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是当今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三大原因,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的最常见原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将堵塞在颈动脉内的斑块取出,使血流通过得以通畅,从而预防中风.20世纪90年代已有多个随机对照试验证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比于内科药物治疗对于预防卒中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就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阐述,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系,以有利于在中国不断推广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19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及脑部多普勒检查,所有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缓解,脑部供血均有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再次发生脑卒中事件。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58例颈动脉硬化狭窄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部分患者症状改善,术后1例患者发生颈部血肿,2例发生脑梗死,1例一过性声音嘶哑。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应作好围手术期处理,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内膜剥脱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35例行颈动脉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成功率93.3%,术后3年再狭窄率14.3%;支架植入术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3年再狭窄率18.7%,术后再狭窄率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214,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但支架植入术创伤小、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两例病例报道来研究一种新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无需补片,改变颈动脉切口的方向以防颈内动脉再狭窄,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研究发现,与外翻式、补片式相比,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既可防止再狭窄发生,又能缩短手术时间,具有明显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它的治疗方法目前有内科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血管内介入支架治疗.随着国际材料学的不断进步,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支架治疗因其创伤小,效果好有取代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趋势,它的安全性也越来被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效果。方法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对47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并进行围术期观察。结果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27±6)min,术后2例出现谵妄,16例出现高血压,对症处理后均康复出院。31例术前有症状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好转。结论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有效,使术中持续检测神经功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12例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资料。结果术后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颈动脉通畅。所有患者脑缺血症状较术前均有改善。12例中1例出现术后切口血肿导致呼吸困难,其余未见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到45个月,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脑缺血的发生和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声多参数评分量表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不良转归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以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术后1年发生再狭窄、脑卒中或者死亡等不良转归事件的患者纳入转归不良组(35例),将转归良好的患者纳入转归良好组(115例).比较两组患...  相似文献   

10.
王俊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25-352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接诊22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共行24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无患者死亡,24次手术均非常成功;手术时间50 min~110 min,平均(60.15±10.2)min;颈动脉阻断时间8 min~20 min,平均(12.6±1.2)min。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下血肿,术后3 d内有1例患者出现口角歪斜,同时伴有一侧肢体肌力衰退,术中1例患者舌下神经损伤;术后4个月1例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另21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中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11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以健康教育为指导,依据颈动脉内膜狭窄疾病及其剥脱术的特点,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11例病例均痊愈出院,随访6—12月,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复查颈动脉彩超血流通畅,无再狭窄。结论:以健康教育为指导,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17例颈动脉狭窄病人采用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对比手术结果 ,提出主要外科技术和手术指征。 结果 :手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半年以上时间随访 ,病人情况均良好。 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方法确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27例,全麻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所有病例均采用转流管维持脑部供血,剥离颈动脉斑块。结果27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脑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术后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术后随访6个月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颅外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病变是颈动脉分叉处的粥样硬化斑块,可引起大脑半球的血流供应减少及释放栓子而引起临床症状[1]。现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处理颅外脑血管病变逐渐成为一种预防或治疗脑梗塞的措施,目的是防止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适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5.
内膜剥脱术和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成形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2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动脉内膜剥脱术及血管成形术。术前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达正常数值,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见动脉瘤形成。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血管成形术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外科技术要点。方法 在颈丛麻醉下 ,对 4 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其中有 2例是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之间建立分流后 ,再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结果 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 2 7min± 7min ,术后 1例出现一过性神志欠佳 ,11例出现高血压 ,2例出现伤口轻度肿胀 ,后均康复出院。 2 6例术前有症状患者 ,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术后随访均稳定。结论 颈丛麻醉可以了解患者脑部供血情况 ,对于阻断颈总动脉脑缺血者 ,采用自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建立分流 ,可以避免出现缺血性脑损伤。手术效果主要取决于术中操作、完整去除颈动脉内膜残片及碎屑、充分排气和术后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8例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68例进行单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0例进行双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结果 93.18%(82/88)的患者术后实现顺利康复;3.41%(3/88)的患者发生心肌缺血以及心肌梗死;1.14%(1/88)的患者因出现大面积脑梗死而死亡;2.27%(2/88)的患者发生过度灌注综合症。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96.59%(85/88)患者术侧颈动脉未出现相关脑缺血事件,2.27%(2/88)的患者术侧出现轻度再狭窄现象,1.14%(1/88)的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性障碍。结论针对指征明确的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对其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效果确切,恢复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Wu WW  Liu CW  Liu B  Ye W  Chen YX  Chen Y  Zeng R  Song X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3):1593-1596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9年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43例重度动脉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共施行159例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年龄40~86岁,平均(66±9)岁.术后30d内出现脑卒中5例(3.1%),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组术后30 d卒中/死亡4例(3.6%),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组1例(2.1%).13例(8.2%)围手术期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12例经药物治疗缓解,1例行冠脉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后康复,无1例死亡.糖尿病史(RR=7.727,P=0.001)、吸烟史(RR=8.138,P=0.020)和既往心梗病史(RR=4.567,P=0.027)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显著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重要的非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史、吸烟史和既往心梗病史是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显著危险因素,综合运用多种策略预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对增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涤纶补片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常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防治颅外颈动脉硬化生度狭窄致缺血性脑中风的标准方法,如何预防术后颈动态再狭窄的发生是该手术的关键。本拟对术中常规应用Hema Carotid涤纶补片对内膜剥脱后颈动脉行成形关闭作一些探讨。方法:将58例德国患行标准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作一总结。结果:围手术期患死亡率及中风率是0%,术后发生一过性脑缺血的患人数是2例(3.45%),但未发现急性颈动脉闭塞,与手术操作有关的并发症是2例(3.45%)。结论:术中常规应用涤纶补片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成功防止术后颈动脉再狭窄的关键步骤,对于国内开展该手术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颈动脉斑块分析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术期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进行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检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情况进行分析,将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检查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经术前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并MRI-PlaqueViewTM software (2.1.2)软件图像处理检查显示,稳定性斑块10例,不稳定性斑块30例,其中不稳定斑块中纤维膜破裂中合并溃疡16例、斑块内出血合并血栓14例;经病理学检查结果得出,斑块Ⅰ型0例,Ⅱ型0例,Ⅲ型0例,Ⅳ型5例,Ⅴ型12例,Ⅵ型13例,Ⅶ型7例,Ⅷ型3例。对检查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所有纳入的患者均手术成功,且斑块被完整切除,术后未发现患者出现脑梗死、脑出血等,以病理检查结果对斑块稳定性进行判定,得出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灵敏度为93.33%(28/30),特异度为80.00%(8/10),准确度为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