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李萌宇  黄晶 《西南国防医药》2014,(12):1391-1393
近年来,血栓性疾病(thrombotic disease)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血栓性疾病包括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两种病理过程所引起的疾病,可引起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聚信可以导致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本介绍了近年来抗血小板药如5-HT2受体拮抗剂,ADP受体拮抗剂,PAF受体拮抗剂,凝血酶抑制剂,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物,一氧化氮(NO)供体等的研究概况,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雅玲 《武警医学》2006,17(3):163-165
冠心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目前已知,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临床急症(包括猝死、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等)的病理基础,并且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是全身性疾病,冠心病患者往往伴有心脏以外其他器官(如脑、四肢动脉等)的血栓事件风险增高。血小板是体内参与血栓形成的最主要成分,在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过程巾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起核心作用,因此,采取适当的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减少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冠心病(CHD)防治的一个重要领域。有研究认为体积大的血小板比体积小的血小板具有更强的止血功能。Martin等亦研究指出,认为平均血小板体积是再心梗的又一独立危险因素(Lancet,1991;338(8780):1409)。我们从1992年开始,观察了22例临床确诊的CHD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旨在探讨PDW在CHD发病及预防中的应用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CHD组:为1991~1993年住院治疗的部分CHD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等符合1979年WHO的诊断标准,共22例,男性20例,女性2例;年龄37~77岁,平均58±8.68岁。1.1.2 对照组:同期住院与CHD年龄基本一致的病人,检查无CHD、糖尿病、高血压病,心电图、Χ线胸片检查正常,共20例,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40~68岁,平均53±9.16岁。1.2 实验指标与方法1.2.1 实验指标:①PLT;②PDW;③MPV。1.2.2 采用F-800全血细胞分析仪,于患者入院次日采手指血,加入标准试剂后,放入血球计数仪上进行血小板计数,观测MPV及分析血小板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5.
吕仕超  张军平 《转化医学杂志》2014,3(3):158-161,179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拓了冠心病治疗的全新局面,但是介入前后抗血小板治疗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抵抗现象或非特异性治疗反应下降逐渐引起重视;而联合用药的出现,使得出血等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活血化瘀类中药防治冠心病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少,因而临床上大多数冠心病患者至少服用一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有的甚至服用多种。然而活血化瘀中药种类复杂,剂型不一,活血化瘀中药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防治冠心病尚需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去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同时也亟待明确联合用药的机制,为临床合理、规范的联合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刘小兵  谭庆荣 《人民军医》2009,52(5):324-325
双相情感障碍(BPD)是精神科常见疾病,其病情复杂、易复发、难治疗,特征为反复躁狂和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既往锂盐等心境稳定药一直是治疗BPD的首选用药,但其毒性大,治疗窗口窄,须监测血药浓度,临床使用不便。近年研究发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作为心境稳定药用于情感障碍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现对治疗情感障碍的常见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管腔完全或不完全闭塞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血小板激活介导的血栓形成是ACS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血小板激活、聚集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抗血小板贯穿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或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300mg/d,氯吡格雷负荷量300mg继以维持量75mg/d的抗血小板治疗,并随机分为A阿托伐他汀组(A120mg/dn=30,A240mg/dn=30,A380mg/dn=30)、B普伐他汀组(20mg/d,n=30)和C无他汀组(n=30)。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CD62P、CD63含量及比浊法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结果:他汀治疗前后,A组、B组、C组上述指标的差值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A1组、A2组、A3组与C组相比,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值组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抑制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比较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植入新型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BP-DES)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6个月与12个月的预后。方法选取I-LOVE-IT 2研究中的41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211例患者植入BP-DES后接受6个月的DAPT(6个月组),203例患者接受12个月的DAPT(12个月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预后,包括主要终点[12个月的靶病变失败(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症状驱动性靶病变血运重建)]与次要终点[12个月的净不良临床事件(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严重出血)]。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主要终点靶病变失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比10.3%,P>0.05)。其中,6个月组与12个月组心源性死亡(0.5%比1.5%)、靶血管心肌梗死(8.1%比5.9%)、症状驱动性靶病变血运重建(2.4%比3.0%)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次要终点净不良临床事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比9.4%,P>0.05)。其中,6个月组与12个月组全因死亡(0.5%比2.0%)、心肌梗死(9.0%比6.9%)、卒中(1.5%比0)、严重出血(0.5%比0.5%)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植入BP-DES后应用DAPT 6个月与12个月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翟莉  顾晴 《武警医学》2008,19(9):839-841
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是位列美国第1和第3位的常见死亡疾病,每年分别有110万人和75万人发生冠脉事件和脑卒中,并且幸存的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复发性心绞痛、再梗死和猝死的危险性较健康人群高1.5~15倍,直接治疗费用高达1462亿美元。在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国际水平,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尽管都低于国际水平,但死亡率有显著升高趋势。高额的治疗费用给患者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1.8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口日益老龄化,高血压患病率有继续上升的趋势,高血压治疗往往伴随终生,其各种抗高血压药也在临床广泛使用。为此,调查我院2005—2007年间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住院期间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其用药特点及合理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研究双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冠心病支架介入治疗后时发生血栓事件、血小板聚集率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进行诊断与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一共97例进行研究.这些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使用常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的对照组(n=45),以及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实验组(n=5...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大量ST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NSTEMI/UA)有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很重的经济负担,而心肌梗死(MI)、血栓的形成均离不开血小板的重要作用。但采用何种治疗方案最佳、何时进行血运重建、如何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依然是当前人们所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曹剑 《武警医学》2013,24(1):1-4
资料显示,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为基础的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然而,不同的个体对于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不同。文献[2,3]报道,5%~45%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及4%~30%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不能达到理想的抗血小板作用。Lev等报道,阿司匹林抵抗者常可伴发氯吡格雷抵抗,因而这类患者在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性增加。阿司匹林抵抗及氯吡格雷抵抗的概念是类似的,一些学者称之为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又分为临床抗血小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的致残性精神障碍。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仍以药物疗法和电惊厥疗法为主,尽管心理疗法和康复疗法也是不容忽视的治疗手段,但在临床上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应用仍然占据核心地位。典型抗精神病药能减少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却伴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尽管临床效应谱更广,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有所减少,但仍伴随其他不良反应,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和开发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该文综述了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优势与问题及研发趋势。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生成素(TPO)可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成熟,是血小板生成的主要调节因子.随着TPO的发现并纯化,重组人TPO(rhTPO)分子、TPO受体激动剂在各个领域的研究迅速展开.rhTPO分子虽具有较好的促血小板生成活性,但由于存在明显的抗体中和反应,中止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开发应用,目前进行研究的rhTPO是我国科研工作者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内表达的TPO分子,并未发现抗体中和反应.TPO激动剂与TPO无序列同源性,可与TPO受体结合并激活信号转导,从而导致血小板的增加.该文主要围绕rhTPO分子和TPO受体激动剂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研究此类药物在临床上的新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择2016年2月-2017年11月行脑梗死静脉溶栓的96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