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疗温病话透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如感邪后病邪不及时向外透解,势必向里传变,或传于气分,或由卫分而径入营、血分,引起种种里热亢盛、营(血)阴耗伤等病变。祛邪为治疗温病的第一要务,而透邪为温病祛邪的重要法则,其贯穿于整个温病的治疗体系。透邪之法即透法,是选用轻清、芳  相似文献   

2.
李斌  曲道炜 《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27-2628
透法于温病治疗中应用广泛,无论邪气在卫分、气分、营分、血分何阶段,均可辨证使用。本法通过运用轻清灵动、辛香宣透之品,以达到畅气机、调气血,予邪出路,祛邪外出的治疗目的。笔者根据相关文献和名医医案对透法在温病不同阶段的运用进行阐述,以浅析透法之妙。  相似文献   

3.
温病透法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健勇  方凡夫 《河南中医》2009,29(11):1048-1050
温病透法立足于祛邪,适用于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它是一种因势利导、引邪外出之法。透邪的目的是使邪热向上向外透达而不至于内陷,透邪是防其内陷的手段,在透的同时要注意顾护人体的正气,养护阴液;祛邪外出,不但要给邪以出路,而且时机与方法也要正确。  相似文献   

4.
李斌  曲道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27-2628
透法于温病治疗中应用广泛,无论邪气在卫分、气分、营分、血分何阶段,均可辨证使用。本法通过运用轻清灵动、辛香宣透之品,以达到畅气机、调气血,予邪出路,祛邪外出的治疗目的。笔者根据相关文献和名医医案对透法在温病不同阶段的运用进行阐述,以浅析透法之妙。  相似文献   

5.
浅析温病养阴法在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伤是温病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病理结果,温邪伤人每易伤津耗液.化燥伤津贯穿温病发展终始,它的出现直接影响了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因此,保阴护津是温病治疗之关键,津液固存对温热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决定性作用.温病的发展阶段不同,养阴的方法也不同.本文对养阴法在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运用规律进行浅要的分析,提出邪在卫表,辛凉甘润,禁汗护阴;邪入气分,清气逐郁;泄热保津;邪热入营,清营透热,滋阴生津;邪入血分,凉血散血,救阴增液.  相似文献   

6.
陈伯庄先生《温病会讲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系据已故湖北中医学院教授陈伯庄先生所作的“《温病学》学术讲座”记录稿整理而成。主要内容为陈教授围绕叶天士《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辨》二书,复结合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临床体会,阐明其精要,抉示其不足,诸如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三法鼎立、五条大纲等靡不一一Lu述。全文见解独树一帜,发人所未发,诚足指迷。对后进研究温病学术颇具教益。  相似文献   

7.
卫气营血辨证是辨治温病温疫的重要法则,活血化瘀法在辨治急性传染病中被广泛运用。活血化瘀法不仅用于营血分证,也可在温病早期阶段介入使用,在辨证基础上及时使用活血化瘀药,不仅可阻断病情恶化,也可加快疾病康复。通过对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使用活血化瘀法的病理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上温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温病透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辰 《山东中医杂志》1996,15(9):389-389
温病透法的应用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月辰关键词透法,温病,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治疗应用透法,就是透达邪热,通其郁闭,宣其气机,使邪由深出浅、向外透达的一种治法。通常,人们多习惯将透达表邪的治法称之为透邪,但临床实践中,透法的运用已...  相似文献   

9.
温病卫气营血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健 《浙江中医杂志》1992,27(6):267-269
  相似文献   

10.
11.
外感温热之邪多由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各阶段逐层深入,因此在治疗上应采用"轻清宣透法"因势利导逐层托透温邪,再根据不同阶段的特性分而治之。卫分疏散表邪,气分透邪外解,营分透热转气,血分托邪外达,总以"轻清宣透法"贯彻始终。宣透邪气,疏畅气机,使邪有出路,契合温病的病机特点,故而贯穿温病证治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温病须辨卫气营血。透法在温病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清代温病学家叶天氏认为温病邪在卫,“若无汗恶寒,卫偏胜,辛凉泄卫,透汗为要……,入于气分,热未伤津,犹可清热透表”,“可冀其战汗透邪”,“若白苔绛底者,湿遏热伏也,当先泄湿透热”;陷入营血,则...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中医药治疗温病瘟疫有较好的疗效。在冬、春季流感发作期,尤其在热性传染性疾病中,发挥了突出的临床作用和治疗效果。卫气营血辨治在温病学派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阐明了温病病机传变的一般规律,呈现出阶段性的证侯特点。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治疗体会,对温病的发生发展、病机的传变和辨证用药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认为温病瘟疫的发生,有其内在的本质因素;温病的发展传变迅速,往往不遵循着卫、气、营、血的发展辨证规律,往往是各种证候兼夹出现;治疗上宜营卫、气血、表里兼顾,同时要顾护正气津液。  相似文献   

14.
丁甘仁温病透法六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病透法以辛散轻灵取胜.新感表透,阻邪内传;伏气透表,促邪外达,实启门驱贼之计.投之及时、恰当,能有效截断传变,祛邪挽危.继叶天士首创,其后不乏发挥,运用广泛、活泼者可推丁甘仁等.今采撷丁氏医案中精华,归纳透法六种.1 解透法即解肌透邪.无论风温、湿温、伏暑、暑温,凡未得汗,或汗泄不畅、有汗不解,未臻气分,亦或卫气同病均依此化栽.基本方:葛根、清水豆卷(或豆鼓)、银花、连翘、蝉蜕、桑叶、薄荷、荷叶、芦根.解肌原为外感初起有汗而设,属辛凉解表.古来温病忌汗,恐病已伤阴,误药复伤阴.丁氏不泥古拘执,考据“温病有汗而再汗之例”,选诸品非图发汗,旨在透邪,使邪速去,营卫和调.临证尤善变通,譬如暑温虽迫于营分,仍疏之配伍石膏透营转气,或加玄参、天花粉、石斛清热生津;或加玄明粉、枳实、瓜萎通下存阴.湿温氤氲者,或加黄芩、黄连苦化湿热;或加通草、六一散、泽泻淡渗利湿;鹜溏洞泄归咎早进寒凉者,加党参、白术、茯苓兼顾中土;习用鸡苏散、甘露消毒丹入煎,表里双解,刻刻不忘给邪以出路.类此颇多,略不枚举.  相似文献   

15.
赵绍琴用宣透法治疗温病经验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宽其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11):467-467
宣 ,指宣散、宣发、宣通、宣畅 ;透 ,指透泄、透发。宣透的治法属于“祛邪”的范畴 ,它的特点在于为邪气寻找出路以引邪外出 ,常选用味薄辛香升浮的药物 ,且用量较小 ,即所谓“用药轻灵”。赵绍琴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温病学家 ,对宣透治法的理解和运用很有心得 ,笔者拜读其《临床经验辑要》,受益非浅 ,颇受启发。特不揣浅陋 ,对赵老在温病治疗中的宣透经验作一阐述。温病的卫分证 ,属肺卫郁热证。因此 ,治疗应注意宣郁达邪 ,不可寒凉滋腻 ,使气机闭塞 ,邪气内逼深入。卫分证的治疗应辛凉清解 ,宣郁清热。辛能宣邪 ,凉能清热 ,轻清举上 ,清解肺…  相似文献   

16.
正透法是将温热邪气由深层转入浅层,使气机通畅,将邪气向上向外透达,而不至于内陷的一种治疗原则。关于温病的透法的内涵,多年来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对于"透法"概念与运用可谓见仁见智。从相关文献来看,目前对"透法"概念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和"泛化"的倾向,故笔者试结合相关文献浅述温病透法的本质与应用。1温邪致病理论温病是由温邪侵袭人体所致,温邪是具有温热性质的致病因素的总称~([1]),一般都具有宣发、亢奋,向外向上疏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临床资料证实了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是温病营分证的辨证要点。首次提出年老、阴虚体质、宿疾和热盛阴伤是温邪传营的重要因素;温病营分证实质与血液牯度增高、内毒素血症及免疫功能失调有关。并从临床、实验结果论证了黄氏凉营透热法是温病营分证的有效疗法,具有清热、养阴、活血、解毒等综合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杜琨 《北京中医药》2011,30(1):13-14
目的 对发热门诊433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收集患者的个人资料、体温、传染病接触史以及伴随症状,常规查体,进行西医诊断.同时记录患者中医刻下症、舌象、脉象,分别进行中医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分析.结果 西医诊断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主要集中在卫分证和气分证;中医内科学外感热病辨...  相似文献   

19.
张敏  黄琴 《河南中医》2006,26(9):7-8
温病神昏是指温病中出现嗜睡、神识模糊、时昏时睡及昏迷不省人事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丧失意识,发病急,变化快,证情凶险,最易恶化而致死亡,是温病中的一种危重证候[1]。古云神昏多责之于胃,然温病之神昏多责之于心包。因心主神明,心包为“心主之官,神明出焉”。温病中出现神  相似文献   

20.
杜琨 《北京中医》2011,(1):13-14
目的对发热门诊433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收集患者的个人资料、体温、传染病接触史以及伴随症状,常规查体,进行西医诊断。同时记录患者中医刻下症、舌象、脉象,分别进行中医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分析。结果西医诊断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主要集中在卫分证和气分证;中医内科学外感热病辨证,主要证型是卫表证、肺热证、胃热证。结论外感热病基本属温病范畴,符合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