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法分别检测171例慢性肝病毒患者的血清HA、PCⅢ、Ⅳ-C、LN及TBA水平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除慢性肝炎轻度组血清LN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患者血清HA、PCⅢ、Ⅳ-C、LN、TBA水平均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结论:联合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PCⅢ、Ⅳ-C、LN、TBA水平即能反映肝纤维化的轻重,又能了解肝细胞炎症活动及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为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利  朱海杭  徐永居 《胃肠病学》2007,12(12):756-757
背景:血清总胆汁酸(TBA)以及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U1)、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水平可判断肝硬化程度,但国内外研究关于肝纤维化指标与Child-Pugh分级关系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TBA含量以及PCⅢ、C-Ⅳ、LN、HA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将42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B、C三级,酶法测定血清TBA含量,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空腹血清PCⅢ、C.IV、LN、HA水平。结果:血清TBA含量随Child.Pugh分级增高而升高,不同分级间有显著差异(P〈0.01)。肝功能C级患者血清PCU1水平显著高于A级患者(P〈0.05),各级肝功能患者间血清C-Ⅳ水平均无显著差异,肝功能C级患者血清LN水平显著高于A级和B级患者(P〈0.01,P〈0.05),肝功能B级和C级患者血清HA水平均显著高于A级患者(P〈0.01)。结论:血清TBA含量能灵敏地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对指导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联合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PCU1、LN、HA对指导肝功能的分级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病患者血清中TIMP-1与HA、PC Ⅲ、CⅣ、LN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肝病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与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粘连蛋白(LN)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425例肝病患者和11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血清TIMP-1,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HA、PCⅢ、CⅣ和LN和全自动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 与健康正常人对照比较,肝病患者五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除慢性肝炎轻度组CⅣ含量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唯有TIMP-1血清含量水平从急性肝炎至肝硬化依次进行性升高,慢性肝炎轻度组与急性肝炎组相比,t=2.603,P〈0.01。血清TIMP-1与HA、PCⅢ、CⅣ和LN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TBA、ALT呈正相关(P〈0.05),并随肝脏病损纤维化程度加重而检出阳性率逐渐增高(P〈0.005)。结论 五项指标均可不同程度的反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其中以血清TIMP-1更为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4.
郑萍  樊华  宛新建 《胃肠病学》2007,12(10):623-625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具有慢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肠壁组织反复损伤和修复可致局部纤维化和瘢痕形成。目的:观察IBD患者常用血清纤维化指标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mNP)的变化,评价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结肠镜和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4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50例克罗恩病(CD)患者和50例对照者,以放射免疫测定检测血清LN、C-1V、HA和PmNP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和CD患者血清LN水平显著增高,C-Ⅳ和PⅢNP水平显著降低(P〈0.05),UC和CD两组间则无明显差异;三组间血清HA水平均无明显差异。血清hs-CRP水平可反映IBD疾病活动度,活动期患者hs-CRP水平均高于200mg/L。IBD患者的LN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UC:r=0.33,CD:r=0.53,P〈0.05),C-Ⅳ和PmNP水平与hs-CRP无明显关联。LN水平与CD病变部位无明显关联。结论:IBD患者血清LN水平增高,C-Ⅳ和PmNP水平降低.可能成为肠壁组织炎症和修复的间接标志物:血清LN水平可间接反映IBD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LN,PCⅢ,Ⅳ-C及PL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慢性肝病患者99例,其中慢性HBV感染30例,肝硬变40例,肝癌29例及正常对照30例进行研究.血清LN,PCⅢ及Ⅳ-C含量用放射免疫测定,血清PLD采用生化比色法测定.结果肝硬变及肝癌患者血清LN,PCⅢ,Ⅳ-C,PLD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及慢性HBV感染织(P均<0.01),慢性HBV感染织PCⅢ也较正常组为高(P<0.01),肝硬变患者血清PCⅢ,Ⅳ-C含量较肝癌组增高(P<0.05).肝硬变组各指标单项检测阳性率为PCⅢ>LN>Ⅳ-C>PLD,联合检测以PCⅢ+LN阳性率为高.肝硬变、肝癌与HBV感染单项指标检测结果存在部分重叠.结论LN,PC-Ⅲ,Ⅳ-C及PLD检测有助于肝硬变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慢性HBV感染的趋势判断;PCⅢ+LN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硬变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及泼尼松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IV-CTX)对其影响。方法;采用特异性的放射免疫法检测35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30例稳定期LN患者和45例活动期LN患者IV-CTX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结果:稳定期LN患者血浆ET与政党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而活动期LN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浆ET与抗双链DNA抗体、血沉、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呈正相关(P<0.01,P<0.01,P<0.05,P<0.05,P<0.01)。与补体C3、C4、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5,P<0.01),轻度肾功能不全组LN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对照组(P<0.01),泼尼松加IV-CTX能显著降低LN患者血浆ET水平(P<0.01)。结论:ET参与了LN的发病过程,动态观测血浆ET水平有助于判断LN的活动性、肾脏损害程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50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PVⅢ和Ⅳ-C水平,并与活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与肝纤维化活动水平及程度呈密切正相关。结论 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能较好地反映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血清纤维化指标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Liu J  Wang JY  Lu Y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6):475-477
目的评价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黏连蛋白(LN)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和健康人18例,测定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并进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别4项指标对于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清HA、CⅣ、PⅢP和肝脏组织炎症分级呈较弱正相关(r分别为0.430、0.382和0.300,P<0.05).血清HA、CⅣ与肝脏组织纤维化分期呈中度正相关(r分别为0.614、0.708,P<0.05).血清HA、CⅣ水平随肝纤维化的进展程度而升高.血清HA诊断早期肝硬化(S4)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大于血清CⅣ、PⅢP和LN(AUC=0.967比0.932、0.659、0.403).血清CⅣ诊断肝纤维化(S1~S4)的AUC大于血清HA、PⅢP和LN(AUC=0.853比0.680、0.536、0.487).血清LN对于肝组织分级或分期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HA+CⅣ检测比单一指标有更高的特异度.结论血清纤维化指标对肝纤维化进程有一定的预测意义,但不能对肝纤维化精确分期,因此不能取代肝组织病理活检.联合多项指标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测效率.寻找新的血清标志物和联合其他标志物是肝纤维化无创性研究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乙型肝炎(乙肝)及抗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前列腺素E1(PGE1)静脉滴注治疗慢性乙肝患者108例(治疗组),并与行综合治疗90例(对照组)疗效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后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肝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LN、HA、Ⅳ-C),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清总胆红素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PGE1具有较好的保肝和抗肝组织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慢性肝病患者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纤维化分期的量化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18例肝病患者血清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Ⅳ型胶原蛋白(CⅣ)的水平,并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对比。通过SPSS11.0软件包分析LN、HA、PCⅢ、CⅣ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的量化关系。结果LN、HA、PCⅢ、CⅣ与肝组织学炎症分级有相关性(r分别为0.394.0.449、0.443、0.35l,P值均〈0.01);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也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456、0.564、0.476、0.42l,P值均〈0.01)。LN.HA、PCⅢ、CⅣ对S2以上肝纤维化诊断界值分别为110、110、100、70ng/ml,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0%、79%、79%、74%,特异度分别为68%,72%、64%、73%。对S4(早期肝硬化)的诊断界值分别为130、140、120.70ng/ml,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9%、93%,79%,86%,特异度分别为66%、82%.72%、6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在这些患者中判断有无肝硬化存在,HA比其它指标更有价值;HA测定值大于l90ng/ml时,其诊断早期肝硬化的准确度为93%。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有一定量化关系,其中HA诊断早期肝硬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纤维化诊断指标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129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PCⅢ、LN、Ⅳ-C水平,同时每例均行肝穿刺活检,以了解血清上述指标与肝脏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并通过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评价它们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随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加重,各项指标逐渐升高。ROC曲线下面积分析HA0.8204、LN0.7586、Ⅳ-C0.7090、PCⅢ0.6891。结论 四项指标对肝硬化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HA优于其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用放免法对Ⅱ型糖尿病患40例,正常组30例的血清透明质酸(HA)进行检测。结果Ⅱ型糖尿病血清HA显高于正常组(P<0.01)。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的进展,而血清HA增加,血清HA同HbA1c、FBG水平呈显正相关(r=0.4724,P<0.05、r=0.5750,P<0.01),同血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r=-0.4979,P<0.050。结论:血清HA与血糖控制有关,对于鉴别糖尿病视网膜病的进展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青蒿鳖甲汤与大黄Zhe虫丸抗肝纤维化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温病经典方剂青蒿鳖甲汤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寻找抗肝纤维化的有效方剂。方法:选择慢性乙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43例,随机分为青蒿鳖甲汤治疗组75例和大黄Zhe虫丸对照组68例,进行疗程相同的对照治疗,观察项目为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结果:治疗组HA,PCⅢ,LN,Ⅳ-C均有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中医辨证施治方面。治疗组对各证型的肝纤维化均有显著疗效(P<0.01),而对照组较适合于气滞血瘀型的肝纤维化患者。结论:青蒿鳖甲汤联合辨证用药的抗纤维化作用比大黄Zhe虫丸疗效更好,是一种抗肝纤维化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清  白晶  王冰  柳忠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1):1488-1489
目的 探讨老年脂肪肝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108例老年脂肪肝患者血清IgA、IgG、IgM含量及采用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IA)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前胶原肽(IVC)及层黏连蛋白(LN)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老年脂肪肝患者血清IgA、IgG、IgM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纤维化指标HA、IVC、L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患者血清IgA、IgG、IgM与HA、IVC、L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 老年脂肪肝有较为明显的肝纤维化倾向。检测其血清IgA、IgG、IgM与HA、IVC、LN含量,对于脂肪肝纤维化的诊断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成  李群  李喜栋 《山东医药》2009,49(9):73-74
目的研究血清内皮素-1(ET-1)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20例慢性肝炎患者(对照组),检测两组ET-1水平,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受试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分析ET-1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ET-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Child分级增加而增高;ET-1分别与HA、LN、PⅢP和ⅣC呈明显正相关;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血清ET-1水平明显高于无静脉曲张者(P〈0.01),ET-1与门静脉血流量和脾静脉血流量明显相关(r=0.721,0.774;P均〈0.05)。结论ET-1在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血清ET-1检测可反映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程度;ET-1拮抗剂可能是肝硬化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时期细胞外间质、血管基膜成分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在血循环中的变化,了解他们与血管基膜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85例(男40例、女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无视网膜病变(NDR)组31例、背景期视网膜病变(BDR)组24例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测其血清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和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sVCAM—1)含量,同时设健康体检者20人为对照组。结果 三组糖尿病患者血清LN、ⅣC、s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DR组的血清LN、ⅣC和sV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与NDR组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BDR组血清LN、ⅣC和sV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BDR组血清LN、ⅣC和sV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PDR组与BDR组比较,仅LN、ⅣC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BDR组与NDR组比较,仅sVCAM—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三组糖尿病患者血清三项指标之间无相关性(分别为r=0.119,r=0.167和r=-0.210;P>0.05)。结论 血清ⅣC、LN和sVCAM—1用于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展过程,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也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估计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联合检测肝病血清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肝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LN、HA、MDA和SOD含量的变化。肝硬化(LC)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肝功能分为A、B、C三级,其中18例行电子胃镜检查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急性肝炎(AH)组H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差异显著,而LN变化不显著(P>0.05)。慢性肝炎(CH)及肝硬化组HA、LN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LC组血清LN水平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r=0.65,P<0.01)。四项血清指标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相一致。AH组MDA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OD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H组及比组MD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2),但SOD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N、HA、MDA和SOD四项联合检测诊断L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率分别为97.12%、97.32%、97.22%。四项联合检测是判断肝病损伤程度、病情发展、指导LC肝功能分级和诊断肝纤维化的良好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在慢性肺心病中的意义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动态观察了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IL-8水平。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P均<0.01),而患者在缓解期血清IL-8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P<0.01);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清IL-8含量又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P<0.01),且在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8含量与动脉血气中PaO_2和pH值均成明显的负相关性,(r分别为-0.429和-0.613,P分别<0.02和0.01),而与PaCO_2成正相关性(r=0.889,P<0.01)。结论IL-8可能参与了慢性肺心病的发病过程,测定血清IL-8水平,对估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病情轻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肌纤维化的血清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肌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变化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探讨血清学指标作为临床判断左室肥厚与逆转的临床价值。方法:高血压左室肥厚组41例,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30例及正常对照组40名,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组患者应用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治疗24周,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指标PCⅢ(Ⅲ型前胶原)、LN(层粘连蛋白)、HA(透明质酸)。并将LVMI与上述各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左室肥厚组较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CⅢ、LN、HA含量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血清PCⅢ、LN、HA明显下降(P<0.01),PCⅢ、LN、NHA均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PCⅢ、LN、HA可以作为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肌纤维化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白细胞介素-6与皮质醇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皮质醇节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6例RA患者分别为8:00,12:00,16:00,20:00,0:00,4:00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IL-6水平,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皮质醇。结果:36例RA患者皮质醇分泌有明显节律,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峰值提前,出现于凌晨4点,血清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也存在昼夜节律,IL-6峰值出现在皮质醇峰值之前,经治疗病情稳定后,RA患者血清IL-6水平恢复或接近正常,IL-6与皮质醇节律紊乱得以纠正,相关性分析显示,RA患者血清IL-6水平与血沉(ESR)(P<0.01,r=0.66),C反应蛋白(CRP)(P<0.01,r=0.71)皮质醇(P<0.05,r=0.58)呈正相关,结论:RA患者血清IL-6增高,IL-6与皮质醇存在昼夜节律紊乱,这些变化在RA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