。结果:白藜芦醇后处理可以减轻肝脏病理损伤,显著降低肝脏酶学指标,同时促炎介质 TNF-α和 IL-6明显下降,抑炎介质 IL-10和 TGF-β含量明显升高,与 I/R 组比较,各指标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白藜芦醇对大鼠 HIRI 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 TNF-α和 IL-6的释放,促进 IL-10和 TGF-β的分泌,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白藜芦醇后处理组(Res组),每组8只.建立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6h后收集动物血液和肾脏标本.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和炎症因子IL-6、IL-12、IL-10、TGF-β浓度,并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结果:白藜芦醇后处理可以降低肾脏功能学指标Cr和BUN的浓度,减轻肾脏病理损伤;与I/R组比较,Res组大鼠血清中抗炎因子IL-10和TGF-β含量升高,而促炎因子IL-6和IL-12含量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通过抑制促炎因子和促进抗炎因子释放发挥抗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6)、缺血后处理组(IPo组)(n=16)和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锌原卟啉组(ZnPP组)(n=16)。采用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Po组在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0 s,缺血10 s,重复3次后,完全恢复心肌血流。再灌注2 h后开胸,每组8只取心尖部缺血心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心肌中HO-1蛋白表达。I/R组I、Po组和ZnPP组另取8只大鼠测定心梗面积。结果:与S组比较,I/R组缺血心肌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P<0.01),I/R组HO-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I/R组比较,IPo组缺血心肌中MDA降低,SOD活性升高且心梗面积明显减小(P<0.01),HO-1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IPo组比较,ZnPP组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1),HO-1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和增加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炎性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36只,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I/R组)、右美托咪定干预组(Dex组),I/R组和Dex组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Dex组右美托咪定干预。再灌注后12 h,采集血清并测定ALT、AST、BUN、Cr的水平,收集肝脏组织并测定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再灌注后12 h,I/R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高于对照组,Dex组大鼠血清中ALT、AST的水平低于I/R组(均P<0.05);I/R组大鼠肝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 (IL-1)、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高于对照组,Dex组大鼠肝脏组织中IL-1、IL-6、TNF-α的水平低于I/R组(均P<0.05);I/R组大鼠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的水平高于对照组,Dex组大鼠血清中BUN、Cr的水平低于I/R组(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肝损伤,改善肾功能,其机制与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肾缺血再灌注时IL-6、IL-8、TNF-α含量的影响及其对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24)、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丙酚处理组(P组).后两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再灌注后1、4、24 h 3个亚组(n=8).P组阻断左肾动脉前5 min静脉注射异丙酚2.5 mg/kg,继以微量泵输注0.1%异丙酚10 mg·kg-1·h,持续15 min.S组和I/R组以等容积生理盐水取代异丙酚.观察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及肾组织中IL-6、IL-8、TNF-α的变化,取肾组织常规切片和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P组再灌注后1 h血清IL-6、TNF-α及肾组织中TNF-α、4 h内血清及肾组织IL-8、24 h内肾组织IL-6、血BUN及Cr明显低于I/R组(P<0.05);光镜下P组的细胞结构尚完整,I/R组细胞损伤严重.结论 异丙酚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损伤,具有肾IRI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6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n=16):假手术组(S组)、雷公藤红素对照组(S+C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雷公藤红素后处理组(I/R+C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 h-再灌注24 h模型。S组在假手术后经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0.3 ml/kg,S+C组在假手术后经腹腔注射雷公藤红素3 mg/kg,I/R组在再灌注5 min经腹腔注射DMSO 0.3 ml/kg,I/R+C组在再灌注5 min经腹腔注射雷公藤红素3 mg/kg。在再灌注前5 min和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在再灌注后24 h进行氯化三苯四唑氮(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百分比,HE染色观察缺血侧海马CA1区病理改变,ELISA方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及其抑制蛋白(inhibitor ofκB,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S+C组分别比较,I/R组和I/R+C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百分比、TNF-α及IL-1β含量、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IκB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缺血侧海马CA1区有明显病理损伤。与I/R组比较,I/R+C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百分比、TNF-α及IL-1β含量、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缺血侧海马CA1区病理损伤较轻。S组与S+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活化,减少TNF-α及IL-1β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MMP-2及一氧化氮的影响,探讨缺血后处理保护心肌间质的分子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TC组)。记录各组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心肌胶原含量,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肿瘤坏死因子-α(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fliukine-6,IL-6)浓度改变。以RT-PCR法测定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组血浆TNF-α、IL-6明显升高,NO降低,心肌MMP-2表达明显增多,而心肌胶原含量降低、左室舒缩功能明显受损。IPTC组在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的同时,心肌MMP-2表达明显降低,而心肌胶原含量、左室舒缩功能明显高于I/R组。结论:IPT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之一可能是通过NO增多,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抑制MMP-2的表达,减轻心肌间质的损伤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刘晶晶  赵砚丽  程会平  刘晓明  张东 《医学争鸣》2007,28(21):1960-1963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肾组织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肾保护的机制.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每组6只.采用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再灌注6 h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IPo组在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后,再灌注10 s,缺血10 s,反复3次,再全面恢复血液灌注.再灌注6 h时处死大鼠,酶法测定血清肌酐(Cr)含量;苦味酸不除蛋白法测定尿素氮(BUN)含量;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bcl-2 mRNA和bax mRNA表达,表达水平以与其相应的内参β-actin的光密度比表示;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肾组织中凋亡细胞,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苏木素-伊红(HE) 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肾组织Cr 和BUN浓度升高(P<0.05),bcl-2 mRNA表达量降低(P<0.05),bax mRNA表达量升高(P<0.05),bcl-2 mRNA/bax mRNA的比值降低(P<0.05),AI增加(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坏死,肾小管扩张,间质淤血、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与I/R组相比,IPo组肾组织Cr和BUN浓度降低(P<0.05),bcl-2 mRNA表达量升高(P<0.05),bax mRNA表达量降低(P<0.05),bcl-2 mRNA/bax mRNA的比值升高(P<0.05),AI减少(P<0.05),肾组织形态学损伤减轻.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肾脏I/R损伤,其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上调bcl-2基因和下调bax基因表达,使bcl-2 mRNA/bax mRNA比值升高,从而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肾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消栓通络有效成分组(XEC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对照组(4 mg·kg-1),XECG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mg·kg-1)。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HE染色观察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的表达。结果 XECG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变化,降低缺血侧脑组织TNF-α、IL-1β的表达。结论 XEC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IL-1β的表达,抑制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肾康注射液治疗组(T组),双肾缺血60 min后恢复灌注,术后24 h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观察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和IL-10水平.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BUN和Scr升高、肾组织SOD活力下降、MDA含量、TNF-α、IL-1 β和IL-10水平均升高;而与I/R组相比,T组BUN[(37.74±4.39)比(48.56±4.75)mmol/L]和Scr[(197.25±17.43)比(248.63±19.25)μmol/L]降低,肾组织SOD活力[(69.95±5.43)比(60.46±3.18)u/(mg·prot)]和IL-10水平[(63.59±2.49)比(56.37±1.64)ng/L]上调,MDA含量[(9.28±2.70)比(14.71±3.46)nmol/(mg·prot)]、TNF-α[(169.72±5.67)比(182.64±6.84)ng/L]和IL-1β[(10.62±0.69)比(13.53±0.94)ng/L]水平下调.结论 肾康注射液可以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全胜  艾热提  路菲菲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7):146-149, 153
目的 评价炎性小体(NLRP3)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 大鼠32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8)、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I/R+Dex预处理组,n=8)(于缺血前1h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kg)和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右美托咪定后处理组(I/R+Dex后处理组,n=8),于再灌注后1h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kg。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夹闭双侧肾动脉45min后,恢复灌注24h。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和IL-10的水平;TUNEL法检测各组凋亡细胞的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凋亡信号(caspase-1、Cleaved caspase-1、Bcl-2)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Cr和BUN、炎性标志物(TNF-α和IL-10)水平及肾组织NLRP3、caspase-1和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同时肾小管凋亡细胞显著增多(P<0.05);与I/R组比较,I/R+Dex预处理组和I/R+Dex后处理组血Cr和BUN、TNF-α和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1和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肾小管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显著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可能与抑制NLRP3,降低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心脏缺血再灌注中大鼠心肌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A组,n=10),缺血再灌注组(B组,n=10),缺血后处理组(C组,n=10),结扎左冠状动脉制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监测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收集手术后心肌组织,计算其心肌梗死面积,采集开胸前(T0),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1),手术结束时(T2)的新鲜血,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的变化,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B组相比,C组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C组中的TNF-α,IL-1,IL-6在相同时点的含量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对I/R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IL-6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轻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与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炎性因子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0只SD大鼠,雌雄不拘,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每组10只。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用酶标仪检测伊文思蓝(EB)的含量。观察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及TNF-α和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皮质区和海马区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增加,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大鼠皮质区及海马区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的增加,增加BBB的通透性。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干预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将会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急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