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浅层吸痰及常规吸痰对机械通气新生儿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探讨最佳的吸痰方式.[方法]采用浅层吸痰法,即吸痰管的前端不超过人工气道的长度,并在吸痰前、吸痰结束时及吸痰结束后2 min记录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结果]浅层吸痰法吸痰结束时及吸痰结束后2 min的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常规吸痰(P<0.05).[结论]采用浅层吸痰能有效提高机械通气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浅层吸痰与传统吸痰对机械通气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吸痰后刺激的影响,探讨最佳的吸痰方式。方法两组新生儿分别采用传统吸痰法和浅层吸痰法吸痰,并比较吸痰前1min、吸痰结束时及吸痰后1min、2min、3min新生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呛咳发生率。结果浅层吸痰法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在吸痰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未发生呛咳;吸痰结束时及吸痰结束后1min、2min两组新生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浅层吸痰能有效保持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平稳和有效减少呛咳。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振英 《护理研究》2007,21(5):1288-1289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对47例气管插管病人采用常规法和呛咳法两种方法吸痰。[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吸出痰量、痰液性状和血氧饱和度(SpO2)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法吸出的痰量多且黏稠,吸痰后SpO2明显高于吸痰前和常规法。[结论]机械通气病人采用呛咳法吸痰,能充分吸出气道深部的痰液,有效防止气道阻塞,改善通气。  相似文献   

4.
洪楚云  苏真娇  王蔚  赵灵 《全科护理》2014,(13):1158-1159
[目的]探讨实施不同的吸痰方式和吸痰深度对机械通气病人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行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浅层吸痰(吸痰管超过气管导管前端1 cm),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开放式吸痰(即吸痰管插入气管遇到阻力后上提0.5 cm ~1.0 cm 后吸引),比较两组病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 2)、心率(HR)、呼吸频率(R)、潮气量(VT)、平均气道压(Pmean)的变化以及对气道黏膜的损伤等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病人采用密闭式浅层吸痰后引起呼吸循环变化幅度及气道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行密闭式浅层吸痰能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及吸痰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5.
王琳  王君琴 《全科护理》2011,(17):1530-1531
[目的]比较浅层吸痰法与开放式常规吸痰法对气管插管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将36例气管插管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浅层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常规吸痰法,比较两组患儿吸痰前后SpO2的变化。[结果]浅层吸痰法吸痰过程中SpO2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开放式常规吸痰法。[结论]采用浅层吸痰能有效提高气管插管患儿的SpO2。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振英 《护理研究》2007,21(14):1288-1289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对47例气管插管病人采用常规法和呛咳法两种方法吸痰。[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吸出痰量、痰液性状和血氧饱和度(SpO2)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法吸出的痰量多且黏稠,吸痰后SpO2明显高于吸痰前和常规法。[结论]机械通气病人采用呛咳法吸痰,能充分吸出气道深部的痰液,有效防止气道阻塞,改善通气。  相似文献   

7.
王颖 《全科护理》2013,11(13):1170-1171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方法]对159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机械通气患儿采用密闭式吸痰(CES),观察并记录吸痰前后患儿心率、脉搏氧饱和度(Sa02)、耐受程度的变化。[结果]与开放式吸痰(OES)比较,使用CES前后患儿心率、SaOz的波动影响较小,更耐受吸痰。[结论]cEs更适合新生儿机械通气患儿。  相似文献   

8.
两种吸痰方法在患儿气管插管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浅层吸痰法和常规吸痰法在患儿气管插管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9月在本院NICU住院行机械通气4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组采用浅层吸痰法。比较两组患儿吸痰后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采用浅层吸痰方法吸痰后5min观察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和肺顺应性较对照组好;心率、呼吸较平稳;烦躁、气道黏膜损伤、肺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患儿低,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浅层吸痰法可有效清理气道痰液,提高患儿血氧饱和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膨肺湿化吸痰法在心脏外科术后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心脏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膨肺湿化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病人吸痰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数值,并记录两组的肺不张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吸痰前后心率变化较小,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改善较好,两组病人肺不张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膨肺湿化吸痰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能改善病人的低氧状态,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湿化膨肺吸痰法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湿化膨肺吸痰法,对照组采用普通吸痰法。比较两组患儿吸痰前3 min、吸痰后1 min、吸痰后5 min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痰液黏稠度,肺部并发症,呼吸机应用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吸痰后1 min、吸痰后5 min的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痰液黏稠度、肺部并发症、呼吸机应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化膨肺吸痰法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儿吸痰时的低氧状况,避免因吸痰引起的心律增快及耗氧量增加,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浅层吸痰法和常规吸痰法对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给予浅层吸痰法吸痰,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法吸痰。结果:(1)试验组新生儿吸痰过程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等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吸痰成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和死亡情况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应用呼吸机时,使用浅层吸痰法可以减少对机体的干扰,提高临床效果,改善预后,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浅层吸痰法与开放式常规吸痰法对气管插管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将36例气管插管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浅层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常规吸痰法,比较两组患儿吸痰前后SpO2的变化.[结果]浅层吸痰法吸痰过程中SpO2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开放式常规吸痰法.[结论]采用浅层吸痰能有效提高气管插管患儿的SpO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氧法密闭式吸痰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将30例呼吸衰竭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按上机日期单、双号分为2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密闭式吸痰法,观察组给予高氧法密闭式吸痰。对2组患儿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3min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3min HR、SpO2及MAP变化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吸痰前1min的SpO2、MAP均高于吸痰后3min,HR低于吸痰后3min(均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儿选择高氧法密闭式吸痰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浅层吸痰法在早产肺出血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需要机械通气的早产肺出血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浅层吸痰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法,比较两组患儿呛咳、1次吸痰有效、吸痰后需增调用氧浓度情况及吸痰前5 min至吸痰后5 min平均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变化幅度。结果观察组吸痰过程中出现呛咳、需增调用氧浓度少于对照组;平均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1次吸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肺出血机械通气患儿采用浅层吸痰法明显减少呛咳,不需增调用氧浓度并有效清理气道痰液,减少因吸痰对患儿的影响,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浅层吸痰法对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及疱疹性咽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新生儿2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实验组采取洗耳吸球浅层吸痰,对照组采取吸痰管吸痰;观察两组娩出后1~9 min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疱疹性咽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出生后1~5 min实验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疱疹性咽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层吸痰法有利于提升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血氧饱和度,减少新生儿疱疹性咽炎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机械通气时膨肺吸痰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行机械通气期间给予膨肺吸痰的效果。[方法]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51例COPD合并急性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吸痰,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膨肺吸痰,并于每次吸痰后30min观察病人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道阻力等呼吸功能参数变化,治疗前后肺不张发生率。[结果]治疗7d后两组病人呼吸功能参数及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用膨肺吸痰法能够彻底有效排除COPD病人肺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增加气血交换,预防肺不张。  相似文献   

17.
ICU机械通气患者不同吸痰方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观察开放式吸痰法和密闭式吸痰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方法,B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分别记录两组吸痰前、吸痰结束即刻、吸痰后1min、3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计算SBP和HR的乘积(RPP)。结果A组吸痰结束即刻HR、SBP、DBP、RPP,B组吸痰结束即刻SBP、RPP与吸痰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或〈0.01),两组吸痰结束即刻SFQ与吸痰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A组吸痰后3min、B组吸痰后1、3min与吸痰前比较SPQ显著升高(P〈0.05或〈O.01)。两组吸痰前和吸痰结束即刻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SP02在吸痰后1、3min与A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吸痰后1min RPP与A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法可有效的维持ICU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低氧血症,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  相似文献   

18.
浅层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新生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浅层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新生儿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将100例重症监护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吸痰法,观察组50例实施浅层吸痰法.比较2组新生儿吸痰前、吸痰时、吸痰后3 min的心率、呼吸、血压、皮血氧饱和度;观察2组气道黏膜损伤,吸痰后患儿烦躁、呕吐,气管插管脱出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吸痰时...  相似文献   

19.
谢金华  谢汉兰  刘洁 《全科护理》2013,11(15):1364-136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湿化液对采取机械通气观察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吸痰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新生儿科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肺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吸痰前均给予湿化液气道内湿化,其中对照组使用的湿化液为0.45%盐水,观察组使用的湿化液为沐舒坦溶液,观察两组患儿吸痰后血气分析的变化,痰液黏稠度及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观察的痰液黏稠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吸痰前,采用稀释后的沐舒坦溶液进行气道湿化,有助于改善通气功能,降低痰液黏稠度,预防肺部感染,整体效果优于0.45%盐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旋转式吸痰方法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大于20d的患者37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吸痰单日为对照组,吸痰双日为实验组,20d为1个周期。对照组采用常规旋转式吸痰法,实验组采用非旋转式吸痰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吸引效果及吸痰时、吸痰后2min的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两种吸痰方法的吸引效果、日吸痰次数及日吸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患者咳嗽反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吸痰时及吸痰后的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旋转式吸痰法是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对患者的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影响小,减轻患者吸痰时的不适,同时也简化了护理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