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检测重症中暑患者外周血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数量和血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栓调节蛋白(TM)溶度;重症中暑血清攻击体外培养脐静脉,检测培养上清脱落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和可溶性vWF及TM浓度.观察乌司他丁治疗对重症中暑CEC数量和血清vWF及TM浓度的影响;重症中暑血清攻击脐静脉,观察乌司他丁对培养上清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和可溶性vWF及TM浓度的影响.结果 重症中暑组外周血CEC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vWF和TM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症中暑组血清可明显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上清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培养上清vWF和TM浓度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治疗可明显减少重症中暑患者CEC数量(P<0.05),同时下调血清vWF和TM浓度(P<0.05).体外实验发现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患者血清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培养上清脱落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培养上清vWF和TM浓度下降(P<0.05).结论 重症中暑存在严重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乌司他丁对于重症中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为常规组,2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为乌司他丁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外周CEC数量、外周血管vWF和TM浓度。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重症中暑患者外周血CEC计数、vWF和TM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但乌司他丁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重症中暑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重乌司他丁治疗对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3):224-227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linastatin)对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及肺功能保护作用。方法:43例重症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常规治疗一致,乌司他丁组在此基础上给予1万U/(kg·d)静脉滴注,连续用药7 d。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后第1天、第4天、第7天检测血气分析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记录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患者APACHEⅡ评分及治疗14 d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治疗后第4天、第7天,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IL-10、SOD明显升高,TNF-α、IL-6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CR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内各时间点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乌司他丁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较低,发生时间较迟。结论:吸入性损伤早期采用乌司他丁回补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可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呼吸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观察心肺分流术 (CPB)后促炎因子和静止呼吸顺应性 (Cs)的变化 ,并探讨CPB后乌司他丁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 30例接受CPB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 (U组 )和对照组 (C组 ) ,分别于麻醉后CPB前 (T1)、主动脉阻断 30min(T2 )、主动脉开放后 6 0min(T3 )、12 0min(T4)、180min(T5)各时间点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IL 8及丙二醛 (MDA) ;同时计算Cs和动态肺顺应性 (Cd)及呼吸指数 (RI)。 结果 :CPB后 ,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TNF α、IL 6、IL 8及MDA较T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与C组比较 ,U组CPB后各时间点上述各指标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 ;C组T3 、T4、T5的Cs和Cd较T1有明显下降 ,与U组相应时间点比较亦有明显降低 (P <0 .0 5 ) ;C组T3 、T4、T5的RI明显高于U组 (P <0 .0 5 ) ,U组RI体外循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①CPB后患者外周血中TNF α、IL 6、IL 8及MDA均明显增加 ;②CPB能引起肺炎性损伤 ,病理生理改变主要表现在RI增加 ,肺顺应性下降 ;③乌司他丁能降低CPB后促炎细胞因子TNF α、IL 6、IL 8及氧自由基MDA的水平 ,可抑制CPB后RI的增加及肺顺应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对断肢再植中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断肢再植中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断肢再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对照组围手术期不接受乌司他丁;乌司他丁组于再灌注前静脉给予乌司他丁0.5万U/kg。分别于术前(T1)、术中再灌注后30分钟(T2)、术后3小时(T3)、术后24小时(T4)、术后72小时(T5)共5个时点采集中心静脉血,观察患者血浆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变化。结果vWF两组升高趋势一致,于T2时点开始上升,对照组T2、T3、T4、T5与T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乌司他丁组T2、T3、T4、T5与T1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上升幅度小些,两组比较在T2时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断肢再植时ET-1有增高趋势,对照组T2已明显上升,T3达高峰,以后有下降趋势,但T5仍高于T1;乌司他丁组ET-1于T4上升,T5恢复术前水平。结论断肢再植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激活与损伤,乌司他丁对断肢再植中血管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外源性过氧化氢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培养液中加入外源性过氧化氢(250 μmol/L)制作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乌司他丁(100、500、1 500、3 000和5 000 U/ml),MTT法检测内皮细胞存活率,同时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一氧化氮含量和弹性蛋白酶活性,并测定内皮细胞黏附能力.结果 外源性过氧化氢可以显著降低内皮细胞存活率,同时培养液中LDH活性显著升高、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降低、弹性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内皮细胞黏附能力下降.乌司他丁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培养液中弹性蛋白酶活性的升高,但是对细胞存活率、LDH的释放、一氧化氮的释放、细胞黏附能力均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乌司他丁剂量对外源性过氧化氢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无明显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脓毒症组(B组)和乌司他丁组(C组),检测脓毒症前及脓毒症后3、6、12和24 h大鼠血浆TNI、BNP水平和心肌MDA含量、SOD活性,以及UTI的影响,并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脓毒症后3、6、12和24 h大鼠血浆TNI、BNP水平以及心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肌SOD活性低于假手术组(P<0.05);UTI组较脓毒症组血浆TNI、BNP、心肌MDA明显降低(P<0.05).心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UTI组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损害较脓毒症组明显减轻.结论 脓毒症大鼠早期即发生明显的心肌损伤,乌司他丁能够显著减轻脓毒症时心肌损伤的程度,对脓毒症大鼠的心肌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全麻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OLV)中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全麻OLV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A组OLV开始后,静脉泵注乌司他丁10 000 IU/kg,1 h内注完;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0)、OLV 后1 h(T1)、OLV 后2 h(T2)、术后2 h(T3)及术后24 h(T4)5个时点采集动脉血,检测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两组T0时点的HMGB1、TNF-α、IL-6 、IL-8、IL-10的血清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T1、T2、T3、T4时点与T0比较HMGB1、TNF-α、IL-6 、IL-8、IL-10血清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T1、T2、T3、T4时点HMGB1、TNF-α、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显著增加食管癌根治术OLV患者血清IL-10的浓度,抑制HMGB1、TNF-α、IL-6 、IL-8浓度的升高,在食管癌根治术OLV过程中起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乌司他丁200 000U加入生理盐水20 mL静脉静推,2次/d,连续12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吡拉西坦,4g/次,2次/d,连续12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12d的格拉斯哥(GCS)评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测(MMSE)评分及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对比2组患者记忆与智能障碍、神经功能缺失及治疗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MMSE评分及GOS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BUN、CR、ALT及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保护、改善记忆与智能障碍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氧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克隆、机械除杂法培养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比较正常和缺氧状态下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数目。应用ELISA法检测正常和缺氧状态下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缺氧状态下加入VEGF抗体后,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正常状态下即可检测到VEGF的表达。缺氧状态下,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缺氧环境能刺激培养的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缺氧能刺激培养的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垫扎球囊法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I/R)组(n=10)和I/R+乌司他丁组(n=10)。检测三组心肌组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及血清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采用TTC染色确定心肌梗死及缺血范围,并用Western-blot测定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中反映氧化损伤程度的MDA明显升高[(4.13±3.27)nmol/L比(11.13±2.13)nmol/L],CK-MB也升高[(15.21±6.24)U/L比(2752.21±1276.36)U/L],GSH则明显降低[(241.42±3.28)mg/L比(184.26±2.14)mg/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比较,I/R+乌司他丁组MDA[(8.25±4.26)nmol/L]、CK-MB[(1873.24±621.43)U/L]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乌司他丁组梗死面积[(12.27±4.26)%]小于I/R组[(17.12±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IL-6、IL-8水平较低[(0.412±0.550)、(0.132±0.071)],缺血再灌注后,I/R组IL-6、IL-8表达升高[(1.785±0.720)、(0.926±0.24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比较,I/R+乌司他丁组炎性因子IL-6、IL-8水平下降[(1.102±0.780)、(0.672±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IL-6和IL-8介导的炎性反应而实现。  相似文献   

13.
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大鼠肺损伤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沙漠的极端干热环境极易引起中暑进而导致多器官损伤,目前国内外关于沙漠干热环境中暑相关肺损伤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探讨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大鼠肺损伤性变化。方法将48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列表法分成6组,轻度中暑组(温度41℃、湿度10%,暴露70 min)及其对照组(温度25℃、湿度35%,暴露70 min),中度中暑组(温度41℃、湿度10%,暴露110 min)及其对照组(温度25℃、湿度35%,暴露110 min),重度中暑组(温度41℃、湿度10%,暴露145 min)及其对照组(温度25℃、湿度35%,暴露145 min)。采集中暑组及其对照组大鼠肺泡灌洗液、肺组织。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进行肺损伤评分,计算肺组织湿/干重量比( W/D),检测大鼠肺灌洗液蛋白,测定肺组织中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结果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中暑组大鼠肺损伤病理变化均较其对照组严重,且随着热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轻、中、重度中暑组肺损伤病理评分[(3.25±0.50)、(6.50±0.58)、(8.00±0.82)分]较其对照组[(1.25±0.50)、(1.00±0.00)、(1.25±0.50)分]明显升高(P<0.05),肺W/D[(3.50±0.57)、(4.85±0.19)、(4.10±0.07)]较其对照组[(1.78±0.66)、(1.67±0.68)、(1.67±0.25)]明显升高(P<0.05),肺灌洗液总蛋白含量[(93.51±5.54)、(141.24±6.07)、(160.76±6.74)μg/mL]较其对照组[(42.6±8.67)、(45.25±6.78)、(41.68±3.62)μg/mL]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1.79±0.08)、(2.79±0.11)、(3.52±0.36) nmol/mgprot]较其对照组[(1.21±0.12)、(1.20±0.12)、(1.28±0.19)nmol/mgprot]明显升高(P<0.05)。肺病理评分、灌洗液蛋白含量、MDA随中暑程度的加重而加重;肺W/D于中度中暑阶段最高。肺W/D、肺灌洗液总蛋白量、肺组织MDA含量与肺损伤病理评分间均呈正相关( r=0.989, P<0.01)。结论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可造成大鼠肺损伤,随着中暑程度加重而逐渐加重,沙漠干热环境下中暑的治疗应注意加强对肺损伤的预防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的保护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 18 65年His提出内皮 (endothelium)的概念直到 1980年Furchgott等揭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活动的现象 ,内皮仅被认为是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物理屏障。现已证明血管内皮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及旁分泌器官 ,是位于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一个多功能界面。内皮细胞兼有感觉与效应功能 ,其表面有感知机械力、炎性信号和多种活性因子的受体 ,亦能够合成并分泌数十种因子如凝血 /纤溶因子、血管活性因子、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以及粘附分子等 ,对循环系统的稳态平衡有重要调节作用。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  相似文献   

15.
黄勤 《四川医学》2008,29(5):521-523
目的 探讨不同血压分级高血压病(EH)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进一步了解EH患者不同血压水平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 观察128例EH患者按1999年WHO/ISH对高血压的诊断和血压分级标准进行分组,其中EH 1级36例,EH 2级52例,EH 3级40例,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氧化氮(NO)、血清丙二醛(MDA)、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浓度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EH组ET-1,MDA、vWF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5);NO、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随着EH患者血压分级的增高,ET-1、MDA、vWF水平也明显增高(均P<0.05,P<0.0001),NO、SOD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P<0.001).结论 EH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造模早期急性肺损伤(ALI)对血管内皮形态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24只,COPD模型组24只。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及烟熏方法制作COPD模型。分别于第2、15、28天随机处死模型组及空白组大鼠各8只进行血管内皮形态学观察。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光学显微镜下COPD模型组造模第2天部分血管壁不光滑,周围可见散在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少量肺间质血管可见充血;造模第15天则出现血管扩张,形态不规则,血管平滑肌不均匀,血管间质增生;造模第28天血管平滑肌增生明显,几乎占据整个血管管壁,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电子显微镜下COPD模型组造模第2天肺微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基本正常,少数线粒体出现水肿;造模第15天内皮细胞间联结断裂,基底膜不完整,细胞质内细胞器增多,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部分板层体空泡化;造模第28天肺微小动脉内皮细胞细胞质内吞饮小泡增多,线粒体出现水肿或空泡变性,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毛细血管腔内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堵塞,板层体空泡化明显,内质网扩张明显。结论 COPD形成早期已经出现肺部血管内皮的改变,提示临床上对COPD早期急性肺血管的损伤不可忽视,为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线粒体损伤在其中的作用。方法:LPS刺激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后,采用CCK-8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HUVECs细胞内Bax、Bcl-2、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用荧光探针Mitotracker、JC-1、Mito SOX染色检测细胞内线粒体形态及其膜电位的变化,以及线粒体来源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水平;用MitoTEMPOL+LPS干预细胞,检测Bax、Bcl-2、Cyt C蛋白表达以及凋亡。结果:LPS浓度依赖性降低细胞存活率(F=99.31,P=0.000)。与对照组相比,LPS可以明显诱导HUVECs细胞凋亡(t=17.184,P=0.000),并呈浓度依赖性增加Cleaved-caspase 3(F=13.5...  相似文献   

19.
20.
马涛  刘红  张宁妹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4):311-313,F0002
目的探讨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时,肺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及霍姆注射液(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H40)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C组)给予等容量的NS、急性肺损伤组(L组)和HH40组(H组)均经尾静脉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5 mg/kg),1min后以5ml/kg输注生理盐水或HH40于10 min内输完。注射内毒素4h后放血处死大鼠,检测肺湿/干重比(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光镜下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L组和H组肺W/D、BALF中蛋白含量、MPO活性和TNF-α含量显著增高,ICAM-1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与L组相比,H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结论ALI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中ICAM-1呈过度表达,HH40可以抑制肺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降低肺W/D、BALF中蛋白含量、MPO活性及TNF-α含量,减轻肺损伤病理学改变,从而达到对ALI的早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