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树辉 《吉林医学》2011,(3):450-450
目的:青光眼术后迅速恢复和维持正常前房深度,按需要改善滤过量并能有效抑制瘢痕形成。方法: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分别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无论在眼压控制上还是在抑制滤过泡瘢痕化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联合使用小梁切除术、巩膜瓣缝线的松解或拆除方法和影响伤口愈合的抗代谢药物对于原发性青光眼,无论从眼压控制,还是前房稳定方面,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都明显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3.
青光眼是目前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小梁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持续性浅前房和低眼压,还有滤过泡内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产生胶原纤维使滤过泡瘢痕化,这是导致小梁切除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防止滤过泡瘢痕化及术后即形成前房并控制房水滤过量,我们于2004年5月至2007年8月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得出实验数据可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9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眼压控制情况、浅前房形成率,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眼压控制情况、浅前房形成率在统计学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且具有讨论价值(P0.05)。结论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优势更为突出,可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张丽萍  王芳 《广东医学》2011,32(11):1455-1456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已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及闭角型青光眼18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02例(110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84例(92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6.
李梅  牛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820-1820,1827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使用疗效。方法:对50例(82眼)青光眼患者施行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在普通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于巩膜瓣下放置浓度为0.3mg/ml的MMC 3min,再于巩膜瓣的两侧分别缝合两针可调整缝线,可调缝线拆除的时间根据术后前房的深浅、眼压、滤过泡情况予以拆除。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前房全部形成,仅1只眼眼压于术后第3天>21mmHg(1mmHg=0.133kPa),给予按摩眼球,并于术后第4天拆除1根可调缝线,术后1周拆除第2根可调缝线,出院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于原发性青光眼中,有利于术后长期滤过作用,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术后效果。方法青光眼120例(144眼)随机分为两组。复合式手术组(观察组)64例76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常规小梁切除组(对照组)56例(68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早期观察组浅前房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滤过泡及眼压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远期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非功能性滤过泡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角膜损伤、前房出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和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选取常规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各40例作为分析对象。常规小梁切除术组对患者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对患者采用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和常规小梁切除术组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后Ⅰ级和Ⅱ级浅前房明显较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治疗后滤过泡形成情况和眼压控制情况效果较优(P<0.05)。结论原发性青光眼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不仅仅可以改善患者浅前房和术后滤过泡的形成情况,同时也能有效控制眼压,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实施治疗时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有效性。方法:将5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分成两组,一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25例),一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常规组,25例),比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浅前房、脉络膜剥离发生率明显较常规组低,研究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眼压控制有效率明显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青光眼实施治疗效果优越,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用于原发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分成两组,一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一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比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浅前房、脉络膜剥离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研究组功能性滤过泡以及眼压控制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原发性青光眼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转的致盲性眼病,小梁切除术是为控制青光眼患者眼压而最常采用的手术方法之一.作为经典的滤过性手术,小梁切除术虽然能够保证良好的滤过,但术后早期低眼压浅或无前房、远期滤过泡纤维化是其主要并发症,影响了手术效果.为了提高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形成功能良好的滤过泡及降低术后并发症.我院对67例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并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缝合即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近远期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世界性致盲眼病,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几乎适合于各种类型的青光眼。但传统手术早期低眼压、浅前房等并发症较多,术后晚期瘢痕形成导致的失败率仍高达15%~30%^[1],而经过改良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相应的并发症较少。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自2003年以来对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青光眼患者(70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以及眼压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率(7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眼压下降更为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帮助患者恢复眼压,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小平 《广州医药》2021,52(2):123-126
目的 研究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el closure glaucoma,PACG)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我院眼科收治的PACG患者86例(98眼),所有患者入院前均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以传统小梁切除术、研究组以复合...  相似文献   

15.
杨宏宇 《中外医疗》2009,28(36):47-47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难治性青光眼之一,通常单纯药物及滤过手术难以有效控制眼压。近5年来,我们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谭海龙 《当代医学》2011,17(29):92-9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调整缝线)治疗残余性青光眼的效果,并分析其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19例23眼残余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效果观察并随访。结果术后观察眼压控制在21mrnHg以下16例20眼,21mmHg~30mmHg3例3眼,加用药物治疗亦回421mmHg以下,Ⅰ型滤过泡12眼,Ⅱ型滤过泡9眼,Ⅲ型滤过泡2眼;功能性滤过泡占91.3%。手术并发症:手术眼均无伤口漏并发症;术后发生浅前房5例,7~12d恢复正常;滤过泡渗漏1例,结膜漏口处缝合f针。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是治疗残余性青光眼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90年代末逐步完善起来的手术方式,其以巩膜瓣的牢固缝合,抗代谢药物的延缓创口愈合,巩膜瓣缝线调控性拆除或松解及滤过泡旁指压按摩为特征.术毕迅速恢复和维持前房深度,抗代谢药物抑制滤过区瘢痕的形成,通过控制巩膜瓣缝线拆除时间与数目,达到房水通过量并提供形成理想的功能性滤过和合适的眼压控制,有效的维护了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我们对38例(50眼)青光眼患者施行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经观察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1例(334眼)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3~20周,术后Ⅰ型滤过泡227眼;Ⅱ型滤过泡97眼;Ⅲ型滤过泡10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202眼占60.5%,无变化95眼占28.4%,视力下降2行以上37眼占11.1%。眼压控制在10~16mmHg之间198眼占59.3%,眼压控制在17—20mmHg之间129眼占38.6%,眼压控制在25—28mmHg之间7眼占2.1%。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利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和理想的眼压控制,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5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  相似文献   

20.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定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142-143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10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6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方式随机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复合小梁切除术)30眼和B组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30眼,观察两组病例手术后眼压、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早期1个月内,两组眼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3~12个月两组对比,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均较B组高(P12mmHg以上,前房正常,滤过泡平,可以按摩,使眼压降至8mmHg左右,滤过泡更隆起些,暂不拆线。但如果眼压不易按摩下来,术后第一天就可拆线。根据眼压水平、滤过泡功能形态、前房情况,控制性拆除外置缝线,同时配合滤过泡旁按摩;若眼压、滤过泡、前房深浅一直比较理想,可在术后4周再拆线。两组术后均使用局部抗生素、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