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8例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灯塔市2000-2002年158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畸形、呼吸系统疾病是前4位死因,占总死因构成比的78%,是均可预防性死因。由于提倡住院分娩,取消家庭接生,2002年围产儿死在自家和途中为零。加强孕期卫生宣教,提高孕期,产期保健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申健  苏敏君  唐玥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05-4506
目的:寻找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2005~2006年的68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5.88‰;初产妇43例,占63.24%;外来人口孕产妇55例(80.88%),其中有49例(89.09%)没有产前检查记录。前3位围产儿死亡原因分别是多发畸形22例,不明原因17例,新生儿窒息9例。结论:重视孕前保健,加强孕产妇尤其是外来人口孕产妇的孕期管理及产前诊断,提高产科质量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5.
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中围产儿的死亡水平及其主要原因。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 1998~ 2 0 0 2年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中围产儿死亡差异显著 ,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的相对危险性高达 8.6倍。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的孕期保健覆盖率低。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死胎原因不明、畸形、胎盘因素、脐带因素、窒息等。结论 :制定并采取相应政策 ,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 ,并制止非法接生 ,对流动人口进行妥善管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明确围产期保健工作的重点,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对利津县2001—2003年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围产保健质量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本文对崇明县1990~ 1999年围产儿死亡监测、评审资料进行分析 ,并提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收集崇明县 1990~ 1999年 36所接产医院 (1997年后接产医院逐年减少 ,目前 16所 )上报的围产儿死亡病例及每家医院常规上报的“上海市妇婴卫生工作报表”的有关数据。1.2 方法全县统一监测方案 ,凡发生围产儿死亡 ,需在 1周内填写死亡报告并上报县妇幼保健所。县妇幼保建所每季度组织 1次由县围产协作组成员参加的评审会议 ,讨论评审每 1死亡病例 ,分别评为Ⅰ、Ⅱ、Ⅲ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007年射阳县围产儿死亡病例的一般情况、死亡原因、产前检查和高危妊娠情况,比较不同级别医院围产儿死亡构成比。结果:围产儿死亡的前3位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畸形、脐带因素;围产儿死亡病例中,仅29.85%的孕妇接受过定期产检;高危妊娠使围产儿死亡的风险增加;二级、一级医院围产儿死亡构成比不同。结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三方面着手,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围产期保健工作,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林美琼  何荔琼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411-2411
目的:分析近5年围产儿死亡率及相关因素,为提高产科质量提出相关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5年围产儿死亡21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2.25%。死胎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新生儿死亡,死产最少;与之相关因素还有:孕妇居住地域、教育程度、接受产检次数。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提高产科质量水平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儿死亡状况及其主要原因,比较与常住人口中的孕期保健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我区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结果: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死亡原因分类基本相同,但流动人口孕妇孕期保健覆盖率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相应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与健康教育,提高保健质量,使缺陷儿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缺陷儿出生。  相似文献   

11.
八年围产儿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公明社区1997~2004年间183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围产儿死亡率18.55‰。围产儿死亡率与母亲分娩的年龄、健康状态、户籍、母亲孕周、分娩方式及有无产前保健有关;也与围产儿的分娩孕周、出生时体重和胎数有关。在死因中以胎盘因素、畸型及早产居前三位。提示加强流动人口的围产期保健及时正确处理产科异常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周沙英  徐秀叶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16-4117
目的:分析近4年围产儿死亡率及相关因素,为提高产科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5年云和县围产儿死亡61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14.07‰。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胎儿畸形24.19%、早产18.03%、胎儿宫内窘迫16.39%、脐带绕颈13.11%、新生儿窒息6.56%。在新生儿死亡病例中,早产因素居首位。影响因素有:孕妇居住地域、文化程度、接受产前检查次数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收集了1992~1996年驻区各医院产科的本市户口和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儿死亡情况,着重分析了1996年两组围产儿死亡情况,并对其死亡率、死亡类型、死亡原因、孕期检查情况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差异显著,提示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的相对危险性高达5.7倍。因此对流动人口这一重点人群应制定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妥善进行管理,早期干预无生育指标的计划外妊娠,加强孕期保健、孕期宣传教育工作,从而降低这部分围产儿死亡率,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4.
金建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65-4866
目的:探讨无锡市惠山区流动人口中围产儿的死亡水平及其主要原因。方法:对无锡市惠山区2002~2006年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中围产儿死亡有明显差异。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的孕期保健覆盖率低。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早产、脐带因素、原因不明等。结论:制定并采取相应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管理和健康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南京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莉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5):653-655
本文对2004年南京市围产儿死亡状况进行分析,研究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业务与管理水平。1资料来源与方法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2003年12月~2004年11月期间,南京市各区县妇幼保健所和接产医院上报的个案报表及《南京市妇幼卫生工作报表》中的围产儿,围产儿死亡的定义采用WHO标准。1.2监测方法。根据孕妇户口所在地,从产前、产时到产后进行系统动态监测。对每1例围产儿死亡病例均到医院、地段、家中进行全面核实,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数据分析采用WHO的EPI5统计软件。2结果南京地区2004年共上报本地…  相似文献   

16.
712例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昆明市围产和死亡状况,主要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作者对昆明市1998年712例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围产儿死亡中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首位,占61.10%,其次为死亡,占22.75%;死胎占16.15%。并对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红  邹淑萍  马丽萍  李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97-1498
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保健干预措施,更好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我们对本溪市2001~2005年的围产儿原因和评审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99~2002年丽水市莲都区开展围产儿死亡监测工作,旨在了解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及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按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1999~2003年间89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89例,其中死胎56例,占62.92%;死产7例,占7.87%;新生儿死亡26例,占29.21%。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早产。死胎中以脐带因素居多,其次为宫内感染;新生儿死亡以早产儿RDS及畸形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常丽梅  陈叙  洪莹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4):107-109
目的:分析及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按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1999~2003年间89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89例,其中死胎56例,占62.92%;死产7例,占7.87%;新生儿死亡26例,占29.21%.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早产.死胎中以脐带因素居多,其次为宫内感染;新生儿死亡以早产儿RDS及畸形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