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秀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6(4):655-656
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RI)是指静脉插管引起的感染,可以是局部感染,也可引起全身性感染[1]。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常用于血液动力学监测、给药、输血、补液、化疗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具有简便、快捷、创伤小、保留时间长及输液种类广泛等优点,但易出现一些并发症,CRI是其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2]。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 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PICC置管18岁以上肿瘤患者180例.依据患者是否出现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将其分为非感染组162例与感染组27例.对比两组在性别、年龄、单次置管穿刺数、PICC保留时间、导...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146-15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200例,年龄18岁以上。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20例和非感染组18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单次置管穿刺次数、PICC留置时间、导管有无移动、化疗次数、合并糖尿病方面的差异。结果 200例肿瘤化疗留置PICC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0例,感染率为10.0%,其中,血流感染2例,局部感染18例,分别占10.0%和90.0%。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单次置管穿刺次数、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化疗次数、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导管出现移动(OR=2.342)、化疗次数多(OR=6.397)、合并糖尿病(OR=3.253)等是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为导管出现移动、化疗次数多、合并糖尿病等,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对症护理干预对策,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探讨引起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因素,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入住重症监护病房(NICU)并实施PICC导管留置的新生儿220例,未发生CRI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发生CRI的新生儿为病例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置管因素之间的区别。结果:在新生儿PICC导管出现CRI的危险因素中,两组间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是否发生堵管及置管地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执行新生儿PICC置管时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合理支配穿刺次数及时间,妥当选取置管环境,严格监测管理,汇集分析材料是减少CRI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接受常规重症监护室护理,研究组首先分析以往我院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随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2)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6%、18%,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认真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对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98例,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298例行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7例(15.77%),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呈正相关(χ2=15.148,P=0.001);糖尿病和狼疮性肾炎患者感染率高于其他原发病患者。结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位置、合并糖尿病和狼疮性肾炎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0 引言 肿瘤患者在抗肿瘤化疗中 ,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的副反应 ,导致白细胞下降 ,机体免疫力低下 ,极易并发医院感染 [1 ] ,为了探讨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我们回顾分析了 15 90例肿瘤患者病例 ,其中医院感染 316例 ,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科 1997- 0 6 / 2 0 0 0 - 0 6住院肿瘤患者 15 90例 ,经临床、病理及组织化学确诊 ,其中 316例发生医院感染 ,根据病程记录、医嘱单、检验单、体温单来确定医院感染 ,男 2 2 3例 ,女 93例 ,年龄 9~ 81岁 ,其中肺癌 79例 ,消化道肿瘤 6 7例 ,头颈部肿瘤 5 9例 ,乳腺癌 5 3例 ,卵… 相似文献
9.
刘兵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1):103-104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于我院肿瘤科接受PICC置管的100例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20例和未感染组80例,分析导致PICC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置管穿刺次数、PICC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化疗次数及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感染组护理质量评分、平均置管时间、依从度评分、疼痛评分均优于感染组(均P<0.05)。结论 引起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以置管穿刺次数、PICC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化疗次数及糖尿病为主;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靶向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提高化疗效果,进而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干预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术360例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导管感染患者78例,对他们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干预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①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总的感染率为:21.67%,其中股静脉、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的感染率分别为33.33%、21.18%和18.60%,其中股静脉置管最高,锁骨下静脉最低(P<0.05)。②置管术后第1、2、3、4周末期时的感染率分别为13.33%、18.46%、24.76%和30.77%,结果显示导管留置的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P<0.05)。③单腔导管留置感染率为16.67%,显著低于双腔导管留置的33.33%。④导管留置后78次的感染中有38次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感染率为48.71%,有27次为革兰阴性菌感染,感染率为34.61%,有13次为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6.67%。结论严格中心静脉置管各阶段的管理,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和穿刺部位消毒,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中心静脉内置导管的老年患者CRI的发病情况。方法调查2008年1月~2011年1月于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老年患者96例。观察CRI发生率,患者的年龄、有无血液过滤对CRI的影响,导管留置位置与腔道数对CRI的影响,细菌、真菌培养的结果。结果96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发生CRI78次,CRI发生率为33.3%。两组年龄无统计学意义,是否接受血液过滤两组比较有差异。导管的位置与腔道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CRI的发病率较高,置管时要慎重选择置管位置、尽量减少管腔数量、避免长时间置管,进行规范的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病房谵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符合条件的入住我院ICU的5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糖尿病史、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缺氧、电解质紊乱、睡眠障碍、使用硝普钠、使用咪唑安定、感染、心律失常情况(心房纤颤、恶性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射血分数(EF)<40%、急性心血管事件、心脏介入治疗、机械通气等与ICU谵妄临床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谵妄组患者年龄、有无糖尿病史、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缺氧、电解质紊乱、睡眠障碍、使用咪唑安定、感染、EF<40%、急性心血管事件、心脏介入及机械通气与无谵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缺氧、电解质紊乱、睡眠障碍、使用咪唑安定、感染、机械通气是ICU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住院患者发生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缺氧、电解质紊乱、睡眠障碍、使用咪唑安定、感染、机械通气时,应该多观察患者,早期行谵妄的筛查,及时诊治,减少ICU患者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ICU中最常用的监测和治疗措施,但其同时存在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风险,从而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病死率升高。选择锁骨下穿刺径路、使用抗生素导管可减少CRBSI的发生。应用集束化预防措施进行置管及日常护理是预防CRBSI发生的重要措施,包括严格的手卫生、应用2%氯己定和70%乙醇混合液消毒皮肤、最大消毒屏障以及定期更换辅料。定期更换导管及使用抗生素封管对预防CRBSI效果不明确,不作为常规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清醒患者入住ICU之后发生ICU综合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合ICU时间超过48小时,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发生ICU综合症的患者30例为病例组,另外选择入住我院综合ICU时间超过48小时,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未出现ICU综合症的50例为对照组.统计各病例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性格、疾病种类、既往有无脑部疾病史、入住ICU的时间、使用药物的种类、是否经历同房病友的死亡、是否经历床边讨论病情、是否使用机械通气、是否希望家属陪同等资料,寻找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脑血管疾病史、精神类药物应用史及机械通气史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综合症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脑部疾病史、精神类药物应用史及机械通气史均是导致ICU综合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带涤纶套中心静脉透析导管发生移位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使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资料,将可能影响患者发生导管移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3例导管移位,感染、低蛋白血症、精神异常、反复置管手术史为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移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操作前充分评估,操作过程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对可疑的感染征象应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改善营养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做好患者的心理维护和居家卫生宣教,可有效防止导管移位。 相似文献
17.
危重症患者发生重症监护病房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发生重症监护病房(ICU)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3-9月入住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的非心脏手术患者319例,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ICU谵妄组100例和非ICU谵妄组21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常规结果、血生化结果等,计算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民族、医疗费报销比例、发热发生率、APACHEⅡ评分、糖尿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相对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钙、尿素、总蛋白、球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碱酯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民族、文化程度、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热、APACHEⅡ评分、钙、胆碱酯酶、白细胞计数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民族、文化程度、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APACHEⅡ评分、钙、胆碱酯酶、发热、白细胞计数是危重症患者发生ICU谵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耐药菌株的增多,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识别危险因素可以在医疗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防治措施。本文主要探讨影响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旨在给予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信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ICU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152例,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106例)和死亡组(4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住ICU 时间、平均动脉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系统(APACHE-Ⅱ)评分、pH值、二氧化碳分压、Ca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C-反应蛋白、肌酐、尿素氮、硫化氢、低钙血症发生率、有创诊疗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住ICU 时间、APACHE-Ⅱ评分、Ca2+、乳酸、有创诊疗及机械通气时间是影响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住ICU 时间、APACHE-Ⅱ评分、Ca2+、乳酸、有创诊疗及机械通气时间可作为判断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危重病患者充分评估上述影响因素,根据病情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对降低病死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